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暴崩不止乎。

     荊芥散(新制) 治崩漏腹痛,脈弦浮數者。

     生地(五錢,炒炭)荊芥(五錢,炒灰)白芍(一錢半,醋炒)白術(一錢半,炒炭)當歸(三錢,醋炒)木香(一錢)茯苓(一錢半)血餘灰(三錢)敗棕灰(三錢)荷葉(三錢,炒灰) 水煎去渣溫服,血熱加丹皮灰,血滞加延胡灰,血中氣滞加香附灰,血氣虛脫加赤石脂,咳嗽加桑皮,氣虛加人參,陰血虛加阿膠珠、蒲黃灰炒,胃中寒加炮姜炭,淡鹽水炒。

     任勞傷中,挾風邪而沖任不調,經血失守,故腹痛崩漏不止焉。

    生地炭涼血滋血兼去血中之濕以止血,荊芥灰和血疏風能去經絡之濕以撫血,當歸身養血歸經,白芍藥斂陰和血,白術炭健脾燥濕,廣木香調氣醒脾,血餘灰去瘀生新以除漏,敗棕灰澀血固經以定崩,白茯苓滲濕和脾,荷葉灰升陽止血也。

    水煎溫服,血熱加丹皮灰以涼血止血,血滞加醋炒香附炭以調血中之氣亦兼止血,血氣滑脫加醋赤石脂以澀滑脫之血,最能固下,咳嗽加桑皮以肅金氣,虛加人參以扶元陰,血虛加阿膠以補任脈之陰,蒲黃灰炒以止沖脈之血,胃中寒加炮姜以暖中宮之冷,淡鹽水炒以攝虛陽之動,且能堅腎以固沖任之虛脫也。

    此乃時下調治腹痛崩漏之法,或夾寒熱,或夾頭痛,無非一味荊芥可以了事,故不具載加減,法中觀其随證調治,無不頭頭是道。

     十灰散 治血崩不止,脈緩澀。

     錦片(一兩,炒灰)木賊(一兩,炒灰)棕灰(一兩)柏葉(一兩,炒灰)幹漆(一兩,炒灰)鲫鱗魚(一兩,炒灰)鯉鱗魚(一兩,炒灰)血餘(一兩,炒灰)當歸(二兩,炒灰)艾葉(一兩,炒灰) 為散,米飲下三錢。

     血虛挾瘀經脈不調而經氣失守,故經血偏滲血崩不止焉。

    錦片灰止經血以榮經絡,木賊灰舒陽氣以舉下陷,棕皮灰澀脫止血,柏葉灰涼血止血,幹漆灰去瘀血,血餘灰生新血,鲫鱗魚灰理血中之濕以止血,當歸、艾葉灰理子宮之血以除崩也。

