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瘧疾瘴氣
[第十六門]治瘧疾
白附子陳皮(去白)上等分為細末,米飲調下二錢,先吃少飲食了,歇定服,微吐即止。
[第十六門]碧霞丹 東方甲乙木巴豆(取肉,去油,别研細)南方丙丁火官桂(去粗皮,碾細)中央戊己土硫黃(去沙石,研細)西方瘐辛金白礬(别研細)北方壬癸水青黛(别研細,以上各等分)上于五月一日修治了,用紙各裹,以盤盛,根據方位排定,勿令雞犬、貓兒、婦人見,安頓在佛前,至端午日午時,用五家粽尖和前藥令勻,丸如梧桐子大。
有患以新綿裹,男左女右塞于鼻竅過一時許方可取出,如再用時,醋蘸過以綿裹之神效! [第十六門]治瘧大效 詹武子。
大棗(十枚)甘草(三寸,灸)半夏(十枚,湯洗七次)生姜(三大塊,連皮)烏梅(十個,果(五個大者,去皮)濃樸(三寸,去粗皮,姜汁制)上九味為粗末,以水三大碗,煎一碗半,去滓,當發日五更初服一盞,五點又服一盞,平明又服一盞,比至飯前,要分服令盡,再将滓以水碗半煎七分,慢慢呷吃,神妙。
[第十六門]黑虎散 治瘧黑虎散,十一兄傳雲極有效。
幹姜良姜片子姜黃(各一兩)巴豆(三十粒,新者,用二十一粒去殼)上将上三藥锉如巴豆大,一處炒令焦黑色,去巴豆不用,将餘藥為細末,每服三錢,于未發前一時辰熱酒調下,臨發時再進一服即愈。
炒藥須是焦黑,生即令人瀉。
[第十六門]治寒瘧 幹姜(半炒,半生)高良姜(半炒,半生,各二兩)上為末,每服一錢半,以酒調之。
豬膽以針刺破,滴入酒中七滴,調勻溫服,少頃,以溫酒半盞投之,于當發日早服。
吳内翰政和丁酉居全椒,歲瘧大作,施人,所救愈者,以百計。
張大亨左司病甚欲緻仕,服之立愈!瘧之為苦,異于諸瘧,世人治之不過用常山、砒霜之類,發吐取涎而已,雖安,所損和氣多矣。
夔州譚逵病瘧半年,前人方術用之略盡,皆不能效。
邂逅故人窦藏叟先生,口授此方遂愈。
辰砂(有牆璧光明者)阿魏(真者,各一兩)上研勻,和稀糊,丸如皂子大,空心濃煎人參湯下一丸。
[第十六門]大安散 治一切寒熱久而欲成勞瘵者,杲都正方。
烏梅棗子(各七個,去核)草果子(三個,去皮)青皮陳皮(各一錢)大甘草(三寸)十四個,湯浸,洗上咀作一服,用皮紙裹之凡四重,外再以濕紙裹,用慢灰火煨,聞藥香即取出,用水二 [第十六門]治瘧疾 窦簽判名思文雲甚至驗,積年者,不過兩服,新者一服愈之。
純舍侄方同。
常山(不以多少,雞骨者,為細末)上用雞子清一個,入蜜一匙許,于飯甑上蒸熟,以搜和常山末,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當發日空心冷酒吞下。
忌熱物一日,不吐不瀉。
窦簽常自服取效。
治脾髒不和瀉痢,瘧疾腹痛,下部無力,體重足痿,腳下痛,飲食中滿,四肢不舉等病。
陸橘皮(生用)甘草(炙)濃樸(一兩,去皮,姜炙)羌活防風肉豆蔻白茯苓(各二錢上咀,略搗碎,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煎至八分,食前空心去滓服。
[第十六門]祛邪丹 治瘧祛邪丹,滁州趙學谕方。
五月初四日揀黑豆,冷水浸至端午早,用好砒霜一兩,一順手研極細,入生黃丹二兩相和,取黑豆去皮,細研成膏子和藥,丸時便分大小,丸了,用細朱砂為衣,當發日五更初井華等丸,大者如桐子大止。
