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春甲乙采杞葉,夏丙丁采花,秋庚辛采子,冬壬癸采根皮上為末,以桑椹汁為丸。
每服五十丸,茶清酒任下。
諸風疾症第十四 起死神應丹 治癱瘓、四肢不舉、風痹等疾。
麻黃(去根節,河水五升熬,去滓,可成膏子,五斤)白芷(二兩)桑白皮(二兩)蒼術(二兩,去皮)甘松(二兩,去土)川芎(三兩)苦參(三兩半加浮萍二兩) 以上各為細末,用膏子和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溫酒一盞化下,臨卧服之。
微汗出,勿慮;如未安,隔三、二日再服,手足實時軟快;及治卒中風邪,涎潮不利,小兒 諸風疾症第十四 愈風丹 芍藥川芎白僵蠶(炒)桔梗細辛(去葉)羌活(以上各半兩)麻黃(去節)防風(去蘆) 白芷天麻全蠍(炙,以上各一兩)甘草(三錢)南星(半兩,生姜制用)朱砂(半兩,為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細嚼,茶酒吞下。
諸風疾症第十四 香芎散 治偏正頭風。
貫芎香附子(炒)石膏(亂紋者良,水飛)白芷甘草薄荷(以上各一兩) 一方川烏頭(半兩,炮去臍皮用之)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溫酒或茶清調下服之。
諸風疾症第十四 妙功十一丸 治痫。
丁香木香沉香乳香麝香荊三棱(炮)廣術(炮)黑牽牛(微炒)黃連雷丸(炒) 鶴虱(炒)胡黃連黃芩大黃(焙)陳皮青皮雄黃熊膽甘草(炙,各二錢半)赤小豆(三百六十粒,煮)白丁香(直尖者,三百六十個)輕粉(四錢)巴豆(七粒) 上二十三味,為細末,赤小豆爛煮研泥,同荞面打糊,和作十一丸,朱砂為衣,陰幹。
服時水浸一宿,化一丸。
大便出,随病各有形狀,取出為驗;或作化一番,不可再服;曾經火灸者,不治遠年愈效。
諸風疾症第十四 朱砂滾涎散 治五痫。
朱砂(水飛)白礬(生用)赤石脂硝石(以上各等份) 上同為細末,研蒜膏如丸,綠豆大。
每服三十丸,食後,荊芥湯下。
又方朱砂(不以多少,水飛,研為細末) 上用豬心血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金銀湯下之。
諸風疾症第十四 治諸風疥癬及癞 浮萍(一兩)荊芥川芎甘草麻黃(以上各半兩)或加芍藥當歸上為粗末。
每服一兩,水一碗,入蔥白根、豆豉,同煎至一半,無時服,汗出為度。
諸風疾症第十四 治癞塗眉法 半夏(生用)羊糞(燒,以上各等份) 上為末。
生姜自然汁調塗。
諸風疾症第十四 五九散 治癞。
地龍(去土)蟬殼白僵蠶淩霄全蠍(以上各等九個) 上同為末。
隻作一服,熱酒調下。
浴室中汗出粘臭氣為效。
諸風疾症第十四 苦參散 治疠風。
苦參(取頭末,秤,二兩)豬肚(一個,去脂) 上以苦參末摻豬肚内,用線縫合,隔宿煮軟,取出,洗去元藥。
先不吃飯五頓,至第二日,先飲新水一盞,後将豬肚食之,如吐了,再食之,食罷,待一、二時,用肉湯調無憂散五、七錢,取出小蟲一、二萬,為效。
後用皂角一斤,不蛀者,去皮弦及子,捶碎,用藥相和。
藥附後:何首烏(二兩)防風(一兩半)芍藥(五錢)人參(三錢)當歸(一兩,焙) 上為細末,入皂角膏子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茶清送下,不拘時候,日進三服。
後用苦參、荊芥、麻黃煎湯洗冷。
