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要方第二卷所治如下:治頭面風(論雜風狀)諸方治喉痛(喉痹)諸方治暴厥似風諸方(待考)
治中風喑不随痛腫諸方治狂妄噤痙諸方治腳弱諸方上六件
治頭面風(論雜風狀)諸方
說曰:風者,四時五行之氣也,分布八方,順十二月,終三百六十日。
各以時從其鄉來為正風,在天地為五行,在人為五髒之氣也。
萬物生成之所順,非毒厲之氣也。
人當觸之過,不勝其氣,乃病之耳,雖病然有自瘥者也,加治則易愈。
其風非時至者,則為毒風也,不治則不能自瘥焉。
今則列其證如下:春甲乙木,東方清風,傷之者為肝風,入頭頸肝俞中。
為病多汗,惡風,喜怒,兩脅痛,惡血在内,飲食不下,肢節時腫,顔色蒼,洩,嗌幹鼽衄。
夏丙丁火,南方湯風,傷之者為心風,入胸脅腑髒心俞中。
為病多汗,惡風,憔悴,喜悲,顔色赤,洞洩清谷。
仲夏戊己土,同南方湯風,傷之者為脾風,入背脊脾俞中。
為病多汗,惡風,肌肉痛,身體怠惰,四去不欲動,不嗜食,顔色黃,因人虛實之變。
陽氣有餘,陰氣不足者,則内外生熱,在中者令人喜饑。
若陽氣不足,陰氣有餘者,則内如有寒從中出,腸鳴而痛。
秋庚辛金,西方涼風,傷之者為肺風,入肩背肺俞中。
為病多汗,惡風,寒熱,咳動肩背,顔色白,霈然病瘧,晝瘥夕甚。
冬壬癸水,北方寒風,傷之者為腎風,入腰股四肢腎俞中。
為病多汗,惡風,腰脊骨肩背頸項痛,不能久立,便出曲難不利,陰痹,按之不得小便,腹脹,面龐然有澤,腫,時眩,顔上四時正氣之風,平人當觸之過,得病證候如此。
四時風總名:春九十日清風,夏九十日湯風,秋九十日涼風,冬九十日寒風,其氣分布八方,亦各異名也。
太一之神,随節居其鄉各四十五日,風雲皆應之。
今列其風名如下:東北方艮之氣,立春王,為條風,一名兇風,王四十五日。
東方震之氣,春分王,為明庶風,一名嬰兒風,王四十五日。
東南方巽之氣,立夏王,為清明風,一名弱風,王四十五日。
南方離之氣,夏至王,為景風,一名大弱風,王二十七日,合仲夏也。
仲夏中央之氣,主立八方之氣,戊己王十八日,合夏至合四十五日,風名同。
西南方坤之氣,立秋王,為涼風,一名謀風,王四十五日。
西方兌之氣,秋分王,為阊阖風,一名剛風,王四十五日。
西北方幹之氣,立冬王,為不周之風,一名折風,王四十五日。
北方坎之氣,冬至王,為廣莫風,一名大剛風,王四十五日。
上八方之風,各從其鄉來,主長養萬物,民衆少死病也。
八方風不從其鄉來,而從沖後來者,為虛邪,賊害萬物,則民衆多死病也。
故聖人說避邪如避矢也。
邪者,風也。
今人壽夭多病,是不知避邪也。
為病證候如下:兇風之氣内舍大腸中,外在脅腋骨下四肢節解中,書本遺其病證,今無也。
嬰兒風為病,令人筋紉濕。
其氣内舍肝中,外在筋中。
弱風為病,令人體重。
其氣内舍胃中,外在肉中。
大弱風為病,令人發熱。
其氣内舍心中,外在脈中。
謀風為病,令人弱,四肢緩弱也。
其氣内舍脾中,外在肌中。
剛風為病,令人燥,燥者枯燥瘦瘠也。
其氣内舍肺中,外在皮中。
折風為病,則因人,脈絕時而洩利,脈閉時則結不通,喜暴死也。
其氣内舍小腸中,外在右手太陽中。
大剛風為病,令人寒,寒者患冷,不能自溫也。
其氣内舍腎中,外在骨中、脊膂筋中也。
上八風,從其沖後來者,為病如此。
新食竟取風為胃風,其狀惡風,頸多汗,膈下塞不通,食飲不下,脹滿,形瘦,腹大,失衣因醉起風為漏風,其狀惡風,多汗,少氣,口幹渴,近衣則身熱如火燒,臨食則汗流如雨,骨節解惰,不欲自營。
