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關于應用《資本論》體系來研究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的問題
關燈
小
中
大
個緣故,經濟和政治的關系,是緊密結合着的,在經濟學頭上要戴起“政治”的帽子。
可是,在我們論壇上出現了這樣一個議論,似乎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剝削關系已經不存在了,用政治法律手段來确保經濟發展的要求,已經不存在了,或快要不存在了,從而經濟學就已經大可以摘掉“政治”的帽子了[88]。
事實恰好和這個說法相反。
黨的八屆十中全會指出:“在無産階級革命和無産階級專政的整個曆史時期,在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産主義的整個曆史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幾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存在着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之間的階級鬥争,存在着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這兩條道路的鬥争。
”[89]我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每走向前一步,都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社會思想障礙,都可能遭受到這樣那樣的破壞活動。
這就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加強國家政權的力量,加強政治思想的宣傳教育,一句話,就是要加強經濟活動的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
就我們這裡所讨論的問題來說,就是要在社會主義經濟研究當中,盡可能聯系到政治和其他上層建築的關系。
可是,作為經濟科學來說,又是不可能把其他社會因素關系糅雜在一起的。
它既要密切聯系到政治,又不能過多地講政治;既要密切聯系到其他上層建築,又不能過多地講其他各種社會思想意識形态;正如同生産關系又要密切聯系生産力、聯系生産技術來說明,但又隻能在适當範圍内聯系起來加以說明一樣,這個恰如其分的限度和分寸,是一個帶有原則性的問題,偏到純經濟方面是錯誤的,偏到以政治代替了經濟範疇和規律性的科學闡述,也不一定是妥當的。
在這裡,我們仍需要好好地從《資本論》體系中學習。
誰都很清楚,《資本論》是一個充滿了強烈的階級性和戰鬥性的科學體系,資産階級學者責難它簡直是一部闡述政治信條的教科書。
馬克思自己表示“本書的最終目的,是揭露近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90]。
他是怎樣揭露這個經濟運動的規律呢?列甯講得好,《資本論》這個理論是“從社會生活的各種領域中劃分出經濟領域來,從一切社會關系中劃分出生産關系來,并把它當做決定其餘一切關系的基本的原始的關系”[91]。
他還說,“這個分析僅限于社會成員間的生産關系。
馬克思一次也沒有利用這些生産關系以外的什麼因素來說明問題”[92]。
可是在另一方面,列甯又這樣指示我們:“《資本論》所以大受歡迎,是由于‘德國經濟學家’的這一著作把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形态作為活生生的東西向讀者表明出來,将它的生活習慣,将它的生産關系所固有的階級對抗的具體社會表現,将維護資産階級統治的資産階級政治上層建築,将資産階級的自由平等之類的思想,将資産階級的家庭關系都和盤托出。
”[93]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個分析專以社會組織成員間的生産關系為限,沒有用什麼超出這些生産關系的因素來說明問題,同時又把所有資本主義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和盤托出,這不是有矛盾嗎?不是的。
馬克思在闡述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時,全是就資産階級與工人階級結成的生産關系,以及從各個不同側面體現出那種生産關系的經濟範疇和規律,在全面而發展的過程中來展開說明。
所有國家政權、法律制度、政治思想鬥争乃至社會風俗習慣的作用,都隻在适當而必要的場所指點出來或暗示出來,表示所有由上層建築形成的資産階級的統治,都分别在社會經濟運動的背後,加強資本的統治,加強對工人階級的奴役、折磨與愚弄,而由是形成一個榨取無償勞動的天羅地網。
可是,就在資本統治強化深入的過程中,在資本積累、積聚和集中的過程中,卻辯證地造出了它的對立面,造出了階級力量的消長變化的新局面,造出了剝奪者被剝奪的新傾向。
這一切都說明“資本主義生産的自然規律,引起社會的對抗”,它“是這各種以鐵的必然性發生作用并且貫徹下去的趨勢”。
[94]工人階級就是在這種社會經濟的規律作用和發展趨勢中,看到了他們的鬥争運動的勝利前景,而《資本論》體系也就是這樣成為高度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結合的典範。
我們所研究的社會主義經濟,無疑對資本主義經濟表現了許多不同的特點,但當我們在研究過程中,處理經濟與政治的關系,處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系時,仍大有必要體會《資本論》體系所提供的榜樣。
當然,我在上面所提到的幾個方面的看法,是限定在應用《資本論》體系來研究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這個範圍内,同時也是限定在我們經濟學界已經直接、間接讨論到了的一些問題,雖然這些方面的問題,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還遠不能把我們應當如何研究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個一般命題的内容都包括進去。
而且,所有我在這裡就中國經濟學論壇上讨論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所提出的若幹問題的看法,即使值得提出來作為研究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參考,并加以商讨,仍遠不足以概括我們在從事這種研究時可能從《資本論》體系中吸收的全部教益。
【注釋】 [1]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橫排本,第757頁。
[2]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橫排本,第759頁。
