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介部
關燈
小
中
大
出海中。
形似蛤。
其殼背如瓦屋之楞。
味鹹性寒。
入肺胃。
軟堅痰。
消瘀血。
凡胸胃痛有老痰死血在内者。
皆可用之。
) 鱗介部 鱗介類 石決明 石決明 平肝除熱。
明目潛陽。
味鹹性寒。
通淋益腎。
(石決明出海中石崖上。
形如長小蚌而扁。
外皮甚粗。
内則光曜。
背則一行有細孔。
或七孔。
或九孔。
唯一片而無對偶。
凡海物皆味鹹性寒。
此物能入肝。
鹹能軟堅。
寒能清熱。
又介類之屬。
皆可潛陽入腎。
故能建功于肝。
肝閉竅于目。
内服外點。
皆決能明目也。
通淋者。
清肝家之濕火。
以肝主疏洩。
邪熱去而淋自愈也。
) 鱗介部 鱗介類 蟹 蟹 通經絡。
散瘀血。
續筋骨。
解漆瘡。
有橫走之功。
具鹹寒之性。
動風發毒。
解熱行胎。
(蟹鹹寒有小毒。
能橫行經絡。
解散瘀血。
治折傷。
續筋骨。
内服外敷。
皆有神效。
善解漆瘡。
其黃能化漆為水。
亦物之相制也。
極能動風發毒。
風家瘡家不可食之。
此物為供食之品。
凡見異形怪狀者。
均有大毒。
不可食。
又不可與柿同食。
有暴亡之慮。
蟹爪又能堕胎孕婦忌服。
) 鱗介部 鱗介類 蛤蚧 蛤蚧 補肺腎以納氣歸元。
喘促頓平仗尾力。
性鹹平而益精固下。
虛勞并起奏全功。
(蛤蚧出山間。
或樹穴間。
形如壁虎。
首如蟾蜍。
背有細鱗。
尾修長。
雄為蛤。
雌為蚧。
鳴聲亦然。
此物善交。
常相抱負。
味鹹性平。
有小毒。
入肺腎二經。
補虛勞。
助陽道。
能攝納元氣。
下歸腎部。
故肺虛咳嗽。
腎虛喘逆者。
皆可用之。
其力在尾。
然畢竟有毒之品。
蟲虺之屬。
雖有功效。
亦無所取也。
) 鱗介部 鱗介類 淡菜 味鹹溫。
補陰益陽。
治虛勞。
填精養血。
(淡菜出海中。
形如小蚌。
中有短毛少許。
味甘鹹。
性溫。
介類陰象之物。
故能入腎益陰。
治精血衰少。
以其性溫也。
故又能養陰中之陽。
然此物不過充食品。
作菜馔。
欲仗之為治病藥石。
恐力有不及耳。
凡介類之屬。
性皆寒涼。
而淡菜獨言溫者。
似不盡然。
) 鱗介部 鱗介類 蕲蛇 蕲蛇 透骨搜風。
皆為鹹溫善走竄。
治痹通絡。
都因陰毒性輕靈。
其皮有退管之功。
并可驅風除翳。
其治有殺蟲之用。
還能吹耳敷瘡。
(蕲蛇味甘鹹。
性溫。
有大毒。
蛇性善竄善蛻。
亦如風之善行數變。
故透經絡。
搜風邪。
内走髒腑。
外達皮膚。
為治諸風諸痹一切疠癞等疾之藥。
然治病良藥頗多。
亦何必用此陰毒之物。
以冀僥幸哉。
○蛇皮性味大略相同。
惟其為皮也。
故善治皮膚。
一切風淫疥癬之疾。
性善脫。
故又能退目翳。
除漏管。
然亦隻可外用。
無須用此為内服方耳。
) 鱗介部 鱗介類 甲片 甲片 達病所以成功。
入胃行肝。
消癰發痘。
性鹹寒而善竄。
治痹散血。
通絡搜風。
善化蟻。
專通乳汁。
(穿山甲亦鱗族之類。
能水能陸。
甲片即其鱗也。
味鹹性寒。
有小毒。
入肝胃二經血分。
治風痹。
行經絡。
能直達病所。
故治一切癰疽未潰者。
皆可解散。
有膿者能使速潰。
其所以治乳證者。
以其能入胃經乳房屬陽明也。
) 鱗介部 鱗介類 蛤殼 軟堅具介類之功。
且潤燥化痰。
兼能利水。
入腎備鹹寒之性。
并清金開胃。
尚可行瘀。
(蛤殼性味鹹寒。
入腎經血分。
軟堅痰。
消宿血。
清熱利水。
皆取鹹寒潤下之意。
至于養金開胃之功。
亦以熱清痰降。
肺胃受益耳。
大抵與瓦楞子同功。
粉用。
又能燥濕。
與牡蛎之用亦相似。
) 鱗介部 鱗介類 田螺 田螺 甘寒降熱能明目。
利水通淋解酒酲。
治香港腳之上攻。
點痔瘡而止痛。
(田螺甘寒無毒。
生于水中。
故功專清熱利水。
性能引熱下行。
治香港腳上沖。
療目熱赤痛。
解酒治痔。
外敷内服。
均有神功。
