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勞

關燈


    各熬膏成以炭火濃掩幹灰。

    将藥罐炖收至極老為度。

    每用膏二錢五分。

    開水化服。

     (二九)勞怯。

    形色奪。

    肌肉消。

    食減便滑。

    兼痰嗆喉痛。

    知醫理者。

    再無清咽涼肺滋陰矣。

    病患述心事操持病加。

    顯然内損。

    關系髒真。

    冬寒藏陽。

    人身之陽。

    升騰失交。

    收藏失司。

    豈見病治病膚淺之見識。

    據說食進超時。

    必有痛瀉。

    經言食至小腸變化。

    屈曲腸間有阻。

    常有諸矣。

    凡湯藥氣升。

    宜丸劑疏補。

    資生丸食後服。

    (脾腎兼虛) (晨服)人參坎茯苓黑殼建蓮五味芡實山藥漿丸。

     發堕于少壯之年。

    能食不化。

    噫氣。

    小溲淋濁。

    便糞漸細。

    少年脾腎損傷。

    宜暖下焦以醒中陽。

    濟生丸三錢。

    開水送下。

     (十八)陰損于下。

    中焦運陽亦弱。

    見症少年損怯。

    先天不充。

    以後天維續。

    但食少難化。

    膩滞勿用。

     由陰損及陽。

    用雙補丸。

     久勞。

    食減。

    便溏不爽。

    氣短促。

    異功加五味子。

     (二四)脈如數。

    垂入尺澤。

    病起肝腎下損。

    廷及脾胃。

    昔秦越人雲。

    自下焦損傷。

    過中焦則難治。

     知有形精血難複。

    急培無形之氣為旨。

    食少便溏。

    與錢氏異功散。

     久嗽氣浮。

    至于減食洩瀉。

    顯然元氣損傷。

    若清降消痰。

    益損真氣。

    大旨培脾胃以資運納。

     暖腎髒以助冬藏。

    不失帶病延年之算。

    異功散兼服。

     熟地炭茯神炒黑枸杞五味建蓮肉炒黑遠志山藥粉丸。

    早上服。

     (三一)病損不複。

    八脈空虛。

    不時寒熱。

    間或便溏。

    雖步履飲食如常。

    周身氣機。

    尚未得雍和。

    倘調攝失慎。

    慮其反複。

    前丸藥仍進。

    煎方宗脾腎雙補法。

     人參(一錢)茯苓(三錢)廣皮(一錢)炒沙苑(一錢)益智仁(煨研一錢)炒菟絲餅(二錢) (二八)勞損。

    加以煩勞。

    肉消形脫。

    潮熱不息。

    胃倒洩瀉。

    沖氣上攻。

    則嘔。

    當此發洩主令。

    難望久延。

    (胃虛嘔瀉) 人參诃子皮赤石脂蒸熟烏梅肉新會皮炒白粳米 沖年久坐誦讀。

    五志之陽多升。

    咽幹内熱。

    真陰未能自旺于本宮。

    診脈寸口動數。

    怕有見紅之慮。

    此甘寒緩熱為穩。

    不緻胃枯耳。

    (陰虛陽浮兼胃陰虛) 生地天冬女貞茯神炙草糯稻根須 (二一)陰精久損。

    投以填納溫潤。

    入夏至晚火升。

    食物少減。

    仍屬陰虧。

    但夏三月。

    必佐胃藥。

     參須麥冬五味茯神建蓮芡實 脈左堅。

    上下直行。

    精損。

    熱自升降。

     細生地玄參心女貞川斛糯稻根須 甜北沙參天冬炒麥冬茯神阿膠秋石 人參麥冬生甘草扁豆 (四三)補三陰髒陰。

    是迎夏至生陰。

    而暈逆欲嘔吐痰。

    全是厥陽犯胃上巅。

    必靜養可制陽光之動。

    久損重虛。

    用甘緩方法。

    金匮麥門冬湯去半夏。

     春半寐則盜汗。

    陰虛。

    當春陽發洩。

    胃口弱極。

    六黃苦味未宜。

    用甘酸化陰法。