[3]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971頁。
[4]列甯:《偉大的創舉》。
《列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頁。
[5]恩格斯:《卡·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書評——為〈愛北斐特日報〉作》。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41頁。
[6]毛澤東:《實踐論》。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橫排本,第261頁。
[7]毛澤東:《矛盾論》。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橫排本,第307頁。
[8]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Ⅹ頁。
[9]《恩格斯緻馬克思(1867年8月23日)》。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版,第329頁。
[10]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ⅪⅩ頁,注2。
[11]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Ⅺ頁。
[12]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Ⅺ頁。
[13]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9頁。
[14]毛澤東:《中國革命戰争的戰略問題》。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橫排本,第165頁。
[15]列甯:《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
《列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頁。
[16]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551頁。
[17]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688頁。
[18]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690頁。
[19]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01~502頁。
[20]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04頁。
[21]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689頁。
[22]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84頁。
[23]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04頁。
[24]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672頁。
[25]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841~842頁。
[26
可是,在我們論壇上出現了這樣一個議論,似乎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剝削關系已經不存在了,用政治法律手段來确保經濟發展的要求,已經不存在了,或快要不存在了,從而經濟學就已經大可以摘掉“政治”的帽子了[88]。
事實恰好和這個說法相反。
黨的八屆十中全會指出:“在無産階級革命和無産階級專政的整個曆史時期,在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産主義的整個曆史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幾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存在着無産階級和資産階級之間的階級鬥争,存在着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這兩條道路的鬥争。
”[89]我們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每走向前一步,都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社會思想障礙,都可能遭受到這樣那樣的破壞活動。
這就必須加強黨的領導,加強國家政權的力量,加強政治思想的宣傳教育,一句話,就是要加強經濟活動的政治工作和思想工作。
就我們這裡所讨論的問題來說,就是要在社會主義經濟研究當中,盡可能聯系到政治和其他上層建築的關系。
可是,作為經濟科學來說,又是不可能把其他社會因素關系糅雜在一起的。
它既要密切聯系到政治,又不能過多地講政治;既要密切聯系到其他上層建築,又不能過多地講其他各種社會思想意識形态;正如同生産關系又要密切聯系生産力、聯系生産技術來說明,但又隻能在适當範圍内聯系起來加以說明一樣,這個恰如其分的限度和分寸,是一個帶有原則性的問題,偏到純經濟方面是錯誤的,偏到以政治代替了經濟範疇和規律性的科學闡述,也不一定是妥當的。
在這裡,我們仍需要好好地從《資本論》體系中學習。
誰都很清楚,《資本論》是一個充滿了強烈的階級性和戰鬥性的科學體系,資産階級學者責難它簡直是一部闡述政治信條的教科書。
馬克思自己表示“本書的最終目的,是揭露近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90]。
他是怎樣揭露這個經濟運動的規律呢?列甯講得好,《資本論》這個理論是“從社會生活的各種領域中劃分出經濟領域來,從一切社會關系中劃分出生産關系來,并把它當做決定其餘一切關系的基本的原始的關系”[91]。
他還說,“這個分析僅限于社會成員間的生産關系。
馬克思一次也沒有利用這些生産關系以外的什麼因素來說明問題”[92]。
可是在另一方面,列甯又這樣指示我們:“《資本論》所以大受歡迎,是由于‘德國經濟學家’的這一著作把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形态作為活生生的東西向讀者表明出來,将它的生活習慣,将它的生産關系所固有的階級對抗的具體社會表現,将維護資産階級統治的資産階級政治上層建築,将資産階級的自由平等之類的思想,将資産階級的家庭關系都和盤托出。
