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簡介
關燈
小
中
大
《尉缭子》是先秦重要的兵書著作之一(當然也有将其列入雜家的),其内容以軍事為主,也涵蓋政治、制度條令等等,有利于我們了解戰國時代的思想和軍制。
就整體而言,尉缭子不光注重戰術本身,也把目光更多的移向了政治方面。他反對占蔔迷信之風,認為作戰靠的是人事而非迷信(《天官》:刑以伐之,德以守之,非所謂天官時日陰陽向背也);主張賞罰分明、實行農戰(《制談》:修吾号令,明吾刑賞,使天下非農無所得食,非戰無所得爵,使民揚臂争出農戰,而天下無敵矣);安撫流民、開發荒地(《兵談》:明乎禁舍開塞,民流者親之,地不任者任之);将領本身也要公正審案(《将理》:凡将,理官也,萬物之主也,不私于一人)、以身作則(《戰威》:夫勤勞之師,将不先己。暑不張蓋,寒不重衣,險必下步,軍井成而後飲,軍食熟而後飯,軍壘成而後舍,勞佚必以身同之)、令行禁止(《将令》:軍無二令,二令者誅,留令者誅,失令者誅);同時,也注重軍市的作用,主張對軍市實行有效的管理(《武議》:夫出不足戰,入不足守者,治之以市。市者,所以(外)[給]戰守也。萬乘無千乘之助,必有百乘之市)。
除了前半部分的政治、軍事觀念外,後半部分主要涉及到一些軍令。比如徽章的佩戴(《經卒令》:前一行蒼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黃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犯法的處置(《重刑令》:夫将自千人以上,有戰而北,守而降,離地逃衆,命曰“國賊”。身戮家殘,去其籍,發其墳墓,暴其骨于市,男女公于官),等等。這些既有利于讓我們了解尉缭及戰國時人的思想(例如重刑主義潮流),也讓大家對當時的軍制有了更細節的理解。
就整體而言,尉缭子不光注重戰術本身,也把目光更多的移向了政治方面。他反對占蔔迷信之風,認為作戰靠的是人事而非迷信(《天官》:刑以伐之,德以守之,非所謂天官時日陰陽向背也);主張賞罰分明、實行農戰(《制談》:修吾号令,明吾刑賞,使天下非農無所得食,非戰無所得爵,使民揚臂争出農戰,而天下無敵矣);安撫流民、開發荒地(《兵談》:明乎禁舍開塞,民流者親之,地不任者任之);将領本身也要公正審案(《将理》:凡将,理官也,萬物之主也,不私于一人)、以身作則(《戰威》:夫勤勞之師,将不先己。暑不張蓋,寒不重衣,險必下步,軍井成而後飲,軍食熟而後飯,軍壘成而後舍,勞佚必以身同之)、令行禁止(《将令》:軍無二令,二令者誅,留令者誅,失令者誅);同時,也注重軍市的作用,主張對軍市實行有效的管理(《武議》:夫出不足戰,入不足守者,治之以市。市者,所以(外)[給]戰守也。萬乘無千乘之助,必有百乘之市)。
除了前半部分的政治、軍事觀念外,後半部分主要涉及到一些軍令。比如徽章的佩戴(《經卒令》:前一行蒼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黃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犯法的處置(《重刑令》:夫将自千人以上,有戰而北,守而降,離地逃衆,命曰“國賊”。身戮家殘,去其籍,發其墳墓,暴其骨于市,男女公于官),等等。這些既有利于讓我們了解尉缭及戰國時人的思想(例如重刑主義潮流),也讓大家對當時的軍制有了更細節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