水腫黃膽第十五 治通身黃腫 瓜蒂(焙幹,三四錢) 上為細末。
每用半字,于鼻内吹上,日一度,并吹三日。
如不愈,後用黃芩末之,煎湯五錢下。
水腫黃膽第十五 治蠱氣 取環腸草,不以多少,曝幹,水煎,利小便為度。
水腫黃膽第十五 治黃膽面目遍身如金色 瓜蒂(一十四個)母丁香(一個)黍米(四十九粒) 上先搗瓜蒂為末,次入二味,同為細末。
每用半字,夜卧,令病患先噙水一口,兩鼻内各半字,吐了水,令病患便睡,至夜或明日,取下黃水,旋用熟帛了,直候取水定,便服黃連散。
病輕者五日,重半月。
水腫黃膽第十五 黃連散 治黃膽,大小便秘澀壅熱。
黃連(三兩)川大黃(一兩,锉碎,醋拌,炒過用之)黃芩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食後溫水調下,一日三服。
治水腫,不利小便,非其法也。
故《内經》雲:濕氣在上,以苦吐之;濕氣在下,以苦瀉之。
吐瀉後,長服益元散加海金沙,煎以長流水服之,則愈矣。
大忌腳膝上針刺出水,取一時之效,後必死矣;尤忌房室、濕面、酒、醋鹽味,犯之必死。
水腫黃膽第十五 木通散 治水腫。
海金沙舶上茴香巴戟大戟甘遂芫花木通滑石通草(以上各等份) 上為細末。
每服三錢,以大麥面和作餅子,如當二錢大,爛嚼,生姜湯送下。
下痢洩瀉第十六 治痢 紫菀桔梗赤芍藥白術(以上各等份) 上為細末。
每服三、五錢,細切,羊肝拌之,作面角兒燒服之,後用白湯送下, 下痢洩瀉第十六 治痢 杜蒺藜(炒碾為末)酒調下,三、兩服。
下痢洩瀉第十六 蒜豉丸 治痢。
蒜(為泥)豉(為末) 上二味相和作丸,如梧桐子大。
米飲湯下五、七十丸,食前服之。
下痢洩瀉第十六 治大人小兒吐瀉腹脹、胸膈痞閉 五靈脂青皮陳皮硫黃芒硝(以上各等份) 上将硝黃于铫子内,以文武火熔開,用匙刮聚,自然結成砂子,取出研碎,與前三藥同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小兒麻子黃米大。
每服二十丸,量虛實加減,米飲湯送下,無時。
又方治瀉。
車前子不以多少。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米飲湯調下服之。
水谷分,吐瀉止。
諸雜方藥第十七 治消渴 揀黃連(二兩,八九節者良) 上锉如咀。
以水一碗,煎至半碗,去滓頓服,立止。
諸雜方藥第十七 百日還丹 佛茄子樟柳根(以上各等份) 上為末,枸杞汁和丸,如雞頭大。
每服十丸,新水送下。
諸雜方藥第十七 酒症丸 巴豆(十六個)全蠍(十五個)雄黃(一塊)白面(五兩) 上為末,滴水丸,如豌豆大。
每一丸;如痛飲者,二丸。
諸雜方藥第十七 立應丸 治髒腑洩痢,膿血不止,腹中疼痛。
幹姜(一兩,炮,另末)百草霜(一兩)巴豆連皮(一兩,炒用)杏仁(一兩,同巴豆和皮炒黑色,杵為泥,後入霜研用) 上用黃蠟四兩,熔開蠟,次入前四味,用鐵器攪勻,旋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丸,甘草湯下。
白痢,用幹姜湯下,食前;若水瀉,溫水下。
諸雜方藥第十七 反胃 黃柏末,熱酒調三、五錢,食後服之。
諸雜方藥第十七 治小便多 (滑數不禁) 金剛骨為末,以好酒調下三錢,服之。
又方白茯苓(去黑皮)幹山藥(去皮,白礬水内湛過,慢火焙幹用之) 上二味各等份,為細末。
稀米飲調下,服之。
諸雜方藥第十七 治卒淋痛 芫花(三錢)茴香(二錢,微炒黃色) 上為細末。
水煎服之。
