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漏

關燈
(二四)病屬下焦。

    肝腎内損。

    延及沖任奇脈。

    遂至經漏淋漓。

    腰脊痿弱。

    脈絡交空。

    有終身不得孕育之事。

    (肝腎沖任虛寒) 制熟地(砂仁制)河車膠當歸白芍人參茯苓于術炙草蕲艾炭香附小茴紫石英 (五十)五旬年歲。

    經漏如崩。

    繼以白帶綿綿。

    昔形充。

    今瘦損。

    當年飲酒濕勝。

    大便久溏。

    自病經年。

     便幹不爽。

    夜熱多汗。

    四肢皆冷。

    氣短腹鳴。

    上噫氣。

    下洩氣。

    腰足跗酸無力。

    食物日減。

    不知其味。

    此陽明脈衰。

    厥陰風木由乎血去液傷。

    沖任交損。

    内風旋轉而為風消之象。

    病在乎絡。

     故令久延。

    金匮謂絡熱則痿矣。

    (液傷絡熱風消) 人參黃苦參茯神牡蛎小麥濾清人參湯收。

     外冷内熱。

    食過如饑。

    唇燥裂。

    渴飲下漏。

    漏多則陰虛陽亢。

    便溏不實。

    不可寒潤。

    (陰虛陽亢) 生地炭阿膠炒白芍湖蓮樗根皮茯神蕲艾炭 消渴心悸。

     阿膠生雞子黃生地天冬生白芍茯神 心痛如饑。

    口吐膩涎濁沫。

    值經來甚多。

    因驚動肝。

    陽化内風。

    欲厥之象。

    治以鹹苦。

    佐以微辛.使入陰和陽。

     阿膠(二錢)牡蛎(三錢)川楝子(一錢)小川連(三分)川芎(二分)當歸(一錢) 和陽固陰。

    諸病大減。

    因經漏陰傷。

    陽易浮越。

    心怔悸。

    肢末痛。

    内風未熄。

    藥以甘柔。

    使胃汁日充。

    則砥柱中流矣。

     人參阿膠麥冬生白芍炙草茯神 (四四)經漏成帶。

    年餘醫療無功。

    乃沖任督帶交病。

    古稱久帶久崩宜清。

    視其體豐松。

    陽氣久虧。

    與内經血脫方法。

    烏魚丸鮑魚汁丸。

     照前方加阿膠人中白。

     經漏三年。

    診色脈俱奪。

    面浮跗腫。

    肌乏華色。

    納谷日減。

    便堅不爽。

    自脊膂腰髀酸楚如堕。

    入夏以來。

    形神日羸。

    思經水必諸路之血。

    貯于血海而下。

    其不緻崩決淋漓者。

    任脈為之擔任。

    帶脈為之約束。

    剛維跷脈之擁護。

    督脈以總督其統攝。

    今者但以沖脈之動而血下。

    諸脈皆失其司。

    症固是虛。

    日餌補陽不應。

    未達奇經之理耳。

    考内經于胸脅支滿妨食。

    時時前後血。

    特制烏丸。

    鹹味就下。

    通以濟澀。

    更以穢濁氣味為之導引。

    同氣相需。

    後賢謂暴崩暴漏。

    宜溫宜補。

    久漏久崩。

    宜清宜通。

    正與聖經相符。

    況乎術皆守。

    不能入奇脈。

    無病用之。

    誠是好藥。

    借以調病。

    焉克有濟。

    夏之月。

    大氣正在洩越。

    脾胃主令。

    歲氣天和。

    保之最要。

    議以早進通陰以理奇經。

    午餘天熱氣洩。

    必加煩倦。

    随用清暑益氣之劑。

    順天之氣。

    以扶生生。

    安穩百日。

    秋半收肅令行。

    可望其藏聚氣交。

    而奇絡漸固。

    此久損難複。

    非幸試速功矣。

    (奇脈陰虛風陽動) 早上湯藥議以通陰潛陽方法。

    早服。

     龜甲心(秋石水浸)鹿角霜真阿膠柏子霜生牡蛎鎖陽另煎清人參湯入清藥。

    煎取五十沸。

     鹿性陽。

    入督脈。

    龜體陰。

    走任脈。

    阿膠得濟水沉伏。

    味鹹色黑。

    熄肝風。

    養腎水。

    柏子芳香滑潤。

    養血理燥。

    牡蛎去濕消腫。

    鹹固下。

    仲景雲。

    病患腰以下腫者。

    牡蛎澤瀉湯。

    鎖陽固下焦之陽氣。

    乃治八脈之大意。

    烏丸方。

     烏骨四分(米醋炙去甲另研水飛)茹(一分) 上為細末。

    用雀卵量搗為丸。

    每服三錢。

    用藥前先飲淡鮑魚湯一小杯為導引。

     進潛陽頗投。

    但左耳鳴甚。

    腸中亦鳴。

    肝陽内風升動未息。

    減氣剛用柔。

    早服。

     龜甲心(照前制)真阿膠柏子霜天冬女真實旱蓮草另煎人參湯二錢。

    加入濾清藥内。

    再煎五十餘沸。

     兩進柔潤清補頗投。

    詢知病由乎悲哀煩勞。

    調理向愈。

    繼因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