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關燈
小
中
大
纏喉風喉痹骨鲠誤吞椒錢誤食桐油
[卷之十 第十三門]千兩金丸
治纏喉風,不問陽閉陰閉,如急病内外腫塞,辄至不救者,用之能起死。
蚵草(嫩者,半兩)銅青(二錢)大黃豬牙皂角(各半兩)上為細末,以白梅肥潤者,取肉爛研,一處搗勻,每兩作一十五丸,每用以新綿裹,口中含化咽津,有頑涎吐出,若病得兩日後難用。
[卷之十 第十三門]南星防風散 治風壅,腮颌腫,内生結核,纏喉風等。
當歸(二錢,焙幹)天麻(三錢,生用)白僵蠶(焙幹)南星(湯洗淨,搗細,姜汁制,焙上件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錢三片,入荊芥少許,同煎至七分,溫服,食後,日進三服。
忌發風毒物。
如腫不散者,加透明雄黃三錢,同前藥一道為末煎服。
滁州何村丘永興傳,親服有效! [卷之十 第十三門]立聖膏 治纏喉風。
巴豆齊州半夏(各三、七粒)上将半夏輕捶,每粒分作四片,巴豆剝去心膜,于銀、銅、石器内,用米醋三碗,文武火熬盡醋為度,用清醋微洗過,研為膏子。
每患纏喉風,或喉閉,或痫疾,用一斡耳,以生姜自然汁一條腳化下。
患甚者,灌藥少時,自然吐出惡涎,如魚凍相似,立愈!極有神效!又方,用皂角刺,不以多少,刮皮,浸生麻油,以年深為佳,遇患,以油滴在口中,或吐,或破即 [卷之十 第十三門]治纏喉風 急喉痹立應丸。
白僵蠶白礬上等分為末,蜜丸含化。
[卷之十 第十三門]治咽痛 至危困,以手用力拔頂心發,立通。
無發者,撮頂心皮。
劉大夫得此法未試,忽一卒苦咽痛不能言,亟去其巾,乃患酒秃,即以意令人用力撮頂心皮,遂安。
李莫安撫方。
[卷之十 第十三門]針急喉閉,纏喉風,并灸法 随腫痛一邊,于大指外邊指甲下,與根齊針之,不問男左女右,用人家常使針,血出即效。
如大段危急,兩大指都針尤妙。
或隻灸三裡穴二七、三七壯。
鄭惟康主簿嘗苦喉痹,雖水亦不能下咽,灸三裡而愈。
[卷之十 第十三門]治咽喉腫痛 白僵蠶直者不拘多少,炒為末,以生姜自然汁調服一錢匕。
吳内翰《備急方》雲,餘嘗苦此,用之甚效。
葛彥恢提舉閣中曾患喉痹,五八主簿用此方治之即安。
一方調下二錢,未通,半時許再服,立通,吐出頑涎,别将大黃一塊慢火炮熟,打撲盡灰,如一米濃,切片,以兩仰坐,令人呷藥在口,以筆管注入鼻中,男左女右,注藥訖,随即扶令正坐,須臾吐涎,不即扶起,恐吐自鼻中出也,吐了含咽大黃如前。
[卷之十 第十三門]佛手散 治纏喉風神效。
盆梢(一兩,研)白僵蠶(半兩,去絲)青黛(一錢,研)甘草(二錢半,生)上為細末,以少許摻喉中。
如閉甚,以竹管吹入,尋常咽喉間不快亦可用。
[卷之十 第十三門]治喉痹 沈司理傳。
白礬(二兩,搗碎)巴豆(半兩,略捶破)上同于铫器内炒,候礬枯,去巴豆不用,碾礬為細未,遇病以水調灌,或幹吹入咽喉中。
又方樸硝研細黃丹飛過,細研上相拌和深粉紅色,遇病用蘆管或筆管以半錢許吹入喉中即破,吐涎而愈,甚者不過兩次。
又方蛇皮一條,新瓦上炒焦黃帶黑色,碾細入麝香少許,幹摻口内。
[卷之十 第十三門]治急喉閉 開口不得者。
上以黃臘紙裹巴豆一個,如患人鼻孔大小,中心切破,急以塞鼻,氣沖入喉中自破也,已覺通利即除去。
濠守王亞夫方,巴豆去殼,拍碎,以綿裹,随左右納鼻中,即吐出惡物,後鼻中或生少瘡亦無害(原版鼻上有“用”字)。
[卷之十 第十三門]治急喉痹 範觀道方。
大青魚膽(新瓦上焙幹,去膜取末)蛇蛻皮(去沙土,碗内燒灰,研令極細)白藥子(新瓦留性,各一兩上并為細末,再以乳缽和研令勻,每用半錢,吹入咽喉立愈。
若病輕,以多年白鹽梅肉細切,入前項藥,同搗勻,丸如大雞頭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
如白梅稍幹硬,用熟湯浸軟,取肉細切用。
