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台題畫稿
關燈
小
中
大
中磨練有年,方知古人成就一幅,必簡煉以為揣摩,於清剛浩氣中,具有一種流麗斐之緻,非可以一蹴而至。
學大癡者,宜深思之。
○仿大癡筆(癸巳夏五月筆為輪美作) 東坡詩雲:“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甚為古今畫家下針砭也。
大癡論畫有二十餘條,亦是此意。
蓋山無定形,畫不問樹,高卑定位而機趣生,皴染合宜而精神現。
自然平淡天真,如篆如籀,蕭疏宕逸,無些子塵俗氣。
豈筆墨章程所能量其淺深耶!輪美問畫於餘,餘以此告之,即寫是圖以授之,意欲於大癡心法,竊效一二耳。
雖然畫家工力,有不得不形似者,遇事遇時,摹擬刻畫,以傳盛事,方見發皇蹈厲之妙。
但得意得氣得機,則無美不臻矣。
誰知之而誰信之,輪美亦極於此中留心。
勉旃勉旃。
○又仿大癡設色(為輪美作) 大癡畫以平淡天真為主,有時而傅彩粲爛,高華流麗,儼如松雪。
所以達其渾厚之意,華滋之氣也。
段落高逸,模寫瀟灑,自有一種天機活潑,隱現出沒於其間。
學者得其意而師之,有何積習之染不清,微細之惑不除乎!餘弱冠時,得聞先贈公大父訓,迄今五十餘年矣,所學者大癡也,所傳者大癡也。
華亭血脈,金針微度,在此而已。
因知時流雜派,偽種流傳,犯之為終身之疾,不可向邇。
特作此圖,以授輪美,知其有誌探索,又明慧過人,自能為宋元大家,開一生麵。
無負我意,勉旃勉旃。
○仿設色倪黃(為劉懷遠作) 聲音一道,未嚐不與畫通。
音之清濁,猶畫之氣韻也。
音之品節,猶畫之間架也。
音之出落,猶畫之筆墨也。
劉兄懷遠,於吳中少有盛名,遊於省會,自齊魯而迄京師,所至俱推絕詣。
餘觀其為人,靜深有緻,無刻不辨宮商,別聲調,間一出其技,舉坐傾倒。
公卿大夫,俱為美談。
非深思而力到,能至此乎!餘性不耐與人畫,至懷遠而不覺技癢,亦宗先反後和之意也。
○大橫披仿設色大癡(為明凱功作) 餘於筆墨一道,少成若天性。
本無師承,誦讀之暇,日侍先大父贈公,得聞緒論。
久之於宋元傳授貫穿處,胸中如有所據。
發之以學文,推之以觀物,皆用此理。
每至無可用心處,間一揮灑,成片幅便麵,無求知於人之心,人亦不吾知也。
甲午秋間,奉命入直,以草野之筆,日進於至尊之前,殊出意外。
生平毫無寸長,稍解筆墨,皇上天縱神靈,鑒賞於牝牡驪黃之外,反複益增惶悚。
謹遵先賢遺意,吾斯之未能信而已。
都門風雅宗匠所集,間有知我者。
餘不敢自諉,亦不敢自棄,竭其薄技,歸之清秘,以供捧腹,不敢以此求名邀譽也。
○擬設色雲林小幅 學畫至雲林,用不著一點功力,有意無意之間,與古人氣韻相為合撰而已。
至設色更深一層,不在取色,而在取氣,點染精神,皆借用也。
推而至於別家,當必精光四射,磅礴於心手。
其實與著意不著意處,同一得力。
學者無過用其心,亦無誤用其心,庶幾近之。
○仿倪黃設色小卷(為司民作) 司民少有文譽,弈更擅場。
自丁醜夏至婁,館於餘家數年。
餘試以畫,叩之若金石之於節奏,林泉之於聲響,無不應也。
餘方知斯理可以一貫,無怪乎司民之弈,所至輒傾倒也。
庚寅秋入楚,暌闊者五年。
今複來京,弈學更進,畫理明了,不減於昔。
