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者,名為蹄溪,在外踝下少耶近前是也,人聲室之房源。

    無病不可灸,灸則氣下不能上通,令喑不能言;有疾可灸十四壯。

     上二十穴,曹氏說雲無病不可灸,灸則為害也。

    尋不病者,則不應徒然而灸,以痛苦為玩者也,皆病至不獲已灸耳,便是未詳曹氏此說也。

     師述曰:孔穴去病,有近遠也。

    頭病即灸頭穴,四肢病即灸四肢穴,心腹背脅亦然,是以病其處即灸其穴,故言有病者可灸,此為近道法也。

    遠道針灸法,頭病皆灸手臂穴,心腹病皆灸胫足穴,左病乃灸右,右病皆灸左,非其處病而灸其穴,故言無病不可灸也,非其身都無病而徒灸者也。

    故言其穴所在之處無病不橫為遠道穴灸,苟犯其禁耳。

    意為如此,幸可更詳也。

     腹背宜灸五百壯,四肢則但去風邪,不宜多灸,七壯至七七壯止,不得過随年數。

    如巨阙、鸠尾雖是胸腹之穴。

    灸不過七七壯,艾炷不須大,以竹箸頭作炷,正當脈上灸之。

    若灸胸腹,艾炷大灸多,令人永無心力。

    如頭頂穴若灸多,令人失精神。

    臂腳穴灸多,令人血脈枯竭,四肢細瘦無力。

    既複失精神,又加于細瘦,即脫人真氣。

     膝目四穴,膝内外目,一膝有二穴,各有犢鼻兩旁陷者中,如猴狲眼者是也。

     曲尺二穴,在一腳趺上,胫之下,接腕曲屈處,對大指歧,當踝前兩筋中央陷中是也。

     風府一穴,在項後發際下,小入發中,當兩盤中央陷中是也。

     大椎上節以上,屬頸崇骨也。

    大椎與崇骨相接處,其節最高碩也。

     巨阙,在龍頭骨下一寸是也。

     灸心痛方;心懊,徹痛煩逆,灸心俞百壯。

     心痛如刀刺,氣結,灸鬲俞七壯。

     心痛胸痹,灸膻中百壯。

     心痛冷氣上,灸龍頭百壯。

    在心鸠尾頭上行一寸半。

     心痛惡氣上,脅急痛,灸通谷五十壯。

    乳下二寸。

     心痛暴絞急絕欲死,灸神府百壯。

    附心鸠尾正心,有忌。

     心痛暴惡風,灸巨阙百壯。

     心痛胸脅滿,灸期門,随年壯。

     心痛堅煩氣結,灸大倉百壯。

     大便閉塞,氣結心滿方。

     灸石關百壯。

     又方灸足大都随年壯治方。

     灸腋下聚毛中五十壯。

     又方灸石關穴五十壯。

     洩利食不消,不作肌膚,灸脾俞,随年壯。

     洩注便膿血,五色重下,灸小腸俞百壯。

     洩利不禁,少腹絞痛,灸丹田穴百壯。

    在臍下二寸。

     灸咳嗽法。

     灸肩井穴百壯,在肩上陷解中大骨前。

     又方灸大杼穴随年壯,在項第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

     又方灸肺俞随年壯,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又方灸風門熱府穴百壯,在第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又方灸天突穴五十壯,在結喉下五寸宛宛中。

     又方灸玉堂穴百壯,在紫宮下一寸六分。

     又方灸膻中穴五十壯,在玉堂下一寸六分,兩乳間陷者中。

     又方灸雲門穴五十壯,在巨骨下氣戶兩旁各二寸陷者中,橫去旋機旁六寸。

     又方灸中府穴五十壯,肺募也,在雲門下一寸。

     又方灸巨阙穴五十壯,在鸠尾穴下五分。

     又方灸期門穴五十壯,在去巨阙五分,舉臂取之。

     又方灸俞府穴,在旋機旁各二寸。

     又方灸或中穴,在輸府下一寸六分。

     又方灸氣戶穴,在去旋機旁各四寸。

     灸水病法。

     灸膈俞百壯,三報。

    在第七椎下兩旁一寸半。

     又方灸脾俞百壯,在十一椎下兩旁一寸半。

     又方灸意舍百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