又方,白僵蠶(直者,去絲嘴,焙)明白礬(一半飛枯,一半生用)上二味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取生姜自然汁
蚵草(嫩者,半兩)銅青(二錢)大黃豬牙皂角(各半兩)上為細末,以白梅肥潤者,取肉爛研,一處搗勻,每兩作一十五丸,每用以新綿裹,口中含化咽津,有頑涎吐出,若病得兩日後難用。
[卷之十 第十三門]南星防風散 治風壅,腮颌腫,内生結核,纏喉風等。
當歸(二錢,焙幹)天麻(三錢,生用)白僵蠶(焙幹)南星(湯洗淨,搗細,姜汁制,焙上件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錢三片,入荊芥少許,同煎至七分,溫服,食後,日進三服。
忌發風毒物。
如腫不散者,加透明雄黃三錢,同前藥一道為末煎服。
滁州何村丘永興傳,親服有效! [卷之十 第十三門]立聖膏 治纏喉風。
巴豆齊州半夏(各三、七粒)上将半夏輕捶,每粒分作四片,巴豆剝去心膜,于銀、銅、石器内,用米醋三碗,文武火熬盡醋為度,用清醋微洗過,研為膏子。
每患纏喉風,或喉閉,或痫疾,用一斡耳,以生姜自然汁一條腳化下。
患甚者,灌藥少時,自然吐出惡涎,如魚凍相似,立愈!極有神效!又方,用皂角刺,不以多少,刮皮,浸生麻油,以年深為佳,遇患,以油滴在口中,或吐,或破即 [卷之十 第十三門]治纏喉風 急喉痹立應丸。
白僵蠶白礬上等分為末,蜜丸含化。
[卷之十 第十三門]治咽痛 至危困,以手用力拔頂心發,立通。
無發者,撮頂心皮。
劉大夫得此法未試,忽一卒苦咽痛不能言,亟去其巾,乃患酒秃,即以意令人用力撮頂心皮,遂安。
李莫安撫方。
[卷之十 第十三門]針急喉閉,纏喉風,并灸法 随腫痛一邊,于大指外邊指甲下,與根齊針之,不問男左女右,用人家常使針,血出即效。
如大段危急,兩大指都針尤妙。
或隻灸三裡穴二七、三七壯。
鄭惟康主簿嘗苦喉痹,雖水亦不能下咽,灸三裡而愈。
[卷之十 第十三門]治咽喉腫痛 白僵蠶直者不拘多少,炒為末,以生姜自然汁調服一錢匕。
吳内翰《備急方》雲,餘嘗苦此,用之甚效。
葛彥恢提舉閣中曾患喉痹,五八主簿用此方治之即安。
一方調下二錢,未通,半時許再服,立通,吐出頑涎,别将大黃一塊慢火炮熟,打撲盡灰,如一米濃,切片,以兩仰坐,令人呷藥在口,以筆管注入鼻中,男左女右,注藥訖,随即扶令正坐,須臾吐涎,不即扶起,恐吐自鼻中出也,吐了含咽大黃如前。
[卷之十 第十三門]佛手散 治纏喉風神效。
盆梢(一兩,研)白僵蠶(半兩,去絲)青黛(一錢,研)甘草(二錢半,生)上為細末,以少許摻喉中。
如閉甚,以竹管吹入,尋常咽喉間不快亦可用。
[卷之十 第十三門]治喉痹 沈司理傳。
白礬(二兩,搗碎)巴豆(半兩,略捶破)上同于铫器内炒,候礬枯,去巴豆不用,碾礬為細未,遇病以水調灌,或幹吹入咽喉中。
又方樸硝研細黃丹飛過,細研上相拌和深粉紅色,遇病用蘆管或筆管以半錢許吹入喉中即破,吐涎而愈,甚者不過兩次。
又方蛇皮一條,新瓦上炒焦黃帶黑色,碾細入麝香少許,幹摻口内。
[卷之十 第十三門]治急喉閉 開口不得者。
上以黃臘紙裹巴豆一個,如患人鼻孔大小,中心切破,急以塞鼻,氣沖入喉中自破也,已覺通利即除去。
濠守王亞夫方,巴豆去殼,拍碎,以綿裹,随左右納鼻中,即吐出惡物,後鼻中或生少瘡亦無害(原版鼻上有“用”字)。
[卷之十 第十三門]治急喉痹 範觀道方。
大青魚膽(新瓦上焙幹,去膜取末)蛇蛻皮(去沙土,碗内燒灰,研令極細)白藥子(新瓦留性,各一兩上并為細末,再以乳缽和研令勻,每用半錢,吹入咽喉立愈。
若病輕,以多年白鹽梅肉細切,入前項藥,同搗勻,丸如大雞頭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
如白梅稍幹硬,用熟湯浸軟,取肉細切用。
又方,白僵蠶(直者,去絲嘴,焙)明白礬(一半飛枯,一半生用)上二味等分為末,每服一錢,取生姜自然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