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火襖之起源

關燈
西曆紀元前五六百年,波斯國有聖人,曰蘇魯阿士德Zoroaster,因波斯國拜火舊俗,特倡善惡二原之說,謂善神清淨而光明,惡魔污濁而黑暗;人宜棄惡就善,棄黑暗而趨光明;以火以光表至善之神,崇拜之,故名拜火教。因拜光又拜日月星辰,中國人以為其拜天,故名之曰火襖。祆者天神之省文,不稱天神而稱襖者,明其為外國天神也。《四裔編年表》于周靈王二十一年“波斯”條下曰:“是時瑣羅阿司得著經立教,為波斯之聖。”即指此也。

    西曆二百二十六年,波斯國薩珊王朝興,定火襖為國教,一時盛行于中央亞細亞。南梁北魏間,始名聞于中國;北朝帝後有奉事之者,謂之胡天。六百二十五年,大食國滅波斯,占有中央亞細亞,襖教徒之移住東方者遂衆。唐初頗見優禮,兩京及碛西諸州皆有祆祠;襖字之由來,即起于此際。會昌五年(西八四五)武宗毀佛,斥外來諸教,火襖與大秦,均受株累。武宗沒,禁漸弛,曆五代、兩宋,襖祠猶有存者。

    南宋紹興間,姚寬撰《西溪叢語》卷上曰:予長兄伯聲,嘗考火襖字,其畫從天,胡神也,音醯堅切,教法佛經所謂摩醯首羅也。本起大波斯國,号蘇魯支。有弟子名玄真,習師之法,居波斯國大總長如火山,後行化于中國。

    蘇魯支之說,本于北宋初贊甯《僧史略》(卷下),蘇魯支當即蘇魯阿士德。以火祆為摩醯首羅,本于《(兩京新記)注》(卷三),及《(通典)注》(卷四十):“摩醯首羅,大自在天也。”《翻譯名義集》卷四曰:“摩醯首羅,諸經論多稱大自在。”《大唐西域記》所述凡百三十八國,有天祠者七十八,多供大自在天;然與波斯火祆教無涉,不得強為附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