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癰疽瘡腫瘰疥癬頭瘡漏瘡瘤贅軟疖斂瘡口
驢涎馬汗入瘡疔瘡便毒乳癰(見婦人門)雜瘡髭瘡狐刺
[第二十四門]治腦疽發背
腎癰奶癰,一切瘡腫等疾。
詹判院傳。
鹿樸(在處人取其葉搗汁,投溪潭中以醉魚;江西人謂之魚醉草,紹興人謂之鹿木)上臘中取根,搗锉為咀,每服三、四大錢,無灰酒一大盞,煎至七分盞,去滓,空心食前帶熱服,忌蔥、醬、酒等。
煎時不得犯銅鐵器。
病深者日進三、四服,并不用膏藥貼。
無問男子、婦人、癃老、幼小,遠年近歲,體虛氣實,一切瘡腫,凡在身者,種類殊異,悉皆治之。
已潰膿自出,未潰毒自消,不耗真丸,不動髒腑,入少甘草、石荔同煎尤佳。
有娠 [第二十四門]治癰疖 任和卿方。
牛皮膠以湯泡動,攤紙上,随大小貼瘡上即安! [第二十四門]萬金散 治一切癰疽發背瘡腫,治便毒最驗。
韓市舶甯道方,此即淮西趙參議所傳,劉鵬察院萬金散,東平陳彥哲有序多不複錄。
如大便秘澀,可服拔毒黃散。
大甘草(半兩,為粗末)沒藥(一分,研)大栝蒌(一個,去皮,切)上三物用無灰酒三升,熬至一升,放溫頓服之,如一服不盡,分三服連進,屢有神效。
[第二十四門]拔毒黃散 黃大黃(酒浸,煨)羌活(去蘆)甘草(炙)當歸(去蘆)芍藥白附子(炮)黃芩杏仁(去皮尖)連翹(以上等分)上搗,羅為細末,每服先以黑豆半兩或二合,水一大碗,煎至七分,去黑豆,入藥末三錢,再煎至一盞,食後一日兩服,候逐下惡物即止。
其貼瘡斂瘡藥随宜用。
[第二十四門]治谷道前後所生癰 謂之懸癰。
韶州醫人劉從周方。
林謙之祭酒雲,用好粉甘草一兩,四寸流水一碗,井河水不可用,文武火慢慢蘸水炙,約自早炙至午後,炙水令盡,甘草心,覺水潤,然後為透,細锉,卻用無灰酒二小青碗,入上件甘草,煎至一、二服便可保無虞。
此病初發如松子大,漸如蓮子,數十日後始覺赤則難治,服此藥,雖不能急消,過二十餘日必消盡矣。
投兩服亦無害。
癰已破,服此藥兩服,瘡即合,甚妙! [第二十四門]治癰疽發背 湯壽資雲,光州有人患腎癰,大小便皆秘,甚以為苦,本州胡判官令以明淨牛皮膠,炭火上燒成黑灰,研極細,每服五錢,以米飲調下,服至二兩許方通,所下皆穢惡物,癰腫遂消,不複出膿。
胡雲,凡瘡腫皆可服,不拘多少,以髒腑通利為度。
[第二十四門]水調膏 治一切腫毒水調膏,葉道人傳。
小粉不以多少,炒令焦黑,研細,先以米醋一大盞,入捶碎皂角二挺煎滾數沸,濾去皂角滓,蜜收之,逐旋調藥,或攤紙花上敷之。
[第二十四門]治男子腎癰,婦人乳癰 一切赤腫毒,服之自散,周才傳。
赤土(一皂子大)木鼈子(七個,炮,去皮)上同研,令極勻,分三服,熱酒或米飲調下,食後服,不動髒腑,不過一劑即效。
[第二十四門]治發背 初作,取水蛭置腫上,令飲血,脹自落,别換,脹蛭以新水養之即活。
吳内翰備急方雲,其侄祖仁,一日忽覺背瘡赤腫如碗大,急用此治之,至晚遂安。
又方,生甘草末,酒調二錢匕,頓服,五中奉遽服之得效。
療腫毒癰疽,未潰令消,已潰令速愈。
草烏頭為細末,新水調,雞羽掃腫處,有瘡者,先以膏藥貼定,勿令烏頭抹着瘡。
有人病瘡腫頗甚,以此塗之,坐中便見皮皺稍稍而消。
初塗藥,病患覺冷如冰,瘡乃不痛。
[第二十四門]治疖毒同癰疸發背 初作時貼散立效。
唐主簿方。
草烏頭(去皮)秋後芙蓉(葉陰幹)上等分為細末,生姜自然汁調如膏,敷瘡腫,四面留一小竅,出毒瓦斯,幹則易之。
其冷如冰,痛立止,腫立散。
毒瓦斯盛者,加天南星末等分。
[第二十四門]消毒散 治一切腫毒,及治腫而疼痛者。
滁醫魏全方。
天南星郁金木鼈子(去殼)草烏頭赤小豆樸硝(令研細,旋入)上等分,并生用,為細末。
