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主治上
關燈
小
中
大
髒腑病症主藥
(足厥陰乙木)
肝屬木。
木為生物之始。
故言肝者。
無不比類于木。
(凡藥色青味酸氣臊性屬木者。
皆入足厥陰肝足少陽膽。
肝與膽相為表裡。
膽為甲木。
肝為乙木。
)謂其肝氣勃勃。
猶于百木之挺植。
肝血之灌注。
猶于百木之敷榮。
昔人雲。
肝無補。
非無補也。
實以肝氣過強。
則肝血不足。
補之反為五髒害。
故以無補為貴。
讵知肝氣不充。
是猶木之體嫩不振。
而折甚易。
(肝氣不充。
猶木體軟不振。
)非不用以山茱萸杜仲續斷雞肉壯氣等藥以為之補。
烏能以制夭折之勢乎?肝血既竭。
是猶木之鮮液而槁在即。
(肝血不足。
猶不枯槁不榮。
)非不用以地黃山藥枸杞以滋其水。
(肝以腎為子。
經曰。
虛則補母。
)當歸首烏阿膠菟絲人乳以生其血。
(血燥則急。
經曰。
肝苦急。
急食甘以緩之。
)其何以制幹燥之害乎?肝氣冷而不溫。
是猶木之遇寒而凍。
(肝冷不溫猶木遇寒而凍。
)非不用以肉桂鹿茸以暖其血。
川芎香附艾葉吳茱萸以溫其氣。
其何以制嚴寒之威。
而抒發生之象乎?肝氣郁而不舒。
是猶木受濕熱之蒸。
曆久必黃必萎。
(肝郁不舒。
猶木受郁而萎。
)非不用以茯苓赤苓天仙藤以滲其濕。
木香香附柴胡川芎以疏其氣。
靈脂蒲黃歸尾鼈甲桃仁母草以破其血。
其何以舒其郁而去其熱乎?若使肝氣既浮。
而症已見目赤發熱口渴。
則宜用以龍骨棗仁白芍烏梅木瓜之類以為之收。
是猶木氣過洩。
日久必有強直之害。
(肝氣過浮。
猶木強直不屈。
)不治不足以折其勢也。
(木以斂為瀉。
經曰。
以酸瀉之。
)肝挾風熱内侮。
而症見有諸風眩暈。
僵仆驚痫。
則宜用以桂枝羌活烏附荊芥鈎藤薄荷川芎以除其風。
(木喜條達。
經曰。
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
散即是補。
故經又曰。
以辛補之。
)黃芩膽草青黛青蒿前胡以瀉其火。
以除其熱。
紅花地榆槐角紫草茅根赤芍生地以涼其血。
甘草以緩其勢。
(肝以心為子。
經曰。
實則寫其子。
)是猶木之值于風感厥厥動搖。
日久必有摧折之勢。
(肝受風侮。
猶木遇風而搖。
)不治不足以制其暴也。
肝氣過盛而脾肺皆虧。
症見咳嗽喘滿。
驚悸氣逆。
則宜用以金銀薄青皮鐵粉密陀僧側柏葉以平其肝。
三棱枳實以破其氣。
是猶木之叢林茂蔚。
值此斧不可加。
土不可載。
日久必有深藏不測之虞。
不如是不足以制其害也。
(肝風過盛。
猶木茂蔚克土侮金。
)凡此肝氣之盛衰。
實與木氣之強弱如一。
肝血之榮枯。
實與木液之膏竭相等。
使不比類以觀。
而但謂其肝盛宜制。
嗚呼。
制則制矣!盍亦思其肝有虛怯。
果能受此摧殘剝落否耶?經曰。
肝苦急。
(血燥則急。
)急食甘以緩之。
(如人乳甘草之類。
)肝欲散。
(木喜條達。
)急食辛以散之。
(如桂枝羌活川芎薄荷之類。
)以辛補之。
(肝以辛為補。
故川芎薄荷能以補肝。
)以酸瀉之。
(肝以斂為瀉。
故白芍赤芍烏梅皆曰瀉肝。
