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翻譯

關燈
”;依中文習慣應譯為“人們可以”;“被允許”和“可以”究竟有一點差别。

     第三,原文和譯文在繁簡上有分别,有時原文簡而明,譯文簡則不明;有時原文字多才合文法。

    譯文須省略一些字才簡煉。

    比如第一例Whatsoevermightbethefuturedateofmyhistory直譯應為“無論我的史書的将來的日子是怎樣”,意思就不明白,我們必須加字譯為“我的史書将來流傳的日子無論多麼久”。

    第二例“人們和掌權者持異見時還被允許……”加了“時”字文氣才順,加了“還”字語氣才足。

    第三例Struglealon&hellipagainstthewholeweightuniverse直譯應為“孤獨地向宇宙的全副重壓奮鬥”,但是意思不如“孤獨地奮鬥,去撐持(或抵擋)宇宙的全副重壓”那麼醒豁。

    至于虛字的省略是很容易見出的,第一例Andasobermelancholywasspreadovermymind中and(而且)和(my)(我的)都可不譯。

    中文用虛字比西文較少,這是文字習慣,可省略的就不必要。

     這是關于語句組織的幾大困難。

    此外像詞句的位置,骈散長短的分配,中西文也往往不同,翻譯時我們也須費心斟酌。

    在這裡我們可以趁便略談直譯和意譯的争執。

    所謂“直譯”是指依原文的字面翻譯,有一字一句就譯一字一句,而且字句的次第也不更動。

    所謂“意譯”是指把原文的意思用中文表達出來。

    不必完全依原文的字面和次第。

    “直譯”偏重對于原文的忠實,“意譯”偏重譯文語氣的順暢。

    那一種是最妥當的譯法,人們争執得很厲害。

    依我看,直譯和意譯的分别根本不應存在。

    忠實的翻譯必定要能盡量表達原文的意思。

    思想情感與語言是一緻的,相随而變的,一個意思隻有一個精确的說法,換一個說法,意味就不完全相同。

    所以想盡量表達原文的意思,必須盡量保存原文的語句組織。

    因此,直譯不能不是意譯,而意譯也不能不是直譯。

    不過同時我們也要顧到中西文字的習慣不同,在盡量保存原文的意蘊與風格之中,譯文仍應是讀得順口的中文。

    以相當的中國語文習慣代替西文語句習慣,而能盡量表達原文的意蘊,這也并無害于“直”。

    總之,理想的翻譯是文從字順的直譯。

     一般人所謂直譯有時含有一種不好的意思。

    就是中西文都不很精通的翻譯者,不能融會中西文的語句組織,又不肯細心推敲西文某種說法恰當于中文某種說法,一面翻字典,一面看原文,用生吞活剝的辦法,勉強照西文字面順次譯下去,結果譯文既不通順,又不能達原文的意思。

    許多這一類的譯品讀起來佶倔聱牙,遠比讀原文困難,讀者費很大的氣力還抓不住一段文章的意思。

    嚴格地說,這并不能算是直譯。

     一般人所謂意譯也有時合有一種不好的意思,就是不求精确,隻粗枝大葉地摘取原文大意,有時原文不易了解或不易翻譯處,便索性把它删除;有時原文須加解釋意思才醒豁處,便硬加一些話進去。

    林琴南是這派意譯的代表。

    他本不通西文,隻聽旁人講解原文大意,便用唐人小說體的古文敷衍成一部譯品。

    他的努力不無可欽佩處,可是他是一個最不忠實的譯者。

    從他的譯文中見不出原文的風格。

    較早的佛典翻譯如佛教遺經和四十二章經之類,讀起來好像中國著述,思想和文章風格都很像是從印度來的。

    英國人譯霸羅(Boileau)的詩學,遇著原文所舉的法國文學例證,都改用英國文學例證代替。

    英美人譯中國詩常随意增加原文所沒有的話,以求強合音律。

    這些都不足為訓,隻是“亂譯”。

     提起“改譯”,人們都會聯想到英人Fitzgerald所譯的波斯詩人奧馬康顔的勸酒行。

    據說這詩的譯文比原文還好,假如這樣,那便不是翻譯而是創作。

    譯者隻是從原詩得到一種靈感,根據它的大意,而自己創作一首詩。

    近來我國人譯西方戲劇,也有采用這種辦法的。

    我們對于這一類成功嘗試原不必反對;不過從翻譯的立場說,我們還是要求對原文盡量的忠實。

    縱非“改譯”,好的翻譯仍是一種創作。

    因為文學作品以語文表達情感思想,情感思想的佳妙處必從語文見出。

    作者須費一翻苦心才能使思想情感凝定于語文。

    語文妥貼了,作品才算成就。

    譯者也必須經過同樣的過程。

    第一步須設身處在作者的地位,透入作者的心竅,和他同樣感,同樣想,同樣地努力使所感所想凝定于語文。

    所不同者作者是他的本國語文去凝定他的情感思想,而譯者除著了解欣賞這情感思想語文的融貫體以外,還要把它移植于另一國語文和那情感思想融成一個新的作品。

    因為這個緣故,翻譯比自著較難;也因為這個緣故,祇有文學家才能勝任翻譯文學作品。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