[第十六門]治遠近瘧疾 衡州耒陽秦醫治遠近瘧疾如神,葛丞相傳。
常山(如雞骨者)青皮(去穣)烏梅(去核)槟榔(如雞心者)草果(去皮)甘草(炙)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二大錢,用水酒各七分,同煎至七分,去滓,當發日五更初溫服了睡片時。
忌熱物半日。
寒多加酒退水,熱多退酒加水。
須慢火煎令熟,不吐不瀉,甚有功效。
餘于親戚間每用之,一服即效甚妙。
廬陵袁司戶方無烏梅、草果,、白姜三味,常山日幹不見火,每藥一兩作一劑,水三升,砂瓶五更點心後、早食後各一服。
紹興張醫名升之方,不用烏梅、槟榔母、陳皮,寒多者加良姜,餘與秦醫方同,卻用姜、棗、烏梅煎。
[第十六門]大效瘧丹 飛羅面淡豉(炒)雄黃(各半兩)乳香(一分)黃丹(一兩,炒變色)桃仁(一百個,湯泡上為細末,以獨頭蒜研如泥,新布中擦過,和丸如雞頭肉大,朱砂為衣,須五月五日午時面東北不語合藥。
忌雞犬、婦人、孝子、僧道見,每一粒,溫酒或井華水當發日面東北吞下。
孕婦勿服此丹。
唐仲舉家舊施,無不驗! [第十六門]大效人參散 廣東經撫司回易庫靈驗藥方大效人參散,治山岚瘴瘧,不以久近,或寒或熱,或寒熱相兼,或連日,或間日,或三、四日一發,并皆治之。
人參(去蘆頭)常山(锉)青蒿(去根梗,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半,如明日當發,今日午時用酒一大盞調,分作三服,一更盡時一服,三更一服,五更一服。
[卷之十一]第十七門 香港腳腰痛腳汗轉筋 [第十七門]治香港腳膝腫,痛不
[第十六門]碧霞丹 東方甲乙木巴豆(取肉,去油,别研細)南方丙丁火官桂(去粗皮,碾細)中央戊己土硫黃(去沙石,研細)西方瘐辛金白礬(别研細)北方壬癸水青黛(别研細,以上各等分)上于五月一日修治了,用紙各裹,以盤盛,根據方位排定,勿令雞犬、貓兒、婦人見,安頓在佛前,至端午日午時,用五家粽尖和前藥令勻,丸如梧桐子大。
有患以新綿裹,男左女右塞于鼻竅過一時許方可取出,如再用時,醋蘸過以綿裹之神效! [第十六門]治瘧大效 詹武子。
大棗(十枚)甘草(三寸,灸)半夏(十枚,湯洗七次)生姜(三大塊,連皮)烏梅(十個,果(五個大者,去皮)濃樸(三寸,去粗皮,姜汁制)上九味為粗末,以水三大碗,煎一碗半,去滓,當發日五更初服一盞,五點又服一盞,平明又服一盞,比至飯前,要分服令盡,再将滓以水碗半煎七分,慢慢呷吃,神妙。
[第十六門]黑虎散 治瘧黑虎散,十一兄傳雲極有效。
幹姜良姜片子姜黃(各一兩)巴豆(三十粒,新者,用二十一粒去殼)上将上三藥锉如巴豆大,一處炒令焦黑色,去巴豆不用,将餘藥為細末,每服三錢,于未發前一時辰熱酒調下,臨發時再進一服即愈。
炒藥須是焦黑,生即令人瀉。
[第十六門]治寒瘧 幹姜(半炒,半生)高良姜(半炒,半生,各二兩)上為末,每服一錢半,以酒調之。
豬膽以針刺破,滴入酒中七滴,調勻溫服,少頃,以溫酒半盞投之,于當發日早服。
吳内翰政和丁酉居全椒,歲瘧大作,施人,所救愈者,以百計。
張大亨左司病甚欲緻仕,服之立愈!瘧之為苦,異于諸瘧,世人治之不過用常山、砒霜之類,發吐取涎而已,雖安,所損和氣多矣。
