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
關燈
小
中
大
小時,大洋一角乃至一角五分,最初的工作範圍是不需要任何技術的掃地、開花衣、扛原棉、松花衣之類,一兩個禮拜之後就調到鋼絲車間、條子間、粗紗間去工作。
在這種工廠所有者的本國,拆包間、彈花間、鋼絲車間的工作,通例是男工做的;可是在殖民地不必顧慮到社會的糾紛和官廳的監督,就将這種不是女性所能擔任的工作加到工資不及男工三分之一的包身工們身上去了。
…… 這次選讀的這篇文章見于《光明》的創刊号。
全文很長,隻能摘取一部分。
這一部分也可以自成起訖,不妨看作獨立的一篇。
讀者諸君要看全文,可以去找《光明》。
這一類文章,大家稱為“報告文學”。
這是一個外來的名詞。
意思是說它的作用在向大衆報告一些什麼,而它的本身又是文學。
報告一些什麼的文章,咱們見得很多。
開工廠,設公司,就有營業報告書;派人員辦調查,就有調查報告書。
這種文章,就文體說,歸到“應用文”的門類裡去。
應用文當中,有好些純公式的東西,如契據、公函、報告書之類,和文學根本是兩路。
然而報告文學卻叫報告書和文學結了婚。
應用文的報告書,一般讀者往往懶得看下去,因為不看下去也會知道無非這一套。
報告文學可不然,讀者像被吸引住了一般,總想一直看下去,知道它的究竟。
讀者諸君看見了《包身工》的題目,不是絕不肯把它放過,一定要知道這是怎樣的一種工人,以及這種工人在怎樣的條件之下産生出來的嗎? 報告書和報告文學所以有這樣的不同,大概由于寫作動機的不同。
應用文的報告書,寫作動機在應付事務上的必需。
開股東會必得有營業報告書,出去調查回來必得有調查報告書。
這樣的報告書往往用公式去應付,或者分列一、二、三、四等項目,或者定下“關于什麼”“關于什麼”等小标題,好比填寫表格,隻要在每一格裡填寫上了就完事。
報告文學的寫作動機不同,不是事務上的應付。
作者對于社會中某一方面的情形非常熟悉,而這一方面的情形不隻是幾個人的身邊瑣事,而是有關于社會全體的大事。
一種強烈的欲望激動着他,必須把他所熟悉的一五一十告訴大衆才行,不然就像在饑餓的人群中間私自藏下多餘的飯,是不可饒恕的自私的行為。
于是他提起筆來。
他站在大衆的客觀的立場,視野廣大,見得周到,把捉到的都是真實情況。
報告文學本身是文學,而應用文的報告書不是。
像在這篇《包身工》裡面,叙述那些“帶工”到家鄉或者災荒區域去遊說的那一段,叙述日本的那個“溫情主義者”文章寫的是一套,實際采用的又是另一套的那一段,就是兩段出色的文章。
前一段寫那批口蜜腹劍的家夥,讓讀者如聞其聲。
後一段寫“溫情主義者”在實際上抛開了“溫情主義”,引起讀者許多回味。
說那些“帶工”的嘴巴是“可以将一根稻草講成金條的嘴巴”,說那些“包身工”是“‘罐裝了的勞動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取用,絕沒有因為和空氣接觸而起變化的危險”,都是很好的文學手法。
在應用文的報告書裡不會有這樣的手法。
讀者諸君喜歡執筆作文。
寫什麼呢?與其寫一些空泛的議論,不如寫一些親身經曆。
所以,議論怎樣推行新生活,怎樣使國家強盛起來,不如叙述曾經經曆過的某一樁事情,不如抒寫對于本鄉本鎮的感情。
這些還隻是限于個人方面。
如果能夠推廣開來,把自己所熟悉的社會中某一方面的情形作為寫作材料,那就更有意義了。
讀者諸君不妨向報告文學方面去試試。
在這種工廠所有者的本國,拆包間、彈花間、鋼絲車間的工作,通例是男工做的;可是在殖民地不必顧慮到社會的糾紛和官廳的監督,就将這種不是女性所能擔任的工作加到工資不及男工三分之一的包身工們身上去了。
…… 這次選讀的這篇文章見于《光明》的創刊号。
全文很長,隻能摘取一部分。
這一部分也可以自成起訖,不妨看作獨立的一篇。
讀者諸君要看全文,可以去找《光明》。
這一類文章,大家稱為“報告文學”。
這是一個外來的名詞。
意思是說它的作用在向大衆報告一些什麼,而它的本身又是文學。
報告一些什麼的文章,咱們見得很多。
開工廠,設公司,就有營業報告書;派人員辦調查,就有調查報告書。
這種文章,就文體說,歸到“應用文”的門類裡去。
應用文當中,有好些純公式的東西,如契據、公函、報告書之類,和文學根本是兩路。
然而報告文學卻叫報告書和文學結了婚。
應用文的報告書,一般讀者往往懶得看下去,因為不看下去也會知道無非這一套。
報告文學可不然,讀者像被吸引住了一般,總想一直看下去,知道它的究竟。
讀者諸君看見了《包身工》的題目,不是絕不肯把它放過,一定要知道這是怎樣的一種工人,以及這種工人在怎樣的條件之下産生出來的嗎? 報告書和報告文學所以有這樣的不同,大概由于寫作動機的不同。
應用文的報告書,寫作動機在應付事務上的必需。
開股東會必得有營業報告書,出去調查回來必得有調查報告書。
這樣的報告書往往用公式去應付,或者分列一、二、三、四等項目,或者定下“關于什麼”“關于什麼”等小标題,好比填寫表格,隻要在每一格裡填寫上了就完事。
報告文學的寫作動機不同,不是事務上的應付。
作者對于社會中某一方面的情形非常熟悉,而這一方面的情形不隻是幾個人的身邊瑣事,而是有關于社會全體的大事。
一種強烈的欲望激動着他,必須把他所熟悉的一五一十告訴大衆才行,不然就像在饑餓的人群中間私自藏下多餘的飯,是不可饒恕的自私的行為。
于是他提起筆來。
他站在大衆的客觀的立場,視野廣大,見得周到,把捉到的都是真實情況。
報告文學本身是文學,而應用文的報告書不是。
像在這篇《包身工》裡面,叙述那些“帶工”到家鄉或者災荒區域去遊說的那一段,叙述日本的那個“溫情主義者”文章寫的是一套,實際采用的又是另一套的那一段,就是兩段出色的文章。
前一段寫那批口蜜腹劍的家夥,讓讀者如聞其聲。
後一段寫“溫情主義者”在實際上抛開了“溫情主義”,引起讀者許多回味。
說那些“帶工”的嘴巴是“可以将一根稻草講成金條的嘴巴”,說那些“包身工”是“‘罐裝了的勞動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取用,絕沒有因為和空氣接觸而起變化的危險”,都是很好的文學手法。
在應用文的報告書裡不會有這樣的手法。
讀者諸君喜歡執筆作文。
寫什麼呢?與其寫一些空泛的議論,不如寫一些親身經曆。
所以,議論怎樣推行新生活,怎樣使國家強盛起來,不如叙述曾經經曆過的某一樁事情,不如抒寫對于本鄉本鎮的感情。
這些還隻是限于個人方面。
如果能夠推廣開來,把自己所熟悉的社會中某一方面的情形作為寫作材料,那就更有意義了。
讀者諸君不妨向報告文學方面去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