    為散米飲下使瘀血頓化則新血自生,而經氣完固,血無妄行之患,何血崩之不止哉。

     立效散 治血崩不止,脈澀者。

     當歸(三兩)連花蕊(三兩)棉花子(二兩,炒)紅花(一兩)茅花(三兩) 為散,每服三錢,水煎去渣溫服。

     久郁傷肝,不能藏血,故血不歸經崩下不止焉。

    棉花子散滞氣力能解郁開結,連花蕊涼心氣,性善澀血固經,紅花生新去宿,當歸養血歸經,茅花輕揚止血以定崩下也。

    為散水煎,務使肝郁結散則經脈調和而經氣完複,血不妄行,何崩下之不除乎。

     陰腫門 北方黑色入通于腎,開竅于二陰,厥陰之脈下循陰器,是前陰之部,乃厥陰肝脈所主,少陰腎氣所貫也。

    故腎虛濕熱乘注則玉門漫腫名曰陰腫。

    肝郁濕熱相搏則陰腫疼痛名曰陰痛,如燥火下乘但痛不腫亦曰陰痛。

    濕熱生蟲則陰中作癢名曰陰癢。

    濕熱傷血則陰内生瘡名曰陰瘡。

    元虛下脫則陰挺出名曰陰挺,或濕熱下迫,或虧損肝脾亦皆令人挺出。

    冷結胞門,元陽暗損則陰中常覺冰冷名曰陰冷。

    下元虛衰膀胱不約則遺尿名曰遺溺。

    熱傷沖任,血滲膀胱則尿血曰溺血。

    濕熱乘脬風冷外遏則陰中留結如菌如茄名曰陰痔。

    胃實脬虛則陰氣下洩氣迫聲喧名曰陰吹。

    腎虛肝火淩脾,不能統攝津血而交接出血名曰陰蝕。

     ●脈法 風浮熱數濕細緊寒,若輕經氣滞郁脈必弦澀,瘀脈澀大,洪澀火灼。

     ●治法 調營化氣佐以理濕扶元,郁則疏之,瘀則行之,熱則清之,冷則溫之,虛甚者補而調之,下陷者舉而升之,随證治法則審方酌治。

     ●用藥 陰腫四苓湯加青、陳、柴胡稍,陰痛龍膽瀉肝湯加知、柏、敗龜闆,陰癢逍遙散加龜闆、栀子、生蛤粉,陰瘡二妙散加萆、知母、敗龜闆,陰挺補中益氣湯加龍骨牡蛎粉,陰冷八味丸加小茴、巴戟肉,遺溺八味丸去澤瀉加益智、覆盆子,溺血黑逍遙散換生地加地榆炭、荊芥灰,陰痔内服逍遙散,外以銅綠散絹裹納陰中,陰吹先服豬膚發煎後以歸芍地黃湯調理,陰蝕朝以歸芍地黃湯,暮以補陰益氣煎,日久兼程,庶可奏績。

     ●選方 加味四苓湯 治前陰漫腫,脈弦者。

     茯苓(三錢)白術(一錢半,炒黑)豬苓(一錢半)柴胡稍(五分)澤瀉(一錢半)青皮(一錢半,炒)陳皮(一錢半)橘核(三錢,炒) 水煎去渣溫服。

     脾土虛衰,不能制濕而肝氣滞于厥陰,故前陰兩拗漫腫焉。

    白術培脾土以制濕,茯苓滲利濕邪以安中,豬苓利三焦之濕,澤瀉利膀胱之濕,青皮破滞氣以平肝,陳皮利中氣以和胃,柴胡稍達下以升陽散滞,廣橘核入肝以散結消腫也。

    水煎溫服,使土強制濕,則濕化氣調而肝脾無滞結之患,何陰腫之不退哉。

     加味逍遙散 治陰癢脈弦虛數者。

     柴胡(六錢,鹽水炒)白芍(二兩,炒)白術(一兩半,制)當歸(三兩)茯苓(一兩)炙草(四錢)山栀(二兩炒)丹皮(一兩半)蛤殼(三兩,生研) 為散,白雷丸三錢,煎湯調下三錢。

     肝脾血虛,濕熱下注,故陰内生蟲而作癢難忍,得溺則暫解片時焉。

    蛤殼生研利少陰之濕熱,柴胡鹽制解肝膽之虛陽,當歸養血榮經,白芍斂陰和血,白術培土制濕,茯苓滲濕和脾,丹皮涼血以清相火,山栀降熱以清濕火,炙甘草以緩中和胃也。

    白雷丸湯調下取其清熱殺蟲使熱化蟲消,則濕亦得洩而津血四布,肝脾無不皆受其蔭,豈有濕熱下注以成陰癢之苛哉。

     加味二妙散 治陰内生瘡,脈細數者。

     蒼術(一兩,炒)黃柏(二兩,鹽水炒)龜闆(二兩,鹽水炒)萆(二兩)知母(二兩,鹽水炒) 為散,人中白煎湯,調下三錢。

     濕熱内甚,浸淫不化而下注陰中,故陰内生瘡焉。

    蒼術燥濕強脾以治瘡,黃柏清熱燥濕以存陰,知母清熱壯水,萆利濕厘清,龜闆滋陰壯水以清濕熱下注之源也。

    人中白湯調下使小便清利則濕熱自化而經府清和,何陰内生瘡之足患哉。

     濟陰摻藥方 治陰瘡濕爛脈緩者。

     黃丹(一兩)枯礬(三兩)蓄(一兩,炒灰)本(一兩)蛇床子(二兩)荊芥(一兩)白蛇皮(六錢,燒灰)硫黃(一兩) 為末幹摻藥溶,蔥礬湯洗拭再摻之。

     濕氣内淫,挾風毒而陰瘡濕爛,故膿汁淋漓不能自己焉。

    黃丹生肌燥濕,硫黃燥濕殺蟲,本升陽勝濕,枯礬卻濕排膿,荊芥疏血分風邪,蛇床瀉陰中濕熱,蛇皮善脫皮膚,炒黑亦能勝濕,蓄專瀉水濕炒灰,亦可排膿,藥末以摻之,蔥礬湯以洗之,務使濕化風消,則經府清和而陰瘡濕爛無不平複,何膿汁淋漓之不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