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詞的起來
關燈
小
中
大
豪家自制”,便指的是音樂家們的創作了。
這些創作的新聲,在詞調裡也有不少。
宋人嘗寫“自度曲”。
直到清代,也還有所謂“自度曲”者出現。
三 最早的“詞”,或追溯到六朝時代的“長短句”。
但“長短句”,即在《詩經》裡也有之。
這裡所謂“詞”,則是專指唐以後所産生的可歌的新聲而言,故不必遠溯到唐以前。
武後的時代,是重新聲而“不重古曲”的時代。
李景伯、沈佺期和裴談所作的《回波樂》,恰好是“詞”的前驅。
稍後,有張說的《舞馬詞》六首,崔液的《蹋歌詞》二首。
唐明皇(李隆基)最好新聲,他自己且是一位大音樂家,其所作《好時光》:“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正足以表現出那個花團錦簇的開、天時代的背景來。
菩薩蠻(傳李白作)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選自明刊本《詩餘畫譜》(通縣王氏藏) 《詩餘畫譜》,初名《草堂詩畫意》,配以版畫描圖的唐宋詩詞選本。
明代汪氏輯印。
這時代的大詩人李白,相傳也作詞。
《尊前集》收他的詞十二首,《全唐詩》則收十四首。
在這十幾首詞裡,誤收者當然不少,像《清平樂令》等顯然是不會出于他的手筆之下的。
至于《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憶秦娥》:“西風殘照,漢家陵阙”的二首,則辯難者尤多。
但這二首“絕妙好辭”雖未必是白所作,其為初期詞中的傑作,則是無可置疑的。
元結有《欸乃曲》五首,張志和也有《漁歌子》五首,當都是拟仿裡巷之歌的。
志和字子同,婺州金華人。
唐肅宗時待诏翰林。
後被貶,遂不複出仕,自号煙波釣徒。
著有《玄真子》。
像《漁歌子》裡的: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此詩是最為吟誦在人口頭的。
其兄張松齡見,其浪遊不歸,也嘗和其韻以招之。
韋應物像 詩人韋應物、王建、戴叔倫、劉禹錫及白居易皆嘗作詞。
應物作《三台》二首,《調笑令》二首。
建寫《三台》六首,《調笑令》四首。
叔倫作《調笑令》一首。
叔倫的“山南山北雪晴,千裡萬裡月明”,是詞中罕見的詠吟邊情的名作。
劉、白二人拟作民間的《竹枝詞》、《楊柳枝》、《憶江南》諸詞不少。
像禹錫的一首《竹枝詞》: 山桃江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侬愁。
連其意境也全是襲之于民間情歌的了。
居易的《浪淘沙》: 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心與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
也似是由渾樸真摯的民歌改寫而成的。
河南司隸崔懷寶曾作《憶江南》一首,“平生願,願作樂中筝”雲雲,也甚富于六朝的《子夜》、《讀曲》的情趣。
唐末,鄭符、段成式與張希複三人酬答的《閑中好》三首(見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清隽可喜。
像:“閑中好,塵務不萦心。
坐對當窗木,看移三面陰”(成式作)雲雲,後來的詞裡便很難見到這樣渾樸的東西了。
四 唐末大詩人溫庭筠是初期的詞壇上的第一位大作家。
他的詞,和他的詩一樣,也是若明若昧,若輕紗的籠罩,若薄暮初明時候的朦胧的。
他打開了詞的一大支派,一意以绮靡側豔為主格,以“有餘不盡”,“若可知若不可知”為作風。
集所謂“花間”派,實以他為宗教主。
故《花間集》錄他的詞至六十六首之多;可見其中的消息了。
庭筠原是一位大音樂家。
《唐書》謂他“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豔之詞”。
所著有《握蘭》、《金荃》二集。
惜今《握蘭》已佚,《金荃》也全非本來面目[1]。
欲見溫氏之全,已不可能。
這是很大的損失!但即就《花間》、《金荃》諸集所錄者觀之,也已略可見出他的風格的一斑了。
詞中的“側豔”一派,先已見之于杜牧之的《八六子》:“聽夜雨冷滴芭蕉,驚斷紅窗好夢”一詞。
然庭筠則是第一個以全力赴于此的詞人。
他所寫的是離情
