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言
關燈
小
中
大
一、中國文學史的編著,今日殆已盛極一時;三兩年來,所見無慮十餘種,惟類多因襲舊文。
即有一二獨具新意者,亦每苦于材料的不充實。
本書作者久有要編述一部比較能夠顯示出中國文學的真實的面目的曆史之心,惜人事倥偬,僅出一冊而中止(即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文學史》中世卷第三篇第一冊)。
且即此一冊,其版今亦被毀于日兵的炮火之下,不複再得與讀者相見。
因此發憤,先成此簡編,供一般讀者的應用。
他日或仍能把那部較詳細的中國文學史完成問世。
二、許多中國文學史,取材的範圍往往未能包羅中國文學的全部。
其僅以評述詩古文辭為事者無論了,即有從詩古文辭擴充到詞與曲的,擴充到近代的小說的,卻也未能使我們滿意。
近十幾年來,已失的文體與已失的偉大的作品的發現,使我們的文學史幾乎要全易舊觀。
絕不是抱殘守缺所能了事的。
若論述元劇而僅著力于《元曲選》,研究明曲而僅以《六十種曲》為研究的對象,探讨宋、元話本,而僅以《京本通俗小說》為探讨的極則者,今殆已非其時。
本書作者對于這種新的發現,曾加以特殊的注意。
故本書所論述者,在今日而論,可算是比較完備的。
三、因此,本書所包羅的材料,大約總有三之一以上是他書所未述及的;像唐、五代的變文,宋、元的戲文與諸宮調,元、明的講史與散曲,明、清的短劇與民歌,以及寶卷、彈詞、鼓詞等等皆是。
我們該感謝這幾年來殷勤搜輯那些偉大的未為世人所注意的著作的收藏家們。
沒有他們的努力與幫助,有許多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的作品是不會為我們所發現的。
四、他書大抵抄襲日人的舊著,将中國文學史分為上古、中古、近古及近代的四期,又每期皆以易代換姓的表面上的政變為劃界。
例如,中古期皆開始于隋,近古期皆終止于明。
卻不知隋與唐初的文學是很難分别得開的;明末的文壇上的風尚到了清初的幾十年間也尚相承未變。
如何可以硬生生的将一個相同的時代劈開為兩呢?本書就文學史上的自然的進展的趨勢,分為古代、中世及近代的三期,中世文學開始于東晉,即佛教文學的開始大量輸入的時期;近代文學開始于明代嘉靖時期,即開始于昆劇的産生及長篇小說的發展之時。
每期之中,又各分為若幹章,每章也都是就一個文學運動,一種文體,或一個文學流派的興衰起落而論述着的。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老版書影 五、本書不欲多襲前人的論斷。
但前人或當代的學者們的批評與論斷,可采者自甚多。
本書凡采用他們的論斷的時候,自必一一舉出姓氏,以示不敢掠美,并注明所從出的書名、篇名。
六、中國文學史的附入插圖,為本書作者第一次的嘗試。
作者為了搜求本書所需要的插圖,頗費了若幹年的苦辛。
作者以為插圖的作用,一方面固在于把許多署名作家的面目,或把許多我們所愛讀的書本的最原來的式樣,或把各書裡所寫的動人心肺的人物或其行事顯現在我們的面前;這當然是大足以增高讀者的興趣的。
但他方面卻更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使我們需要那些插圖的,那便是,在那些可靠的來源的插圖裡,意外的可以使我們得見各時代的真實的社會的生活的情态。
故本書所附插圖,于作家造像,書版式樣,書中人物圖像等之外,并盡量搜羅各文學書裡足以表現時代生活的插圖,複制加入。
七、本書所附插圖,類多從最可靠的來源複制。
作家的造像,尤為慎重,不欲以多為貴。
在搜集所及的書本裡,珍秘的東西很不少,大抵以宋以來的書籍裡所附的木版畫為采撷
即有一二獨具新意者,亦每苦于材料的不充實。
本書作者久有要編述一部比較能夠顯示出中國文學的真實的面目的曆史之心,惜人事倥偬,僅出一冊而中止(即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文學史》中世卷第三篇第一冊)。
且即此一冊,其版今亦被毀于日兵的炮火之下,不複再得與讀者相見。
因此發憤,先成此簡編,供一般讀者的應用。
他日或仍能把那部較詳細的中國文學史完成問世。
二、許多中國文學史,取材的範圍往往未能包羅中國文學的全部。
其僅以評述詩古文辭為事者無論了,即有從詩古文辭擴充到詞與曲的,擴充到近代的小說的,卻也未能使我們滿意。
近十幾年來,已失的文體與已失的偉大的作品的發現,使我們的文學史幾乎要全易舊觀。
絕不是抱殘守缺所能了事的。
若論述元劇而僅著力于《元曲選》,研究明曲而僅以《六十種曲》為研究的對象,探讨宋、元話本,而僅以《京本通俗小說》為探讨的極則者,今殆已非其時。
本書作者對于這種新的發現,曾加以特殊的注意。
故本書所論述者,在今日而論,可算是比較完備的。
三、因此,本書所包羅的材料,大約總有三之一以上是他書所未述及的;像唐、五代的變文,宋、元的戲文與諸宮調,元、明的講史與散曲,明、清的短劇與民歌,以及寶卷、彈詞、鼓詞等等皆是。
我們該感謝這幾年來殷勤搜輯那些偉大的未為世人所注意的著作的收藏家們。
沒有他們的努力與幫助,有許多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的作品是不會為我們所發現的。
四、他書大抵抄襲日人的舊著,将中國文學史分為上古、中古、近古及近代的四期,又每期皆以易代換姓的表面上的政變為劃界。
例如,中古期皆開始于隋,近古期皆終止于明。
卻不知隋與唐初的文學是很難分别得開的;明末的文壇上的風尚到了清初的幾十年間也尚相承未變。
如何可以硬生生的将一個相同的時代劈開為兩呢?本書就文學史上的自然的進展的趨勢,分為古代、中世及近代的三期,中世文學開始于東晉,即佛教文學的開始大量輸入的時期;近代文學開始于明代嘉靖時期,即開始于昆劇的産生及長篇小說的發展之時。
每期之中,又各分為若幹章,每章也都是就一個文學運動,一種文體,或一個文學流派的興衰起落而論述着的。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老版書影 五、本書不欲多襲前人的論斷。
但前人或當代的學者們的批評與論斷,可采者自甚多。
本書凡采用他們的論斷的時候,自必一一舉出姓氏,以示不敢掠美,并注明所從出的書名、篇名。
六、中國文學史的附入插圖,為本書作者第一次的嘗試。
作者為了搜求本書所需要的插圖,頗費了若幹年的苦辛。
作者以為插圖的作用,一方面固在于把許多署名作家的面目,或把許多我們所愛讀的書本的最原來的式樣,或把各書裡所寫的動人心肺的人物或其行事顯現在我們的面前;這當然是大足以增高讀者的興趣的。
但他方面卻更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使我們需要那些插圖的,那便是,在那些可靠的來源的插圖裡,意外的可以使我們得見各時代的真實的社會的生活的情态。
故本書所附插圖,于作家造像,書版式樣,書中人物圖像等之外,并盡量搜羅各文學書裡足以表現時代生活的插圖,複制加入。
七、本書所附插圖,類多從最可靠的來源複制。
作家的造像,尤為慎重,不欲以多為貴。
在搜集所及的書本裡,珍秘的東西很不少,大抵以宋以來的書籍裡所附的木版畫為采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