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關燈
小
中
大
考古之目的,非為誇揚古國之文明,亦非為崇拜古人之偉大,更非為仿古以作複興之舉。實欲明了前途應走之大道。
欲明了前途應走之大道,其法有三:
一為曆史的,即從曆史上觀察各演變之迹,由上古之事以推中古,由中古之事以推近古,由近古之事以推現在,由現在之事以求将來。
一為環境的,世界各國現都走入那一條道,我國為世界中之一,當然不能孤立,從其大多數走的道路中跟着走。
一為本身的,本國的情形如何?人民的能力如何?所處的國際地位如何?走某一條道,是否走得通。
假如從曆史上指示我們應走某條道,世界各國也走某條道,我們的本身也能走到某條道。三方面都走着某條道,是走某條道就無危險可言了。
欲求本身,則在調查與統計;欲觀環境,則在翻譯與考察;欲知曆史,則在考證與考古。
欲明了一事的如何産生?事實發展到如何程度?結果何在?影響何如?因書本子是平凡的記載,不得不将材料一條一條地找出,排比類列,加以考證,作為有系統的叙述。并且書本子記載既不詳而且不确,于是考古之道興。況于有史以前及史料缺乏之時代,全賴于考古的材料,故中國之考古,日盛一日。
考古之書可考者有兩千餘種,今所存者千餘種,不是對于古物本身之考證,即是對于考古事實之叙述,而少有總合古今考古之各種事實而為考古史。有類似者,如《金石學錄》、《印譜》等,但注重在考古之人與考古之書,而不注意考古之事。
餘前有《中國考古小史》之作,但略古而詳今。今已出版五年,新事實發生不得不增補,而五年之中考古上并未突飛猛進,材料也增加不了許多,因而另有此《中國考古學史》之作。
本書共計五章,附錄一篇,各方叙述均有,目為考古學可,目為考古史可,目為考古評論亦可,目為考古成績的總叙述更無不可。
上海自東方圖書館被毀後,參考書甚為缺乏,尤其是金石一類書,更感困難。宣古愚先生藏金石書五六百種,既借餘觀,又承指導,特附志于此。以謝。
一九三六年九月十一日記于上海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
欲明了前途應走之大道,其法有三:
一為曆史的,即從曆史上觀察各演變之迹,由上古之事以推中古,由中古之事以推近古,由近古之事以推現在,由現在之事以求将來。
一為環境的,世界各國現都走入那一條道,我國為世界中之一,當然不能孤立,從其大多數走的道路中跟着走。
一為本身的,本國的情形如何?人民的能力如何?所處的國際地位如何?走某一條道,是否走得通。
假如從曆史上指示我們應走某條道,世界各國也走某條道,我們的本身也能走到某條道。三方面都走着某條道,是走某條道就無危險可言了。
欲求本身,則在調查與統計;欲觀環境,則在翻譯與考察;欲知曆史,則在考證與考古。
欲明了一事的如何産生?事實發展到如何程度?結果何在?影響何如?因書本子是平凡的記載,不得不将材料一條一條地找出,排比類列,加以考證,作為有系統的叙述。并且書本子記載既不詳而且不确,于是考古之道興。況于有史以前及史料缺乏之時代,全賴于考古的材料,故中國之考古,日盛一日。
考古之書可考者有兩千餘種,今所存者千餘種,不是對于古物本身之考證,即是對于考古事實之叙述,而少有總合古今考古之各種事實而為考古史。有類似者,如《金石學錄》、《印譜》等,但注重在考古之人與考古之書,而不注意考古之事。
餘前有《中國考古小史》之作,但略古而詳今。今已出版五年,新事實發生不得不增補,而五年之中考古上并未突飛猛進,材料也增加不了許多,因而另有此《中國考古學史》之作。
本書共計五章,附錄一篇,各方叙述均有,目為考古學可,目為考古史可,目為考古評論亦可,目為考古成績的總叙述更無不可。
上海自東方圖書館被毀後,參考書甚為缺乏,尤其是金石一類書,更感困難。宣古愚先生藏金石書五六百種,既借餘觀,又承指導,特附志于此。以謝。
一九三六年九月十一日記于上海中央銀行經濟研究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