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中風癱瘓風痫暗風痛風手麻足弱寒濕痹臂腿骨痛鶴膝風
[第四門]大聖一粒金丹
浙漕呂仲發傳。
治男子婦人一切風疾,氣血俱虛,陰陽偏廢,卒暴中風,僵潮搐搦,不省人事,失音舌僵,手足曳,口眼斜,或癱瘓偏枯,半身不遂舉止錯亂,四肢麻痹;及治癫痫倒卧,目暝不開,涎盛作聲;或角弓反張,目悶絕,牙關緊急;并治風搏于陽經,目眩頭痛,耳作蟬鳴,皮膚搐,頻欠喜不能回顧;及腎髒風虛,腳膝疼痛,步履艱并能治之。
每服一粒,用生姜半兩,和皮擦,取自然汁,将藥丸于姜汁内化盡為度,用無灰酒半盞,暖熱同浸,化溫服,量病患酒性多少,更吃溫酒一、二升投之,以助藥力,次用衣被蓋覆,使卧,汗出為效。
勢輕者,每服半丸,不拘時候。
如有風疾,常服尤佳。
補益五髒,固密真丸,通流關節,祛逐風邪,壯筋續骨,又名保命丹,大有神效,不可具述,可寶惜濟世。
川烏頭(炮,去皮臍)大附子(炮,去皮臍)白附子(炮,各一兩)白僵蠶(淨洗,炒,去各半兩)朱砂(研上件為細末,拌勻,用前墨汁和藥,每兩分作六丸,陰幹,用金箔為衣,根據前法服。
[第四門]三建湯 治中風,風涎,不省人事。
附子天雄烏頭上件等分,生用,去皮臍,薄切,每藥一兩,生姜一兩,同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溫服。
[第四門]麝香煎、五積散 治卒暴中風,未可服它藥,先以麝香煎、五積散灌之,甚妙,候醒,随證治之。
蘇訓直、李新武義唐丞季潤名灌雲:切記,風中人不可便服風藥,氣中人不可便服氣藥。
或覺有此證候,急用真好麝香肉三錢,乳缽内研,令極細,以真清麻油,不拘多少,調令稀薄,可飲為度,即令患人一服,頓盡,須辨,菜子油不可用,藥少即見效遲。
如牙關緊,即撬開灌入,候至一、二斤無害。
服此二藥永無手足偏廢,語言謇澀之患。
後見得是中風,隻服小續命湯之類;見得是中氣,隻須服勻氣藥,自然無事也。
渠作漢東教官,得之太守張少衛名,雲屢試有效。
季潤亦以治數人矣,雲麻油麝香又勝麝香煎,五積散。
[第四門]白附子散 治大人小兒虛風呵欠,止吐化涎白附子散。
白附子(半兩,炮)天南星(半兩,炮)黑附子(炮,去皮臍,一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五片,慢火煎六分,不拘時候服。
小兒一錢,水一盞,姜三片,慢火煎,不住手攪勻,至小半盞,分三服。
吳内翰宣和癸卯在真州,李博士景開以治其孫,甚效。
紹興辛亥,康州陳侍郎彥修病風虛極昏,服三、四服,醒然,遂安。
[第四門]生料五積散、順元散 治風濕及卒中,生料五積散二錢,順元散一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順元散出《良方》,沈存中叔祖錢氏時得此方,賣于民間,故吳中至今謂之沈家五積散。
大兩杯,當手足溫,或汗乃愈。
今世名醫多用此藥治氣,極效!和一切氣,通血絡,無出此藥。
《良方》所述如此(原版作“包絡”,恐非)。
烏頭(二兩)附子天南星(各一兩,三味皆炮)木香(半兩)上為粗末,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姜七片,煎至八分,稍熱服。
紹熙辛亥耿侍郎微中服此而愈。
後表弟唐仲舉因冒風濕,手足緩弱,略不能動,伏枕已三日,欲轉側須三數人扶掖,甚以為慮。
予教令服此,隻三服,次日履地脫然。
若風濕證,不必加五積散。
[第四門]三聖散 大治手足拘攣,口眼斜,左癱右瘓,骨節酸疼,腳弱無力,行步不正,一切風疾,又名舒筋散(原版作“
