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憧憬

關燈
胡愈之 青年所需要的是憧憬。

     青年,尤其是學生時代的青年,整天的時間有大部分消磨在抽象的觀念的世界中。

    但這些從課堂和書本所得來的抽象的觀念的世界經驗和知識,往往和實際的世界經驗和知識相矛盾,相抵觸。

    因此青年常愛描繪一個和這抽象的觀念的世界相符合的世界,并且希望由自己和别人的努力實現這個世界,而自己就生活在裡頭。

    這是青年們所追求的憧憬。

     我們讀曆史,讀昔人的傳記,讀本國地理和世界地理,我們感覺到人類的創造能力是多麼偉大;過去的人類是怎麼英勇地和自然努力鬥争,創造成現在的世界;人類社會是怎樣地一步步向前猛進;人是怎麼的可驕傲的智慧的動物。

    但是收起了書本,向我們的周圍一看,便感覺到人類雖然有一些智慧,而這些智慧自從多年以來便已窒塞了。

    現在的人并不用了智慧用了才幹去征服自然,卻用了去互相争奪殺戮。

    人類社會不但沒有前進,而且在那裡一步步的後退! 學校教育教我們服從真理,尋求真理。

    從數學的研究中,我們沉浸于絕對真理的世界;從自然科學的研究中,又使我們相信真理是生活的唯一法則。

    可是在我們的周圍實際世界中,真理隻是一個極大的謊騙。

    真理的生活和數學上的正圓形一般,在實際世界中是絕對不存在的。

    我們生活中,到處存在的隻是妥洽、折中、通融、權宜。

    換句話說,就隻是“世故”,“世故”正是在真理的反面的。

    不僅如此,假如你把科學的真理應用到日常生活裡面去,你就是不識時務的書呆子,或者竟被人稱作瘋子。

     在青年的幻想中,自然是美的,生活是美化的。

    但是你出了圖畫教室音樂教室,出了學校的門,你便會感覺到随處是髒的、醜惡的。

     因為青年的幻想與實際生活不一緻,所以青年痛苦,青年追求着憧憬。

     憧憬中的世界又怎樣呢? 在那個世界裡,所有的人用了智慧,用了英勇,和自然力奮鬥,為了增高全體的生活水準而奮鬥。

    對于那些人群的害物,大家抱着疾惡如仇的決心,猛烈地加以撲滅,可是并不演着舊世界裡所常有的人吃人的慘劇。

    人的一切的努力完全貢獻到創造和生産上面去。

     在那個世界裡,真理得到了最大的勝利。

    人把真理奉為唯一的法則。

    最現實的生活用着最抽象的數學法則來幹。

    科學的、組織的、計劃的精神支配着一切。

     在那個世界裡,美和生活開始了密切的聯系。

    人恢複了社會的本質,由此所表現的人生是最調和最美化的人生。

    文學和藝術獲得特殊的自由的發展,它們不再是生活的裝飾,而就是生活的本身。

     在那個世界裡沒有懦夫,因為在道德教條上,懦怯是最大的罪惡。

    在那個世界裡沒有狡谲欺詐,因為根本上用不到狡谲欺詐了。

    人靠了理智和科學,代理了神的使命。

    一切的“不可能”,一切的神迹,都要用“凡人”的力量創造出來。

    雖然不就能達到“完全”,但是人從自己的努力估計起來,自信有達到“完全”的把握。

     憧憬中的世界描繪得差不多了。

    關于怎樣實現這個世界,青年也有他的憧憬。

    對着這個追求不懈,青年就有真實地快樂的一天了。

     咱們有了一個意思,要想寫成文章告訴人家,最普通的辦法是提起筆來就寫,寫到無可再寫的時候就完結。

    但是,這實在不是頂妥當的辦法。

     寫一篇文章,當然期望它能收最大的效果。

    什麼叫最大的效果呢?就是能使讀者看了之後,明白到十分,感動到十分。

    如果僅能使讀者明白到三四分,感動到五六分,那就沒有收到最大的效果。

    作者限于實際生活的經驗,限于寫作技能的素養,也許無論如何都不會收到最大的效果。

    可是一個認真寫作的人總不肯放棄這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