為人風雅驚座,殆又過之,以後相識滿天下,見其風韻猶存,恨知心之晚耳。
作是卷以贈之。
○仿黃鶴山樵巨幅山水(寄依文) 黃鶴山樵,元四家中為空前絕後之筆。
其初酷似其舅趙吳興,從右丞輞川粉本得來,後從董巨發出筆墨大源頭,乃一變本家法,出沒變化,莫可端倪。
不過以右丞之體,推董巨之用,而學者拘於見聞,謂山樵離奇夭矯,別有一種新裁。
而董巨之精神,不複講求;山樵之本領,終歸烏有。
於是右丞之氣韻生動,為紙上浮談矣。
聞親家為新安風雅巨擘,今寓維揚,意欲昌明斯道,而慮振興之無人也,飛書來問山樵筆,並寄側理。
餘就所見作此圖,並以是語告之。
○仿董北苑(玉培贈司民) 餘從大癡入門,漸有進步。
欲竟其學,公餘輒究心董巨,此得本莫愁末之意也。
先定體勢,後加點染,俱要以氣行乎其間,如風行水麵,自然成文。
用筆運墨之間,豈可以強而緻,躁而得耶。
玉培有佳紙,藏弆數年,出以索畫。
餘亦經營經歲,垂成而忽歸司民。
縑素輾轉,各有所屬,不可不紀其始。
◎跋 仿古人書法,一波一磔,尚有圭角可尋。
若欲仿古人畫法,則非窺見其秘奧,而凝神靜氣以出之,必不能擬之於心,而即形之於手也。
宋人陳公儲嚐作墨龍於幅末,曰雲霧之中,少露頭角,若現大身,動搖山嶽。
又署所翁二字,其波磔點畫,與龍之齒頰鱗爪,同一古健。
後人臨摹其字,縮為小幅。
餘曾於故紙堆中見之,再四規摹,彌近彌遠,況仿畫乎!王麓台先生,專學子久,兼及叔明庵主雲林。
觀其題畫稿,無一不出於仿,而又言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則於元末四大家,別有神契者矣。
壬寅初春,吳江沈楙德識
學大癡者,宜深思之。
○仿大癡筆(癸巳夏五月筆為輪美作) 東坡詩雲:“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
”甚為古今畫家下針砭也。
大癡論畫有二十餘條,亦是此意。
蓋山無定形,畫不問樹,高卑定位而機趣生,皴染合宜而精神現。
自然平淡天真,如篆如籀,蕭疏宕逸,無些子塵俗氣。
豈筆墨章程所能量其淺深耶!輪美問畫於餘,餘以此告之,即寫是圖以授之,意欲於大癡心法,竊效一二耳。
雖然畫家工力,有不得不形似者,遇事遇時,摹擬刻畫,以傳盛事,方見發皇蹈厲之妙。
但得意得氣得機,則無美不臻矣。
誰知之而誰信之,輪美亦極於此中留心。
勉旃勉旃。
○又仿大癡設色(為輪美作) 大癡畫以平淡天真為主,有時而傅彩粲爛,高華流麗,儼如松雪。
所以達其渾厚之意,華滋之氣也。
段落高逸,模寫瀟灑,自有一種天機活潑,隱現出沒於其間。
學者得其意而師之,有何積習之染不清,微細之惑不除乎!餘弱冠時,得聞先贈公大父訓,迄今五十餘年矣,所學者大癡也,所傳者大癡也。
華亭血脈,金針微度,在此而已。
因知時流雜派,偽種流傳,犯之為終身之疾,不可向邇。
特作此圖,以授輪美,知其有誌探索,又明慧過人,自能為宋元大家,開一生麵。
無負我意,勉旃勉旃。
○仿設色倪黃(為劉懷遠作) 聲音一道,未嚐不與畫通。
音之清濁,猶畫之氣韻也。
音之品節,猶畫之間架也。
音之出落,猶畫之筆墨也。
劉兄懷遠,於吳中少有盛名,遊於省會,自齊魯而迄京師,所至俱推絕詣。
