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關燈
小
中
大
本書作者戈公振(1890—1935),名紹發,字春霆,江蘇東台人,我國著名新聞記者、新聞學家。1908年就讀于東台高等學堂。畢業後,曾先後參加《東台日報》和上海《時報》《申報》工作。1927年起,曾至歐美各國考察新聞事業。1929年回國後,曾在上海的南方、大夏和複旦大學等校講授新聞學,是我國新聞史研究的開拓者和我國早期的新聞教育家。其主要著作除本書外,另有《新聞學撮要》《世界報業考察記》等。
本書首次全面而系統地闡述了五四運動以前中國報紙的産生以及發展的曆史,對中國報刊曆史進行了概括和總結。作者以嚴謹的考證和翔實的資料,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就中國曆代政治勢力對新聞發展的影響進行梳理,而勾勒出了中國新聞業從成形到發展的清晰脈絡。本書作為我國第一本報學史權威著作,其出版開辟了我國新聞史整體性研究道路,是中國新聞業研究的裡程碑。
本書作于1926年,1927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55年3月由三聯書店重印,新華書店發行。三聯書店重印時,增加了由戈寶權為本書所寫的前言,并将作者戈公振的《英京讀書記》作為附錄刊印在本書後面。此次出版即以1955年3月三聯書店版為底本編輯整理,将繁體字豎排改為簡化字橫排,在尊重底本的前提下對個别字詞和标點符号作了技術處理,底本中出現名稱譯法前後不一處,均予以統一處理,如将“意大利”“義大利”統改為“意大利”,将“阿拉伯”“阿剌伯”統改為“阿拉伯”等,餘則保持底本原貌。
本書首次全面而系統地闡述了五四運動以前中國報紙的産生以及發展的曆史,對中國報刊曆史進行了概括和總結。作者以嚴謹的考證和翔實的資料,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就中國曆代政治勢力對新聞發展的影響進行梳理,而勾勒出了中國新聞業從成形到發展的清晰脈絡。本書作為我國第一本報學史權威著作,其出版開辟了我國新聞史整體性研究道路,是中國新聞業研究的裡程碑。
本書作于1926年,1927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1955年3月由三聯書店重印,新華書店發行。三聯書店重印時,增加了由戈寶權為本書所寫的前言,并将作者戈公振的《英京讀書記》作為附錄刊印在本書後面。此次出版即以1955年3月三聯書店版為底本編輯整理,将繁體字豎排改為簡化字橫排,在尊重底本的前提下對個别字詞和标點符号作了技術處理,底本中出現名稱譯法前後不一處,均予以統一處理,如将“意大利”“義大利”統改為“意大利”,将“阿拉伯”“阿剌伯”統改為“阿拉伯”等,餘則保持底本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