新沐浴竟取風為首風,其狀惡風,面多汗,頭痛。
新房室竟取風為洩風,其狀惡風,汗
各以時從其鄉來為正風,在天地為五行,在人為五髒之氣也。
萬物生成之所順,非毒厲之氣也。
人當觸之過,不勝其氣,乃病之耳,雖病然有自瘥者也,加治則易愈。
其風非時至者,則為毒風也,不治則不能自瘥焉。
今則列其證如下:春甲乙木,東方清風,傷之者為肝風,入頭頸肝俞中。
為病多汗,惡風,喜怒,兩脅痛,惡血在内,飲食不下,肢節時腫,顔色蒼,洩,嗌幹鼽衄。
夏丙丁火,南方湯風,傷之者為心風,入胸脅腑髒心俞中。
為病多汗,惡風,憔悴,喜悲,顔色赤,洞洩清谷。
仲夏戊己土,同南方湯風,傷之者為脾風,入背脊脾俞中。
為病多汗,惡風,肌肉痛,身體怠惰,四去不欲動,不嗜食,顔色黃,因人虛實之變。
陽氣有餘,陰氣不足者,則内外生熱,在中者令人喜饑。
若陽氣不足,陰氣有餘者,則内如有寒從中出,腸鳴而痛。
秋庚辛金,西方涼風,傷之者為肺風,入肩背肺俞中。
為病多汗,惡風,寒熱,咳動肩背,顔色白,霈然病瘧,晝瘥夕甚。
冬壬癸水,北方寒風,傷之者為腎風,入腰股四肢腎俞中。
為病多汗,惡風,腰脊骨肩背頸項痛,不能久立,便出曲難不利,陰痹,按之不得小便,腹脹,面龐然有澤,腫,時眩,顔上四時正氣之風,平人當觸之過,得病證候如此。
四時風總名:春九十日清風,夏九十日湯風,秋九十日涼風,冬九十日寒風,其氣分布八方,亦各異名也。
太一之神,随節居其鄉各四十五日,風雲皆應之。
今列其風名如下:東北方艮之氣,立春王,為條風,一名兇風,王四十五日。
東方震之氣,春分王,為明庶風,一名嬰兒風,王四十五日。
東南方巽之氣,立夏王,為清明風,一名弱風,王四十五日。
南方離之氣,夏至王,為景風,一名大弱風,王二十七日,合仲夏也。
仲夏中央之氣,主立八方之氣,戊己王十八日,合夏至合四十五日,風名同。
西南方坤之氣,立秋王,為涼風,一名謀風,王四十五日。
西方兌之氣,秋分王,為阊阖風,一名剛風,王四十五日。
西北方幹之氣,立冬王,為不周之風,一名折風,王四十五日。
北方坎之氣,冬至王,為廣莫風,一名大剛風,王四十五日。
上八方之風,各從其鄉來,主長養萬物,民衆少死病也。
八方風不從其鄉來,而從沖後來者,為虛邪,賊害萬物,則民衆多死病也。
故聖人說避邪如避矢也。
邪者,風也。
今人壽夭多病,是不知避邪也。
為病證候如下:兇風之氣内舍大腸中,外在脅腋骨下四肢節解中,書本遺其病證,今無也。
嬰兒風為病,令人筋紉濕。
其氣内舍肝中,外在筋中。
弱風為病,令人體重。
其氣内舍胃中,外在肉中。
大弱風為病,令人發熱。
其氣内舍心中,外在脈中。
謀風為病,令人弱,四肢緩弱也。
其氣内舍脾中,外在肌中。
剛風為病,令人燥,燥者枯燥瘦瘠也。
其氣内舍肺中,外在皮中。
折風為病,則因人,脈絕時而洩利,脈閉時則結不通,喜暴死也。
其氣内舍小腸中,外在右手太陽中。
大剛風為病,令人寒,寒者患冷,不能自溫也。
其氣内舍腎中,外在骨中、脊膂筋中也。
上八風,從其沖後來者,為病如此。
新食竟取風為胃風,其狀惡風,頸多汗,膈下塞不通,食飲不下,脹滿,形瘦,腹大,失衣因醉起風為漏風,其狀惡風,多汗,少氣,口幹渴,近衣則身熱如火燒,臨食則汗流如雨,骨節解惰,不欲自營。
新沐浴竟取風為首風,其狀惡風,面多汗,頭痛。
新房室竟取風為洩風,其狀惡風,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