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資本論》産生的時代背景與階級曆史任務
關燈
小
中
大
勞動的成果;他們還不掩飾,資産階級越來越富了,勞動者階級僅能掙得糊口的生活資料,并由此說明他們的利害沖突與階級鬥争。
但他們認為,所有這些貧富懸殊的現象,階級鬥争的現象,都是發展社會生産力必然要産生的,無可避免的自然現象。
也就是說,工人階級就是展開鬥争,到頭也改變不了被剝削的貧困的命運。
不是麼?曆史上從來就沒有通過鬥争可以消滅貧富不平等的事情,不是這樣的不平等,就是那樣的不平等,做自由勞動者畢竟比做奴隸農奴高明啰!勞動所有權是被尊重的,一切都很公平,大家都是在平等地位上競争,要鬥争,也搞不出什麼名堂來啊!這些話,不是很動聽麼? 可是庸俗經濟學者不是這樣看問題,由于他們基本上是出現在工人階級與資産階級的鬥争已經白熱化了的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乃至更晚一點的時期。
在這時,作為資産階級的經濟學者,他們已經害怕講真理、講科學了,已經在睜大眼睛否認資本家階級對工人階級的剝削了,已經不敢正面承認社會矛盾和階級鬥争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産物了。
他們認為财富是工人階級與資本家共同合作創造出來的,他們的利益是調和的,不是矛盾的,因而鬥争是有害的。
資本家投資不能沒有利潤,就象勞動者出賣勞動力不能沒有工資一樣。
鬥争使得資本家無利可圖,閉廠歇業,受苦挨餓的還是工人階級。
倒不如好好與資本家調和合作,彼此兩利。
總的說來,古典經濟學向工人階級所作的忠告,是鬥争也沒有結果;庸俗經濟學代工人階級所作的打算,是根本用不着鬥争。
它們都是從一個共同前提認識出發,那就是資本主義私有制不容侵犯。
他們在這個私有制的框框裡,把勞動權也塞進去,同資本權、土地權,平起平坐,被看作是“天賦人權”,看作是“平等自由”的理性的表現。
但為什麼這樣的“平等自由”,“天賦人權”,一行使起來,竟是那樣不平等,竟使小部分人富有,大部分人貧困呢?工人階級從現實生活中是不難體會這種說法的虛僞性和欺騙性的,至少,他們對這種說法是懷疑的。
但整個資産階級思想,特别是那些資産階級經濟學者們的似是而非的理論,使他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想不透,說不清,心中沒有底,影響他們的團結,鬥争起來也就迷失方向。
2.空想社會主義 在十九世紀初期,正當資産階級的各種學者,特别是經濟學者,把資本主義私有制當作神聖不可侵犯的理性的産物,把資本主義國家當作“理性王國”來宣揚的時候,資本主義在它由形成以至發展過程中,造成的種種社會貧困罪惡現象,已經相當廣泛地引起人們的不滿。
空想社會主義者是最初敢于向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挑戰的人。
法國的聖西門和傅立葉,英國的歐文是他們的偉大的代表人物。
他們從各個不同的視野:聖西門從哲學社會學方面,傅立葉從曆史和社會制度方面,歐文從經濟實踐方面,分别大膽揭露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缺陷,其内在的矛盾及其不免于滅亡的暫時的過渡性;不僅如此,他們還越過資本私有制社會的視野,去設想展望和計劃未來的合理生活遠景,從而為社會主義、共産主義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意義的創見。
聖西門宣告“生産是任何社會組織的目的”,到臨終時,他還說“世界的将來是屬于工人的”。
傅立葉指出人類社會由蒙昧、野蠻、宗法以迄文明的四個階段,但在文明社會,一切采取了複雜的、虛僞的二義的形式,在平等自由口号下的不平等不自由,貧困産生于過剩中,整個文明制度是在矛盾中、罪惡循環中運行,并由此提出他的協同主義的學說。
歐文這位偉大的空想社會主義的“實驗家”,和聖西門、傅立葉不同,他更重視實際行動,他通過集體企業管理,通過勞動公平交易組織,通過合作措施,由一個實驗到另一個實驗,企圖在資本主義制度孔隙中,找出并試驗達到他所幻想的共産主義途徑。
三位空想大師分别在理論上出了很多主意,在實踐上作了不少努力,他們的言論和行動,曾在一定範圍内,激動人心,開拓工人階級的眼界。
但所有這三位空想大師的共同特點,就是都沒有考慮到必須發動工人階級來展開鬥争,從資産階級手中奪取政權,然後才能談到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而實現他們的理想。
而他們所想的和所做的,恰是要通過教育宣傳、和平改造的方法,不主張鬥争,特别不主張政治鬥争。
這一來,他們在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罪惡并指出其不可避免的滅亡命運的方面,即使能幫助工人階級,使他們走出資産階級設定的思想迷宮,而在如何消滅資本主義制度,實現社會主義、共産主義理想方面,不是又要把他們推進雲裡霧中嗎? 從科學批判的立場來講,也許我們是不能過多要求這些空想社會主義者的。
在他們所處的曆史時期,資本主義在英國,還是剛剛以現代性的、以大工業為基礎的周期經濟危機,來表現它的内在矛盾運動的規律,而工人階級對資産階級的鬥争,又還是處在引而待發的階段,不成熟的條件,隻能允許他們提出不成熟的社會主義思想形态。