餘觀其為人,靜深有緻,無刻不辨宮商,別聲調,間一出其技,舉坐傾倒。
公卿大夫,俱為美談。
非深思而力到,能至此乎!餘性不耐與人畫,至懷遠而不覺技癢,亦宗先反後和之意也。
○大橫披仿設色大癡(為明凱功作) 餘於筆墨一道,少成若天性。
本無師承,誦讀之暇,日侍先大父贈公,得聞緒論。
久之於宋元傳授貫穿處,胸中如有所據。
發之以學文,推之以觀物,皆用此理。
每至無可用心處,間一揮灑,成片幅便麵,無求知於人之心,人亦不吾知也。
甲午秋間,奉命入直,以草野之筆,日進於至尊之前,殊出意外。
生平毫無寸長,稍解筆墨,皇上天縱神靈,鑒賞於牝牡驪黃之外,反複益增惶悚。
謹遵先賢遺意,吾斯之未能信而已。
都門風雅宗匠所集,間有知我者。
餘不敢自諉,亦不敢自棄,竭其薄技,歸之清秘,以供捧腹,不敢以此求名邀譽也。
○擬設色雲林小幅 學畫至雲林,用不著一點功力,有意無意之間,與古人氣韻相為合撰而已。
至設色更深一層,不在取色,而在取氣,點染精神,皆借用也。
推而至於別家,當必精光四射,磅礴於心手。
其實與著意不著意處,同一得力。
學者無過用其心,亦無誤用其心,庶幾近之。
○仿倪黃設色小卷(為司民作) 司民少有文譽,弈更擅場。
自丁醜夏至婁,館於餘家數年。
餘試以畫,叩之若金石之於節奏,林泉之於聲響,無不應也。
餘方知斯理可以一貫,無怪乎司民之弈,所至輒傾倒也。
庚寅秋入楚,暌闊者五年。
今複來京,弈學更進,畫理明了,不減於昔。
為人風雅驚座,殆又過之,以後相識滿天下,見其風韻猶存,恨知心之晚耳。
作是卷以贈之。
○仿黃鶴山樵巨幅山水(寄依文) 黃鶴山樵,元四家中為空前絕後之筆。
其初酷似其舅趙吳興,從右丞輞川粉本得來,後從董巨發出筆墨大源頭,乃一變本家法,出沒變化,莫可端倪。
不過以右丞之體,推董巨之用,而學者拘於見聞,謂山樵離奇夭矯,別有一種新裁。
而董巨之精神,不複講求;山樵之本領,終歸烏有。
於是右丞之氣韻生動,為紙上浮談矣。
聞親家為新安風雅巨擘,今寓維揚,意欲昌明斯道,而慮振興之無人也,飛書來問山樵筆,並寄側理。
餘就所見作此圖,並以是語告之。
○仿董北苑(玉培贈司民) 餘從大癡入門,漸有進步。
欲竟其學,公餘輒究心董巨,此得本莫愁末之意也。
先定體勢,後加點染,俱要以氣行乎其間,如風行水麵,自然成文。
用筆運墨之間,豈可以強而緻,躁而得耶。
玉培有佳紙,藏弆數年,出以索畫。
餘亦經營經歲,垂成而忽歸司民。
縑素輾轉,各有所屬,不可不紀其始。
◎跋 仿古人書法,一波一磔,尚有圭角可尋。
若欲仿古人畫法,則非窺見其秘奧,而凝神靜氣以出之,必不能擬之於心,而即形之於手也。
宋人陳公儲嚐作墨龍於幅末,曰雲霧之中,少露頭角,若現大身,動搖山嶽。
又署所翁二字,其波磔點畫,與龍之齒頰鱗爪,同一古健。
後人臨摹其字,縮為小幅。
餘曾於故紙堆中見之,再四規摹,彌近彌遠,況仿畫乎!王麓台先生,專學子久,兼及叔明庵主雲林。
觀其題畫稿,無一不出於仿,而又言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則於元末四大家,別有神契者矣。
壬寅初春,吳江沈楙德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