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尼尼微

關燈
前825年在位)的宮殿。

    雷雅特的濠溝掘到50英尺長,尚未發現重要的東西,他正預備放棄不顧時,工人忽然掘出一尊近7英尺高的黑雲石幢,證明其為沙爾馬尼則的紀功碑。

    四面刻有二十個浮雕,二百十行的楔形文字。

    他的工作到1847年,已發見亞息那策巴宮殿的二十八座大廳。

    雷雅特便想運輸一對有翼的獅與牛回去。

    在那時,已掘出十三對這樣的雕刻。

    這個運輸,雖不方便,卻終于成功。

    但雷雅特在甯穆祿所發掘的城市,還不是真正的尼尼微,而是卡拉(Kalak),在尼尼微暴興之前的時候,曾為亞述的都城二百二十年(紀元前885年至前668年)。

    以後,他又到亞息的古址(亞述最古的都城)和考央吉克,真正的尼尼微的古址上工作着。

    他的工作雖不過是試掘,卻結果極好,已發見大火所焚的西拿基立(紀元前705年至前681年[1])的大宮殿的一線痕迹。

    他的工作不過二年,而已有這樣好的成績,真是發掘史未之前聞的奇迹。

    1849年,雷雅特受英國博物院的委托,重到考央吉克發掘尼尼微。

    目的在發掘西拿基立建造的西南方的大宮;這座大宮在米太人的軍隊陷尼尼微時被焚;許多刻圖刻文的石闆,俱為大火所灼,或斷或殘,然而他仍得到許多的圖畫,記載西拿基立在巴比倫、叙利亞及他處的戰功。

    以後,考察七十座大廳和長廊之後,知有許多宮室,是西拿基立的孫亞息本尼巴所添建的。

    在所有的發見中,最重要的是王宮的兩間藏書室;從地上起有1英尺多高,滿堆着大大小小的刻文的石闆;有的完好無缺,但大部分卻都是破碎的。

    最大的石闆,是平面的,約9英尺長,6英尺半闊;較小的,微凸;最小的,長不到1英寸,止刻有一二行文字。

    刻在這種石闆上的楔形文字,有時極小,非用放大鏡不能看得清楚。

    這兩間藏書室是許多名王收集的結果,亞息本尼巴收集的尤多。

    這種發見,價值不能限量。

    我們現在立刻和古代的原作相見,而直接知其曆史、科學、法律、文法、宗教等等的情形了。

    且這種圖書,不僅限于亞述一國的事;亞息本尼巴還知注意于收集巴比倫的圖書;有許多石闆是鈔錄古代巴比倫的文字的。

    所以我們研究巴比倫時,這些圖書又是極重要的寶庫。

     雷雅特的發掘的工作,至此已登峰造極了。

    1851年4月,他便離開尼尼微,而将工作交給他的助手剌薩谟(H.Rassam)繼續進行。

    1853年12月,剌薩谟發見亞息本尼巴的大殿;這位皇帝,是亞述最後的威勢赫赫的皇帝,希臘人稱之為薩達那佩拉(Sardanapalus)。

    剌薩谟在這王宮中,發見王家圖書館的第二部分。

    此外,最有趣的發見,是一群奇異的雕刻的石闆,表現國王的獵獅的情形。

    如将亞述的藝術加以比較研究,則這一群的石闆,和雷雅特在甯穆祿所發見的屬于亞息那策巴的一群早期的石闆,便立刻可以看出其區别;早期藝術,有的地方比後期的有力量,然而後期藝術,卻有更為精美的。

    無論古今的獸類雕刻家,沒有一個曾比那個紀元前650年的亞述雕刻家表現野獸的威猛更忠實,更真切的。

    狂怒的獅子,咬住了車輪;受傷的母獅伸長頭頸,表現出臨死時悲楚的掙紮;國王騎在馬上,臉上現着又喜悅、又緊張的神色,在猛追着沙漠中的野驢。

    這些景色都是極可贊頌的。

     在發見狩獵圖的大廳的中央,剌薩谟又掘出好幾千塊的石闆;其中有不少關于巴比倫與亞述神話的記載。

    在剌薩谟之後,羅夫塔斯(Loftus)繼之,從事于考央吉克的發掘;他的最大的成功是發見有名的浮雕,圖寫亞息本尼巴和他的王後同在一個花園中宴會的情景。

    但這時,發掘的費用已不夠,于是發掘的工作隻得中止。

    同時,亞述學的研究,根據雷雅特及剌薩谟所發見的刻文,建立研究楔形文字的堅固的基礎,遂得以通達這種無人懂得的“箭頭書”的意義,而重建巴比倫及亞述的曆史、神話、宗教、法律等等的系統的研究。

    在這些學者中,最重要者為羅靈遜(Rawlinson)、奧拍特(Oppert)、興克斯(Hincks),及品拆斯(Pinches)等。

     【注釋】 [1]原文為“七六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