諸雜方藥第十七 治趼方 以水調白面,稀稠得所。
糊趼上以紙封之,明日便幹。
如不曾破者,剝去面便行。
諸雜方藥第十七 治大便秘 生麻子不以多少,研爛,水調服之。
諸雜方藥第十七 坐劑 治大便久秘,攻之不透者用之。
又用蜜,不計多少,慢火熬令作劑,稀則粘手,硬則脆,稀稠得所,堪作劑,搓作劑樣,如棗核大,粗如箸,長一寸許。
蘸小油,内于肛門中,坐良久自透。
有加鹽少許,以《素問》鹹 諸雜方藥第十七 交加飲子 治久瘧不已,山岚瘴氣。
肉豆蔻(十一個,面裹燒一個)草豆蔻(二個,同上法用)濃樸(二寸,一半生用,一半用生姜汁制過用)甘草(二寸半,一半生用,一半炙用)生姜(二塊,如棗,紙裹煨過,半上為末。
每服分一半,水一碗,銀石器内,煎至一大盞,去滓,溫服。
發日,空 諸雜方藥第十七 天真丸 補虛損。
佛袈裟(男用女,女用男,以新水四擔,洗盡血水,以酒煮爛為泥) 威靈仙(一兩)當歸(半兩)縮砂(一兩)蓮子肉(二兩,炒熟)幹地黃(一兩,酒浸)廣術(半兩)甘草(二兩)牡丹皮(一兩)牛膝(一兩,酒浸)木香(半兩)白術(一兩)白茯苓(一兩上為細末,與君主同搗羅為細末,酒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諸雜方藥第十七 取雕青 水蛭,取陰幹為末。
先以白馬汗擦青處,後用白馬汗調藥塗之。
諸雜方藥第十七 治蚰蜒入耳中 上用貓尿灌耳中,立出。
取貓尿,用盆盛貓,以生姜擦牙大妙。
又方黑驢乳灌耳中,亦出。
又方以濕生蟲研爛塗于耳邊,自出。
辟谷絕食第十八 辟谷方 大豆(五升,洗淨,蒸三遍,去皮為細末)大麻子(五升,湯浸一宿,漉出,蒸三遍,令口開,去皮為細末用)糯米(五升,淘淨,同白茯苓一處蒸熟用之)白茯苓(五兩,去皮,同上将麻仁末一處搗爛如泥,漸入豆黃末,同和勻,便團如拳大,再入甑蒸,從初更着火至半後夜住火,至寅時出甑,午時曝幹,搗為末。
服之,以飽為度。
不得吃一切物,用麻子汁下。
第一頓,一月不饑;第二頓,四十日不饑;第三頓,一千日不饑;第四頓,永不饑。
顔色日增,氣力加倍。
如渴,飲麻仁汁,轉更不渴,滋潤五髒,若待吃食時分,用葵菜子三合為末,煎湯放冷服之。
取其藥如後,初間吃三、五日,白米稀粥湯,少少吃之,三日後,諸般食飲無避忌。
此藥大忌欲事。
又方茯苓餅子白茯苓(四兩,為末)頭白面(一、二兩) 上同調,水煎,餅面稀調,以黃蠟代油爆。
至三日覺難受;三日後,氣力漸生,熟果芝麻湯、米飲涼水微用些,小潤腸胃,無令涸竭開食時,用葵菜湯,并米飲稀粥,少少服之。
又方保命丹人參(五兩)麻子仁(二兩,炒,去皮)幹地黃栝蒌子(炒)菟絲子(酒浸,以上各二兩生地黃幹大棗(各三兩)大豆黃卷(一升,煮,去沫)黑附子(一兩生用,一兩炮去皮用之)白茯苓茯神地骨皮(去粗皮)蔓荊子(煮熟用)杏仁(去皮尖用)麥門冬(炒去心用)地膚子(蒸七遍)黍米(作粉)粳米(作粉)白糯米(作粉)天門冬(去心)車前子(蒸)側柏葉(煮三遍,以上各二兩五錢) 上同為細末,各揀選精粹者,臘月内合者妙,他時不可合,日月交蝕不可合,如合時,須揀好日,淨室焚者,志心修合,勿令雞犬婦人見。
又将藥末用蠟一斤半,濾去滓,白蜜一斤,共二斤半,一處溶開,和勻,入臼杵二千下,微入酥油,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服至五日。
如來日服藥,隔宿先吃糯米一頓,粳米白面皆可,次日空心,用糯米粥飲送下;如路行人服,如遇好食吃不妨,要止便止;如吃些小蒸餅,嚼爛咽,或幹果子,以助藥力,不吃更妙。
