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撮要圖
攝要圖 天地六位藏象之圖 外有風寒暑濕,屬天之四令,無形也。
内有饑飽勞逸,屬天之四令,有形也。
一者,始因氣動而内有所成者,謂積聚、瘕、瘤氣、瘿起、結核、狂瞀癫痫。
疏曰:,堅也,積也;瘕,氣血也。
二者,始因氣動而外有所成三者,不因氣動而病生于内者,謂留飲、癖食、饑飽、勞損、宿食、霍亂、悲、恐、喜、怒、想慕、憂結之類是也。
四者、不因氣動而病生于外者,謂瘴氣、賊魅、蟲蛇、蠱毒、伏屍、鬼擊、沖搏、墜堕、風、寒、暑、濕、斫、射、割刺之類是也。
風木郁之病 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四肢、兩脅、咽膈不通,飲食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僵仆,筋骨強直而不用,卒倒而無所知也。
暑火郁之病 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肋、胸背、首面、四肢胪脹,瘍痱嘔逆,螈,骨痛節疼,及有動洩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衰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惱 濕土郁之病 故民病心腹脹,腹鳴而為數後,甚則心痛脅 燥金郁之病 故民病咳逆,心腹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幹,面塵色惡,金勝而木病也。
寒水郁之病 故民病寒客心痛,腰椎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痞堅腹滿,陰乘陽故也。
初之氣 自大寒至立春、春分,厥陰風木之位,陽用事而氣微。
故曰:少陽得甲子,元頭常準,以大寒交初之氣,分以六周,甲子以應六氣,下傲一月。
正月、二月少陽,三陰三陽亦同。
二之氣 春分至小滿,少陰君火之位。
陽氣清明之間,又陽明之位。
三之氣 小滿至大暑,少陽相火之位。
陽氣發,萬物俱成,故亦雲太陽旺。
其脈洪大而長,天氣并萬物,人脈盛衰。
造物造化亦同。
四之氣 大暑至秋分,太陰濕土之位。
天氣吉感,夏後陰已用事,故曰:太陰旺。
此三陰三陽,與天氣标本陰陽異矣。
脈緩大而長。
燥金旺,緊細短澀。
以萬物幹燥,明可見矣。
五之氣 秋分至小雪,陽明燥金之位。
氣衰陰盛,故雲金氣旺,其脈細而微。
終之氣 小雪至大寒,太陽寒水之位。
陰極而盡,天氣所收,故曰:厥陰旺。
厥者,盡也 風木肝酸達針 與膽為表裡,東方木也,色青,外應目,主治血。
芍藥味酸微寒,澤瀉鹹平,烏梅酸熱。
諸風掉眩,皆屬于肝。
木主動。
治法曰:達者,吐也。
其高者,因而越之。
可刺大敦,灸亦同。
暑火心苦發汗 與小腸為表裡,南方火色,外應舌,主血運諸經。
大黃苦寒,木香苦溫,黃連苦涼,沒藥苦熱。
諸痛癢瘡瘍,皆屬于心火。
治法曰:熱者汗之,令其疏散也。
可刺少沖,灸之亦同。
濕土脾甘奪針 與胃為表裡,中央土也,色黃應唇,主肌肉,應四時。
蜜甘涼,甘草甘平。
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土。
治法曰:奪者,瀉也。
分陰陽,利水道。
可刺隐白,灸亦同。
燥金肺辛清針 與大腸為表裡,西方金也,色白,外應皮毛、鼻,亦行氣。
幹姜辛熱,生姜辛溫,薄荷辛涼。
諸氣郁,皆屬于肺金。
治法曰:清者,清膈、利小便、解表。
可刺少商,灸亦同。
寒水腎鹹折針 與膀胱為表裡,北方水也,色黑,外應耳,主骨髓。
牡蛎鹹寒,水蛭鹹寒。
諸寒收引,皆屬于腎水。
治法曰:折之,謂抑之,制其沖逆。
可刺湧泉,灸亦同。
大寒子上初之氣 初之氣為病,多發咳嗽、風痰、風厥、涎潮痹塞、口、半身不遂、失音、風癫、風中、婦人胸中留飲、兩臍腹微痛、嘔逆惡心、旋運驚悸、狂惕、心風、搐搦、顫掉。
初之氣病,宜以瓜蒂散吐之,在下洩之。
春分上脾二之氣 二之氣為病,多發風溫、風熱。
經曰:風傷于陽,濕傷于陰。
微頭痛身熱,發作風溫之候。
風傷于衛氣也,濕傷于脾氣也。
