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虛白規中指南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内丹三要
内丹之要有三,曰玄牝、藥物、火候。
丹經有雲:擠為隐語,黃絹幼婦。
讀者感之。
愚今滿口饒舌,直為天下說破。
言雖覼縷,意在發明,字字真訣,肺肝相視。
漏洩造化之機緘,貫串陰陽之骨髓,古今不傳之秘,盡在是矣。
鲸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
玄牝圖 詩曰 混沌生前混沌圓,個中消息不容傳。
擘開竅内竅中竅,踏破天中天外天。
鬥柄逆旋方有象,台光返照始成仙。
一朝撈得潭心月,觑破胡僧面壁禅。
藥物圖 詩曰 五蘊山頭多白雪,白雲深處藥苗芬。
威音王佛随時種,元始天尊下手耘。
石女騎龍深兩實,木人駕虎摘霜芸。
不論貧富家家有,探得歸來共一斤。
火候圖 詩曰 無位真人煉大丹,倚空長劍逼人寒。
玉爐火煅天尊髓,金鼎湯煎佛祖肝。
百刻寒溫忙裹準,六爻文武靜中看。
有人要問真爐鼎,豈離而今赤肉團。
玄牝 《悟真篇》雲:要得谷神長不死,須憑玄牝立根基。
真精既返黃金室,一顆明珠永不離。
夫身中一竅,名曰玄牝,受炁以生,實為神府,三元所聚,更無分别,精神魂魄,會於此穴,乃金丹返還之根,神仙凝結聖胎之地也。
古人謂之太極之蒂、先天之柄、虛無之宗、混沌之根、太虛之谷、造化之源、歸根竅、複命關、戊己門、庚辛室、甲乙戶、西南鄉、真一處、中黃房、丹元府、守一壇、偃月爐、朱砂鼎、龍虎穴、黃婆舍、鉛爐土釜、神水華池、帝一神室、靈台绛宮,皆一處也。
然在身中而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腎、非肝非肺、非脾、非胃、非臍輪、非尾闾、非膀胱、非谷道、非兩腎中間一穴、非臍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關元氣海。
然則何處? 曰:我的妙訣,名曰規中,一意不散,結成胎仙。
《契》雲:真人潛深淵,浮遊守規中。
此其所也。
《老子》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兌之東,坎離水火交媾之鄉。
人一身天地之正中,八脈九竅,經絡聯辏,虛閑一穴,空懸黍珠,不依形而立,惟道體以生。
似有似無,若亡若存,無内無外,中有乾坤,黃中通理,正位居體。
《書》曰: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度人經》曰:中理五炁,混合百神。
崔公謂之貫尾闾,通泥丸。
純陽謂之窮取生身受炁初。
平叔曰:勸君窮取生身處。
此元炁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
故玉蟾又謂之念頭動處。
修丹之士不明此竅,則真息不住,神仙無基。
且此一竅,先天而生,後天而接,先後二炁,總為混沌。
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恍恍惚惚,其中有物。
非常物,精非常精也。
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甯,人得之以靈。
譚真人曰:得灏炁之門,所以歸其根;知元神之囊,所以韬其光。
若蚌内守,若石中藏,所以為珠玉之房,皆真旨也。
然此一竅,亦無邊傍,更無内外。
若以形體色象求之,則又成大錯謬矣。
故曰:不可執於無為,不可形於有作,不可泥於存想,不可着於持守。
聖人法象,見於丹經。
或謂之玄中高起,狀似蓬壺,關閉微密,神運其中。
或謂之狀如雞子,黑白相扶,縱廣一寸,以為始初,彌曆十月,脫出其胞。
或謂之其白如練,其連如環,方廣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此明示玄關之要,顯露造化之機。
學者不探其玄、不赜其奧,用工之時,便守之以為蓬壺,存之以為雞子,想之以為連環,模樣如此,形狀如此,執有為有,存神入妄,豈不大謬邪。
要知玄關一竅,玄牝之門,乃神仙聊指造化之基爾。
玉蟾曰:似有而非,除卻自身安頓何處去?然其中體用權衡,本自不殊,如以乾坤法天地,離坎體日月是也。
《契》雲:混沌處相接,權輿樹根基。
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
則神炁有所取,魂魄不緻散亂,回光返照便歸來,造次弗離常在此。
其詩:經營鄞鄂體虛無,便把元神裹面居。
息往息來無間斷,全胎成就合元初。
玄牝之旨,備於斯矣。
抑又論之,杳林雲:一孔玄關竅,三關要路頭。
忽然輕運動,神水自然流。
又曰:心下腎上處,肝西肺左中。
非腸非胃府,一炁自流通。
今曰玄關一竅,玄牝之門,在人一身天地之正中,造化固吻合乎此。
愚嘗審思其說, 大略精明,猶未的為直指。
天不愛道、流傳人間。
