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園”的藝術構思
關燈
小
中
大
山莊”,這個對應就更加明顯了。
從這兒可以證明,二渚以一水一陸的植物來命名,是收到了對應的妙處。
這種對應關系是處處可見的。
“大觀園”的設想,既體現矛盾的對立,同時,又體現出水域周流的回複作用。
這在一水環流上面,就更加鮮明地體現出來了。
因此,我認為友人周啟祥寫信告訴我他的看法,把大觀園的水域,理解為回流的兩股,是可取的。
另外,在這裡順便提一下,大觀園裡,也點出了四季的場景。
可都是暗中點出,因為明寫出來,這在曹雪芹看來,就覺得丢失了蘊藉尋味的妙處,而使人一覽無餘,不但不夠隽永,而且必定落進俗套的旋渦裡去。
這就是:代表春天的“沁芳亭”,代表夏天的“滴翠亭”,代表秋天的“藕香亭”,代表冬天的“蘆雪亭”。
我們可以說,這四個亭子,是用四季景色來命名的。
因為曹雪芹筆底下面,從來排斥俗套舊調,所以這四亭的命名,也很少有人把它和四季聯想在一起。
我所以在這裡指出,是想說明大觀園的設計,充滿着對應的關系,也就是說作者懂得事物的對立、統一、周流的關系。
這種思想特别體現在“大觀園”水脈的設計中,那麼,不妨再談談“大觀園”裡的水脈。
大觀園裡的水,是從“沁芳閘”引進來的。
它出了山洞,首先經過“怡紅院”,直奔“潇湘館”,然後彙集二渚,即“柳葉渚”和“荇葉渚”,再和“沁芳閘”聯了起來,就像人身上的動脈和靜脈似的,既有輸出,又有回流。
關于水的布局,脂硯齋曾有批語:“園中諸景最要緊的是水,亦必寫明方妙。
餘最鄙近之修造園亭者,徒以頑石土堆為佳,不引泉一道,甚至丹青唯知亂作山石樹木,不知畫泉之法,亦是憾事。
”他很知道這股泉水的重要,它能使整個布局出落不凡,使整個園子草木生華、丹青映照。
但實際還有更進一層的意義,值得我們來探讨。
前面已經說過,在大觀園的整個布局上,不難看出以“省親别墅”為中心,靠它最近的就是“蘅蕪院”,其次就是“怡紅院”。
我是傾向元妃曾對寶玉婚姻起過作用。
她也許耳聞“金玉良緣”的說法。
要是以賈元春作為寶境的天仙,那麼,恰巧在她兩旁,就是一個金童,一個玉女,一個住在“怡紅院”,一個住在“蘅蕪院”,所以,這兩個建築群,正像衆星捧月般靠近“天仙寶境”。
但是,從大觀園的設計中,恰恰給她一個最有力的反擊。
曹雪芹卻巧妙不過地用一股清泉,把“怡紅院”和“潇湘館”連接為一氣,體現出賈寶玉和林黛玉才是心心相印,脈脈相通的。
倒把“蘅蕪院”冷冷地抛在北面,這就是曹雪芹巧思安排最隐秘的地方,同時又是他表現特别強烈的地方。
這樣一來“蘅蕪院”雖然和“省親别墅”近在咫尺,成了她的北方屏障,但是在水脈的聯系上卻是不着邊際的。
這就象征着在寶玉心靈上是隔得遠遠的。
從而就出現了一個再明白不過的對照,以“省親别墅”為中心的“怡紅院”和“蘅蕪院”,成為犄角之勢,在地形上是離得最近的。
但在作者安排的含意中,卻是離得最遠的。
反之,“潇湘館”在地形上是和“怡紅院”離得較遠,但由于一股水脈的連接,卻成為不可分割的了,這是曹雪芹真正命意之所在,也就是大觀園的布局中心思想最富有暗示性的所在。
還有一點,也是值得一提的。
這就是埋花香冢,就在“沁芳閘”進水不遠的地方。
“沁芳閘”是“大觀園”總的水源,花冢是“千紅一窟”的總的結束。
因之,也就成了“質本潔來還潔去”的最好注解。
水,像血脈似的,把“大觀園”的幾個重要關系,都突出來了。
水、石,在曹雪芹心目中,是有着分量的。
因之,在石的分布上,在水的流動上,曹雪芹是埋藏着自己的苦心,也寄托了自己許多不凡的巧思和富于生命的命意。
這時,我想再回過來重念“天上人間諸景備,嘉園應賜大觀名”時,我們不僅會點頭同意,絲毫不感到作者的故意誇張,而且心頭還會增添了人與物化的另外一番理解了。