”[93]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個分析專以社會組織成員間的生産關系為限,沒有用什麼超出這些生産關系的因素來說明問題,同時又把所有資本主義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築,和盤托出,這不是有矛盾嗎?不是的。
馬克思在闡述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時,全是就資産階級與工人階級結成的生産關系,以及從各個不同側面體現出那種生産關系的經濟範疇和規律,在全面而發展的過程中來展開說明。
所有國家政權、法律制度、政治思想鬥争乃至社會風俗習慣的作用,都隻在适當而必要的場所指點出來或暗示出來,表示所有由上層建築形成的資産階級的統治,都分别在社會經濟運動的背後,加強資本的統治,加強對工人階級的奴役、折磨與愚弄,而由是形成一個榨取無償勞動的天羅地網。
可是,就在資本統治強化深入的過程中,在資本積累、積聚和集中的過程中,卻辯證地造出了它的對立面,造出了階級力量的消長變化的新局面,造出了剝奪者被剝奪的新傾向。
這一切都說明“資本主義生産的自然規律,引起社會的對抗”,它“是這各種以鐵的必然性發生作用并且貫徹下去的趨勢”。
[94]工人階級就是在這種社會經濟的規律作用和發展趨勢中,看到了他們的鬥争運動的勝利前景,而《資本論》體系也就是這樣成為高度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結合的典範。
我們所研究的社會主義經濟,無疑對資本主義經濟表現了許多不同的特點,但當我們在研究過程中,處理經濟與政治的關系,處理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系時,仍大有必要體會《資本論》體系所提供的榜樣。
當然,我在上面所提到的幾個方面的看法,是限定在應用《資本論》體系來研究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這個範圍内,同時也是限定在我們經濟學界已經直接、間接讨論到了的一些問題,雖然這些方面的問題,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還遠不能把我們應當如何研究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個一般命題的内容都包括進去。
而且,所有我在這裡就中國經濟學論壇上讨論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所提出的若幹問題的看法,即使值得提出來作為研究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參考,并加以商讨,仍遠不足以概括我們在從事這種研究時可能從《資本論》體系中吸收的全部教益。
【注釋】 [1]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橫排本,第757頁。
[2]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
《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橫排本,第759頁。
[3]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971頁。
[4]列甯:《偉大的創舉》。
《列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頁。
[5]恩格斯:《卡·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書評——為〈愛北斐特日報〉作》。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41頁。
[6]毛澤東:《實踐論》。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橫排本,第261頁。
[7]毛澤東:《矛盾論》。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橫排本,第307頁。
[8]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Ⅹ頁。
[9]《恩格斯緻馬克思(1867年8月23日)》。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版,第329頁。
[10]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ⅪⅩ頁,注2。
[11]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Ⅺ頁。
[12]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Ⅺ頁。
[13]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9頁。
[14]毛澤東:《中國革命戰争的戰略問題》。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8年橫排本,第165頁。
[15]列甯:《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
《列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頁。
[16]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551頁。
[17]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688頁。
[18]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690頁。
[19]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01~502頁。
[20]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04頁。
[21]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689頁。
[22]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84頁。
[23]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504頁。
[24]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672頁。
[25]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841~842頁。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