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卦卷九 《周易·序卦》第十

關燈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

    屯者,物之始生也(1)。

    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

    蒙者,蒙也。

    物之稚也。

    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

    需者,飲食之道也。

    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2)。

    訟必有衆起,故受之以《師》。

    師者,衆也。

    衆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3)。

    比者,比也。

    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4)。

    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5)。

    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

    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

    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6)。

    與人同者,物必歸焉,故受之以《大有》。

    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

    有大而能謙必豫,故受之以《豫》。

    豫必有随(7),故受之以《随》。

    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

    蠱者,事也。

    有事而後可大(8),故受之以《臨》。

    臨者,大也。

    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

    可觀而後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9)。

    嗑者,合也。

    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

    贲者,飾也(10)。

    緻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11)。

    剝者,剝也。

    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複》。

    複則不妄矣,故受之以《無妄》。

    有無妄然後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物畜然後可養,故受之以《頤》。

    頤者,養也。

    不養則不可動,故受之以《大過》(12)。

    物不可以終過,故受之以《坎》。

    坎者,陷也(13)。

    陷必有所麗,故受之以《離》。

    離者,麗也(14)。

     (1)屯剛柔始交,故為物之始生也。

     (2)夫有生則有資,有資則争興也。

     (3)衆起而不比,則争無由息;必相親比,而後得甯也。

     (4)此非大通之道,則各有所畜以相濟也。

    由比而畜,故曰“小畜”而不能大也。

     (5)履者,禮也。

    禮所以适用也。

    故既畜則宜用,有用則須禮也。

     (6)否則思通,人人同志,故可出門同人,不謀而合。

     (7)順以動者,衆之所随。

     (8)可大之業,由事而生。

     (9)可觀則異方合會也。

     (10)物相合則須飾,以修外也。

     (11)極飾則實喪也。

     (12)不養則不可動,養過則厚。

     (13)過而不已,則陷沒也。

     (14)物窮則變,極陷則反所麗也。

     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1)。

    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

    恒者,久也。

    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

    遯者,退也(2)。

    物不可以終遯(3)。

    故受之以《大壯》(4)。

    物不可以終壯,故受之以《晉》(5)。

    晉者,進也(6)。

    進必有所傷,故受之以《明夷》(7)。

    夷者,傷也。

    傷於外者,必反於家,故受之以《家人》(8)。

    家道窮必乖(9),故受之以《睽》。

    睽者,乖也。

    乖必有難,故受之以《蹇》。

    蹇者,難也。

    物不可以終難,故受之以《解》,解者,緩也。

    緩必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