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同義詞、新名詞、簡稱
關燈
小
中
大
(一)同義詞
同義詞,就是意義相同的兩個或更多的詞。
嚴格地說,真正完全同義的詞是很少的。
當我們說它們同義的時候(甚至說它們完全同義的時候),意思隻是說它們在一定範圍内意義相同罷了。
(甲)完全同義 【和—跟】 礦井和通道都用木柱支撐着。
毛主席笑着和我握手。
别的鐵路跟許多工廠的工人都紛紛起來應響。
有一次河水沖到淮河流域,跟淮河會合。
李官祥愛護公家的東西跟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
第一例的“和”跟第三例的“跟”的意思是完全一樣的;第二例的“和”跟第四例的“跟”的意思也完全一樣。
可見“和”和“跟”是完全同義的。
在現在北京口語裡,“跟”字漸漸占了優勢。
【對—向】 狼……對那隻羊說。
他向衛兵說。
【能—能夠】 然而他們總不能離開機器間。
而且能夠過着很舒服的生活。
重要的文章都能夠背誦。
但“能”當“會”字講的時候,不能說成“能夠”。
【别的—旁的】 别的一塊煤大聲說。
旁的煤都不作聲。
别的鐵路跟許多工廠…… 不學好這三門功課,旁的功課就不容易學好。
(乙)同義,但其中一個(後一個)地方色彩較濃 【不用—甭】 今年不用看了。
你們甭上冀縣去啦! 【不要—别】 不要留主幹。
不要射我! 大娘,你别傷心。
可别再說是八路軍了。
【叫作—叫】 就叫作“星期六義務勞動日”。
南苑花盆村有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兒叫王崇閣。
人家叫它“琥珀”。
現在北京口語裡幾乎全都不用“叫作”。
因此,隻是“叫王崇閣”,不是“叫作王崇閣”;隻是“叫它琥珀”,不是“叫它作琥珀”。
(丙)同義,但其中一個(後一個)較合口語(北京話) 【讀—念】 一個人不能把所有的書都讀完。
你得念給我聽。
【放—擱】 他趕快把小刀放在口袋裡。
他把兩段木頭并排直擱在火堆旁邊。
【從—打】 聽說有一家剛從山東移來的難民。
打根上起就分枝。
【替—給】 你們要替我報仇呀! 秋上回來給你割谷子,打場。
【猛然—猛的(猛地)】 班長想了一想,猛然拍手說。
猛地覺得一隻腳讓什麼東西碰了一下。
【如果—要(要是)】 如果你不想吃面包,你可以到牧場上去。
我的信如果要發表,且有發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要不是你,我們一定要吃些小苦頭了。
自己樹上的(葉子)要是不夠,就趕快計議。
【但(但是)—可是】 但是跟實在的情形差得很遠。
但也有人替秦國打算,竭力破壞六國同盟。
可是蘇維埃國家就在這艱苦的年頭裡開始它的經濟建設。
【這裡—這兒】 這裡好像要出什麼事情似的。
不許到這兒來! 【那裡—那兒】 在那裡,房子壞,房租貴。
那兒有呼倫和貝爾兩個大湖。
【哪裡—哪兒】 冰塊會把我們漂流到哪兒去…… 它流到哪裡去…… 【今天—今兒(今兒個)】 大家都覺得今天的工作真有意思。
今兒早上咱們吃什麼呀? 今兒個是從宣化回老家去,路過這兒的。
“明天”,“明兒”,“明兒個”;“昨天”,“昨兒”,“昨兒個”,由此類推。
但“今天”當“現在”講的時候,隻是“今天”,不是“今兒個”。
(丁)同義。
各帶地域性 【挑—擔】 叫王小五給挑到這裡來了。
你要吃就打發孩子們去擔一些。
“挑”字的應用比較普遍些。
(戊)不完全同義 【時間—工夫】“工夫”有時候當“時間”講。
“沒有時間”可以說成“沒有工夫”;“時間長”可以說成“工夫大”。
這隻是指做一件事所費的時間而言。
“時間”的含義較廣,因此,“延長時間”不能說成“延長工夫”,“時間地點”不能說成“工夫地點”。