夔州譚逵病瘧半年,前人方術用之略盡,皆不能效。
邂逅故人窦藏叟先生,口授此方遂愈。
辰砂(有牆璧光明者)阿魏(真者,各一兩)上研勻,和稀糊,丸如皂子大,空心濃煎人參湯下一丸。
[第十六門]大安散 治一切寒熱久而欲成勞瘵者,杲都正方。
烏梅棗子(各七個,去核)草果子(三個,去皮)青皮陳皮(各一錢)大甘草(三寸)十四個,湯浸,洗上咀作一服,用皮紙裹之凡四重,外再以濕紙裹,用慢灰火煨,聞藥香即取出,用水二 [第十六門]治瘧疾 窦簽判名思文雲甚至驗,積年者,不過兩服,新者一服愈之。
純舍侄方同。
常山(不以多少,雞骨者,為細末)上用雞子清一個,入蜜一匙許,于飯甑上蒸熟,以搜和常山末,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當發日空心冷酒吞下。
忌熱物一日,不吐不瀉。
窦簽常自服取效。
治脾髒不和瀉痢,瘧疾腹痛,下部無力,體重足痿,腳下痛,飲食中滿,四肢不舉等病。
陸橘皮(生用)甘草(炙)濃樸(一兩,去皮,姜炙)羌活防風肉豆蔻白茯苓(各二錢上咀,略搗碎,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煎至八分,食前空心去滓服。
[第十六門]祛邪丹 治瘧祛邪丹,滁州趙學谕方。
五月初四日揀黑豆,冷水浸至端午早,用好砒霜一兩,一順手研極細,入生黃丹二兩相和,取黑豆去皮,細研成膏子和藥,丸時便分大小,丸了,用細朱砂為衣,當發日五更初井華等丸,大者如桐子大止。
[第十六門]治遠近瘧疾 衡州耒陽秦醫治遠近瘧疾如神,葛丞相傳。
常山(如雞骨者)青皮(去穣)烏梅(去核)槟榔(如雞心者)草果(去皮)甘草(炙)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二大錢,用水酒各七分,同煎至七分,去滓,當發日五更初溫服了睡片時。
忌熱物半日。
寒多加酒退水,熱多退酒加水。
須慢火煎令熟,不吐不瀉,甚有功效。
餘于親戚間每用之,一服即效甚妙。
廬陵袁司戶方無烏梅、草果,、白姜三味,常山日幹不見火,每藥一兩作一劑,水三升,砂瓶五更點心後、早食後各一服。
紹興張醫名升之方,不用烏梅、槟榔母、陳皮,寒多者加良姜,餘與秦醫方同,卻用姜、棗、烏梅煎。
[第十六門]大效瘧丹 飛羅面淡豉(炒)雄黃(各半兩)乳香(一分)黃丹(一兩,炒變色)桃仁(一百個,湯泡上為細末,以獨頭蒜研如泥,新布中擦過,和丸如雞頭肉大,朱砂為衣,須五月五日午時面東北不語合藥。
忌雞犬、婦人、孝子、僧道見,每一粒,溫酒或井華水當發日面東北吞下。
孕婦勿服此丹。
唐仲舉家舊施,無不驗! [第十六門]大效人參散 廣東經撫司回易庫靈驗藥方大效人參散,治山岚瘴瘧,不以久近,或寒或熱,或寒熱相兼,或連日,或間日,或三、四日一發,并皆治之。
人參(去蘆頭)常山(锉)青蒿(去根梗,各等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半,如明日當發,今日午時用酒一大盞調,分作三服,一更盡時一服,三更一服,五更一服。
[卷之十一]第十七門 香港腳腰痛腳汗轉筋 [第十七門]治香港腳膝腫,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