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四

關燈
腸風痔漏脫肛 [第二十二門]荊芥散 治腸風下血荊芥散。

     荊芥穗縮砂仁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三大錢,用糯米飲調下,不拘時候,日進三服。

     [第二十二門]地榆散 治下血,遠年不瘥地榆散。

     地榆(洗,焙幹,锉)卷柏(不去根,淨洗)上等分,每用一兩,水一碗,以砂瓶子煮數十沸,通口服,不拘時候。

     [第二十二門]治腸風 葛丞相方。

     橡鬥子不以多少,用白梅肉以蜜拌和,填在橡鬥子内,候滿,兩個相合,鐵線紮定,烈火存性,為細末,米飲調下。

     又方,朱解丸成言傳,其兄子雲知丞與渠及陸子揖提刑皆服之,數十年之疾更不複作。

     淡豆豉不以多少,研令極細,入剝淨大蒜,逐旋同研,候可丸為度,如梧桐子大。

    遇發時廬州彭知錄大辯亦雲,此藥甚妙!其方所用大蒜,先蒸九次,然後和藥,仍以冷齑水送下,病止即辍藥。

     [第二十二門]治腸風 昌原長老法一傳,平江黃維則方同。

     鷹爪黃連、吳茱萸等分,新瓦上同炒,候茱萸香熟黑色為度,去茱萸不用,将黃連為細末,空心溫酒調下二、三錢,米飲亦得。

     又方,張德明傳。

     胡孫姜不以多少,燒存性,碾為末,米飲調下。

     [第二十二門]治髒毒下血 久遠不瘥者,鄒明父運鹽方。

     用大蒜一枚,上面切開作蓋子,每一瓣中插帶殼巴豆一粒,卻蓋了,将濕紙三、兩重裹,文服二十丸,米飲吞,空心服。

     又方,烏梅肉、生幹地黃等分,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飲下,不拘時候。

     又方,用茶葉燒成黑灰,研羅極細,入麝香少許,空心糯米飲調下。

     又方,五倍子不以多少,以鲫魚一枚,約重四、五兩者,去腸胃、鱗腮,以藥置魚腹中,入藏瓶,以火,微欲煙盡,取出為細末,溫酒調下。

     又方,黃連、木香等分,為細末,臘茶同調下。

     [第二十二門]治腸風 親曾見一婦人服之立效。

     蜜炙蘿蔔,任意食之。

     [第二十二門]治瀉血 百藥煎一兩(半兩成炭,半兩生用,研細)上合和,軟飯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送下。

     [第二十二門]治下血 如豬肝片,煎四順飲子,下駐車丸,僧保俊患此,一服而愈。

     [第二十二門]治下血 久不瘥。

     地榆(淨洗,去須蘆。

    )上搗羅為細末,以糯米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日進三服。

     [第二十二門]治腸風 張德俊監稅傳,雲是張魏公方。

     香白芷為細末,米飲調下。

     《泊宅編》雲:痔、腸風、髒毒一體病也,極難得藥,亦緣所以緻疾不同,雖良藥,若非對病,固難一概取效。

    常人酒色、飲食不節,髒腑下血,是謂風毒;若釋子輩患此,多因飲食久坐,體氣不舒而得之,乃髒毒也。

    王渙之知舒州,下血不止,郡人朝議大夫陳宜父令随四時取,其方柏葉,如春取東枝,夏取南枝之類,燒灰調,二服而愈。

    予得方後,官贛上,以治貳車吳令升,亦即效。

    提點司屬官陳逸大夫偶來問疾,吳告以用陳公丸方而安。

    陳君蹙曰:先人也仍須用側柏尤佳。

    道場慧禅師曰:若釋子恐難用此,不若灼艾最妙,平立量脊骨外兄劉向為嚴椽,予過之留飲,訝其瘦瘠,問之,答曰:去歲髒毒作,凡半月,自分必死,得一藥服之,至今無苦。

    問何藥,不肯言,再三叩,始雲隻這桌子上有之,乃是幹柿,燒灰飲下二服。

    《本草》雲:白柿治腸癖,解熱毒,消宿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