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五代文學
關燈
小
中
大
6](不在《花間集》中)也喜作詞,今存者雖不多,卻可充分的看出他的富于享樂的情調,正如他的《宮詞》所道:“月華如水浸宮殿,有酒不醉真癡人。
”著名的《醉妝詞》:“者邊走,那邊走,隻是尋花柳。
”便是在這種情調之下寫出的。
薛昭蘊字裡均無考。
仕蜀為侍郎。
《花間集》列他于韋莊之下,牛峤之上,當為前蜀的詞人。
他所作,其情調也皆為绮靡的閨情詞,像《谒金門》:“斜掩金鋪一扇,滿地落花千片。
早是相思腸欲斷,忍教頻夢見”,和溫、韋諸人的風趣是很相同的。
張泌字裡也無考。
《花間集》稱之為“張舍人”。
南唐亦有詩人張泌(佖),字子澄,淮南人。
初官句容尉。
仕李煜為中書舍人,改内史舍人。
煜降宋,泌亦随到中原,仍入史館。
然此張泌當非《花間集》中之張泌。
《花間集》不及錄南唐人所作。
中主、後主固不會有隻字入選;即馮延巳也未及為趙崇祚所注意,何況張泌?南唐的張泌,當後主時代(公元963~975年)始為中書舍人,内史舍人。
而《花間集》則編于蜀廣政三年(公元940年),前後至少相差二十餘年,如何《花間集》會預先稱他為“舍人”呢?惟初期的蜀中詞人,類多為外來的遷客,泌或未必是蜀人。
泌的詞,作風也同溫、韋,像“含情無語倚樓西”,“早晨出門長帶月。
可堪分袂又經秋!晚風斜月不勝愁”,“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均《浣溪沙》);“滿地落花無消息,月明腸斷空憶”(《思越人》),都是溫柔敦厚,與溫氏的《菩薩蠻》諸作可以站在一條線上的。
而《南歌子》: 柳色遮樓暗,桐花落砌香,畫堂開處遠風涼;高卷水精簾額襯斜陽。
一首,尤為《花間集》中最高隽的成就之一。
毛文錫[7]是《花間集》詞人們裡最淺率的一位。
但他結束了前蜀的詞壇,又開始了後蜀的文風。
在他以前,蜀中文學是“移民的文學”,在他之後,方才是本土的文學。
他的地位也甚重要。
他字平珪,南陽人,仕蜀為翰林學士,進文思殿大學士,拜司徒。
貶茂州司馬。
後随王衍降于後唐。
孟氏建國,他複與歐陽炯等并以詞章供奉内廷。
葉夢得評文錫詞,謂“以質直為情緻,殊不知流于率露”。
像“相思豈有夢相尋,意難任”(《虞美人)),“昨日西溪遊賞,芳樹奇花千樣”(《西溪子》),“堯年舜日,樂聖永無憂”(《甘州遍》)雲雲,誠有淺率之譏。
夢得又謂:“諸人評庸陋詞,必曰此仿毛文錫之《贊成功》而不及者。
”然《贊成功》: 海棠未坼,萬點深紅,香包緘結一重重。
似含羞态,邀勒春風。
蜂來蝶去,任繞芳叢。
昨夜微雨,飄灑庭中,忽聞聲滴井邊桐。
美人驚起,坐聽晨鐘,快教折取,戴玉珑璁。
雖無一般“花間派”的蘊藉之緻,卻也殊有别趣。
在這一方面,文錫的影響确是很不少的。
詞中“别調”,文錫已導其先路了。
魏承班(一作斑,誤)大約是最早的蜀地詞人之一罷。
他的父親弘父,為王建養子,封齊王。
承班為驸馬都尉,官至太尉。
他的詞也明白曉暢,而較毛文錫為尖麗。
《柳塘詩話》謂:“承班詞較南唐諸公更淡而近,更寬而盡,人人喜效為之。
”然像“王孫何處不歸來?應在倡樓酩酊。
……夢中幾度見兒夫,不忍罵伊薄幸”(《滿宮花》)雲雲,真情坦率,也正不易效為之。
同時尹鹗、李詢[8]諸人所作,也都是同樣的明淺簡淨。
尹鹗,成都人,事王衍為翰林校書,累官參卿。
李珣字德潤,先世本波斯人。
他妹妹李舜弦為王衍昭儀。
他自己為蜀秀才,大約不曾出仕過。
有《瓊瑤集》一卷,今已亡佚。
然《花間》、《尊前》二集,錄他的詞多至五十四首,也自可成為一集。
他雖以波斯人為我們所注意,然在其詞裡卻看不出有什麼異國的情調來。
像《浣溪沙》: 入夏偏宜澹薄妝,越羅衣褪郁金黃,翠钿檀注助容光。
相見無言還有恨,幾回判卻又思量,月窗香徑夢悠飚。
徹頭徹尾仍是《花間集》的情調。
顧敻、鹿虔扆、閻選、歐陽炯諸人,也皆為由前蜀入後蜀者。
炯[9]和虔扆、選、文錫及韓琮,時号“五鬼”,頗不為時人所崇戴。
