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長篇小說的進展
關燈
小
中
大
齊東野人編演”,凡八卷四十回,确是一部盛水不漏的大著作。
《禅真逸史》和《禅真後史》[11]也都出現于崇祯間。
二書皆題清溪道人編,叙述很誕異不經,也多雜穢亵的描寫,而教訓的氣味又很重。
和《隋炀帝豔史》比較起來,未免有驽驷之感。
《逸史》凡四十回,《後史》凡六十回。
四 在這時代,講史的刊行與編訂可謂極盛。
福建、杭州、南京、蘇州諸書肆,所刊印的小說,十之七八是講史。
自嘉靖到崇祯,幾乎每部講史都要增訂、潤改個幾次。
也有出自文人們的創作的。
大都那些講史都是由俗而雅,由說書者的講談而到文人學士的筆削,由雜以許多荒誕鄙野的不經的故事而到了幾成為以白話文寫成之的曆史或綱鑒。
那演化的途徑是脫離“小說”而遷就、黏附“曆史”。
這個演化,也許可以說是倒流。
講史原是曆史小說,卻不料竟成了這樣的“白話曆史”的一個結果! 最早的一部講史,便是《皇明英烈傳》(一作《英武傳》,一作《雲合奇蹤》)[12]。
這是郭勳作的。
相傳郭勳嘗改訂《水浒傳》,刊行《三國志演義》;是一位很懂得欣賞小說的人物。
勳為郭英後,襲封武定侯。
後因事下獄死。
據說,他之作《英烈傳》,為的是要表彰郭英的功績。
後又有《真英烈傳》,則有意反對之,把郭英的地位縮小得很多。
《英烈傳》寫朱元璋得天下事,把這位流氓皇帝的“發迹變泰”的故事,烘染得很活潑。
而劉基、宋濂諸人,卻被寫成諸葛亮似的神怪的人物。
皇明英烈傳 這是描寫朱元璋得天下的故事。
以明朝的人寫開國的武功,自然不免要涉于誇大。
選自明刻本 福建書賈熊大木,在嘉靖間也刊行了不少講史。
他自稱鐘谷子,建陽縣人。
嘗有不少詠史詩,插入其所編訂的講史中。
所編講史,今所知者有《全漢志傳》、《唐書志傳演義》、《兩宋志傳》及《大宋中興通俗演義》,都是些編年式白話化的曆史。
在其間,《大宋中興演義》,叙嶽飛生平者,最為流行,且似也寫得最好。
後來托為鄒元标所作的一部《精忠傳》,以及于華玉的節本,都從此本出[13]。
南京有周氏書賈,以周曰校為最著,在萬曆中刊行了不少講史,常用的是周氏大業堂和周氏萬卷樓之名。
所刊的有《三國志演義》、《東西晉演義》、《東西漢通俗演義》等;也加以少許的增潤,例如《三國志演義》中所見的許多周靜軒詩,似便是由萬卷樓的刊本始行加入的。
嶽飛 嶽飛的英勇抗戰的故事,感動了許多讀者。
《嶽傳》有好幾部,這部《嶽飛傳》乃是早期的寫作。
選自明刻本 嚴光 這是《東漢演義》裡動人的一段故事。
選自明刻本《東漢演義》 稍後,長洲周之标也刊行《殘唐五代史演義》和《封神演義》。
福建建安書賈餘象鬥及其家族,在萬曆到崇祯間,刊行的小說最多。
關于講史的有《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演義》、《東西晉傳》、《唐書志傳》、《南北兩宋志傳》、《大宋中興嶽王傳》、《皇明開運名世英烈傳》等書,可為洋洋大觀。
周遊(字仰止)的《開辟演義》[14],凡六卷八十回,刊行于崇祯乙亥。
大抵是增補各家講史所未備的“上古史”的一段空白的。
又有《夏商志傳》的,不知為何人所作,傳為鐘伯敬批評,當也出現于此時,銜接于《開辟演義》和《列國志傳》之間。
馮夢龍的《新列國志》[15]一百零八回,結束了這個講史的典雅化的運動。
這是金阊葉敬池所刊本。
在原本的題頁上,說着馮氏尚着手于《兩漢志傳》的改寫。
惜未之見。
當系不曾完工。
《新列國志》完全撇開了舊本的《列國志傳》而另起爐竈。
夢龍雜采《左傳》、《國語》、《國策》、《史記》諸書而冶為一爐,幾無一事無來曆。
他恣意攻擊着舊本《列國志傳》的淺陋,把什麼臨潼鬥寶,鞭伏展雄諸無根的故事皆一掃而空。
誠然是一部典雅的“講史”,而小說的趣味同時便也為之一掃而空。
參考書目 一、《中國小說史略》魯迅撰,北新書局出版。
