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草部
關燈
小
中
大
防風
純陽,性溫,味甘、辛。
無毒。
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乃二經行經之藥,太陽經本經藥。
《象》雲:治風通用,瀉肺實,散頭目中滞氣,除上焦風邪之仙藥也。
誤服,瀉人上焦元氣。
去蘆并钗股用。
《珍》雲:身,去身半以上風邪;梢,去身半以下風邪。
《心》雲:又去濕之仙藥也,風能勝濕爾。
《本草》雲: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
風行周身,骨節疼痹。
煩滿,脅痛脅風。
頭面遊風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内痙。
東垣雲:防風能制黃,黃得防風,其功愈大。
又雲:防風乃卒伍卑賤之職,随所引而至,乃風藥末潤劑也。
雖與黃相制,乃相畏而相使者也。
《本草》又雲:得澤瀉、本,療風;得當歸、芍藥、陽起石、禹餘糧,療婦人子髒風。
殺附子毒。
惡幹姜、藜蘆、白蔹、芫花。
卷之三 草部 升麻 氣平,味苦、甘。
微苦,微寒,味薄氣濃,陽中之陰也。
無毒。
陽明經本經藥,亦走手陽明經、太陰經。
《象》雲:能解肌肉間熱,此手足陽明經傷風之的藥也。
去黑皮及腐爛者用。
若補脾胃,非此為引用不能補。
若得蔥白、白芷之類,亦能走手足陽明、太陰。
《心》雲:發散本經風邪,元氣不足者,用此于陰中升陽氣上行。
《珍》雲:脾痹,非此不能除。
《本草》雲:主解百毒,殺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氣,邪氣,蠱毒入口皆吐出,中惡腹痛,時氣毒疠,頭痛寒熱,風腫諸毒,喉痛口瘡。
東垣雲:升麻入足陽明,若初病太陽證便服升麻、葛根,發出陽明經汗,或失之過,陽明經燥,太陽經不可解,必傳陽明矣。
投湯不當,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
朱氏雲:瘀血入裡,若衄血吐血者,犀角地黃湯,乃陽明經聖藥也。
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
升麻、犀角,性味相遠,不同,何以代之?蓋以升麻止是引地黃及餘藥,同入陽明耳。
仲景雲:太陽病,若發汗,若利小便,重亡津液,胃中幹燥,因轉屬陽明。
其害不可勝言。
又雲:太陽幾幾,無汗者,葛根湯發之。
若幾幾自汗者,表虛也,不宜用此。
朱氏用升麻者,以表實無汗也。
《訣》雲:主肺痿咳唾膿血,能發浮汗。
卷之三 草部 羌活 氣微溫,味苦、甘,平;苦、辛,氣味俱輕,陽也。
無毒。
足太陽經、厥陰經藥,太陽經本經藥也。
《象》雲:治肢節痛,利諸節,手足太陽經風藥也。
加川芎,治足太陽、少陰頭痛,透關節。
去黑皮并腐爛者用。
《心》雲:去溫,濕風。
《珍》雲:骨節痛,非此不能除。
《液》雲:君藥也,非無為之主,乃卻亂反正之主。
太陽經頭痛,肢節痛,一身盡痛,非此不治。
又雲:羌治,足太陽、厥陰、少陰藥也。
與獨活不分二種,後人用羌活,多用鞭節者;用獨活,多用鬼眼者。
羌活則氣雄,獨活則氣細,故雄者入足太陽,細者入足少陰也。
又錢氏瀉青丸用此,壬乙同歸一治也。
或問:治頭痛者何?答曰:巨陽從頭走足,惟厥陰與督脈會于巅,逆而上行,諸陽不得下,故令頭痛也。
卷之三 草部 獨活 氣味與羌活同。
無毒。
氣濃味薄,升也,苦辛。