忌鹽醋。
日後退下藥來,于長流水中洗淨,再服,可百年不饑矣。
每服五十丸,茶清酒任下。
諸風疾症第十四 起死神應丹 治癱瘓、四肢不舉、風痹等疾。
麻黃(去根節,河水五升熬,去滓,可成膏子,五斤)白芷(二兩)桑白皮(二兩)蒼術(二兩,去皮)甘松(二兩,去土)川芎(三兩)苦參(三兩半加浮萍二兩) 以上各為細末,用膏子和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溫酒一盞化下,臨卧服之。
微汗出,勿慮;如未安,隔三、二日再服,手足實時軟快;及治卒中風邪,涎潮不利,小兒 諸風疾症第十四 愈風丹 芍藥川芎白僵蠶(炒)桔梗細辛(去葉)羌活(以上各半兩)麻黃(去節)防風(去蘆) 白芷天麻全蠍(炙,以上各一兩)甘草(三錢)南星(半兩,生姜制用)朱砂(半兩,為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細嚼,茶酒吞下。
諸風疾症第十四 香芎散 治偏正頭風。
貫芎香附子(炒)石膏(亂紋者良,水飛)白芷甘草薄荷(以上各一兩) 一方川烏頭(半兩,炮去臍皮用之)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溫酒或茶清調下服之。
諸風疾症第十四 妙功十一丸 治痫。
丁香木香沉香乳香麝香荊三棱(炮)廣術(炮)黑牽牛(微炒)黃連雷丸(炒) 鶴虱(炒)胡黃連黃芩大黃(焙)陳皮青皮雄黃熊膽甘草(炙,各二錢半)赤小豆(三百六十粒,煮)白丁香(直尖者,三百六十個)輕粉(四錢)巴豆(七粒) 上二十三味,為細末,赤小豆爛煮研泥,同荞面打糊,和作十一丸,朱砂為衣,陰幹。
服時水浸一宿,化一丸。
大便出,随病各有形狀,取出為驗;或作化一番,不可再服;曾經火灸者,不治遠年愈效。
諸風疾症第十四 朱砂滾涎散 治五痫。
朱砂(水飛)白礬(生用)赤石脂硝石(以上各等份) 上同為細末,研蒜膏如丸,綠豆大。
每服三十丸,食後,荊芥湯下。
又方朱砂(不以多少,水飛,研為細末) 上用豬心血浸,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金銀湯下之。
諸風疾症第十四 治諸風疥癬及癞 浮萍(一兩)荊芥川芎甘草麻黃(以上各半兩)或加芍藥當歸上為粗末。
每服一兩,水一碗,入蔥白根、豆豉,同煎至一半,無時服,汗出為度。
諸風疾症第十四 治癞塗眉法 半夏(生用)羊糞(燒,以上各等份) 上為末。
生姜自然汁調塗。
諸風疾症第十四 五九散 治癞。
地龍(去土)蟬殼白僵蠶淩霄全蠍(以上各等九個) 上同為末。
隻作一服,熱酒調下。
浴室中汗出粘臭氣為效。
諸風疾症第十四 苦參散 治疠風。
苦參(取頭末,秤,二兩)豬肚(一個,去脂) 上以苦參末摻豬肚内,用線縫合,隔宿煮軟,取出,洗去元藥。
先不吃飯五頓,至第二日,先飲新水一盞,後将豬肚食之,如吐了,再食之,食罷,待一、二時,用肉湯調無憂散五、七錢,取出小蟲一、二萬,為效。
後用皂角一斤,不蛀者,去皮弦及子,捶碎,用藥相和。
藥附後:何首烏(二兩)防風(一兩半)芍藥(五錢)人參(三錢)當歸(一兩,焙) 上為細末,入皂角膏子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茶清送下,不拘時候,日進三服。
後用苦參、荊芥、麻黃煎湯洗冷。
水腫黃膽第十五 治通身黃腫 瓜蒂(焙幹,三四錢) 上為細末。
每用半字,于鼻内吹上,日一度,并吹三日。