在二十年代前後,空想社會主義者是止于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方案
但他們認為,所有這些貧富懸殊的現象,階級鬥争的現象,都是發展社會生産力必然要産生的,無可避免的自然現象。
也就是說,工人階級就是展開鬥争,到頭也改變不了被剝削的貧困的命運。
不是麼?曆史上從來就沒有通過鬥争可以消滅貧富不平等的事情,不是這樣的不平等,就是那樣的不平等,做自由勞動者畢竟比做奴隸農奴高明啰!勞動所有權是被尊重的,一切都很公平,大家都是在平等地位上競争,要鬥争,也搞不出什麼名堂來啊!這些話,不是很動聽麼? 可是庸俗經濟學者不是這樣看問題,由于他們基本上是出現在工人階級與資産階級的鬥争已經白熱化了的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乃至更晚一點的時期。
在這時,作為資産階級的經濟學者,他們已經害怕講真理、講科學了,已經在睜大眼睛否認資本家階級對工人階級的剝削了,已經不敢正面承認社會矛盾和階級鬥争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産物了。
他們認為财富是工人階級與資本家共同合作創造出來的,他們的利益是調和的,不是矛盾的,因而鬥争是有害的。
資本家投資不能沒有利潤,就象勞動者出賣勞動力不能沒有工資一樣。
鬥争使得資本家無利可圖,閉廠歇業,受苦挨餓的還是工人階級。
倒不如好好與資本家調和合作,彼此兩利。
總的說來,古典經濟學向工人階級所作的忠告,是鬥争也沒有結果;庸俗經濟學代工人階級所作的打算,是根本用不着鬥争。
它們都是從一個共同前提認識出發,那就是資本主義私有制不容侵犯。
他們在這個私有制的框框裡,把勞動權也塞進去,同資本權、土地權,平起平坐,被看作是“天賦人權”,看作是“平等自由”的理性的表現。
但為什麼這樣的“平等自由”,“天賦人權”,一行使起來,竟是那樣不平等,竟使小部分人富有,大部分人貧困呢?工人階級從現實生活中是不難體會這種說法的虛僞性和欺騙性的,至少,他們對這種說法是懷疑的。
但整個資産階級思想,特别是那些資産階級經濟學者們的似是而非的理論,使他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想不透,說不清,心中沒有底,影響他們的團結,鬥争起來也就迷失方向。
2.空想社會主義 在十九世紀初期,正當資産階級的各種學者,特别是經濟學者,把資本主義私有制當作神聖不可侵犯的理性的産物,把資本主義國家當作“理性王國”來宣揚的時候,資本主義在它由形成以至發展過程中,造成的種種社會貧困罪惡現象,已經相當廣泛地引起人們的不滿。
空想社會主義者是最初敢于向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挑戰的人。
法國的聖西門和傅立葉,英國的歐文是他們的偉大的代表人物。
他們從各個不同的視野:聖西門從哲學社會學方面,傅立葉從曆史和社會制度方面,歐文從經濟實踐方面,分别大膽揭露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缺陷,其内在的矛盾及其不免于滅亡的暫時的過渡性;不僅如此,他們還越過資本私有制社會的視野,去設想展望和計劃未來的合理生活遠景,從而為社會主義、共産主義提出了許多有建設意義的創見。
聖西門宣告“生産是任何社會組織的目的”,到臨終時,他還說“世界的将來是屬于工人的”。
傅立葉指出人類社會由蒙昧、野蠻、宗法以迄文明的四個階段,但在文明社會,一切采取了複雜的、虛僞的二義的形式,在平等自由口号下的不平等不自由,貧困産生于過剩中,整個文明制度是在矛盾中、罪惡循環中運行,并由此提出他的協同主義的學說。
歐文這位偉大的空想社會主義的“實驗家”,和聖西門、傅立葉不同,他更重視實際行動,他通過集體企業管理,通過勞動公平交易組織,通過合作措施,由一個實驗到另一個實驗,企圖在資本主義制度孔隙中,找出并試驗達到他所幻想的共産主義途徑。
三位空想大師分别在理論上出了很多主意,在實踐上作了不少努力,他們的言論和行動,曾在一定範圍内,激動人心,開拓工人階級的眼界。
但所有這三位空想大師的共同特點,就是都沒有考慮到必須發動工人階級來展開鬥争,從資産階級手中奪取政權,然後才能談到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而實現他們的理想。
而他們所想的和所做的,恰是要通過教育宣傳、和平改造的方法,不主張鬥争,特别不主張政治鬥争。
這一來,他們在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罪惡并指出其不可避免的滅亡命運的方面,即使能幫助工人階級,使他們走出資産階級設定的思想迷宮,而在如何消滅資本主義制度,實現社會主義、共産主義理想方面,不是又要把他們推進雲裡霧中嗎? 從科學批判的立場來講,也許我們是不能過多要求這些空想社會主義者的。
在他們所處的曆史時期,資本主義在英國,還是剛剛以現代性的、以大工業為基礎的周期經濟危機,來表現它的内在矛盾運動的規律,而工人階級對資産階級的鬥争,又還是處在引而待發的階段,不成熟的條件,隻能允許他們提出不成熟的社會主義思想形态。
在二十年代前後,空想社會主義者是止于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