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仙傳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漢光祿大夫劉向撰
赤松子
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
服水玉,以教神農。
能入火自燒。
往往至昆侖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風雨上下。
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至高辛時複為雨師。
今之雨師本是焉。
眇眇赤松,飄飄少女。
接手翻飛,玲然雙舉。
縱身長風,俄翼玄圃。
妙達巽坎,作範司雨。
甯封子 甯封子者,黃帝時人也。
世傳為黃帝陶正。
有人過之,為其掌火,能出五色煙。
久則以教封子。
封子積火自燒,而随煙氣上下。
視其灰燼,猶有其骨。
時人共葬於甯北山中,故謂之甯封子焉。
奇矣封子,妙禀自然。
铄質洪爐,暢氣五煙。
遺骨灰燼,寄墳甯山。
人睹其迹,惡識其玄。
馬師皇 馬師皇者,黃帝時馬醫也。
知馬形生死之診,治之辄愈。
後有龍下向之,垂耳張口。
皇日:此龍有病,知我能治。
乃緘其唇下口中,以甘草揚飲之而愈。
後數數有疾龍出其波,告而求治之。
一旦,龍負皇而去。
師皇典馬,底無殘驷。
精感掌龍,術兼殊類。
靈此報德,彌鱗銜辔。
振躍天漢,集有遺蔚。
赤将子輿 赤将子輿者,黃帝時人。
不食五谷而瞰百草花。
至堯帝時,為木工,能随風雨上下。
時時於市中賣繳,亦謂之繳父。
雲: 蒸民粒食,孰享遐祚。
子輿拔俗,餐葩飲露。
托身風雨,遙然嬌步。
雲中可遊,性命可度。
黃帝 黃帝者,号日軒轅。
能劾百神,朝而使之。
弱而能言,聖而預知,知物之紀。
自以為雲師,有龍形。
自擇亡日,與旱臣辭。
至於卒,還葬橋山。
山崩,柩空無屍,唯劍烏在焉。
仙書雲:黃帝采首山之銅,鑄鼎於荊山之下。
鼎成,有龍垂胡髯下迎帝,乃升天。
草臣百僚悉持龍髯,從帝而升攀,帝弓及龍髯,拔而弓墜,草臣不得從,仰#1而悲号,故後世以其處為鼎湖,名其弓為烏号焉。
神聖淵玄,邈哉帝皇。
塹莅萬物,冠名百王。
化周六合,數通無方。
假葬橋山,超升昊蒼。
倔佺 倔佺者,槐山采藥父也。
好食松實。
形體生毛,長數寸。
兩目更方。
能飛,行逐走馬。
以松子遺堯,堯不暇服也。
松者,簡松也。
時人受服者,皆至二三百歲焉。
倔佺餌松,體逸眸方。
足蹑鸾鳳,走超騰釀。
遺贈堯門,贻此神方。
盡性可辭,中智宜将。
容成公 容成公者,自稱黃帝師,見於周穆王。
能善補導之事,取精於玄牝。
其要谷神不死,守生養氣者也。
發白更黑,齒落更生,事與老子同。
亦雲老子師也。
亹亹容城#2,專氣緻柔。
得一在昔,含光獨遊。
道貫黃庭,伯陽仰俦。
玄牝之門,庶幾可求。
方回 方回者,堯時隐人也。
堯聘以為閻士。
煉食雲母,亦與民人有病者。
隐於五柞山中。
夏啟末,為宦士。
為人所劫,閉之室中,從求道。
回化而得去,更以方回掩封其戶。
時人言:得回一丸泥塗門戶,終不可開。
方回頤生,隐身五柞。
咀嚼雲英,栖心隙漠。
卻閉幽室,重關自廓。
印改掩封,終焉不落。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陳人也。
生於殷時,為周柱下史。
好養精氣,貴接而不施。
轉為守藏史,積八十餘年,《史記》雲二百餘年。
時稱為隐君子,谧日聰。
仲尼至周,見老子,知其聖人,乃師之。
後周德衰,乃乘青牛車去。
入大秦,過西關,關令尹喜待而迎之。
知真人也,乃強使着書,作《道德經》,上下二卷。
老子無為,而無不為。
道一生死,迹入靈奇。
塞兌内鏡,冥神絕涯。
德合元氣,壽同兩儀。
關令尹 關令尹喜者,周大夫也。
善内學,常服精華,隐德修行,時人莫知。
老子西遊,喜先見其黑,知有真人當過,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
老子亦知其奇,為着書授之。
後與老子俱遊流沙化胡#3苣勝實,莫知其所終。
尹喜亦自着書九篇,号日《關令子》。
尹喜抱關,含德為務。
抱漱日華,仰玩玄度。
候氣真人,介焉獨悟。
俱濟流沙,同歸妙趣。
涓子 涓子者,齊人也。
好餌木,接食其精。
至三百年,乃見於齊。
着《天人經》四十八篇。