足少陰腎經行經之藥。
《本草》雲: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贲豚痫,女子疝瘕。
療諸賊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
《液》雲:獨活細而低,治足少陰伏風,而不治太陽。
故兩足寒濕痹,不能動止,非此不能治。
《象》雲:若與細辛同用,治少陰經頭痛。
一名獨搖草,得風不搖,無風自搖。
去皮淨用。
《心》雲:治風須用,又能燥濕。
經雲:風能勝濕。
《珍》雲:頭眩目暈,非此不能除。
卷之三 草部 柴胡 氣平,味微苦,微寒。
氣味俱輕,陽也,升也,純陽,無毒。
少陽經、厥陰經行《象》雲:除虛勞寒熱,解肌熱,去早晨潮熱,婦人産前後必用之藥。
善除本經頭痛,非他藥能止。
治心下痞,胸膈痛。
去蘆用。
《心》雲:少陽經分之藥,引胃氣上升,苦寒以發表熱。
《珍》雲:去往來寒熱,膽瘅,非此不能除。
《本草》雲: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緻新,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胸中邪氣,五髒間遊氣,大腸停積水脹,及濕痹拘攣。
亦可作浴湯。
久服輕身、明目、益精。
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
入足少陽,主東方分也。
在經主氣,在髒主血。
證前行則惡熱,卻退則惡寒,雖氣之微寒,味之薄者,故能行經。
若佐以三棱、廣術、巴豆之類,故能消堅積,是主血也。
婦人經水适來适斷,傷寒雜病,易老俱用小柴胡湯主之,加以四物之類,并秦艽、牡丹皮輩,同為調經之劑。
《衍義》雲:柴胡,《本經》并無一字治勞,今人治勞方中鮮有不用者,凡此誤世甚多。
嘗原病勞,有一種真髒虛損,複受邪熱,因虛而緻勞,故曰:勞者,牢也,須當斟酌用之。
如《經驗方》治勞熱,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服之無不效。
《日華子》雲:味甘,補五勞七傷,除煩止驚,益氣力。
《藥性論》亦謂治勞乏羸瘦。
若此等病,苟無實熱,醫者取而用之,不亡何待。
注釋本草,一字亦不可忽,蓋後世所誤無窮也。
苟有明哲之士,自可處制,中下之士,不肯考究,枉緻淪沒,可不謹哉,可不戒哉。
如張仲景治寒熱往來如瘧,用柴胡,正合其宜。
《圖經》雲:治傷寒有大小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蛎、柴胡加芒硝等湯,故後人治傷寒熱,此為最要之藥。
東垣雲:能引清氣而行陽道,傷寒外諸藥所加,有熱則加之,無熱則不加。
又能引胃氣上行,升騰而行春令是也,欲其如此,又何加之。
海藏雲:能去髒腑内外俱乏,既能引清氣上行而順陽道,又入足少陽,蓋以少陽之氣,初出地之皮為嫩陽,故以少陽當之。
卷之三 草部 葛根 氣平,味甘。
無毒。
陽明經引經藥,足陽明經行經的藥。
《象》雲:治脾虛而渴,除胃熱,解酒毒,通行足陽明經之藥,去皮用。
《心》雲:止渴升陽。
《珍》雲:益陽生津,勿多用,恐傷胃氣。
虛渴者,非此不能除。
《本草》雲: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止痛,脅風痛。
生根汁,寒,治消渴,傷寒壯熱。
花,主消酒。
粉,味甘,大寒,主壓丹石,去煩熱,利大小便,止渴。
小兒熱秃,以葛根浸、搗汁飲之,良。