二、《小說考證》及《續編拾遺》蔣瑞藻撰,商務印書館出版。
三、《小說舊聞鈔》魯迅編,北新書局出版。
四、《日本内閣文庫漢文書目》日本印本。
五、《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孫楷第編,北京圖書館印行。
六、《中國文學論集》鄭振铎撰,開明書店出版。
七、《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孫楷第編,北京圖書館印行。
*** [1]《楊家府演義》有明萬曆刊本(西谛藏),有清乾隆間翻刻本。
[2]《孫龐鬥智》有崇祯原刊本,有清代坊刊本(改名《前七國孫龐演義》)。
[3]《山水争奇》等有明刊本(北京圖書館及西谛均藏有數種)。
[4]《鐵樹記》有福建坊刊本。
亦見《警世通言》第四十卷。
[5]《飛劍記》見《醒世恒言》第二十二卷(易名《呂洞賓飛劍斬黃龍》)。
又以上三作并有明刊本。
[6]《東西晉演義》有萬曆間原刊本,又有其他翻刻本。
[7]《韓湘子傳》有明刊本;清代坊刊本也有數種。
[8]馮氏《新平妖傳》有泰昌刊本,有同治間翻刻本。
[9]《金瓶梅》版本甚多。
以萬曆版《金瓶梅詞話》為最好。
今有北平古佚小說刊行會影印本。
惜僅印百部,且為非賣品。
卿雲書局的《古本金瓶梅》即從民國五年存寶齋的《真本金瓶梅》翻印的,穢亵的地方已都除去,最易得。
[10]《隋炀帝豔史》有明刊本。
乾隆間翻刻本,其他坊本多删節。
[11]《禅真逸史》及《後史》有明刊本;清代翻刻本亦多。
[12]《英烈傳》有明刊本(北京圖書館藏);又《雲合奇蹤》,題徐文長編,系《英烈傳》之改本,亦有明末刊本(西谛藏)。
此二本,均有清代坊刊本。
[13]《大宋中興演義》及《精忠傳》有好幾種明刊本。
清坊本亦多。
惟于華玉本罕見(西谛藏)。
[14]《開辟演義》等均有明刊本,亦有清代坊刻本。
[15]《新列國志》有明末刊本;清蔡元放評之,改名《東周列國志》。
坊刊本最多。
《禅真逸史》和《禅真後史》[11]也都出現于崇祯間。
二書皆題清溪道人編,叙述很誕異不經,也多雜穢亵的描寫,而教訓的氣味又很重。
和《隋炀帝豔史》比較起來,未免有驽驷之感。
《逸史》凡四十回,《後史》凡六十回。
四 在這時代,講史的刊行與編訂可謂極盛。
福建、杭州、南京、蘇州諸書肆,所刊印的小說,十之七八是講史。
自嘉靖到崇祯,幾乎每部講史都要增訂、潤改個幾次。
也有出自文人們的創作的。
大都那些講史都是由俗而雅,由說書者的講談而到文人學士的筆削,由雜以許多荒誕鄙野的不經的故事而到了幾成為以白話文寫成之的曆史或綱鑒。
那演化的途徑是脫離“小說”而遷就、黏附“曆史”。
這個演化,也許可以說是倒流。
講史原是曆史小說,卻不料竟成了這樣的“白話曆史”的一個結果! 最早的一部講史,便是《皇明英烈傳》(一作《英武傳》,一作《雲合奇蹤》)[12]。
這是郭勳作的。
相傳郭勳嘗改訂《水浒傳》,刊行《三國志演義》;是一位很懂得欣賞小說的人物。
勳為郭英後,襲封武定侯。
後因事下獄死。
據說,他之作《英烈傳》,為的是要表彰郭英的功績。
後又有《真英烈傳》,則有意反對之,把郭英的地位縮小得很多。
《英烈傳》寫朱元璋得天下事,把這位流氓皇帝的“發迹變泰”的故事,烘染得很活潑。
而劉基、宋濂諸人,卻被寫成諸葛亮似的神怪的人物。
皇明英烈傳 這是描寫朱元璋得天下的故事。
以明朝的人寫開國的武功,自然不免要涉于誇大。
選自明刻本 福建書賈熊大木,在嘉靖間也刊行了不少講史。
他自稱鐘谷子,建陽縣人。
嘗有不少詠史詩,插入其所編訂的講史中。
所編講史,今所知者有《全漢志傳》、《唐書志傳演義》、《兩宋志傳》及《大宋中興通俗演義》,都是些編年式白話化的曆史。
在其間,《大宋中興演義》,叙嶽飛生平者,最為流行,且似也寫得最好。
後來托為鄒元标所作的一部《精忠傳》,以及于華玉的節本,都從此本出[13]。
