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虛勞平補氣疾盜汗
[第五門]治勞疾
病症已見而未成者。
張宗朝運使家方,盧美中通判說。
稻草根細切上濃煎,不以時候,如熟水飲之。
袁州寄居武節郎李應,本相州法司,嘗以吏役事。
韓似夫樞密兵火後,忽于宜春見之雲:從入空無人所居之室,忽覺心動,背寒凜凜,遂感勞瘵之疾,垂殆,傳于其次,次室女也,長子既死,女病尋亟,繼又傳于第三子,症候一同。
應大恐,即禱于城隍神,每日設面飯,以齋雲水,冀遇異人,且許謝錢三十萬。
數日因往市中開元寺前,有一人衣俗士服,自稱貧道,踵足而呼曰:團練聞宅上苦傳屍勞,貧道有一藥方奉傳。
同入寺内,問其姓名,不答,口授雲雲,應即假筆書之。
道人言欲過湖南。
應留之飯,雲已吃飯了,欲贈之錢,雲自有盤纏。
臨行又言:此藥以天靈蓋、虎糞内骨為主,切須仔細尋覓青蛇腦,如無亦可服藥,前一日須盛享城隍,求為陰助。
應曰:既求之于神,何必用藥?道人曰:不然。
即揖别西去。
應以事頗異,敬如其言治藥。
既成,設五神位,各具飲馔十品,如待賓客,以享城隍。
又别列酒食,以犒陰獄,仍于其家設使者一位,于病榻之前。
服藥食頃,髒腑大下,得蟲七枚,色如紅燠肉而腹白,長約一寸,闊七、八分,前銳後方,腹下近前有口,身之四周有足,若魚骨,細如針尖而曲,已死,試取火焚之,以鐵火筋紮刺不能入,病頓減。
後又服一劑,得小蟲四枚,自此遂安,今已十年,肌體悅澤,不複有疾,道人後竟不來。
天靈蓋(三錢,酥炙黃色,為末秤)虎糞(内骨一錢,人骨為上,獸骨次之,殺虎,大腸内者亦可用,同青蛇腦、小豆許,或綠豆許,同酥塗炙,色轉為度,無蛇腦隻醋炙亦得)鼈皮尖,研,以上為末,絹篩過)青蒿(取近梢三、四寸,細锉,六兩)豉(三百粒)蔥白(二十一枚,打破)東引桃、柳、李、桑枝(各七莖,粗如箸頭大,各長七寸,細锉)麝香(一錢分,别為細末)上先将青蒿、桃柳李桑葉、楓葉、蔥、豉以官省升量水三升,煎至半升許,去滓,入安息香、天靈蓋、虎糞内骨,鼈甲,桃仁與童子小便同煎取汁,去滓,有四、五合,将槟榔、麝香同研勻,調作一服,早晨溫服,以被蓋覆出汗,恐汗内有細蟲,以帛子試之,即焚此帛,相亦然。
十來日後,氣體撤消,再進一服,根據前焚棄,至無蟲而止此藥。
如病者未亟,可以取安,如已亟,俟其垂死,則令下次已傳染者服之,先病者雖不可救,後來斷不傳染。
此方傳之樞密之孫,诏州史君希道。
[第五門]明月丹 治勞瘵。
孫威敏公方,其曾孫盈仲傳,《名方》《與良方》少異。
砂硼砂雄兔糞上三味各等分為末,用生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生甘草一分捶破,新水半盞,揉甘草濃汁吞下。
每服日須初一日以後,十五日以前,五更時,令病患起坐,須預戒令不得作聲息氣,服之作聲即不效。
或怕水冷,微溫不妨。
每合藥時,必于八月十五日三更前合。
如急要服,則就每月十五日以前,月明夜合,勿令婦人、雜人、雞犬、貓畜見。
合時與服藥時供過,人并不得作聲,切記,切記。
[第五門]黃建中湯 治虛勞有熱,胸中煩,手足熱,心怔忡,口苦咽幹,咳嗽,潮熱等疾,服之能陸彥安方,唐仲舉家屢效。
黃(去蘆)白術枳殼(湯浸,去穣)前胡(各三分)杏仁(去皮尖)柴胡(銀州者)人參白茯苓甘草當歸川芎半夏(湯洗七次)黃芩白芍藥羚羊角生幹地黃麥門冬(去心,各二分)上十七味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大盞半,生姜四片,煎至八分,去滓服,食後,日進二服。
[第五門]治勞疾 鳗鲡魚食之。
治發寒熱,欲成勞瘵者。
平江醫僧杲都正方。
十全飲子加黃連一味,根據法煎服,熱在骨節更加青蒿或鼈甲煎。
[第五門]豬骨煎 治男子婦人發熱,熱有多等,若虛勞發熱,熱從脊骨上起,此藥有神效,更宜審細服之。
豬脊骨(一條,去尾,五寸,細锉,用好法酒六升,青蒿一握,烏梅十個,柴胡一兩去蘆,秦艽一兩去蘆,慢火同熬,耗一半,去滓,入蜜半斤,再熬成膏子)白茯苓(去皮)當歸膝(去蘆,酒(以上各半兩)鹿茸上為細末,用前豬骨膏子搜和得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漸加至五十丸,米飲下,不以時候。