) 〔補肝氣〕杜仲山茱萸雞肉續斷〔補肝血〕荔枝阿膠桑寄生何首烏狗脊麋茸獺肝紫河車菟絲人乳〔疏肝氣〕木香香附柴胡芎〔平肝氣〕金銀薄青皮鐵粉密陀僧雲母石珍珠龍骨龍齒〔破肝氣〕三棱枳實〔斂肝氣〕龍骨酸棗仁炒白芍龍齒烏梅木瓜〔散肝風〕荊芥鈎藤蛇蛻蒺藜蟬蛻浮萍王不留行全蠍桂枝白花蛇石南藤蜈蚣川烏附樟腦〔散肝風濕〕桑寄生羌活側附子狗脊松脂蒼耳子草威靈仙茵芋海桐皮秦艽五加皮〔散肝風熱〕木賊蕤仁冰片決明子爐甘石青葙子〔散肝風氣〕芎麝香薄荷蘇合香〔散肝風痰〕南星皂角烏尖附白芥子天麻〔散肝風寒痰〕蔓荊子僵蠶山甲〔散肝血〕谷精草鍛石〔祛肝寒〕肉桂桂心吳茱萸艾葉大茴香小茴香〔滲肝濕〕茯苓土茯苓天仙藤〔瀉肝濕〕龍膽草連翹珍珠皂礬白蔹〔瀉肝痰滞〕前胡鶴虱磁石〔溫肝血〕蟲白蠟肉桂續斷芎香附荊芥伏龍肝延胡索爐甘石蒼耳子海螵蛸酒百草霜沙糖兔屎王不留行澤蘭韭菜墨劉寄奴大小薊天仙藤海狗腎蒺藜鹿茸鹿角艾葉〔涼肝血〕生地黃代赭石蒲公英青魚膽紅花地榆白芍槐角槐花側柏葉卷柏無名異淩霄花豬尾血紫草夜明沙兔肉旱蓮草茅根蜈蚣山甲琥珀芙蓉花赤芍醋熊膽〔破肝血〕莪術紫貝五靈脂紫參益母草蒲黃血竭蓮藕古文錢皂礬歸尾鼈甲貫衆茜草桃仁〔敗肝血〕幹漆三七虻蟲螃蟹瓦楞子水蛭花蕊石〔止肝血〕炙卷柏伏龍肝墨炒艾葉炒蒲黃花蕊石青黛百草霜炒側柏石灰劉寄奴王不留行〔散肝熱〕決明子野菊花夏枯草木賊〔瀉肝熱〕代赭石石南葉琥珀車前子牛黃前胡秦皮空青銅青蒙花石決明珍珠淩霄花生棗仁蘆荟〔瀉肝熱痰〕磁石前胡牛黃〔吐肝熱痰〕膽礬〔瀉肝火〕鈎藤熊膽女貞子羚羊角青黛熊膽草人中白黃芩大青青蒿草〔散肝毒〕蜈蚣蛇蛻野菊花王不留行〔解肝毒〕土茯苓蒲公英芙蓉花皂礬連翹醋藍子〔拔肝毒〕青黛輕粉 髒腑病症主藥 (手少陰丁火) 心有拱照之明。
凡命門之水與三焦分布之火。
無不悉統于心而受其裁。
故曰君火。
(凡藥色赤味苦氣焦性屬火者。
皆入手少陰心手太陽小腸經。
心與小腸為表裡。
小腸為丙火。
心為丁火。
)第心無氣不行。
無血不用。
有氣以運心。
則心得以堅其力。
有血以運心。
則心得以神其用。
是以補心之氣。
(心氣虛。
)無有過于龍眼肉。
補心之血,(心血虛。
)無有過于當歸柏子仁龜闆食鹽。
(經曰。
心欲軟。
急食鹹以軟之。
)心而挾有沉寒痼冷。
(心寒)則有宜于桂心之燥。
及或加以延胡索乳香骨碎補安息香之類以為之卻。
心或散而不收。
(心氣散。
)則有宜于五味子之酸以為之斂。
(經曰。
心苦緩。
急食酸以收之。
又按五味子雖屬肺腎專藥。
然亦具有苦性。
可以通用。
)心而挾有痰濕。
(心挾痰濕。
)則有宜于半夏茯神燈心萱草以為之滲。
心而挾有内濕内熱。
(心挾熱濕。
)則有宜于代赭石木通瞿麥牛黃天竺黃連翹山栀西瓜黃連辰砂百合郁金蓮須貝母鈎藤珍珠土貝母川楝子之屬以為之瀉。
心而挾有血瘀不解。
(心有血瘀。
)則有宜于丹參沒藥郁金桃仁茜草蘇木益母草蓮藕童便血餘之屬以為之破。
以為之軟。
(經曰。
心欲。
急食鹹以軟之。
又曰。
以鹹補之。
)至心挾有熱邪内起。
(心有熱邪。
)則有燈草竹葉熊膽羚羊角山豆根童便麥冬萱草生地栀子犀角木通黃連等藥可選。
心挾熱痰内起。
(心有熱痰。
)則有牛黃貝母等藥可用。
心氣不通。
則有菖蒲遠志桑螵蛸薰香雄黃胡荽等藥可進。
蓋心以通為主。
心通則思無所窒而運用靈。
猶火必空而後發也。
心又以氣為要。
氣足則事曆久而不堕。
猶火必薪而始永也!心又以血為需。
血足則心常存而不離。
猶燈必膏繼而後光也。
合此三者以治。
則心拱照自若。
庶績鹹熙。
又何有病之克生乎?經曰。