皆取肉用耳。
)
形似蛤。
其殼背如瓦屋之楞。
味鹹性寒。
入肺胃。
軟堅痰。
消瘀血。
凡胸胃痛有老痰死血在内者。
皆可用之。
) 鱗介部 鱗介類 石決明 石決明 平肝除熱。
明目潛陽。
味鹹性寒。
通淋益腎。
(石決明出海中石崖上。
形如長小蚌而扁。
外皮甚粗。
内則光曜。
背則一行有細孔。
或七孔。
或九孔。
唯一片而無對偶。
凡海物皆味鹹性寒。
此物能入肝。
鹹能軟堅。
寒能清熱。
又介類之屬。
皆可潛陽入腎。
故能建功于肝。
肝閉竅于目。
内服外點。
皆決能明目也。
通淋者。
清肝家之濕火。
以肝主疏洩。
邪熱去而淋自愈也。
) 鱗介部 鱗介類 蟹 蟹 通經絡。
散瘀血。
續筋骨。
解漆瘡。
有橫走之功。
具鹹寒之性。
動風發毒。
解熱行胎。
(蟹鹹寒有小毒。
能橫行經絡。
解散瘀血。
治折傷。
續筋骨。
内服外敷。
皆有神效。
善解漆瘡。
其黃能化漆為水。
亦物之相制也。
極能動風發毒。
風家瘡家不可食之。
此物為供食之品。
凡見異形怪狀者。
均有大毒。
不可食。
又不可與柿同食。
有暴亡之慮。
蟹爪又能堕胎孕婦忌服。
) 鱗介部 鱗介類 蛤蚧 蛤蚧 補肺腎以納氣歸元。
喘促頓平仗尾力。
性鹹平而益精固下。
虛勞并起奏全功。
(蛤蚧出山間。
或樹穴間。
形如壁虎。
首如蟾蜍。
背有細鱗。
尾修長。
雄為蛤。
雌為蚧。
鳴聲亦然。
此物善交。
常相抱負。
味鹹性平。
有小毒。
入肺腎二經。
補虛勞。
助陽道。
能攝納元氣。
下歸腎部。
故肺虛咳嗽。
腎虛喘逆者。
皆可用之。
其力在尾。
然畢竟有毒之品。
蟲虺之屬。
雖有功效。
亦無所取也。
) 鱗介部 鱗介類 淡菜 味鹹溫。
補陰益陽。
治虛勞。
填精養血。
(淡菜出海中。
形如小蚌。
中有短毛少許。
味甘鹹。
性溫。
介類陰象之物。
故能入腎益陰。
治精血衰少。
以其性溫也。
故又能養陰中之陽。
然此物不過充食品。
作菜馔。
欲仗之為治病藥石。
恐力有不及耳。
凡介類之屬。
性皆寒涼。
而淡菜獨言溫者。
似不盡然。
) 鱗介部 鱗介類 蕲蛇 蕲蛇 透骨搜風。
皆為鹹溫善走竄。
治痹通絡。
都因陰毒性輕靈。
其皮有退管之功。
并可驅風除翳。
其治有殺蟲之用。
還能吹耳敷瘡。
(蕲蛇味甘鹹。
性溫。
有大毒。
蛇性善竄善蛻。
亦如風之善行數變。
故透經絡。
搜風邪。
内走髒腑。
外達皮膚。
為治諸風諸痹一切疠癞等疾之藥。
然治病良藥頗多。
亦何必用此陰毒之物。
以冀僥幸哉。
○蛇皮性味大略相同。
惟其為皮也。
故善治皮膚。
一切風淫疥癬之疾。
性善脫。
故又能退目翳。
除漏管。
然亦隻可外用。
無須用此為内服方耳。
) 鱗介部 鱗介類 甲片 甲片 達病所以成功。
入胃行肝。
消癰發痘。
性鹹寒而善竄。
治痹散血。
通絡搜風。
善化蟻。
專通乳汁。
(穿山甲亦鱗族之類。
能水能陸。
甲片即其鱗也。
味鹹性寒。
有小毒。
入肝胃二經血分。
治風痹。
行經絡。
能直達病所。
故治一切癰疽未潰者。
皆可解散。
有膿者能使速潰。
其所以治乳證者。
以其能入胃經乳房屬陽明也。
) 鱗介部 鱗介類 蛤殼 軟堅具介類之功。
且潤燥化痰。
兼能利水。
入腎備鹹寒之性。
并清金開胃。
尚可行瘀。
(蛤殼性味鹹寒。
入腎經血分。
軟堅痰。
消宿血。
清熱利水。
皆取鹹寒潤下之意。
至于養金開胃之功。
亦以熱清痰降。
肺胃受益耳。
大抵與瓦楞子同功。
粉用。
又能燥濕。
與牡蛎之用亦相似。
) 鱗介部 鱗介類 田螺 田螺 甘寒降熱能明目。
利水通淋解酒酲。
治香港腳之上攻。
點痔瘡而止痛。
(田螺甘寒無毒。
生于水中。
故功專清熱利水。
性能引熱下行。
治香港腳上沖。
療目熱赤痛。
解酒治痔。
外敷内服。
均有神功。
皆取肉用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