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五代文學
關燈
小
中
大
。
初客吳、越,與錢王相忤。
于天複中西走益外。
王建父子禮遇甚隆。
署号禅月大師,終于蜀。
年八十一。
有《禅月集》。
他的詩多清苦之趣。
詞人歐陽炯曾做着幾首精心結構的長詩,像《貫休應夢羅漢畫歌》、《題景煥畫應天寺壁天王歌》,皆是空前罕見的偉弘精工之篇什,足為五代的詩壇生光彩。
貫休像 女作家花蕊夫人以《宮詞》[23]著稱。
她青城人,姓徐氏(一作費氏),幼能文。
孟昶深愛之,賜号花蕊夫人。
後昶降宋,夫人也随去。
相傳她在宋,甚為趙匡胤所愛幸,一旦被匡義引箭射殺之。
作《宮詞》者,自唐王建外,代有其人,然大都出外臣之手,往往記載失實。
花蕊夫人之作,卻是以宮中人寫宮中事,故很可注意。
南唐詩人也甚多。
後主及馮延巳、成彥雄皆能作五七言體。
此外又有韓熙載、李建勳、張泌、伍喬、沈彬、孟貫諸人。
熙載字叔言,北海人,仕南唐為虞部員外。
建勳字緻堯,隴西人,仕南唐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他們皆是北人仕南者。
熙載有《奉使中原署館壁》一詩:“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
再去江北遊,舉目無相識”雲雲,是很足為這時代許多離鄉背井的詩人們寫出胸臆中事來的。
張泌(一作佖),淮南人,其詩很鮮妍。
沈彬是一個老詩人。
曾仕吳為秘書郎。
伍喬,廬江人,南唐時舉進士第,仕至考功員外郎。
孟貫字一元,建安人,後入仕于周。
又有徐铉、徐锴兄弟,也善詩。
铉字鼎臣,與韓熙載齊名江東,謂之韓、徐。
仕南唐為吏部尚書,降宋,為散騎常侍。
有《騎省集》。
锴字楚金,仕唐為集賢殿學士。
他嘗作《說文系傳》四十卷,至今猶為文字學上的經典。
中原的詩人們,初期有老作家杜荀鶴、曹唐、胡曾、方幹等,後又有和凝、王仁裕、馮道、李濤諸人。
他們都是老官僚,意境自不會高隽。
馮道的“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天道》)雲雲,正可作為代表作。
其中惟和凝、李濤二人所作較為清麗。
此外,閩地詩人,有顔仁郁(字文傑,泉州人),王延彬(審知弟之子)等;長沙詩人,有徐仲雅(一作東野,其先秦中人,事馬氏為天洲府學士);荊南詩人有僧齊己。
齊己和貫休齊名,是五代的兩個大詩僧。
他名得生,姓胡,潭州益陽人。
嘗欲入蜀,經江陵,為高從晦所留,居龍興寺。
自号衡嶽沙門。
有《白蓮集》十卷[24]。
他的詩殊多清韻。
像“幽院才容個小庭,疏篁低短不堪情。
春來猶賴鄰僧樹,時引流莺送好聲。
”(《幽齋偶作》)頗不似僧人之作。
韓熙載《夜宴圖》 八 五代的散文殊無足述。
江南的徐铉,曾作《稽神錄》六卷。
談神說鬼,殊無情趣。
史虛白作《釣矶立談》,紀南唐瑣事,也沒有什麼重要。
譚峭的《化書》,較有名,是當時散文壇上的罕見之作。
石晉時,劉昫奉诏撰《唐書》二百卷,也可算是混亂的五代裡最偉大的一部史籍。
參考書目 一、《花間集》蜀趙崇祚編;有雙照樓、四印齋、徐氏及《四部叢刊》等諸通行本。
二、《尊前集》無編者姓氏;有《詞苑英華》本,《彊村叢書》本。
三、《全唐詩》其中第十二函第十冊,所載皆唐五代詞。
四、《唐五代二十家詞》王國維編;有《王忠悫公遺書》四集本。
五、《唐五代詞選》成肇麟編;有光緒間江甯刊本,有商務印書館本。
六、《全唐詩》第十一函第四冊到第六冊所載皆五代詩。
七、《舊五代史》薛居正著;有通行《二十四史》本。
八、《新五代史》歐陽修著;有通行《二十四史》本。
九、《十國春秋》吳任臣撰;有顧氏小石山房刊本。
十、《唐才子傳》辛文房著;有日本《佚存叢書》本。