南京有周氏書賈,以周曰校為最著,在萬曆中刊行了不少講史,常用的是周氏大業堂和周氏萬卷樓之名。
所刊的有《三國志演義》、《東西晉演義》、《東西漢通俗演義》等;也加以少許的增潤,例如《三國志演義》中所見的許多周靜軒詩,似便是由萬卷樓的刊本始行加入的。
嶽飛 嶽飛的英勇抗戰的故事,感動了許多讀者。
《嶽傳》有好幾部,這部《嶽飛傳》乃是早期的寫作。
選自明刻本 嚴光 這是《東漢演義》裡動人的一段故事。
選自明刻本《東漢演義》 稍後,長洲周之标也刊行《殘唐五代史演義》和《封神演義》。
福建建安書賈餘象鬥及其家族,在萬曆到崇祯間,刊行的小說最多。
關于講史的有《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演義》、《東西晉傳》、《唐書志傳》、《南北兩宋志傳》、《大宋中興嶽王傳》、《皇明開運名世英烈傳》等書,可為洋洋大觀。
周遊(字仰止)的《開辟演義》[14],凡六卷八十回,刊行于崇祯乙亥。
大抵是增補各家講史所未備的“上古史”的一段空白的。
又有《夏商志傳》的,不知為何人所作,傳為鐘伯敬批評,當也出現于此時,銜接于《開辟演義》和《列國志傳》之間。
馮夢龍的《新列國志》[15]一百零八回,結束了這個講史的典雅化的運動。
這是金阊葉敬池所刊本。
在原本的題頁上,說着馮氏尚着手于《兩漢志傳》的改寫。
惜未之見。
當系不曾完工。
《新列國志》完全撇開了舊本的《列國志傳》而另起爐竈。
夢龍雜采《左傳》、《國語》、《國策》、《史記》諸書而冶為一爐,幾無一事無來曆。
他恣意攻擊着舊本《列國志傳》的淺陋,把什麼臨潼鬥寶,鞭伏展雄諸無根的故事皆一掃而空。
誠然是一部典雅的“講史”,而小說的趣味同時便也為之一掃而空。
參考書目 一、《中國小說史略》魯迅撰,北新書局出版。
二、《小說考證》及《續編拾遺》蔣瑞藻撰,商務印書館出版。
三、《小說舊聞鈔》魯迅編,北新書局出版。
四、《日本内閣文庫漢文書目》日本印本。
五、《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孫楷第編,北京圖書館印行。
六、《中國文學論集》鄭振铎撰,開明書店出版。
七、《日本東京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孫楷第編,北京圖書館印行。
*** [1]《楊家府演義》有明萬曆刊本(西谛藏),有清乾隆間翻刻本。
[2]《孫龐鬥智》有崇祯原刊本,有清代坊刊本(改名《前七國孫龐演義》)。
[3]《山水争奇》等有明刊本(北京圖書館及西谛均藏有數種)。
[4]《鐵樹記》有福建坊刊本。
亦見《警世通言》第四十卷。
[5]《飛劍記》見《醒世恒言》第二十二卷(易名《呂洞賓飛劍斬黃龍》)。
又以上三作并有明刊本。
[6]《東西晉演義》有萬曆間原刊本,又有其他翻刻本。
[7]《韓湘子傳》有明刊本;清代坊刊本也有數種。
[8]馮氏《新平妖傳》有泰昌刊本,有同治間翻刻本。
[9]《金瓶梅》版本甚多。
以萬曆版《金瓶梅詞話》為最好。
今有北平古佚小說刊行會影印本。
惜僅印百部,且為非賣品。
卿雲書局的《古本金瓶梅》即從民國五年存寶齋的《真本金瓶梅》翻印的,穢亵的地方已都除去,最易得。
[10]《隋炀帝豔史》有明刊本。
乾隆間翻刻本,其他坊本多删節。
[11]《禅真逸史》及《後史》有明刊本;清代翻刻本亦多。
[12]《英烈傳》有明刊本(北京圖書館藏);又《雲合奇蹤》,題徐文長編,系《英烈傳》之改本,亦有明末刊本(西谛藏)。
此二本,均有清代坊刊本。
[13]《大宋中興演義》及《精忠傳》有好幾種明刊本。
清坊本亦多。
惟于華玉本罕見(西谛藏)。
[14]《開辟演義》等均有明刊本,亦有清代坊刻本。
[15]《新列國志》有明末刊本;清蔡元放評之,改名《東周列國志》。
坊刊本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