(原載貴州《紅樓》三期,1987年10月)
從這兒可以證明,二渚以一水一陸的植物來命名,是收到了對應的妙處。
這種對應關系是處處可見的。
“大觀園”的設想,既體現矛盾的對立,同時,又體現出水域周流的回複作用。
這在一水環流上面,就更加鮮明地體現出來了。
因此,我認為友人周啟祥寫信告訴我他的看法,把大觀園的水域,理解為回流的兩股,是可取的。
另外,在這裡順便提一下,大觀園裡,也點出了四季的場景。
可都是暗中點出,因為明寫出來,這在曹雪芹看來,就覺得丢失了蘊藉尋味的妙處,而使人一覽無餘,不但不夠隽永,而且必定落進俗套的旋渦裡去。
這就是:代表春天的“沁芳亭”,代表夏天的“滴翠亭”,代表秋天的“藕香亭”,代表冬天的“蘆雪亭”。
我們可以說,這四個亭子,是用四季景色來命名的。
因為曹雪芹筆底下面,從來排斥俗套舊調,所以這四亭的命名,也很少有人把它和四季聯想在一起。
我所以在這裡指出,是想說明大觀園的設計,充滿着對應的關系,也就是說作者懂得事物的對立、統一、周流的關系。
這種思想特别體現在“大觀園”水脈的設計中,那麼,不妨再談談“大觀園”裡的水脈。
大觀園裡的水,是從“沁芳閘”引進來的。
它出了山洞,首先經過“怡紅院”,直奔“潇湘館”,然後彙集二渚,即“柳葉渚”和“荇葉渚”,再和“沁芳閘”聯了起來,就像人身上的動脈和靜脈似的,既有輸出,又有回流。
關于水的布局,脂硯齋曾有批語:“園中諸景最要緊的是水,亦必寫明方妙。
餘最鄙近之修造園亭者,徒以頑石土堆為佳,不引泉一道,甚至丹青唯知亂作山石樹木,不知畫泉之法,亦是憾事。
”他很知道這股泉水的重要,它能使整個布局出落不凡,使整個園子草木生華、丹青映照。
但實際還有更進一層的意義,值得我們來探讨。
前面已經說過,在大觀園的整個布局上,不難看出以“省親别墅”為中心,靠它最近的就是“蘅蕪院”,其次就是“怡紅院”。
我是傾向元妃曾對寶玉婚姻起過作用。
她也許耳聞“金玉良緣”的說法。
要是以賈元春作為寶境的天仙,那麼,恰巧在她兩旁,就是一個金童,一個玉女,一個住在“怡紅院”,一個住在“蘅蕪院”,所以,這兩個建築群,正像衆星捧月般靠近“天仙寶境”。
但是,從大觀園的設計中,恰恰給她一個最有力的反擊。
曹雪芹卻巧妙不過地用一股清泉,把“怡紅院”和“潇湘館”連接為一氣,體現出賈寶玉和林黛玉才是心心相印,脈脈相通的。
倒把“蘅蕪院”冷冷地抛在北面,這就是曹雪芹巧思安排最隐秘的地方,同時又是他表現特别強烈的地方。
這樣一來“蘅蕪院”雖然和“省親别墅”近在咫尺,成了她的北方屏障,但是在水脈的聯系上卻是不着邊際的。
這就象征着在寶玉心靈上是隔得遠遠的。
從而就出現了一個再明白不過的對照,以“省親别墅”為中心的“怡紅院”和“蘅蕪院”,成為犄角之勢,在地形上是離得最近的。
但在作者安排的含意中,卻是離得最遠的。
反之,“潇湘館”在地形上是和“怡紅院”離得較遠,但由于一股水脈的連接,卻成為不可分割的了,這是曹雪芹真正命意之所在,也就是大觀園的布局中心思想最富有暗示性的所在。
還有一點,也是值得一提的。
這就是埋花香冢,就在“沁芳閘”進水不遠的地方。
“沁芳閘”是“大觀園”總的水源,花冢是“千紅一窟”的總的結束。
因之,也就成了“質本潔來還潔去”的最好注解。
水,像血脈似的,把“大觀園”的幾個重要關系,都突出來了。
水、石,在曹雪芹心目中,是有着分量的。
因之,在石的分布上,在水的流動上,曹雪芹是埋藏着自己的苦心,也寄托了自己許多不凡的巧思和富于生命的命意。
這時,我想再回過來重念“天上人間諸景備,嘉園應賜大觀名”時,我們不僅會點頭同意,絲毫不感到作者的故意誇張,而且心頭還會增添了人與物化的另外一番理解了。
(原載貴州《紅樓》三期,198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