(《佚存叢書》有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 *** [1]韋莊見《十國春秋》卷四十;《唐才子傳》卷十。
[2]韋莊的《浣花集》有《四部叢刊》本。
[3]《浣花詞》有《王忠悫公遺書》本。
[4]牛峤見《十國春秋》卷四十四,《唐才子傳》卷九。
[5]牛希濟見《十國春秋》卷四十四。
[6]王衍見《舊五代史》卷一百五十六,《新五代史》卷五十三,《十國春秋》卷三十七。
[7]毛文錫見《十國春秋》卷四十一。
[8]尹鹗、李殉均見《十國春秋》卷四十四。
[9]歐陽炯見《十國春秋》卷五十六。
[10]顧敻見《十國春秋》卷五十六。
[11]鹿虔扆見《十國春秋》卷五十六。
[12]孟昶見《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六,《新五代史》卷六十四,《十國春秋》卷四十九。
[13]孫光憲見《十國春秋》卷一百二。
[14]和凝見《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七,《新五代史》卷五十六。
[15]李存勖見《舊五代史》卷二十七至卷三十四,《新五代史》卷四至卷五。
[16]李璟見《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十國春秋》卷十六。
[17]李煜見《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十國春秋》卷十六。
[18]《南唐二主詞》有《晨風閣叢書》本,明刊本,趙氏影明本,侯文燦《名家詞》本。
[19]馮延巳見《十國春秋》卷二十六。
[20]《陽春集》,有侯文燦《名家詞》本,《四印齋所刻詞》本。
[21]《雲謠集雜曲子》有《彊村叢書》本;《敦煌掇瑣》本。
[22]貫休《禅月集》有汲古閣刊本、《金華叢書》本、《四部叢刊》本。
[23]花蕊夫人《宮詞》,有《三家宮詞》本、《十家宮詞》(朱彜尊編)本。
[24]《白蓮集》,有汲古閣刊本、《四部叢刊》本。
初客吳、越,與錢王相忤。
于天複中西走益外。
王建父子禮遇甚隆。
署号禅月大師,終于蜀。
年八十一。
有《禅月集》。
他的詩多清苦之趣。
詞人歐陽炯曾做着幾首精心結構的長詩,像《貫休應夢羅漢畫歌》、《題景煥畫應天寺壁天王歌》,皆是空前罕見的偉弘精工之篇什,足為五代的詩壇生光彩。
貫休像 女作家花蕊夫人以《宮詞》[23]著稱。
她青城人,姓徐氏(一作費氏),幼能文。
孟昶深愛之,賜号花蕊夫人。
後昶降宋,夫人也随去。
相傳她在宋,甚為趙匡胤所愛幸,一旦被匡義引箭射殺之。
作《宮詞》者,自唐王建外,代有其人,然大都出外臣之手,往往記載失實。
花蕊夫人之作,卻是以宮中人寫宮中事,故很可注意。
南唐詩人也甚多。
後主及馮延巳、成彥雄皆能作五七言體。
此外又有韓熙載、李建勳、張泌、伍喬、沈彬、孟貫諸人。
熙載字叔言,北海人,仕南唐為虞部員外。
建勳字緻堯,隴西人,仕南唐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他們皆是北人仕南者。
熙載有《奉使中原署館壁》一詩:“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
再去江北遊,舉目無相識”雲雲,是很足為這時代許多離鄉背井的詩人們寫出胸臆中事來的。
張泌(一作佖),淮南人,其詩很鮮妍。
沈彬是一個老詩人。
曾仕吳為秘書郎。
伍喬,廬江人,南唐時舉進士第,仕至考功員外郎。
孟貫字一元,建安人,後入仕于周。
又有徐铉、徐锴兄弟,也善詩。
铉字鼎臣,與韓熙載齊名江東,謂之韓、徐。
仕南唐為吏部尚書,降宋,為散騎常侍。
有《騎省集》。
锴字楚金,仕唐為集賢殿學士。
他嘗作《說文系傳》四十卷,至今猶為文字學上的經典。
中原的詩人們,初期有老作家杜荀鶴、曹唐、胡曾、方幹等,後又有和凝、王仁裕、馮道、李濤諸人。