如不愈,後用黃芩末之,煎湯五錢下。
水腫黃膽第十五 治蠱氣 取環腸草,不以多少,曝幹,水煎,利小便為度。
水腫黃膽第十五 治黃膽面目遍身如金色 瓜蒂(一十四個)母丁香(一個)黍米(四十九粒) 上先搗瓜蒂為末,次入二味,同為細末。
每用半字,夜卧,令病患先噙水一口,兩鼻内各半字,吐了水,令病患便睡,至夜或明日,取下黃水,旋用熟帛了,直候取水定,便服黃連散。
病輕者五日,重半月。
水腫黃膽第十五 黃連散 治黃膽,大小便秘澀壅熱。
黃連(三兩)川大黃(一兩,锉碎,醋拌,炒過用之)黃芩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食後溫水調下,一日三服。
治水腫,不利小便,非其法也。
故《内經》雲:濕氣在上,以苦吐之;濕氣在下,以苦瀉之。
吐瀉後,長服益元散加海金沙,煎以長流水服之,則愈矣。
大忌腳膝上針刺出水,取一時之效,後必死矣;尤忌房室、濕面、酒、醋鹽味,犯之必死。
水腫黃膽第十五 木通散 治水腫。
海金沙舶上茴香巴戟大戟甘遂芫花木通滑石通草(以上各等份) 上為細末。
每服三錢,以大麥面和作餅子,如當二錢大,爛嚼,生姜湯送下。
下痢洩瀉第十六 治痢 紫菀桔梗赤芍藥白術(以上各等份) 上為細末。
每服三、五錢,細切,羊肝拌之,作面角兒燒服之,後用白湯送下, 下痢洩瀉第十六 治痢 杜蒺藜(炒碾為末)酒調下,三、兩服。
下痢洩瀉第十六 蒜豉丸 治痢。
蒜(為泥)豉(為末) 上二味相和作丸,如梧桐子大。
米飲湯下五、七十丸,食前服之。
下痢洩瀉第十六 治大人小兒吐瀉腹脹、胸膈痞閉 五靈脂青皮陳皮硫黃芒硝(以上各等份) 上将硝黃于铫子内,以文武火熔開,用匙刮聚,自然結成砂子,取出研碎,與前三藥同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小兒麻子黃米大。
每服二十丸,量虛實加減,米飲湯送下,無時。
又方治瀉。
車前子不以多少。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米飲湯調下服之。
水谷分,吐瀉止。
諸雜方藥第十七 治消渴 揀黃連(二兩,八九節者良) 上锉如咀。
以水一碗,煎至半碗,去滓頓服,立止。
諸雜方藥第十七 百日還丹 佛茄子樟柳根(以上各等份) 上為末,枸杞汁和丸,如雞頭大。
每服十丸,新水送下。
諸雜方藥第十七 酒症丸 巴豆(十六個)全蠍(十五個)雄黃(一塊)白面(五兩) 上為末,滴水丸,如豌豆大。
每一丸;如痛飲者,二丸。
諸雜方藥第十七 立應丸 治髒腑洩痢,膿血不止,腹中疼痛。
幹姜(一兩,炮,另末)百草霜(一兩)巴豆連皮(一兩,炒用)杏仁(一兩,同巴豆和皮炒黑色,杵為泥,後入霜研用) 上用黃蠟四兩,熔開蠟,次入前四味,用鐵器攪勻,旋丸桐子大。
每服三、五丸,甘草湯下。
白痢,用幹姜湯下,食前;若水瀉,溫水下。
諸雜方藥第十七 反胃 黃柏末,熱酒調三、五錢,食後服之。
諸雜方藥第十七 治小便多 (滑數不禁) 金剛骨為末,以好酒調下三錢,服之。
又方白茯苓(去黑皮)幹山藥(去皮,白礬水内湛過,慢火焙幹用之) 上二味各等份,為細末。
稀米飲調下,服之。
諸雜方藥第十七 治卒淋痛 芫花(三錢)茴香(二錢,微炒黃色) 上為細末。
水煎服之。
諸雜方藥第十七 治趼方 以水調白面,稀稠得所。
糊趼上以紙封之,明日便幹。
如不曾破者,剝去面便行。
諸雜方藥第十七 治大便秘 生麻子不以多少,研爛,水調服之。
諸雜方藥第十七 坐劑 治大便久秘,攻之不透者用之。
