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論适用入聲韻和上去聲韻的長調

關燈
長調的格局,必須有開合動宕,才能和作者起伏變化的情感相應。

    所以運用“奇偶相生”的基本法則,是寫長調歌詞者所必須的。

    選韻也是重要條件之一。

    所有适宜選用平韻和平、仄互協的長調,大緻都舉例分析過了。

    盡管各式各樣的調子還很多,是可以舉一反三的。

    下面再來談談适宜選用仄韻的長調。

    詞韻的三仄,上、去同用,入聲獨用,是小令、長調都一樣的。

    哪個調子得用入聲韻,哪個調子适用上聲或去聲韻,或者是上、去通協,清人戈載在他所作《詞林正韻》的“發凡”中,提出過一些意見。

    他說: 詞之用韻,平仄兩途;而有可以押平韻,又可以押仄韻者,正自不少。

    其所謂仄,乃入聲也。

    如越調又有《霜天曉角》《慶春宮》,商調又有《憶秦娥》;其餘則雙調之《慶佳節》,高平調之《江城子》,中呂宮之《柳梢青》,仙呂宮之《望梅花》《聲聲慢》,大石調之《看花回》《兩同心》,小石調之《南歌子》,用仄韻者,皆宜入聲。

    《滿江紅》有入南呂宮,有入仙呂宮;入南呂宮者,即白石所改平韻之體,而要其本用入聲,故可改也。

    外此又有用仄韻而必須入聲者,則如越調之《丹鳳吟》《大酺》,越調犯正宮之《蘭陵王》,商調之《鳳凰閣》《三部樂》《霓裳中序第一》《應天長慢》《西湖月》《解連環》,黃鐘宮之《侍香金童》《曲江秋》,黃鐘商之《琵琶仙》,雙調之《雨霖鈴》,仙呂宮之《好事近》《惠蘭芳引》《六幺令》《暗香》《疏影》,仙呂犯商調之《凄涼犯》,正平調近之《淡黃柳》,無射宮之《惜紅衣》,正宮、中呂宮之《尾犯》,中呂商之《白苎》,夾鐘羽之《玉京秋》,林鐘商之《一寸金》,南呂商之《浪淘沙慢》。

    此皆宜用入聲韻者,勿概之曰仄而用上、去也。

    其用上、去之調,自是通葉,而亦稍有差别,如黃鐘商之《秋宵吟》、林鐘商之《清商怨》、無射商之《魚遊春水》宜單押上聲,仙呂調之《玉樓春》、中呂調之《菊花新》、雙調之《翠樓吟》宜單押去聲。

    複有一調中必須押上、必須押去之處,有起韻、結韻宜皆押上、宜皆押去之處,不能一一胪列。

     戈載這些說法,是用許多同調宋詞歸納得出的結果,可惜沒有說明它的所以然。

    據我個人的研究,這都由于四聲的性質不同,關系于表達情感非常重要。

    入聲短促,沒有含蓄的餘地,所以宜于表達激越峭拔的思想感情;上聲舒徐,宜于表達清新綿邈的思想感情;去聲勁厲,宜于表達高亢響亮的思想感情。

    但上、去兩聲與入聲比較起來,總是要含蓄得多;所以上、去互葉,适宜表達悲壯郁勃的情趣。

    戈載是兼小令和長調一起說的。

    本章單論長調,且先從入聲的幾個長調,舉些例子來談談。

    《滿江紅》《念奴嬌》《賀新郎》之類,在第一章裡已經分析過了。

    且舉柳永、周邦彥、姜夔三家的其他作品,再來分析一下。

     例一,柳永《雨霖鈴》: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霭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别,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是唐玄宗在棧道中悼念楊貴妃的曲調,前面已經提過。

    它的音節,是哀怨凄斷的。

    全阕共用“切”“歇”“發”“噎”“闊”“别”“節”“月”“設”“說”十個入聲韻;而且除了三個句子是用平聲落腳外,其餘全是仄收;還有“對長亭晚”的上一下三、“竟無語凝噎”的上一下四這些特殊句法,與“驟雨初歇”(仄仄平仄)、“酒醒何處”(仄仄平仄)、“好景虛設”(仄仄平仄)這一類的拗句結合起來,就構成了它那拗犯的音節。

    盡管它也适合十七八女郎執着紅牙闆去唱,卻隻是哽咽凄斷之聲,而乏和婉不迫之趣,因為它是要受本曲聲情的制約的。

     例二,姜夔《凄涼犯》: 綠楊巷陌秋風起,邊城一片離索。

    馬嘶漸遠,人歸甚處?戍樓吹角。

    情懷正惡,更衰草寒煙淡薄。

    似當時、将軍部曲,迤逦度沙漠。

      追念西湖上,小舫攜歌,晚花行樂。

    舊遊在否?想如今、翠凋紅落。

    漫寫羊裙,等新雁、來時系着。

    怕匆匆、不肯寄與,誤後約。

     這是姜夔的自度曲。

    他寫的是感傷凄斷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