心苦緩。
(緩則散逸。
)急食酸以收之
木為生物之始。
故言肝者。
無不比類于木。
(凡藥色青味酸氣臊性屬木者。
皆入足厥陰肝足少陽膽。
肝與膽相為表裡。
膽為甲木。
肝為乙木。
)謂其肝氣勃勃。
猶于百木之挺植。
肝血之灌注。
猶于百木之敷榮。
昔人雲。
肝無補。
非無補也。
實以肝氣過強。
則肝血不足。
補之反為五髒害。
故以無補為貴。
讵知肝氣不充。
是猶木之體嫩不振。
而折甚易。
(肝氣不充。
猶木體軟不振。
)非不用以山茱萸杜仲續斷雞肉壯氣等藥以為之補。
烏能以制夭折之勢乎?肝血既竭。
是猶木之鮮液而槁在即。
(肝血不足。
猶不枯槁不榮。
)非不用以地黃山藥枸杞以滋其水。
(肝以腎為子。
經曰。
虛則補母。
)當歸首烏阿膠菟絲人乳以生其血。
(血燥則急。
經曰。
肝苦急。
急食甘以緩之。
)其何以制幹燥之害乎?肝氣冷而不溫。
是猶木之遇寒而凍。
(肝冷不溫猶木遇寒而凍。
)非不用以肉桂鹿茸以暖其血。
川芎香附艾葉吳茱萸以溫其氣。
其何以制嚴寒之威。
而抒發生之象乎?肝氣郁而不舒。
是猶木受濕熱之蒸。
曆久必黃必萎。
(肝郁不舒。
猶木受郁而萎。
)非不用以茯苓赤苓天仙藤以滲其濕。
木香香附柴胡川芎以疏其氣。
靈脂蒲黃歸尾鼈甲桃仁母草以破其血。
其何以舒其郁而去其熱乎?若使肝氣既浮。
而症已見目赤發熱口渴。
則宜用以龍骨棗仁白芍烏梅木瓜之類以為之收。
是猶木氣過洩。
日久必有強直之害。
(肝氣過浮。
猶木強直不屈。
)不治不足以折其勢也。
(木以斂為瀉。
經曰。
以酸瀉之。
)肝挾風熱内侮。
而症見有諸風眩暈。
僵仆驚痫。
則宜用以桂枝羌活烏附荊芥鈎藤薄荷川芎以除其風。
(木喜條達。
經曰。
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
散即是補。
故經又曰。
以辛補之。
)黃芩膽草青黛青蒿前胡以瀉其火。
以除其熱。
紅花地榆槐角紫草茅根赤芍生地以涼其血。
甘草以緩其勢。
(肝以心為子。
經曰。
實則寫其子。
)是猶木之值于風感厥厥動搖。
日久必有摧折之勢。
(肝受風侮。
猶木遇風而搖。
)不治不足以制其暴也。
肝氣過盛而脾肺皆虧。
症見咳嗽喘滿。
驚悸氣逆。
則宜用以金銀薄青皮鐵粉密陀僧側柏葉以平其肝。
三棱枳實以破其氣。
是猶木之叢林茂蔚。
值此斧不可加。
土不可載。
日久必有深藏不測之虞。
不如是不足以制其害也。
(肝風過盛。
猶木茂蔚克土侮金。
)凡此肝氣之盛衰。
實與木氣之強弱如一。
肝血之榮枯。
實與木液之膏竭相等。
使不比類以觀。
而但謂其肝盛宜制。
嗚呼。
制則制矣!盍亦思其肝有虛怯。
果能受此摧殘剝落否耶?經曰。
肝苦急。
(血燥則急。
)急食甘以緩之。
(如人乳甘草之類。
)肝欲散。
(木喜條達。
)急食辛以散之。
(如桂枝羌活川芎薄荷之類。
)以辛補之。
(肝以辛為補。
故川芎薄荷能以補肝。
)以酸瀉之。
(肝以斂為瀉。
故白芍赤芍烏梅皆曰瀉肝。