同時,“工夫”也有一種意義是“時間”所沒有的,譬如“真工夫”也不能說成“真時
嚴格地說,真正完全同義的詞是很少的。
當我們說它們同義的時候(甚至說它們完全同義的時候),意思隻是說它們在一定範圍内意義相同罷了。
(甲)完全同義 【和—跟】 礦井和通道都用木柱支撐着。
毛主席笑着和我握手。
别的鐵路跟許多工廠的工人都紛紛起來應響。
有一次河水沖到淮河流域,跟淮河會合。
李官祥愛護公家的東西跟愛護自己的生命一樣。
第一例的“和”跟第三例的“跟”的意思是完全一樣的;第二例的“和”跟第四例的“跟”的意思也完全一樣。
可見“和”和“跟”是完全同義的。
在現在北京口語裡,“跟”字漸漸占了優勢。
【對—向】 狼……對那隻羊說。
他向衛兵說。
【能—能夠】 然而他們總不能離開機器間。
而且能夠過着很舒服的生活。
重要的文章都能夠背誦。
但“能”當“會”字講的時候,不能說成“能夠”。
【别的—旁的】 别的一塊煤大聲說。
旁的煤都不作聲。
别的鐵路跟許多工廠…… 不學好這三門功課,旁的功課就不容易學好。
(乙)同義,但其中一個(後一個)地方色彩較濃 【不用—甭】 今年不用看了。
你們甭上冀縣去啦! 【不要—别】 不要留主幹。
不要射我! 大娘,你别傷心。
可别再說是八路軍了。
【叫作—叫】 就叫作“星期六義務勞動日”。
南苑花盆村有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兒叫王崇閣。
人家叫它“琥珀”。
現在北京口語裡幾乎全都不用“叫作”。
因此,隻是“叫王崇閣”,不是“叫作王崇閣”;隻是“叫它琥珀”,不是“叫它作琥珀”。
(丙)同義,但其中一個(後一個)較合口語(北京話) 【讀—念】 一個人不能把所有的書都讀完。
你得念給我聽。
【放—擱】 他趕快把小刀放在口袋裡。
他把兩段木頭并排直擱在火堆旁邊。
【從—打】 聽說有一家剛從山東移來的難民。
打根上起就分枝。
【替—給】 你們要替我報仇呀! 秋上回來給你割谷子,打場。
【猛然—猛的(猛地)】 班長想了一想,猛然拍手說。
猛地覺得一隻腳讓什麼東西碰了一下。
【如果—要(要是)】 如果你不想吃面包,你可以到牧場上去。
我的信如果要發表,且有發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要不是你,我們一定要吃些小苦頭了。
自己樹上的(葉子)要是不夠,就趕快計議。
【但(但是)—可是】 但是跟實在的情形差得很遠。
但也有人替秦國打算,竭力破壞六國同盟。
可是蘇維埃國家就在這艱苦的年頭裡開始它的經濟建設。
【這裡—這兒】 這裡好像要出什麼事情似的。
不許到這兒來! 【那裡—那兒】 在那裡,房子壞,房租貴。
那兒有呼倫和貝爾兩個大湖。
【哪裡—哪兒】 冰塊會把我們漂流到哪兒去…… 它流到哪裡去…… 【今天—今兒(今兒個)】 大家都覺得今天的工作真有意思。
今兒早上咱們吃什麼呀? 今兒個是從宣化回老家去,路過這兒的。
“明天”,“明兒”,“明兒個”;“昨天”,“昨兒”,“昨兒個”,由此類推。
但“今天”當“現在”講的時候,隻是“今天”,不是“今兒個”。
(丁)同義。
各帶地域性 【挑—擔】 叫王小五給挑到這裡來了。
你要吃就打發孩子們去擔一些。
“挑”字的應用比較普遍些。
(戊)不完全同義 【時間—工夫】“工夫”有時候當“時間”講。
“沒有時間”可以說成“沒有工夫”;“時間長”可以說成“工夫大”。
這隻是指做一件事所費的時間而言。
“時間”的含義較廣,因此,“延長時間”不能說成“延長工夫”,“時間地點”不能說成“工夫地點”。
同時,“工夫”也有一種意義是“時間”所沒有的,譬如“真工夫”也不能說成“真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