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唐詩的成就和影響
關燈
小
中
大
到皇親國戚驕奢淫逸的醜态。
這使我們懂得封建社會的壓迫剝削究竟是怎麼回事,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新社會。
唐詩的藝術技巧,影響也是很大的。
單以描寫技巧而論,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特點是靜中有動。
他的詩不僅有畫意,而且能夠表現聲息動态,仿佛可聞可見,比畫面更為動人。
這些藝術技巧給後來詩歌的山水田園描寫開辟了無限法門。
自然,唐詩本身有精華有糟粕,就是帶有嚴重缺點的作品,它的風格和表現手法也有可以借鑒的地方。
例如李白的《将進酒》本來是一篇精華和糟粕雜糅的作品。
其中的頹廢和及時行樂的思想是應當完全否定的。
但是這首詩的豪放的風格,昂揚的氣概,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以及精練的語言,還是可以創造性地吸取,用來抒發無産階級的、勞動人民的豪情壯志,表現新時代的精神的。
例如郭小川同志的《祝酒歌》(見《詩刊》,1963年第二期),在藝術表現上,有的地方就是從《将進酒》學來的,而且有的句子點化得很成功。
《祝酒歌》一開始便造成一種逼人的氣勢,而且工于起興。
這些都和《将進酒》開篇的表現手法類似。
下面說: 且飲酒, 莫停杯! 三杯酒,三杯歡喜淚, 五杯酒, 豪情勝似長江水! 其中的“且飲酒,莫停杯”,顯然是從李白的“将進酒,杯莫停”來的。
然而郭小川同志勸人痛飲的詩,卻是鼓舞人們奮發向上、争取更大躍進的。
(郭小川附記:“因為氣候關系,東北林區的職工們是要喝點酒的。
一定數量的酒,被當作勞動保護用品供應職工。
但在平常,職工們喝得很少。
”) 但是唐詩畢竟是封建時代的産物,其中的封建迷信思想是很濃重的。
在封建迷信思想當中,尤以忠君思想影響最大。
在宋、元、明、清,封建統治者就往往拿杜詩作為封建說教的工具,甚至把杜甫誇大為“每飯不忘君”的詩人,實際上是通過杜詩來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
自然這種影響到了今天是不大了,但是在另外的方面還有問題。
由于時代和社會環境的不同,某些因素在唐朝是有積極意義的,到了今天就可能發生消極的影響。
有些因素則無論在當時在今天都會有不良的影響。
這種消極影響主要地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恃才傲物、傲慢不馴的處世态度。
例如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别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這種反抗精神,以及孤傲悲憤,蔑視統治者、不同流合污的态度,在當時的情況下,是有它的積極意義的。
但這種進步意義也非常有限,因為他們都是看不到人民的力量的。
2.消極頹廢的人生觀。
例如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這種消極的人生觀,會瓦解人們的鬥志,使人萎靡消沉。
我們決不能因為這些詩句寫得流暢自然,曆代傳誦,而放松對它的批判。
3.傷春悲秋的離情别緒。
例如杜甫《秋興》八首其一:“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别贈答、懷鄉思親是唐詩中最常見的主題。
遠在《楚辭》裡就感歎“悲莫悲兮生别離”,其實别離有各種各樣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然而在唐詩裡寫别離的慘淡情調的占大多數,像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那樣的,是非常少見的。
有些加上詩人用景色來渲染,氣氛更加凄涼。
這種思想情調和我們今天胸懷全球,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參加革命工作的雄心壯志,顯然是不同的。
這使我們懂得封建社會的壓迫剝削究竟是怎麼回事,從而更加熱愛我們的新社會。
唐詩的藝術技巧,影響也是很大的。
單以描寫技巧而論,王維山水田園詩的特點是靜中有動。
他的詩不僅有畫意,而且能夠表現聲息動态,仿佛可聞可見,比畫面更為動人。
這些藝術技巧給後來詩歌的山水田園描寫開辟了無限法門。
自然,唐詩本身有精華有糟粕,就是帶有嚴重缺點的作品,它的風格和表現手法也有可以借鑒的地方。
例如李白的《将進酒》本來是一篇精華和糟粕雜糅的作品。
其中的頹廢和及時行樂的思想是應當完全否定的。
但是這首詩的豪放的風格,昂揚的氣概,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以及精練的語言,還是可以創造性地吸取,用來抒發無産階級的、勞動人民的豪情壯志,表現新時代的精神的。
例如郭小川同志的《祝酒歌》(見《詩刊》,1963年第二期),在藝術表現上,有的地方就是從《将進酒》學來的,而且有的句子點化得很成功。
《祝酒歌》一開始便造成一種逼人的氣勢,而且工于起興。
這些都和《将進酒》開篇的表現手法類似。
下面說: 且飲酒, 莫停杯! 三杯酒,三杯歡喜淚, 五杯酒, 豪情勝似長江水! 其中的“且飲酒,莫停杯”,顯然是從李白的“将進酒,杯莫停”來的。
然而郭小川同志勸人痛飲的詩,卻是鼓舞人們奮發向上、争取更大躍進的。
(郭小川附記:“因為氣候關系,東北林區的職工們是要喝點酒的。
一定數量的酒,被當作勞動保護用品供應職工。
但在平常,職工們喝得很少。
”) 但是唐詩畢竟是封建時代的産物,其中的封建迷信思想是很濃重的。
在封建迷信思想當中,尤以忠君思想影響最大。
在宋、元、明、清,封建統治者就往往拿杜詩作為封建說教的工具,甚至把杜甫誇大為“每飯不忘君”的詩人,實際上是通過杜詩來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
自然這種影響到了今天是不大了,但是在另外的方面還有問題。
由于時代和社會環境的不同,某些因素在唐朝是有積極意義的,到了今天就可能發生消極的影響。
有些因素則無論在當時在今天都會有不良的影響。
這種消極影響主要地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恃才傲物、傲慢不馴的處世态度。
例如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怆然而涕下。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别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這種反抗精神,以及孤傲悲憤,蔑視統治者、不同流合污的态度,在當時的情況下,是有它的積極意義的。
但這種進步意義也非常有限,因為他們都是看不到人民的力量的。
2.消極頹廢的人生觀。
例如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這種消極的人生觀,會瓦解人們的鬥志,使人萎靡消沉。
我們決不能因為這些詩句寫得流暢自然,曆代傳誦,而放松對它的批判。
3.傷春悲秋的離情别緒。
例如杜甫《秋興》八首其一:“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别贈答、懷鄉思親是唐詩中最常見的主題。
遠在《楚辭》裡就感歎“悲莫悲兮生别離”,其實别離有各種各樣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然而在唐詩裡寫别離的慘淡情調的占大多數,像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那樣的,是非常少見的。
有些加上詩人用景色來渲染,氣氛更加凄涼。
這種思想情調和我們今天胸懷全球,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參加革命工作的雄心壯志,顯然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