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詞的構造

關燈
(5)近處山角裡一座&hellip塔,粗粗的,矮矮的,正當着一個青青的小山峰,讓兩邊的山緊緊抱着,靜極,穩極。

    (朱自清) 最明顯的是(2)(3)兩個例子。

    “短腿”“黃臉”都不是可愛的形象,可是用了重疊式,給人的印象就不一樣。

     “A裡AB”一類重疊式帶有嫌棄或不贊賞的色彩。

    此類重疊式的基式都是表示消極意義的形容詞,如“胡塗”“傻氣”“羅嗦”等。

     2.2.6 重疊式副詞包括以下兩類: (1)基式是單音節副詞,重疊式是AA。

    例如:常常、稍稍、漸漸、恰恰、剛剛、白白。

     (2)基式是單音節形容詞,重疊式是AA(兒),第二個音節變陰平。

    例如:好好兒、細細兒、遠遠兒、悄悄兒、慢慢兒。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格式隻能做狀語,是典型的副詞。

    可是加上“的”以後,就變成了狀态形容詞(5.16),既能做狀語,也能做定語、謂語和補語。

     2.3 附加 2.3.1 “站着”的“站”和“着”,性質很不相同。

    首先,“站着”的意義主要由“站”承擔,“着”隻表示抽象的語法意義,即動作的持續。

    “着”除了能夠跟“站”組合之外,還能跟許許多多别的動詞組合,例如:“躺着、看着、拿着、拖着、哭着、放着”。

    不管什麼動詞,加上“着”之後,都表示持續的動作。

    其次,“着”是定位語素,它跟動詞組合的時候,位置總是在動詞後邊。

    “桌子”的“子”、“我們”的“們”情形跟“着”類似,我們管這類語素叫詞綴。

    與詞綴相對應,“站着”的“站”、“桌子”的“桌”、“我們”的“我”叫詞根。

    把詞綴粘附在詞根上的構詞方式叫“附加”。

     詞綴都是定位語素,有前置的,例如“第一”“第二”的“第”;也有後置的,例如上邊舉的“着”“子”“們”之類。

    我們管前置的詞綴叫前綴,管後置的詞綴叫後綴。

     2.3.2 根據上文所說,詞綴都是定位語素,因此所有的不定位語素,我們都不把它看成是詞綴。

    比較: A B C D 桌子 獅子 袖子 刷子 孩子酸性 硬性 彈性 可能性 積極性新式 老式 蛙式 手提式 噴氣式自動 自發 自殺 自覺 自私 從表面上看,這幾組的構造是平行的。

    A組的“子”是詞綴,那末其它各組的“性、式、自”等等似乎也可以算詞綴。

    可是“性、式、自”的性質跟“子”很不一樣。

    “子”是定位語素。

    “性、式、自”等等是不定位語素。

    在上邊舉的例子裡,“性、式”後置,“自”前置。

    但這隻是偶然的現象。

    因為我們可以找到“性、式”前置的格式,如:“性質、性狀、性能;式樣、式子”;也可以找到“自”後置的格式,例如:“私自、獨自、擅自”。

     其次,真正的詞綴隻能粘附在詞根成分上頭,它跟詞根成分隻有位置上的關系,沒有意義上的關系。

    “性、式、自”的情形不是如此。

    例如在上舉B、C、D各組裡,前後兩個成分之間存在着明顯的修飾關系。

    因此都應該看成是複合詞。

     2.4 前綴 2.4.1 漢語的前綴隻有以下幾個: (1)初——附加在數詞“一”至“十”的前邊,表示舊曆每個月的前十天。

     (2)第——附加在數詞前頭表示序數(4.6)。

     (3)老——(a)附加在單音節的姓前邊表示對于熟悉的人的稱呼,如:“老李、老王”。

    (b)放在數詞“二”至“十”前邊表示排行。

    (注意:隻能說“老大”,沒有“老一”的說法。

    )(c)出現在少數表示動物的名詞裡,如:“老虎、老鷹、老鼠”。

     2.4.2 “初、第、老”都還殘留着具體的詞彙意義。

    “初一,初二”的“初”是從“起初、初次”的“初”來的,“第一、第二”的“第”跟“次第”的“第”也顯然相關。

    跟“小王”對比,“老王”的“老”也還保存着形容詞“老”原來的意義。

     2.5 後綴 2.5.1 “子”是名詞和量詞的後綴,永遠讀輕聲。

    例如: 重讀的“子”如“君子、仙子、原子、孔子、雞子(兒),五味子”等等都不是後綴。

     2.5.2 “兒”不自成音節。

    作用如下: (1)名詞和量詞的後綴。

    例如: A、B、C、D四組是名詞,E組是量詞。

    在A組裡,詞根是不成詞語素,在B、C、D、E四組裡,詞根是成詞語素(1.2.1)。

    B組詞根成分獨立時是名詞,C組是形容詞,D組是動詞,E組是量詞。

     (2)動詞的後綴,僅見于以下幾個動詞:“玩兒,嗤兒(罵,責備),火兒了,颠兒了(走了),葛兒(g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