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谷部

關燈
面、修治食品甚多、惟蒸餅其來最古、是酵糟發成、單面所造、凡藥所須、且能治疾、唯臘月及寒食日、蒸之至皮裂、去皮懸之、風幹、臨用時、以水浸脹、擂爛濾過、和脾胃及三焦藥、甚易消化、且面已過性、不助濕熱、其以果菜油膩諸物為餡者、不堪入藥。

    肘後方、湯火傷、灼饅頭餅、燒存性、研末、油調塗之。

    ) 面筋 解熱和中。

     甘涼。

    解熱和中。

    勞熱人宜煮食之。

    (今人多以油炒、則性熱矣。

    一切葷素諸菜、皆宜煮食、若熏炙煎炒、則助火傷陰、焦者尤甚。

    ) 麥粉 利五髒、調經絡。

     甘涼。

    和五髒。

    調經絡。

    醋熬成膏。

    消一切癰腫。

    湯火傷。

    (時珍曰:麥粉、乃是麸面洗面筋、澄出漿粉、今人漿衣多用之、古方鮮用、按積善堂方雲:烏龍膏、治一切癰腫發背、無名腫毒、初發熱未破者、取效如神、用隔年小粉、愈久者愈佳、以鍋炒之、初炒如饧、久炒則幹、成黃黑色、冷定研末、陳米醋調成糊、熬如黑漆、瓷罐收之、用時攤紙上、剪孔貼之、即如冰冷、疼痛即止、少頃覺癢、幹則不能動、久而腫毒自消、藥力亦盡而脫落、甚妙、此方屢用有驗、藥易而功大、濟生者、宜收藏之。

    ) 神曲 宣、行氣化痰、消食。

     辛散氣。

    甘調中。

    溫開胃。

    化水谷。

    消積滞。

    (醫餘雲:有傷粽子成積、用曲末、少加木香、鹽湯下、數日鼻中聞酒香、積遂散而愈。

    )治痰逆症結。

    腹痛瀉痢。

    脹滿翻胃。

    回乳(炒研、酒服二錢、日二。

    )下胎。

    (産後血暈、末服亦良。

    )亦治目病。

    (倪惟德原機啟微集雲:生用能發其生氣、熟用能斂其暴氣。

    )脾陰虛。

    胃火盛者勿用。

    能損胎。

    造曲法、以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

    以白面百斤。

    青蒿、蒼耳、野蓼。

    各取自然汁三升。

    杏仁泥、赤小豆末。

    各三升。

    以配白虎、青龍、朱雀、玄武、勾陳、蛇、六神。

    通和作餅。

    麻葉或楮葉包罨。

    如造醬黃法。

    待生黃衣。

    曬幹收之。

    陳久者良。

    研細炒黃。

    酒藥曲、近今各地。

    有入諸藥草及毒腑,斷不可服。

    (食積心痛、陳神曲一塊、燒紅、淬酒二大碗服之。

    ) 紅曲 宣、破血、燥、消食。

     甘溫。

    色赤入營而破血活血。

    燥胃消食。

    (魚肉酢用之、以能腐生物使熟也。

    )治赤白下痢。

     跌打損傷。

    産後惡露不盡。

    (時珍曰:人之水谷入胃、中焦濕熱熏蒸、遊溢精氣、化為營血、此造化自然之妙也、紅曲以白米飯雜曲母、濕熱蒸罨、自變為真紅、此人奪造化之巧者也、故治脾胃營血、得同氣相求之理。

    )忌同神曲。

    紅入米心。

    陳久者良。

     麥 宣、開胃健脾、瀉、行氣、消積。

     甘溫。

    能助胃氣上行。

    而資健運。

    快脾寬腸。

    和中下氣。

    消食除脹。

    散結祛痰。

    化一切米面果食積。

    尤善通乳。

    (薛立齋治一婦人喪子、乳脹欲成癰、單用麥芽一二兩、炒煎服、立消、其破血散氣如此。

    )以谷消谷。

    有類從之義。

    停谷食者宜之。

    然有積消積。

    無積消腎氣。

     今人多用大麥者。

    非也。

    炒用。

     谷芽 宣、健脾消食。

     甘溫。

    快脾開胃。

    下氣和中。

    消食化積。

    功同麥芽。

    而性不損元。

    (味甘氣和、具生化之性、故為健脾溫中之聖藥。

    )炒用。

     饴糖 補中緩脾。

     甘溫。

    益氣補中。

    健脾化痰。

    潤肺止嗽。

    (仲景建中湯用之、取其甘以補脾緩中也。

    )過用能動火生痰。

    凡中滿吐逆。

    酒病牙疳。

    鹹忌之。

    腎病尤不可服。

    (誤吞稻芒、頻食饴、妙。

    ) 醬 解毒。

     鹹冷利。

    殺百藥及熱湯火毒。

    并一切魚肉菜蔬蕈毒。

    入藥當用豆醬。

    陳久彌佳。

    (輕粉毒、陳醬化水漱。

    ) 醋 斂氣血、散瘀、消癰腫。

     酸苦溫。

    散瘀。

    治産後血暈。

    (燒紅炭投醋中、使聞其氣。

    )除症療心腹諸痛。

    塗癰瘡腫。

     殺魚肉毒。

    愈黃膽黃汗。

    多食損筋骨。

    損胃。

    損顔色。

    用米醋。

     酒 宣、行藥勢。

     大熱有毒。

    辛者能散。

    苦者能降。

    甘者居中而緩。

    濃者尤熱而毒。

    淡者利小便。

    用為向導。

     可以通行一身之表。

    引藥至極高之分。

    熱飲傷肺。

    溫飲和中。

    少飲則和血行氣。

    壯神禦寒。

     辟邪逐穢。

    暖水髒。

    行藥勢。

    過飲則傷神耗血。

    (最能亂血、故飲之身面俱赤。

    )損胃爍精。

     動火生痰。

    發怒助欲。

    緻生濕熱諸病。

    (相火上炎、肺經受爍、緻生痰嗽、脾因火而困怠、胃因火而嘔吐、心因火而昏狂、肝因火而善怒、膽因火而忘懼、腎因火而精枯、以緻吐血消渴、痨損蠱膈、癰疽失明、為害無窮、汪穎曰:人知戒早飲、而不知夜飲更甚、醉飽就床、熱壅三焦、傷心損目、夜氣收斂、酒以發之、亂其清明、勞其脾胃、停濕動火、因而緻病者多矣、景嶽曰:酒成于釀、其性則熱、而質化為水、其質則寒、陰虛者飲之則傷陰、陽虛者飲之則敗陽、故或緻血不養筋、則為中風、或緻傷脾、則為痰飲瀉痢、或濕熱上浮、則為喘為螈疼痛、或緻動血傷精、則為勞損吐衄、或緻傷肌腐肉、則為爛瘡痔漏、其有積漸日久而成水鼓者、則尤多也。

    )燒酒、散寒破結。

    損人尤甚。

    醇而無灰。

    陳久者佳。

    (臘月釀造、藏之得法、數十年不壞。

    )畏綠豆粉、枳子、葛花、鹹鹵。

    (得鹹則解、水制火也。

    )以上造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