第一章 作詩的基本知識

關燈
第一節 一件沖突的事 我在開始寫這一冊《詩的作法》以前,我自己就患了前後沖突的毛病。

    為什麼呢?就是我曾經對人家說過:“詩是沒有作法的。

    ”詩既然是沒有作法,如今又大談其作法,豈不是前後相沖突嗎?倘然這本書能夠存在,那就要取消前言;倘然不肯取消前言,那麼,這本書就不能存在。

     不過,話雖然是如此說,事實上并不是如此簡單。

    所謂詩沒有作法,是教人家不要按照固定的格式去填字。

    按照固定的格式去填成的詩,完全是機械的東西,絕對作不成好的詩,絕對作不成真的詩。

    一般的學詩者都誤認為詩是有幾種一定的方法的,好像代數幾何中的定例一樣,隻要把這幾條定例學會了,就可以作得出好詩。

    這種觀念是絕對的錯誤,所以我說詩是沒有作法的。

     那麼,現在為什麼又要說詩的作法?我這裡所說的詩的作法,不過把作詩的經驗寫出來,供給人家的參考,以啟發人家的心思,引起人家的興味,絕對不是規定了幾種格式,叫人家按照這格式去填字。

    所以詩的作法是叫人家如何拿符号(是指文字)來表現自己的情感,不是叫人如何拿墨(也是指文字)來填紙上的空白。

     情感是千變萬化,沒有相同的,所以詩要如何作法,也是千變萬化,沒有相同的。

    這裡所說的作法,隻算是舉例,全靠讀者觸類旁通,因此自己創造出方法來,決不可按照這些方法去做。

     根據上面所說的話,詩的作法,是永遠不能規定的,所以本書也絕對不能用科學化的方法來寫。

    因為用科學化的方法寫,無論你怎樣的精密,總是機械的方式。

    我們要知道,機械的方式是作詩的人絕對不适用的。

     第二節 請先讀兩部書 上面說了這許多話,恐怕讀者還是不十分明了。

    不要緊,能夠明了固然好,不能夠明了,也無妨暫且擱起,且看下文。

     現在我所再要說的話,就是我自己登一個賣書的告白。

    請讀者在讀這本書之前,另外先讀兩本書。

    這豈不是登一個賣書的告白嗎!話雖如此說,實在是非如此辦法不可,所以我不避人家的譏诮,将告白登出來。

    上文所謂兩本書,是哪兩種書呢?一是《詩歌學ABC》,二是《詩人生活》。

    這兩本書都是世界書局出版的,讀者連同這本《詩的作法》一同購買,很不費事。

     若有人問:“為什麼要先讀這兩本書呢?”我道:“就是要作詩須先明白一點詩學原理,然後作起詩來,方不至于走錯路。

    關于談詩學原理的書,雖然也不止這兩種,不過照我的意見,這兩種書比較的便于初學,而又是我自己作的,和這本《詩的作法》當然是有連帶關系的地方,所以就舉出這兩種書來了。

    我雖然是自己替自己登告白,同時實在是替讀者着想,這一點想必能得到讀者的諒解罷。

    ” 你們讀了《詩歌學ABC》及《詩人生活》,至少是已經明白了詩是什麼,人為什麼要作詩。

    先把這個問題明白了,然後可以談詩的作法。

    就是批評的人,倘然不棄,對于我這本書加以指正,也請兼讀一讀《詩歌學ABC》及《詩人生活》,然後對于這本書才不至于發生誤會。

     第三節 詩與非詩 我們既然提起筆來作詩,總希望所作成的是詩,而不要作成非詩。

    既然如此,我們又要先認清楚怎樣是詩?怎樣非詩? 我們認定了詩是人們情感的表現,所以每首詩裡都有人們的情感。

    雖然有時候詩的中間也有外面的事實,或作者的思想,但終必以情感為主;倘然絕對沒有情感,那就可以說不是詩。

     在舊詩裡作詩的人對于這一點往往弄不清,在新詩裡作詩的人比較地能明白這個道理。

    不過,也許有人不曾十分明白,尤其對于舊詩不能鑒别。

     今請将舊詩中最不容易辨别的幾種拿來說說:我們把這幾種能夠分别得清楚了,那麼鑒别的眼力就有了。

     第一種詠史詩與吊古詩不容易分别。

    本來所謂詠史詩是立在客觀的地位評論曆史上的人物,吊古詩是作者寫他對于古迹而發生的感慨。

    照詩學原理說:吊古詩是詩,而詠史詩不是詩。

    然在舊詩裡兩者極不容易辨别,我們可舉幾首詩為例,如下: 吳偉業 題士女圖之一 霸越亡吳計已行,論功何物賞傾城。

     西施亦有弓藏懼,不獨鸱夷變姓名。

     吳永和 詠虞姬 大王真英雄,姬亦奇女子。

     惜哉太史公,不紀美人死! 王士禛 真州絕句之一 江鄉春事最堪憐,寒食清明欲禁煙。

     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

     劉禹錫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裡前兩首是詠史詩,後兩首是吊古詩。

    我們隻要從這一點看去:前兩首是立在客觀的地位評論西施與虞姬,後兩首是作者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