是以風溫為病,陰陽俱自浮,汗出,身重,多
内有饑飽勞逸,屬天之四令,有形也。
一者,始因氣動而内有所成者,謂積聚、瘕、瘤氣、瘿起、結核、狂瞀癫痫。
疏曰:,堅也,積也;瘕,氣血也。
二者,始因氣動而外有所成三者,不因氣動而病生于内者,謂留飲、癖食、饑飽、勞損、宿食、霍亂、悲、恐、喜、怒、想慕、憂結之類是也。
四者、不因氣動而病生于外者,謂瘴氣、賊魅、蟲蛇、蠱毒、伏屍、鬼擊、沖搏、墜堕、風、寒、暑、濕、斫、射、割刺之類是也。
風木郁之病 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四肢、兩脅、咽膈不通,飲食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僵仆,筋骨強直而不用,卒倒而無所知也。
暑火郁之病 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肋、胸背、首面、四肢胪脹,瘍痱嘔逆,螈,骨痛節疼,及有動洩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衰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惱 濕土郁之病 故民病心腹脹,腹鳴而為數後,甚則心痛脅 燥金郁之病 故民病咳逆,心腹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幹,面塵色惡,金勝而木病也。
寒水郁之病 故民病寒客心痛,腰椎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痞堅腹滿,陰乘陽故也。
初之氣 自大寒至立春、春分,厥陰風木之位,陽用事而氣微。
故曰:少陽得甲子,元頭常準,以大寒交初之氣,分以六周,甲子以應六氣,下傲一月。
正月、二月少陽,三陰三陽亦同。
二之氣 春分至小滿,少陰君火之位。
陽氣清明之間,又陽明之位。
三之氣 小滿至大暑,少陽相火之位。
陽氣發,萬物俱成,故亦雲太陽旺。
其脈洪大而長,天氣并萬物,人脈盛衰。
造物造化亦同。
四之氣 大暑至秋分,太陰濕土之位。
天氣吉感,夏後陰已用事,故曰:太陰旺。
此三陰三陽,與天氣标本陰陽異矣。
脈緩大而長。
燥金旺,緊細短澀。
以萬物幹燥,明可見矣。
五之氣 秋分至小雪,陽明燥金之位。
氣衰陰盛,故雲金氣旺,其脈細而微。
終之氣 小雪至大寒,太陽寒水之位。
陰極而盡,天氣所收,故曰:厥陰旺。
厥者,盡也 風木肝酸達針 與膽為表裡,東方木也,色青,外應目,主治血。
芍藥味酸微寒,澤瀉鹹平,烏梅酸熱。
諸風掉眩,皆屬于肝。
木主動。
治法曰:達者,吐也。
其高者,因而越之。
可刺大敦,灸亦同。
暑火心苦發汗 與小腸為表裡,南方火色,外應舌,主血運諸經。
大黃苦寒,木香苦溫,黃連苦涼,沒藥苦熱。
諸痛癢瘡瘍,皆屬于心火。
治法曰:熱者汗之,令其疏散也。
可刺少沖,灸之亦同。
濕土脾甘奪針 與胃為表裡,中央土也,色黃應唇,主肌肉,應四時。
蜜甘涼,甘草甘平。
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土。
治法曰:奪者,瀉也。
分陰陽,利水道。
可刺隐白,灸亦同。
燥金肺辛清針 與大腸為表裡,西方金也,色白,外應皮毛、鼻,亦行氣。
幹姜辛熱,生姜辛溫,薄荷辛涼。
諸氣郁,皆屬于肺金。
治法曰:清者,清膈、利小便、解表。
可刺少商,灸亦同。
寒水腎鹹折針 與膀胱為表裡,北方水也,色黑,外應耳,主骨髓。
牡蛎鹹寒,水蛭鹹寒。
諸寒收引,皆屬于腎水。
治法曰:折之,謂抑之,制其沖逆。
可刺湧泉,灸亦同。
大寒子上初之氣 初之氣為病,多發咳嗽、風痰、風厥、涎潮痹塞、口、半身不遂、失音、風癫、風中、婦人胸中留飲、兩臍腹微痛、嘔逆惡心、旋運驚悸、狂惕、心風、搐搦、顫掉。
初之氣病,宜以瓜蒂散吐之,在下洩之。
春分上脾二之氣 二之氣為病,多發風溫、風熱。
經曰:風傷于陽,濕傷于陰。
微頭痛身熱,發作風溫之候。
風傷于衛氣也,濕傷于脾氣也。
是以風溫為病,陰陽俱自浮,汗出,身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