太上慈悲,必不固恪。
愚敢淨盡漏洩天機,指出玄關的的大意,冒禁相付,使骨肉相合。
修仙之士,一見豁然,心領神會,密
丹經有雲:擠為隐語,黃絹幼婦。
讀者感之。
愚今滿口饒舌,直為天下說破。
言雖覼縷,意在發明,字字真訣,肺肝相視。
漏洩造化之機緘,貫串陰陽之骨髓,古今不傳之秘,盡在是矣。
鲸吞海水,盡露出珊瑚枝。
玄牝圖 詩曰 混沌生前混沌圓,個中消息不容傳。
擘開竅内竅中竅,踏破天中天外天。
鬥柄逆旋方有象,台光返照始成仙。
一朝撈得潭心月,觑破胡僧面壁禅。
藥物圖 詩曰 五蘊山頭多白雪,白雲深處藥苗芬。
威音王佛随時種,元始天尊下手耘。
石女騎龍深兩實,木人駕虎摘霜芸。
不論貧富家家有,探得歸來共一斤。
火候圖 詩曰 無位真人煉大丹,倚空長劍逼人寒。
玉爐火煅天尊髓,金鼎湯煎佛祖肝。
百刻寒溫忙裹準,六爻文武靜中看。
有人要問真爐鼎,豈離而今赤肉團。
玄牝 《悟真篇》雲:要得谷神長不死,須憑玄牝立根基。
真精既返黃金室,一顆明珠永不離。
夫身中一竅,名曰玄牝,受炁以生,實為神府,三元所聚,更無分别,精神魂魄,會於此穴,乃金丹返還之根,神仙凝結聖胎之地也。
古人謂之太極之蒂、先天之柄、虛無之宗、混沌之根、太虛之谷、造化之源、歸根竅、複命關、戊己門、庚辛室、甲乙戶、西南鄉、真一處、中黃房、丹元府、守一壇、偃月爐、朱砂鼎、龍虎穴、黃婆舍、鉛爐土釜、神水華池、帝一神室、靈台绛宮,皆一處也。
然在身中而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腎、非肝非肺、非脾、非胃、非臍輪、非尾闾、非膀胱、非谷道、非兩腎中間一穴、非臍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關元氣海。
然則何處? 曰:我的妙訣,名曰規中,一意不散,結成胎仙。
《契》雲:真人潛深淵,浮遊守規中。
此其所也。
《老子》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兌之東,坎離水火交媾之鄉。
人一身天地之正中,八脈九竅,經絡聯辏,虛閑一穴,空懸黍珠,不依形而立,惟道體以生。
似有似無,若亡若存,無内無外,中有乾坤,黃中通理,正位居體。
《書》曰: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度人經》曰:中理五炁,混合百神。
崔公謂之貫尾闾,通泥丸。
純陽謂之窮取生身受炁初。
平叔曰:勸君窮取生身處。
此元炁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
故玉蟾又謂之念頭動處。
修丹之士不明此竅,則真息不住,神仙無基。
且此一竅,先天而生,後天而接,先後二炁,總為混沌。
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恍恍惚惚,其中有物。
非常物,精非常精也。
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甯,人得之以靈。
譚真人曰:得灏炁之門,所以歸其根;知元神之囊,所以韬其光。
若蚌内守,若石中藏,所以為珠玉之房,皆真旨也。
然此一竅,亦無邊傍,更無内外。
若以形體色象求之,則又成大錯謬矣。
故曰:不可執於無為,不可形於有作,不可泥於存想,不可着於持守。
聖人法象,見於丹經。
或謂之玄中高起,狀似蓬壺,關閉微密,神運其中。
或謂之狀如雞子,黑白相扶,縱廣一寸,以為始初,彌曆十月,脫出其胞。
或謂之其白如練,其連如環,方廣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此明示玄關之要,顯露造化之機。
學者不探其玄、不赜其奧,用工之時,便守之以為蓬壺,存之以為雞子,想之以為連環,模樣如此,形狀如此,執有為有,存神入妄,豈不大謬邪。
要知玄關一竅,玄牝之門,乃神仙聊指造化之基爾。
玉蟾曰:似有而非,除卻自身安頓何處去?然其中體用權衡,本自不殊,如以乾坤法天地,離坎體日月是也。
《契》雲:混沌處相接,權輿樹根基。
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
則神炁有所取,魂魄不緻散亂,回光返照便歸來,造次弗離常在此。
其詩:經營鄞鄂體虛無,便把元神裹面居。
息往息來無間斷,全胎成就合元初。
玄牝之旨,備於斯矣。
抑又論之,杳林雲:一孔玄關竅,三關要路頭。
忽然輕運動,神水自然流。
又曰:心下腎上處,肝西肺左中。
非腸非胃府,一炁自流通。
今曰玄關一竅,玄牝之門,在人一身天地之正中,造化固吻合乎此。
愚嘗審思其說, 大略精明,猶未的為直指。
天不愛道、流傳人間。
太上慈悲,必不固恪。
愚敢淨盡漏洩天機,指出玄關的的大意,冒禁相付,使骨肉相合。
修仙之士,一見豁然,心領神會,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