然就詞而論,炯實為《花間集》裡堪繼溫、韋之後的一個大作家。
他益州人,初事王衍。
前蜀亡後,又事孟氏,進侍郎,同門下平章事。
後孟昶降宋,炯也随之入宋,授左散騎常侍。
他的詞,色彩殊為鮮妍,刻畫小兒女的情态也甚為動人。
像下二阕的《南鄉子》: 嫩草如煙,石榴花發海南天。
日暮江亭春影綠,鴛鴦浴。
永遠山長看不足。
岸遠沙平,日斜歸路晚霞明。
孔雀自憐金翠尾,臨水,認得行人驚不起。
其風調是在溫庭筠的門庭之内的,似較韋莊尤為近于庭筠。
顧敻[10],字裡未詳;前蜀時官刺史,後事孟知祥,官至太尉。
《蓉城集》(《曆代詞話》引)謂:“顧太尉《訴衷情》雲:‘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雖為透骨情語,已開柳七一派。
”這話不錯,像“換我心為你心”那樣的露骨的深情語,《花間集》裡是極罕見的。
又像“記得那時相見,膽顫,鬓亂四肢柔,泥人無語不擡頭”(《荷葉杯》);“隔年書,千點淚,恨難任!”(《酒泉子》)其恣狂的放蕩,也不是溫、韋的“蘊藉微茫”之所能包容得下的。
鹿虔扆[11]字裡未詳。
事孟昶為永泰軍節度使,進檢校太尉,加太保。
《樂府紀聞》謂他“國亡不仕,多感慨之音。
”像《臨江仙》: 金鎖重門荒苑靜,绮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
玉樓歌吹,聲漸已随風。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
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誠有無限感慨淋漓處,置之《花間集》的錦繡堆裡,真有點像倚紅偎翠,紙醉金迷的時候,忽群客中有一人凄然長歎,大為不稱!此作當為前蜀亡時之作。
評者或牽涉到孟昶事,卻忘記了時代的決不相及。
此詞被選入公元940年所編輯的《花間集》裡,而孟蜀之亡則在公元965年。
虔扆當然不會是預先作此亡國之吟的。
閻選字裡也未詳。
《花間集》稱之為“閻處士”。
當廣政時代,他或未及仕途。
然其後則
”著名的《醉妝詞》:“者邊走,那邊走,隻是尋花柳。
”便是在這種情調之下寫出的。
薛昭蘊字裡均無考。
仕蜀為侍郎。
《花間集》列他于韋莊之下,牛峤之上,當為前蜀的詞人。
他所作,其情調也皆為绮靡的閨情詞,像《谒金門》:“斜掩金鋪一扇,滿地落花千片。
早是相思腸欲斷,忍教頻夢見”,和溫、韋諸人的風趣是很相同的。
張泌字裡也無考。
《花間集》稱之為“張舍人”。
南唐亦有詩人張泌(佖),字子澄,淮南人。
初官句容尉。
仕李煜為中書舍人,改内史舍人。
煜降宋,泌亦随到中原,仍入史館。
然此張泌當非《花間集》中之張泌。
《花間集》不及錄南唐人所作。
中主、後主固不會有隻字入選;即馮延巳也未及為趙崇祚所注意,何況張泌?南唐的張泌,當後主時代(公元963~975年)始為中書舍人,内史舍人。
而《花間集》則編于蜀廣政三年(公元940年),前後至少相差二十餘年,如何《花間集》會預先稱他為“舍人”呢?惟初期的蜀中詞人,類多為外來的遷客,泌或未必是蜀人。
泌的詞,作風也同溫、韋,像“含情無語倚樓西”,“早晨出門長帶月。
可堪分袂又經秋!晚風斜月不勝愁”,“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均《浣溪沙》);“滿地落花無消息,月明腸斷空憶”(《思越人》),都是溫柔敦厚,與溫氏的《菩薩蠻》諸作可以站在一條線上的。
而《南歌子》: 柳色遮樓暗,桐花落砌香,畫堂開處遠風涼;高卷水精簾額襯斜陽。
一首,尤為《花間集》中最高隽的成就之一。
毛文錫[7]是《花間集》詞人們裡最淺率的一位。
但他結束了前蜀的詞壇,又開始了後蜀的文風。
在他以前,蜀中文學是“移民的文學”,在他之後,方才是本土的文學。
他的地位也甚重要。
他字平珪,南陽人,仕蜀為翰林學士,進文思殿大學士,拜司徒。
貶茂州司馬。
後随王衍降于後唐。
孟氏建國,他複與歐陽炯等并以詞章供奉内廷。