東垣雲:葛根甘平,溫,世人初病太陽證,便服葛根升麻湯,非也。
朱奉議雲:頭痛如欲破者,連須蔥白湯飲之,又不已者,葛根蔥白湯。
易老雲:用此以斷太陽入陽明之路,非即太陽
無毒。
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乃二經行經之藥,太陽經本經藥。
《象》雲:治風通用,瀉肺實,散頭目中滞氣,除上焦風邪之仙藥也。
誤服,瀉人上焦元氣。
去蘆并钗股用。
《珍》雲:身,去身半以上風邪;梢,去身半以下風邪。
《心》雲:又去濕之仙藥也,風能勝濕爾。
《本草》雲: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
風行周身,骨節疼痹。
煩滿,脅痛脅風。
頭面遊風去來,四肢攣急,字乳,金瘡内痙。
東垣雲:防風能制黃,黃得防風,其功愈大。
又雲:防風乃卒伍卑賤之職,随所引而至,乃風藥末潤劑也。
雖與黃相制,乃相畏而相使者也。
《本草》又雲:得澤瀉、本,療風;得當歸、芍藥、陽起石、禹餘糧,療婦人子髒風。
殺附子毒。
惡幹姜、藜蘆、白蔹、芫花。
卷之三 草部 升麻 氣平,味苦、甘。
微苦,微寒,味薄氣濃,陽中之陰也。
無毒。
陽明經本經藥,亦走手陽明經、太陰經。
《象》雲:能解肌肉間熱,此手足陽明經傷風之的藥也。
去黑皮及腐爛者用。
若補脾胃,非此為引用不能補。
若得蔥白、白芷之類,亦能走手足陽明、太陰。
《心》雲:發散本經風邪,元氣不足者,用此于陰中升陽氣上行。
《珍》雲:脾痹,非此不能除。
《本草》雲:主解百毒,殺百精老物殃鬼,辟瘟疫瘴氣,邪氣,蠱毒入口皆吐出,中惡腹痛,時氣毒疠,頭痛寒熱,風腫諸毒,喉痛口瘡。
東垣雲:升麻入足陽明,若初病太陽證便服升麻、葛根,發出陽明經汗,或失之過,陽明經燥,太陽經不可解,必傳陽明矣。
投湯不當,非徒無益,而又害之也。
朱氏雲:瘀血入裡,若衄血吐血者,犀角地黃湯,乃陽明經聖藥也。
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
升麻、犀角,性味相遠,不同,何以代之?蓋以升麻止是引地黃及餘藥,同入陽明耳。
仲景雲:太陽病,若發汗,若利小便,重亡津液,胃中幹燥,因轉屬陽明。
其害不可勝言。
又雲:太陽幾幾,無汗者,葛根湯發之。
若幾幾自汗者,表虛也,不宜用此。
朱氏用升麻者,以表實無汗也。
《訣》雲:主肺痿咳唾膿血,能發浮汗。
卷之三 草部 羌活 氣微溫,味苦、甘,平;苦、辛,氣味俱輕,陽也。
無毒。
足太陽經、厥陰經藥,太陽經本經藥也。
《象》雲:治肢節痛,利諸節,手足太陽經風藥也。
加川芎,治足太陽、少陰頭痛,透關節。
去黑皮并腐爛者用。
《心》雲:去溫,濕風。
《珍》雲:骨節痛,非此不能除。
《液》雲:君藥也,非無為之主,乃卻亂反正之主。
太陽經頭痛,肢節痛,一身盡痛,非此不治。
又雲:羌治,足太陽、厥陰、少陰藥也。
與獨活不分二種,後人用羌活,多用鞭節者;用獨活,多用鬼眼者。
羌活則氣雄,獨活則氣細,故雄者入足太陽,細者入足少陰也。
又錢氏瀉青丸用此,壬乙同歸一治也。
或問:治頭痛者何?答曰:巨陽從頭走足,惟厥陰與督脈會于巅,逆而上行,諸陽不得下,故令頭痛也。
卷之三 草部 獨活 氣味與羌活同。
無毒。
氣濃味薄,升也,苦辛。
足少陰腎經行經之藥。
《本草》雲: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贲豚痫,女子疝瘕。
療諸賊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