     人參熟地五味炙草湖蓮茯神 (二一)誦讀身靜心動。

    最易耗氣損營。

    心脾偏多。

    不時神煩心悸。

    頭眩脘悶。

    故有自來也。

    調養溉灌營陰。

    俾陽不升越。

    恐擾動絡血耳。

    (營虛) 淮小麥(三錢)南棗肉(一枚)炒白芍(一錢)柏子仁(一錢半)茯神(三錢)炙草(四分) (四十)脈弦。

    脅痛引及背部。

    食減。

    此屬營損傳勞。

     桂枝木(四分)生白芍(一錢半)炙草(四分)歸身(一錢半)茯神(三錢)生牡蛎(三錢) 煨姜(一錢)南棗(三錢) (三十)脈。

    不嗜食。

    腰酸無力。

    咳煩勞。

    營虛所緻。

     當歸生白芍桂枝木茯苓炙草饴糖煨姜南棗 脈左小右虛。

    背微寒。

    肢微冷。

    痰多微嘔。

    食減不甘。

    此胃陽已弱。

    衛氣不得擁護。

    時作微寒微熱之狀。

    小便短赤。

    大便微溏。

    非實邪矣。

    當創建中氣以維營衛。

    東垣雲。

    骨為衛之本。

    營乃脾之源。

    偏熱偏寒。

    猶非正治。

     人參歸身(米拌炒)桂枝木白芍(炒焦)南棗 勞傷陽氣。

    不肯複元。

    秋冬之交。

    餘宗東垣甘溫為法。

    原得小效。

    衆楚交咻柴葛枳樸是餌。

     二氣散越。

    交紐失固。

    閃氣疼痛。

    脘中痞結。

    皆清陽凋喪。

    無攻痛成法。

    唯以和補。

    使營衛之行。

    冀其少緩神蘇而已。

     人參當歸炒白芍桂心炙草茯神 右脈濡。

    來去澀。

    辛甘化陽。

    用大建中湯。

     人參桂心歸身川椒茯苓炙草白芍饴糖南棗 勞倦陽傷。

    形寒骨熱。

    脈來小弱。

    非有質滞着。

    與和營方。

     當歸酒炒白芍炙草廣皮煨姜大棗 脈左甚倍右。

    病君相上亢莫制。

    都因操持勞思所傷。

    若不山林靜養。

    日藥不能卻病。

    (勞傷心神) 鮮生地玄參心天冬丹參茯神鮮蓮肉 (三四)操持思慮。

    心營受病。

    加以勞力洩氣。

    痰帶血出。

    脈形虛小。

    右部帶弦。

    議用歸脾湯。

    減桂圓。

     木香。

    白術。

    加炒白芍。

    炒麥冬。

     勞心營液既耗。

    氣分之熱自灼。

    手足心熱。

    咽幹煩渴。

    多是精液之損。

    非有餘客熱。

    前議歸脾加減。

    乃子母同治法。

    今以滋清制亢之劑。

    理心之用。

    以複五液。

     人參生地天冬麥冬丹參茯神燈心竹葉心 神傷精敗。

    心腎不交。

    上下交損。

    當治其中。

    (中虛)參術膏米飲湯調送。

     (三七)春深地氣升。

    陽氣動。

    有奔馳饑飽。

    即是勞傷。

    内經勞者溫之。

    夫勞則形體震動。

    陽氣先傷。

     此溫字。

    乃溫養之義。

    非溫熱競進之謂。

    勞傷久不複元為損。

    内經有損者益之之文。

    益者。

    補益也。

    凡補藥氣皆溫。

    味皆甘。

    培生生初陽。

    是勞損主治法則。

    春病入秋不愈。

    議從中治。

    據述晨起未納水谷。

    其咳必甚。

    胃藥坐鎮中宮為宜。

    金匮麥門冬湯去半夏。

     (二七)虛損四年。

    肛瘍成漏。

    食物已減什三。

    形瘦色黃。

    當以甘溫培中固下。

    斷斷不可清熱理嗽。

     人參茯苓山藥炙草芡實蓮肉 積勞。

    神困食減。

    五心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