治男子婦人一切風疾,氣血俱虛,陰陽偏廢,卒暴中風,僵潮搐搦,不省人事,失音舌僵,手足曳,口眼斜,或癱瘓偏枯,半身不遂舉止錯亂,四肢麻痹;及治癫痫倒卧,目暝不開,涎盛作聲;或角弓反張,目悶絕,牙關緊急;并治風搏于陽經,目眩頭痛,耳作蟬鳴,皮膚搐,頻欠喜不能回顧;及腎髒風虛,腳膝疼痛,步履艱并能治之。
每服一粒,用生姜半兩,和皮擦,取自然汁,将藥丸于姜汁内化盡為度,用無灰酒半盞,暖熱同浸,化溫服,量病患酒性多少,更吃溫酒一、二升投之,以助藥力,次用衣被蓋覆,使卧,汗出為效。
勢輕者,每服半丸,不拘時候。
如有風疾,常服尤佳。
補益五髒,固密真丸,通流關節,祛逐風邪,壯筋續骨,又名保命丹,大有神效,不可具述,可寶惜濟世。
川烏頭(炮,去皮臍)大附子(炮,去皮臍)白附子(炮,各一兩)白僵蠶(淨洗,炒,去各半兩)朱砂(研上件為細末,拌勻,用前墨汁和藥,每兩分作六丸,陰幹,用金箔為衣,根據前法服。
[第四門]三建湯 治中風,風涎,不省人事。
附子天雄烏頭上件等分,生用,去皮臍,薄切,每藥一兩,生姜一兩,同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溫服。
[第四門]麝香煎、五積散 治卒暴中風,未可服它藥,先以麝香煎、五積散灌之,甚妙,候醒,随證治之。
蘇訓直、李新武義唐丞季潤名灌雲:切記,風中人不可便服風藥,氣中人不可便服氣藥。
或覺有此證候,急用真好麝香肉三錢,乳缽内研,令極細,以真清麻油,不拘多少,調令稀薄,可飲為度,即令患人一服,頓盡,須辨,菜子油不可用,藥少即見效遲。
如牙關緊,即撬開灌入,候至一、二斤無害。
服此二藥永無手足偏廢,語言謇澀之患。
後見得是中風,隻服小續命湯之類;見得是中氣,隻須服勻氣藥,自然無事也。
渠作漢東教官,得之太守張少衛名,雲屢試有效。
季潤亦以治數人矣,雲麻油麝香又勝麝香煎,五積散。
[第四門]白附子散 治大人小兒虛風呵欠,止吐化涎白附子散。
白附子(半兩,炮)天南星(半兩,炮)黑附子(炮,去皮臍,一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五片,慢火煎六分,不拘時候服。
小兒一錢,水一盞,姜三片,慢火煎,不住手攪勻,至小半盞,分三服。
吳内翰宣和癸卯在真州,李博士景開以治其孫,甚效。
紹興辛亥,康州陳侍郎彥修病風虛極昏,服三、四服,醒然,遂安。
[第四門]生料五積散、順元散 治風濕及卒中,生料五積散二錢,順元散一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順元散出《良方》,沈存中叔祖錢氏時得此方,賣于民間,故吳中至今謂之沈家五積散。
大兩杯,當手足溫,或汗乃愈。
今世名醫多用此藥治氣,極效!和一切氣,通血絡,無出此藥。
《良方》所述如此(原版作“包絡”,恐非)。
烏頭(二兩)附子天南星(各一兩,三味皆炮)木香(半兩)上為粗末,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姜七片,煎至八分,稍熱服。
紹熙辛亥耿侍郎微中服此而愈。
後表弟唐仲舉因冒風濕,手足緩弱,略不能動,伏枕已三日,欲轉側須三數人扶掖,甚以為慮。
予教令服此,隻三服,次日履地脫然。
若風濕證,不必加五積散。
[第四門]三聖散 大治手足拘攣,口眼斜,左癱右瘓,骨節酸疼,腳弱無力,行步不正,一切風疾,又名舒筋散(原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