張宗朝運使家方,盧美中通判說。
稻草根細切上濃煎,不以時候,如熟水飲之。
袁州寄居武節郎李應,本相州法司,嘗以吏役事。
韓似夫樞密兵火後,忽于宜春見之雲:從入空無人所居之室,忽覺心動,背寒凜凜,遂感勞瘵之疾,垂殆,傳于其次,次室女也,長子既死,女病尋亟,繼又傳于第三子,症候一同。
應大恐,即禱于城隍神,每日設面飯,以齋雲水,冀遇異人,且許謝錢三十萬。
數日因往市中開元寺前,有一人衣俗士服,自稱貧道,踵足而呼曰:團練聞宅上苦傳屍勞,貧道有一藥方奉傳。
同入寺内,問其姓名,不答,口授雲雲,應即假筆書之。
道人言欲過湖南。
應留之飯,雲已吃飯了,欲贈之錢,雲自有盤纏。
臨行又言:此藥以天靈蓋、虎糞内骨為主,切須仔細尋覓青蛇腦,如無亦可服藥,前一日須盛享城隍,求為陰助。
應曰:既求之于神,何必用藥?道人曰:不然。
即揖别西去。
應以事頗異,敬如其言治藥。
既成,設五神位,各具飲馔十品,如待賓客,以享城隍。
又别列酒食,以犒陰獄,仍于其家設使者一位,于病榻之前。
服藥食頃,髒腑大下,得蟲七枚,色如紅燠肉而腹白,長約一寸,闊七、八分,前銳後方,腹下近前有口,身之四周有足,若魚骨,細如針尖而曲,已死,試取火焚之,以鐵火筋紮刺不能入,病頓減。
後又服一劑,得小蟲四枚,自此遂安,今已十年,肌體悅澤,不複有疾,道人後竟不來。
天靈蓋(三錢,酥炙黃色,為末秤)虎糞(内骨一錢,人骨為上,獸骨次之,殺虎,大腸内者亦可用,同青蛇腦、小豆許,或綠豆許,同酥塗炙,色轉為度,無蛇腦隻醋炙亦得)鼈皮尖,研,以上為末,絹篩過)青蒿(取近梢三、四寸,細锉,六兩)豉(三百粒)蔥白(二十一枚,打破)東引桃、柳、李、桑枝(各七莖,粗如箸頭大,各長七寸,細锉)麝香(一錢分,别為細末)上先将青蒿、桃柳李桑葉、楓葉、蔥、豉以官省升量水三升,煎至半升許,去滓,入安息香、天靈蓋、虎糞内骨,鼈甲,桃仁與童子小便同煎取汁,去滓,有四、五合,将槟榔、麝香同研勻,調作一服,早晨溫服,以被蓋覆出汗,恐汗内有細蟲,以帛子試之,即焚此帛,相亦然。
十來日後,氣體撤消,再進一服,根據前焚棄,至無蟲而止此藥。
如病者未亟,可以取安,如已亟,俟其垂死,則令下次已傳染者服之,先病者雖不可救,後來斷不傳染。
此方傳之樞密之孫,诏州史君希道。
[第五門]明月丹 治勞瘵。
孫威敏公方,其曾孫盈仲傳,《名方》《與良方》少異。
砂硼砂雄兔糞上三味各等分為末,用生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生甘草一分捶破,新水半盞,揉甘草濃汁吞下。
每服日須初一日以後,十五日以前,五更時,令病患起坐,須預戒令不得作聲息氣,服之作聲即不效。
或怕水冷,微溫不妨。
每合藥時,必于八月十五日三更前合。
如急要服,則就每月十五日以前,月明夜合,勿令婦人、雜人、雞犬、貓畜見。
合時與服藥時供過,人并不得作聲,切記,切記。
[第五門]黃建中湯 治虛勞有熱,胸中煩,手足熱,心怔忡,口苦咽幹,咳嗽,潮熱等疾,服之能陸彥安方,唐仲舉家屢效。
黃(去蘆)白術枳殼(湯浸,去穣)前胡(各三分)杏仁(去皮尖)柴胡(銀州者)人參白茯苓甘草當歸川芎半夏(湯洗七次)黃芩白芍藥羚羊角生幹地黃麥門冬(去心,各二分)上十七味為粗末,每服四錢,水一大盞半,生姜四片,煎至八分,去滓服,食後,日進二服。
[第五門]治勞疾 鳗鲡魚食之。
治發寒熱,欲成勞瘵者。
平江醫僧杲都正方。
十全飲子加黃連一味,根據法煎服,熱在骨節更加青蒿或鼈甲煎。
[第五門]豬骨煎 治男子婦人發熱,熱有多等,若虛勞發熱,熱從脊骨上起,此藥有神效,更宜審細服之。
豬脊骨(一條,去尾,五寸,細锉,用好法酒六升,青蒿一握,烏梅十個,柴胡一兩去蘆,秦艽一兩去蘆,慢火同熬,耗一半,去滓,入蜜半斤,再熬成膏子)白茯苓(去皮)當歸膝(去蘆,酒(以上各半兩)鹿茸上為細末,用前豬骨膏子搜和得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漸加至五十丸,米飲下,不以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