他們都是老官僚,意境自不會高隽。
馮道的“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天道》)雲雲,正可作為代表作。
其中惟和凝、李濤二人所作較為清麗。
此外,閩地詩人,有顔仁郁(字文傑,泉州人),王延彬(審知弟之子)等;長沙詩人,有徐仲雅(一作東野,其先秦中人,事馬氏為天洲府學士);荊南詩人有僧齊己。
齊己和貫休齊名,是五代的兩個大詩僧。
他名得生,姓胡,潭州益陽人。
嘗欲入蜀,經江陵,為高從晦所留,居龍興寺。
自号衡嶽沙門。
有《白蓮集》十卷[24]。
他的詩殊多清韻。
像“幽院才容個小庭,疏篁低短不堪情。
春來猶賴鄰僧樹,時引流莺送好聲。
”(《幽齋偶作》)頗不似僧人之作。
韓熙載《夜宴圖》 八 五代的散文殊無足述。
江南的徐铉,曾作《稽神錄》六卷。
談神說鬼,殊無情趣。
史虛白作《釣矶立談》,紀南唐瑣事,也沒有什麼重要。
譚峭的《化書》,較有名,是當時散文壇上的罕見之作。
石晉時,劉昫奉诏撰《唐書》二百卷,也可算是混亂的五代裡最偉大的一部史籍。
參考書目 一、《花間集》蜀趙崇祚編;有雙照樓、四印齋、徐氏及《四部叢刊》等諸通行本。
二、《尊前集》無編者姓氏;有《詞苑英華》本,《彊村叢書》本。
三、《全唐詩》其中第十二函第十冊,所載皆唐五代詞。
四、《唐五代二十家詞》王國維編;有《王忠悫公遺書》四集本。
五、《唐五代詞選》成肇麟編;有光緒間江甯刊本,有商務印書館本。
六、《全唐詩》第十一函第四冊到第六冊所載皆五代詩。
七、《舊五代史》薛居正著;有通行《二十四史》本。
八、《新五代史》歐陽修著;有通行《二十四史》本。
九、《十國春秋》吳任臣撰;有顧氏小石山房刊本。
十、《唐才子傳》辛文房著;有日本《佚存叢書》本。
(《佚存叢書》有商務印書館影印本。
) *** [1]韋莊見《十國春秋》卷四十;《唐才子傳》卷十。
[2]韋莊的《浣花集》有《四部叢刊》本。
[3]《浣花詞》有《王忠悫公遺書》本。
[4]牛峤見《十國春秋》卷四十四,《唐才子傳》卷九。
[5]牛希濟見《十國春秋》卷四十四。
[6]王衍見《舊五代史》卷一百五十六,《新五代史》卷五十三,《十國春秋》卷三十七。
[7]毛文錫見《十國春秋》卷四十一。
[8]尹鹗、李殉均見《十國春秋》卷四十四。
[9]歐陽炯見《十國春秋》卷五十六。
[10]顧敻見《十國春秋》卷五十六。
[11]鹿虔扆見《十國春秋》卷五十六。
[12]孟昶見《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六,《新五代史》卷六十四,《十國春秋》卷四十九。
[13]孫光憲見《十國春秋》卷一百二。
[14]和凝見《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七,《新五代史》卷五十六。
[15]李存勖見《舊五代史》卷二十七至卷三十四,《新五代史》卷四至卷五。
[16]李璟見《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十國春秋》卷十六。
[17]李煜見《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十國春秋》卷十六。
[18]《南唐二主詞》有《晨風閣叢書》本,明刊本,趙氏影明本,侯文燦《名家詞》本。
[19]馮延巳見《十國春秋》卷二十六。
[20]《陽春集》,有侯文燦《名家詞》本,《四印齋所刻詞》本。
[21]《雲謠集雜曲子》有《彊村叢書》本;《敦煌掇瑣》本。
[22]貫休《禅月集》有汲古閣刊本、《金華叢書》本、《四部叢刊》本。
[23]花蕊夫人《宮詞》,有《三家宮詞》本、《十家宮詞》(朱彜尊編)本。
[24]《白蓮集》,有汲古閣刊本、《四部叢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