) 〔補肝氣〕杜仲山茱萸雞肉續斷〔補肝血〕荔枝阿膠桑寄生何首烏狗脊麋茸獺肝紫河車菟絲人乳〔疏肝氣〕木香香附柴胡芎〔平肝氣〕金銀薄青皮鐵粉密陀僧雲母石珍珠龍骨龍齒〔破肝氣〕三棱枳實〔斂肝氣〕龍骨酸棗仁炒白芍龍齒烏梅木瓜〔散肝風〕荊芥鈎藤蛇蛻蒺藜蟬蛻浮萍王不留行全蠍桂枝白花蛇石南藤蜈蚣川烏附樟腦〔散肝風濕〕桑寄生羌活側附子狗脊松脂蒼耳子草威靈仙茵芋海桐皮秦艽五加皮〔散肝風熱〕木賊蕤仁冰片決明子爐甘石青葙子〔散肝風氣〕芎麝香薄荷蘇合香〔散肝風痰〕南星皂角烏尖附白芥子天麻〔散肝風寒痰〕蔓荊子僵蠶山甲〔散肝血〕谷精草鍛石〔祛肝寒〕肉桂桂心吳茱萸艾葉大茴香小茴香〔滲肝濕〕茯苓土茯苓天仙藤〔瀉肝濕〕龍膽草連翹珍珠皂礬白蔹〔瀉肝痰滞〕前胡鶴虱磁石〔溫肝血〕蟲白蠟肉桂續斷芎香附荊芥伏龍肝延胡索爐甘石蒼耳子海螵蛸酒百草霜沙糖兔屎王不留行澤蘭韭菜墨劉寄奴大小薊天仙藤海狗腎蒺藜鹿茸鹿角艾葉〔涼肝血〕生地黃代赭石蒲公英青魚膽紅花地榆白芍槐角槐花側柏葉卷柏無名異淩霄花豬尾血紫草夜明沙兔肉旱蓮草茅根蜈蚣山甲琥珀芙蓉花赤芍醋熊膽〔破肝血〕莪術紫貝五靈脂紫參益母草蒲黃血竭蓮藕古文錢皂礬歸尾鼈甲貫衆茜草桃仁〔敗肝血〕幹漆三七虻蟲螃蟹瓦楞子水蛭花蕊石〔止肝血〕炙卷柏伏龍肝墨炒艾葉炒蒲黃花蕊石青黛百草霜炒側柏石灰劉寄奴王不留行〔散肝熱〕決明子野菊花夏枯草木賊〔瀉肝熱〕代赭石石南葉琥珀車前子牛黃前胡秦皮空青銅青蒙花石決明珍珠淩霄花生棗仁蘆荟〔瀉肝熱痰〕磁石前胡牛黃〔吐肝熱痰〕膽礬〔瀉肝火〕鈎藤熊膽女貞子羚羊角青黛熊膽草人中白黃芩大青青蒿草〔散肝毒〕蜈蚣蛇蛻野菊花王不留行〔解肝毒〕土茯苓蒲公英芙蓉花皂礬連翹醋藍子〔拔肝毒〕青黛輕粉 髒腑病症主藥 (手少陰丁火) 心有拱照之明。
凡命門之水與三焦分布之火。
無不悉統于心而受其裁。
故曰君火。
(凡藥色赤味苦氣焦性屬火者。
皆入手少陰心手太陽小腸經。
心與小腸為表裡。
小腸為丙火。
心為丁火。
)第心無氣不行。
無血不用。
有氣以運心。
則心得以堅其力。
有血以運心。
則心得以神其用。
是以補心之氣。
(心氣虛。
)無有過于龍眼肉。
補心之血,(心血虛。
)無有過于當歸柏子仁龜闆食鹽。
(經曰。
心欲軟。
急食鹹以軟之。
)心而挾有沉寒痼冷。
(心寒)則有宜于桂心之燥。
及或加以延胡索乳香骨碎補安息香之類以為之卻。
心或散而不收。
(心氣散。
)則有宜于五味子之酸以為之斂。
(經曰。
心苦緩。
急食酸以收之。
又按五味子雖屬肺腎專藥。
然亦具有苦性。
可以通用。
)心而挾有痰濕。
(心挾痰濕。
)則有宜于半夏茯神燈心萱草以為之滲。
心而挾有内濕内熱。
(心挾熱濕。
)則有宜于代赭石木通瞿麥牛黃天竺黃連翹山栀西瓜黃連辰砂百合郁金蓮須貝母鈎藤珍珠土貝母川楝子之屬以為之瀉。
心而挾有血瘀不解。
(心有血瘀。
)則有宜于丹參沒藥郁金桃仁茜草蘇木益母草蓮藕童便血餘之屬以為之破。
以為之軟。
(經曰。
心欲。
急食鹹以軟之。
又曰。
以鹹補之。
)至心挾有熱邪内起。
(心有熱邪。
)則有燈草竹葉熊膽羚羊角山豆根童便麥冬萱草生地栀子犀角木通黃連等藥可選。
心挾熱痰内起。
(心有熱痰。
)則有牛黃貝母等藥可用。
心氣不通。
則有菖蒲遠志桑螵蛸薰香雄黃胡荽等藥可進。
蓋心以通為主。
心通則思無所窒而運用靈。
猶火必空而後發也。
心又以氣為要。
氣足則事曆久而不堕。
猶火必薪而始永也!心又以血為需。
血足則心常存而不離。
猶燈必膏繼而後光也。
合此三者以治。
則心拱照自若。
庶績鹹熙。
又何有病之克生乎?經曰。
心苦緩。
(緩則散逸。
)急食酸以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