葉夢得評文錫詞,謂“以質直為情緻,殊不知流于率露”。
像“相思豈有夢相尋,意難任”(《虞美人)),“昨日西溪遊賞,芳樹奇花千樣”(《西溪子》),“堯年舜日,樂聖永無憂”(《甘州遍》)雲雲,誠有淺率之譏。
夢得又謂:“諸人評庸陋詞,必曰此仿毛文錫之《贊成功》而不及者。
”然《贊成功》: 海棠未坼,萬點深紅,香包緘結一重重。
似含羞态,邀勒春風。
蜂來蝶去,任繞芳叢。
昨夜微雨,飄灑庭中,忽聞聲滴井邊桐。
美人驚起,坐聽晨鐘,快教折取,戴玉珑璁。
雖無一般“花間派”的蘊藉之緻,卻也殊有别趣。
在這一方面,文錫的影響确是很不少的。
詞中“别調”,文錫已導其先路了。
魏承班(一作斑,誤)大約是最早的蜀地詞人之一罷。
他的父親弘父,為王建養子,封齊王。
承班為驸馬都尉,官至太尉。
他的詞也明白曉暢,而較毛文錫為尖麗。
《柳塘詩話》謂:“承班詞較南唐諸公更淡而近,更寬而盡,人人喜效為之。
”然像“王孫何處不歸來?應在倡樓酩酊。
……夢中幾度見兒夫,不忍罵伊薄幸”(《滿宮花》)雲雲,真情坦率,也正不易效為之。
同時尹鹗、李詢[8]諸人所作,也都是同樣的明淺簡淨。
尹鹗,成都人,事王衍為翰林校書,累官參卿。
李珣字德潤,先世本波斯人。
他妹妹李舜弦為王衍昭儀。
他自己為蜀秀才,大約不曾出仕過。
有《瓊瑤集》一卷,今已亡佚。
然《花間》、《尊前》二集,錄他的詞多至五十四首,也自可成為一集。
他雖以波斯人為我們所注意,然在其詞裡卻看不出有什麼異國的情調來。
像《浣溪沙》: 入夏偏宜澹薄妝,越羅衣褪郁金黃,翠钿檀注助容光。
相見無言還有恨,幾回判卻又思量,月窗香徑夢悠飚。
徹頭徹尾仍是《花間集》的情調。
顧敻、鹿虔扆、閻選、歐陽炯諸人,也皆為由前蜀入後蜀者。
炯[9]和虔扆、選、文錫及韓琮,時号“五鬼”,頗不為時人所崇戴。
然就詞而論,炯實為《花間集》裡堪繼溫、韋之後的一個大作家。
他益州人,初事王衍。
前蜀亡後,又事孟氏,進侍郎,同門下平章事。
後孟昶降宋,炯也随之入宋,授左散騎常侍。
他的詞,色彩殊為鮮妍,刻畫小兒女的情态也甚為動人。
像下二阕的《南鄉子》: 嫩草如煙,石榴花發海南天。
日暮江亭春影綠,鴛鴦浴。
永遠山長看不足。
岸遠沙平,日斜歸路晚霞明。
孔雀自憐金翠尾,臨水,認得行人驚不起。
其風調是在溫庭筠的門庭之内的,似較韋莊尤為近于庭筠。
顧敻[10],字裡未詳;前蜀時官刺史,後事孟知祥,官至太尉。
《蓉城集》(《曆代詞話》引)謂:“顧太尉《訴衷情》雲:‘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雖為透骨情語,已開柳七一派。
”這話不錯,像“換我心為你心”那樣的露骨的深情語,《花間集》裡是極罕見的。
又像“記得那時相見,膽顫,鬓亂四肢柔,泥人無語不擡頭”(《荷葉杯》);“隔年書,千點淚,恨難任!”(《酒泉子》)其恣狂的放蕩,也不是溫、韋的“蘊藉微茫”之所能包容得下的。
鹿虔扆[11]字裡未詳。
事孟昶為永泰軍節度使,進檢校太尉,加太保。
《樂府紀聞》謂他“國亡不仕,多感慨之音。
”像《臨江仙》: 金鎖重門荒苑靜,绮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
玉樓歌吹,聲漸已随風。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
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誠有無限感慨淋漓處,置之《花間集》的錦繡堆裡,真有點像倚紅偎翠,紙醉金迷的時候,忽群客中有一人凄然長歎,大為不稱!此作當為前蜀亡時之作。
評者或牽涉到孟昶事,卻忘記了時代的決不相及。
此詞被選入公元940年所編輯的《花間集》裡,而孟蜀之亡則在公元965年。
虔扆當然不會是預先作此亡國之吟的。
閻選字裡也未詳。
《花間集》稱之為“閻處士”。
當廣政時代,他或未及仕途。
然其後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