後釣於荷澤,得鯉魚,腹中有符。
隐於岩山,能緻風雨。
受伯陽九仙法。
淮南山#4安,少得其文,不能解其旨也。
其《
服水玉,以教神農。
能入火自燒。
往往至昆侖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風雨上下。
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至高辛時複為雨師。
今之雨師本是焉。
眇眇赤松,飄飄少女。
接手翻飛,玲然雙舉。
縱身長風,俄翼玄圃。
妙達巽坎,作範司雨。
甯封子 甯封子者,黃帝時人也。
世傳為黃帝陶正。
有人過之,為其掌火,能出五色煙。
久則以教封子。
封子積火自燒,而随煙氣上下。
視其灰燼,猶有其骨。
時人共葬於甯北山中,故謂之甯封子焉。
奇矣封子,妙禀自然。
铄質洪爐,暢氣五煙。
遺骨灰燼,寄墳甯山。
人睹其迹,惡識其玄。
馬師皇 馬師皇者,黃帝時馬醫也。
知馬形生死之診,治之辄愈。
後有龍下向之,垂耳張口。
皇日:此龍有病,知我能治。
乃緘其唇下口中,以甘草揚飲之而愈。
後數數有疾龍出其波,告而求治之。
一旦,龍負皇而去。
師皇典馬,底無殘驷。
精感掌龍,術兼殊類。
靈此報德,彌鱗銜辔。
振躍天漢,集有遺蔚。
赤将子輿 赤将子輿者,黃帝時人。
不食五谷而瞰百草花。
至堯帝時,為木工,能随風雨上下。
時時於市中賣繳,亦謂之繳父。
雲: 蒸民粒食,孰享遐祚。
子輿拔俗,餐葩飲露。
托身風雨,遙然嬌步。
雲中可遊,性命可度。
黃帝 黃帝者,号日軒轅。
能劾百神,朝而使之。
弱而能言,聖而預知,知物之紀。
自以為雲師,有龍形。
自擇亡日,與旱臣辭。
至於卒,還葬橋山。
山崩,柩空無屍,唯劍烏在焉。
仙書雲:黃帝采首山之銅,鑄鼎於荊山之下。
鼎成,有龍垂胡髯下迎帝,乃升天。
草臣百僚悉持龍髯,從帝而升攀,帝弓及龍髯,拔而弓墜,草臣不得從,仰#1而悲号,故後世以其處為鼎湖,名其弓為烏号焉。
神聖淵玄,邈哉帝皇。
塹莅萬物,冠名百王。
化周六合,數通無方。
假葬橋山,超升昊蒼。
倔佺 倔佺者,槐山采藥父也。
好食松實。
形體生毛,長數寸。
兩目更方。
能飛,行逐走馬。
以松子遺堯,堯不暇服也。
松者,簡松也。
時人受服者,皆至二三百歲焉。
倔佺餌松,體逸眸方。
足蹑鸾鳳,走超騰釀。
遺贈堯門,贻此神方。
盡性可辭,中智宜将。
容成公 容成公者,自稱黃帝師,見於周穆王。
能善補導之事,取精於玄牝。
其要谷神不死,守生養氣者也。
發白更黑,齒落更生,事與老子同。
亦雲老子師也。
亹亹容城#2,專氣緻柔。
得一在昔,含光獨遊。
道貫黃庭,伯陽仰俦。
玄牝之門,庶幾可求。
方回 方回者,堯時隐人也。
堯聘以為閻士。
煉食雲母,亦與民人有病者。
隐於五柞山中。
夏啟末,為宦士。
為人所劫,閉之室中,從求道。
回化而得去,更以方回掩封其戶。
時人言:得回一丸泥塗門戶,終不可開。
方回頤生,隐身五柞。
咀嚼雲英,栖心隙漠。
卻閉幽室,重關自廓。
印改掩封,終焉不落。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陳人也。
生於殷時,為周柱下史。
好養精氣,貴接而不施。
轉為守藏史,積八十餘年,《史記》雲二百餘年。
時稱為隐君子,谧日聰。
仲尼至周,見老子,知其聖人,乃師之。
後周德衰,乃乘青牛車去。
入大秦,過西關,關令尹喜待而迎之。
知真人也,乃強使着書,作《道德經》,上下二卷。
老子無為,而無不為。
道一生死,迹入靈奇。
塞兌内鏡,冥神絕涯。
德合元氣,壽同兩儀。
關令尹 關令尹喜者,周大夫也。
善内學,常服精華,隐德修行,時人莫知。
老子西遊,喜先見其黑,知有真人當過,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
老子亦知其奇,為着書授之。
後與老子俱遊流沙化胡#3苣勝實,莫知其所終。
尹喜亦自着書九篇,号日《關令子》。
尹喜抱關,含德為務。
抱漱日華,仰玩玄度。
候氣真人,介焉獨悟。
俱濟流沙,同歸妙趣。
涓子 涓子者,齊人也。
好餌木,接食其精。
至三百年,乃見於齊。
着《天人經》四十八篇。
後釣於荷澤,得鯉魚,腹中有符。
隐於岩山,能緻風雨。
受伯陽九仙法。
淮南山#4安,少得其文,不能解其旨也。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