《液》雲:獨活細而低,治足少陰伏風,而不治太陽。
故兩足寒濕痹,不能動止,非此不能治。
《象》雲:若與細辛同用,治少陰經頭痛。
一名獨搖草,得風不搖,無風自搖。
去皮淨用。
《心》雲:治風須用,又能燥濕。
經雲:風能勝濕。
《珍》雲:頭眩目暈,非此不能除。
卷之三 草部 柴胡 氣平,味微苦,微寒。
氣味俱輕,陽也,升也,純陽,無毒。
少陽經、厥陰經行《象》雲:除虛勞寒熱,解肌熱,去早晨潮熱,婦人産前後必用之藥。
善除本經頭痛,非他藥能止。
治心下痞,胸膈痛。
去蘆用。
《心》雲:少陽經分之藥,引胃氣上升,苦寒以發表熱。
《珍》雲:去往來寒熱,膽瘅,非此不能除。
《本草》雲: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緻新,除傷寒心下煩熱,諸痰熱結實,胸中邪氣,五髒間遊氣,大腸停積水脹,及濕痹拘攣。
亦可作浴湯。
久服輕身、明目、益精。
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女菀、藜蘆。
入足少陽,主東方分也。
在經主氣,在髒主血。
證前行則惡熱,卻退則惡寒,雖氣之微寒,味之薄者,故能行經。
若佐以三棱、廣術、巴豆之類,故能消堅積,是主血也。
婦人經水适來适斷,傷寒雜病,易老俱用小柴胡湯主之,加以四物之類,并秦艽、牡丹皮輩,同為調經之劑。
《衍義》雲:柴胡,《本經》并無一字治勞,今人治勞方中鮮有不用者,凡此誤世甚多。
嘗原病勞,有一種真髒虛損,複受邪熱,因虛而緻勞,故曰:勞者,牢也,須當斟酌用之。
如《經驗方》治勞熱,青蒿煎丸,用柴胡正合宜耳,服之無不效。
《日華子》雲:味甘,補五勞七傷,除煩止驚,益氣力。
《藥性論》亦謂治勞乏羸瘦。
若此等病,苟無實熱,醫者取而用之,不亡何待。
注釋本草,一字亦不可忽,蓋後世所誤無窮也。
苟有明哲之士,自可處制,中下之士,不肯考究,枉緻淪沒,可不謹哉,可不戒哉。
如張仲景治寒熱往來如瘧,用柴胡,正合其宜。
《圖經》雲:治傷寒有大小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蛎、柴胡加芒硝等湯,故後人治傷寒熱,此為最要之藥。
東垣雲:能引清氣而行陽道,傷寒外諸藥所加,有熱則加之,無熱則不加。
又能引胃氣上行,升騰而行春令是也,欲其如此,又何加之。
海藏雲:能去髒腑内外俱乏,既能引清氣上行而順陽道,又入足少陽,蓋以少陽之氣,初出地之皮為嫩陽,故以少陽當之。
卷之三 草部 葛根 氣平,味甘。
無毒。
陽明經引經藥,足陽明經行經的藥。
《象》雲:治脾虛而渴,除胃熱,解酒毒,通行足陽明經之藥,去皮用。
《心》雲:止渴升陽。
《珍》雲:益陽生津,勿多用,恐傷胃氣。
虛渴者,非此不能除。
《本草》雲: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療傷寒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止痛,脅風痛。
生根汁,寒,治消渴,傷寒壯熱。
花,主消酒。
粉,味甘,大寒,主壓丹石,去煩熱,利大小便,止渴。
小兒熱秃,以葛根浸、搗汁飲之,良。
東垣雲:葛根甘平,溫,世人初病太陽證,便服葛根升麻湯,非也。
朱奉議雲:頭痛如欲破者,連須蔥白湯飲之,又不已者,葛根蔥白湯。
易老雲:用此以斷太陽入陽明之路,非即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