又用蜜,不計多少,慢火熬令作劑,稀則粘手,硬則脆,稀稠得所,堪作劑,搓作劑樣,如棗核大,粗如箸,長一寸許。
蘸小油,内于肛門中,坐良久自透。
有加鹽少許,以《素問》鹹 諸雜方藥第十七 交加飲子 治久瘧不已,山岚瘴氣。
肉豆蔻(十一個,面裹燒一個)草豆蔻(二個,同上法用)濃樸(二寸,一半生用,一半用生姜汁制過用)甘草(二寸半,一半生用,一半炙用)生姜(二塊,如棗,紙裹煨過,半上為末。
每服分一半,水一碗,銀石器内,煎至一大盞,去滓,溫服。
發日,空 諸雜方藥第十七 天真丸 補虛損。
佛袈裟(男用女,女用男,以新水四擔,洗盡血水,以酒煮爛為泥) 威靈仙(一兩)當歸(半兩)縮砂(一兩)蓮子肉(二兩,炒熟)幹地黃(一兩,酒浸)廣術(半兩)甘草(二兩)牡丹皮(一兩)牛膝(一兩,酒浸)木香(半兩)白術(一兩)白茯苓(一兩上為細末,與君主同搗羅為細末,酒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諸雜方藥第十七 取雕青 水蛭,取陰幹為末。
先以白馬汗擦青處,後用白馬汗調藥塗之。
諸雜方藥第十七 治蚰蜒入耳中 上用貓尿灌耳中,立出。
取貓尿,用盆盛貓,以生姜擦牙大妙。
又方黑驢乳灌耳中,亦出。
又方以濕生蟲研爛塗于耳邊,自出。
辟谷絕食第十八 辟谷方 大豆(五升,洗淨,蒸三遍,去皮為細末)大麻子(五升,湯浸一宿,漉出,蒸三遍,令口開,去皮為細末用)糯米(五升,淘淨,同白茯苓一處蒸熟用之)白茯苓(五兩,去皮,同上将麻仁末一處搗爛如泥,漸入豆黃末,同和勻,便團如拳大,再入甑蒸,從初更着火至半後夜住火,至寅時出甑,午時曝幹,搗為末。
服之,以飽為度。
不得吃一切物,用麻子汁下。
第一頓,一月不饑;第二頓,四十日不饑;第三頓,一千日不饑;第四頓,永不饑。
顔色日增,氣力加倍。
如渴,飲麻仁汁,轉更不渴,滋潤五髒,若待吃食時分,用葵菜子三合為末,煎湯放冷服之。
取其藥如後,初間吃三、五日,白米稀粥湯,少少吃之,三日後,諸般食飲無避忌。
此藥大忌欲事。
又方茯苓餅子白茯苓(四兩,為末)頭白面(一、二兩) 上同調,水煎,餅面稀調,以黃蠟代油爆。
至三日覺難受;三日後,氣力漸生,熟果芝麻湯、米飲涼水微用些,小潤腸胃,無令涸竭開食時,用葵菜湯,并米飲稀粥,少少服之。
又方保命丹人參(五兩)麻子仁(二兩,炒,去皮)幹地黃栝蒌子(炒)菟絲子(酒浸,以上各二兩生地黃幹大棗(各三兩)大豆黃卷(一升,煮,去沫)黑附子(一兩生用,一兩炮去皮用之)白茯苓茯神地骨皮(去粗皮)蔓荊子(煮熟用)杏仁(去皮尖用)麥門冬(炒去心用)地膚子(蒸七遍)黍米(作粉)粳米(作粉)白糯米(作粉)天門冬(去心)車前子(蒸)側柏葉(煮三遍,以上各二兩五錢) 上同為細末,各揀選精粹者,臘月内合者妙,他時不可合,日月交蝕不可合,如合時,須揀好日,淨室焚者,志心修合,勿令雞犬婦人見。
又将藥末用蠟一斤半,濾去滓,白蜜一斤,共二斤半,一處溶開,和勻,入臼杵二千下,微入酥油,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丸,服至五日。
如來日服藥,隔宿先吃糯米一頓,粳米白面皆可,次日空心,用糯米粥飲送下;如路行人服,如遇好食吃不妨,要止便止;如吃些小蒸餅,嚼爛咽,或幹果子,以助藥力,不吃更妙。
忌鹽醋。
日後退下藥來,于長流水中洗淨,再服,可百年不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