如腫赤色,用冷水調敷,掃腫四畔;如不赤色,用溫淡醋調敷之。
[第二十
詹判院傳。
鹿樸(在處人取其葉搗汁,投溪潭中以醉魚;江西人謂之魚醉草,紹興人謂之鹿木)上臘中取根,搗锉為咀,每服三、四大錢,無灰酒一大盞,煎至七分盞,去滓,空心食前帶熱服,忌蔥、醬、酒等。
煎時不得犯銅鐵器。
病深者日進三、四服,并不用膏藥貼。
無問男子、婦人、癃老、幼小,遠年近歲,體虛氣實,一切瘡腫,凡在身者,種類殊異,悉皆治之。
已潰膿自出,未潰毒自消,不耗真丸,不動髒腑,入少甘草、石荔同煎尤佳。
有娠 [第二十四門]治癰疖 任和卿方。
牛皮膠以湯泡動,攤紙上,随大小貼瘡上即安! [第二十四門]萬金散 治一切癰疽發背瘡腫,治便毒最驗。
韓市舶甯道方,此即淮西趙參議所傳,劉鵬察院萬金散,東平陳彥哲有序多不複錄。
如大便秘澀,可服拔毒黃散。
大甘草(半兩,為粗末)沒藥(一分,研)大栝蒌(一個,去皮,切)上三物用無灰酒三升,熬至一升,放溫頓服之,如一服不盡,分三服連進,屢有神效。
[第二十四門]拔毒黃散 黃大黃(酒浸,煨)羌活(去蘆)甘草(炙)當歸(去蘆)芍藥白附子(炮)黃芩杏仁(去皮尖)連翹(以上等分)上搗,羅為細末,每服先以黑豆半兩或二合,水一大碗,煎至七分,去黑豆,入藥末三錢,再煎至一盞,食後一日兩服,候逐下惡物即止。
其貼瘡斂瘡藥随宜用。
[第二十四門]治谷道前後所生癰 謂之懸癰。
韶州醫人劉從周方。
林謙之祭酒雲,用好粉甘草一兩,四寸流水一碗,井河水不可用,文武火慢慢蘸水炙,約自早炙至午後,炙水令盡,甘草心,覺水潤,然後為透,細锉,卻用無灰酒二小青碗,入上件甘草,煎至一、二服便可保無虞。
此病初發如松子大,漸如蓮子,數十日後始覺赤則難治,服此藥,雖不能急消,過二十餘日必消盡矣。
投兩服亦無害。
癰已破,服此藥兩服,瘡即合,甚妙! [第二十四門]治癰疽發背 湯壽資雲,光州有人患腎癰,大小便皆秘,甚以為苦,本州胡判官令以明淨牛皮膠,炭火上燒成黑灰,研極細,每服五錢,以米飲調下,服至二兩許方通,所下皆穢惡物,癰腫遂消,不複出膿。
胡雲,凡瘡腫皆可服,不拘多少,以髒腑通利為度。
[第二十四門]水調膏 治一切腫毒水調膏,葉道人傳。
小粉不以多少,炒令焦黑,研細,先以米醋一大盞,入捶碎皂角二挺煎滾數沸,濾去皂角滓,蜜收之,逐旋調藥,或攤紙花上敷之。
[第二十四門]治男子腎癰,婦人乳癰 一切赤腫毒,服之自散,周才傳。
赤土(一皂子大)木鼈子(七個,炮,去皮)上同研,令極勻,分三服,熱酒或米飲調下,食後服,不動髒腑,不過一劑即效。
[第二十四門]治發背 初作,取水蛭置腫上,令飲血,脹自落,别換,脹蛭以新水養之即活。
吳内翰備急方雲,其侄祖仁,一日忽覺背瘡赤腫如碗大,急用此治之,至晚遂安。
又方,生甘草末,酒調二錢匕,頓服,五中奉遽服之得效。
療腫毒癰疽,未潰令消,已潰令速愈。
草烏頭為細末,新水調,雞羽掃腫處,有瘡者,先以膏藥貼定,勿令烏頭抹着瘡。
有人病瘡腫頗甚,以此塗之,坐中便見皮皺稍稍而消。
初塗藥,病患覺冷如冰,瘡乃不痛。
[第二十四門]治疖毒同癰疸發背 初作時貼散立效。
唐主簿方。
草烏頭(去皮)秋後芙蓉(葉陰幹)上等分為細末,生姜自然汁調如膏,敷瘡腫,四面留一小竅,出毒瓦斯,幹則易之。
其冷如冰,痛立止,腫立散。
毒瓦斯盛者,加天南星末等分。
[第二十四門]消毒散 治一切腫毒,及治腫而疼痛者。
滁醫魏全方。
天南星郁金木鼈子(去殼)草烏頭赤小豆樸硝(令研細,旋入)上等分,并生用,為細末。
如腫赤色,用冷水調敷,掃腫四畔;如不赤色,用溫淡醋調敷之。
[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