這些創作的新聲,在詞調裡也有不少。
宋人嘗寫“自度曲”。
直到清代,也還有所謂“自度曲”者出現。
三 最早的“詞”,或追溯到六朝時代的“長短句”。
但“長短句”,即在《詩經》裡也有之。
這裡所謂“詞”,則是專指唐以後所産生的可歌的新聲而言,故不必遠溯到唐以前。
武後的時代,是重新聲而“不重古曲”的時代。
李景伯、沈佺期和裴談所作的《回波樂》,恰好是“詞”的前驅。
稍後,有張說的《舞馬詞》六首,崔液的《蹋歌詞》二首。
唐明皇(李隆基)最好新聲,他自己且是一位大音樂家,其所作《好時光》:“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正足以表現出那個花團錦簇的開、天時代的背景來。
菩薩蠻(傳李白作)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瞑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選自明刊本《詩餘畫譜》(通縣王氏藏) 《詩餘畫譜》,初名《草堂詩畫意》,配以版畫描圖的唐宋詩詞選本。
明代汪氏輯印。
這時代的大詩人李白,相傳也作詞。
《尊前集》收他的詞十二首,《全唐詩》則收十四首。
在這十幾首詞裡,誤收者當然不少,像《清平樂令》等顯然是不會出于他的手筆之下的。
至于《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憶秦娥》:“西風殘照,漢家陵阙”的二首,則辯難者尤多。
但這二首“絕妙好辭”雖未必是白所作,其為初期詞中的傑作,則是無可置疑的。
元結有《欸乃曲》五首,張志和也有《漁歌子》五首,當都是拟仿裡巷之歌的。
志和字子同,婺州金華人。
唐肅宗時待诏翰林。
後被貶,遂不複出仕,自号煙波釣徒。
著有《玄真子》。
像《漁歌子》裡的: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此詩是最為吟誦在人口頭的。
其兄張松齡見,其浪遊不歸,也嘗和其韻以招之。
韋應物像 詩人韋應物、王建、戴叔倫、劉禹錫及白居易皆嘗作詞。
應物作《三台》二首,《調笑令》二首。
建寫《三台》六首,《調笑令》四首。
叔倫作《調笑令》一首。
叔倫的“山南山北雪晴,千裡萬裡月明”,是詞中罕見的詠吟邊情的名作。
劉、白二人拟作民間的《竹枝詞》、《楊柳枝》、《憶江南》諸詞不少。
像禹錫的一首《竹枝詞》: 山桃江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侬愁。
連其意境也全是襲之于民間情歌的了。
居易的《浪淘沙》: 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心與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
也似是由渾樸真摯的民歌改寫而成的。
河南司隸崔懷寶曾作《憶江南》一首,“平生願,願作樂中筝”雲雲,也甚富于六朝的《子夜》、《讀曲》的情趣。
唐末,鄭符、段成式與張希複三人酬答的《閑中好》三首(見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清隽可喜。
像:“閑中好,塵務不萦心。
坐對當窗木,看移三面陰”(成式作)雲雲,後來的詞裡便很難見到這樣渾樸的東西了。
四 唐末大詩人溫庭筠是初期的詞壇上的第一位大作家。
他的詞,和他的詩一樣,也是若明若昧,若輕紗的籠罩,若薄暮初明時候的朦胧的。
他打開了詞的一大支派,一意以绮靡側豔為主格,以“有餘不盡”,“若可知若不可知”為作風。
集所謂“花間”派,實以他為宗教主。
故《花間集》錄他的詞至六十六首之多;可見其中的消息了。
庭筠原是一位大音樂家。
《唐書》謂他“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豔之詞”。
所著有《握蘭》、《金荃》二集。
惜今《握蘭》已佚,《金荃》也全非本來面目[1]。
欲見溫氏之全,已不可能。
這是很大的損失!但即就《花間》、《金荃》諸集所錄者觀之,也已略可見出他的風格的一斑了。
詞中的“側豔”一派,先已見之于杜牧之的《八六子》:“聽夜雨冷滴芭蕉,驚斷紅窗好夢”一詞。
然庭筠則是第一個以全力赴于此的詞人。
他所寫的是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