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痛

關燈
力。

    初病兩年。

    寝食如常。

    今年入夏病甚。

    此非髒腑之病。

    乃由經脈。

    繼及絡脈。

    大凡經主氣。

    絡主血。

    久病血瘀。

    瘀從便下。

    諸家不分經絡。

    但忽寒忽熱。

    宜乎無效。

    試服新绛一方小效。

    乃絡方耳。

    議通少陽陽明之絡。

    通則不痛矣。

     歸須炒桃仁澤蘭葉柏子仁香附汁丹皮穿山甲乳香沒藥水泛丸。

     (四八)診脈動而虛。

    左部小弱。

    左脅疼痛。

    痛勢上引。

    得食稍安。

    此皆操持太甚。

    損及營絡。

    五志之陽。

    動擾不息。

    嗌幹舌燥心悸。

    久痛津液緻傷也。

    症固屬虛。

    但參術歸補方。

    未能治及絡病。

     内經肝病。

    不越三法。

    辛散以理肝。

    酸洩以體肝。

    甘緩以益。

    肝宣辛甘潤溫之補。

    蓋肝為剛髒必柔以濟之。

    自臻效驗耳。

     炒桃仁柏子仁新绛歸尾橘紅琥珀痛緩時用丸方。

     真阿膠小生地枸杞子柏子仁天冬刺蒺藜茯神黃菊花四兩丸。

     肝絡凝瘀。

    脅痛。

    須防動怒失血。

    旋複花湯加歸須桃仁柏仁。

     (十九)左脅痞積攻疼。

     生牡蛎南山楂炒延胡川楝子炒桃仁歸須丹皮桂枝木 (三六)宿傷。

    左脅腹背痛。

     炒桃仁歸須炒延胡片姜黃五加皮桂枝木橘紅炒小茴 暮夜五心熱。

    嗌幹。

    左脅痛。

    肝腎陰虧。

    (肝腎陰虛) 人參生地天冬麥冬柏子霜生白芍 左脅骨痛。

    易饑嘔涎。

    肝風内震入絡。

    (肝風入絡) 生地阿膠生白芍柏子仁丹皮澤蘭 照前方去白芍澤蘭加桃仁桑枝 肝胃絡虛。

    心嘈如饑。

    左脅痛便燥少血。

     生地天冬枸杞桂圓桃仁柏仁熬膏。

    加阿膠收。

     脅下痛犯中焦。

    初起上吐下瀉。

    春深寒熱不止。

    病在少陽之絡。

    (膽絡血滞) 青蒿根歸須澤蘭丹皮紅花郁金 (三四)診脈右弦。

    左小弱澀。

    病起積勞傷陽。

    操持索思。

    五志皆逆。

    而肝為将軍之官。

    謀慮出焉。

    故先脅痛。

    晡暮陽不用事。

    其病漸劇。

    是内傷症。

    乃本氣不足。

    日餌辛燥。

    氣洩血耗。

    六味滋柔膩藥。

    原非止痛之方。

    不過矯前藥之謬而已。

    内經肝病三法。

    治虛亦主甘緩。

    蓋病既久。

    必及陽明胃絡。

    漸歸及右。

    肝胃同病。

    人卧魂藏于肝。

    夢寐紛纭。

    傷及無形矣。

    議用甘藥。

    少佐攝鎮。

    (肝腎皆虛) 人參棗仁茯神炙草柏子仁當歸龍骨金箔桂圓肉煮濃汁。

    搗丸。

     脅痛一症。

    多屬少陽厥陰。

    傷寒脅痛。

    皆在少陽膽經。

    以脅居少陽之部。

    雜症脅痛。

    皆屬厥陰肝經。

    以肝脈布于脅肋。

    故仲景旋複花湯。

    河間金鈴子散。

    及先生辛溫通絡。

    甘緩理虛。

     溫柔通補。

    辛洩宣瘀等法。

    皆治肝着脅痛之劑。

    可謂曲盡病情。

    諸法畢備矣。

    然其症有虛有實。

    有寒有熱。

    不可概論。

    苟能因此擴充。

    再加詳審。

    則臨症自有據矣。

    (鄒時乘) 徐評案中用藥。

    頗能變通。

    心思有不可及處。

    惟用補之處。

    未免太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