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集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來毫末,放開大地不能藏。
過去未來見在,隻是星兒消息,體物顯然彰。
本自無形象,随處見青黃。
性源清,心地靜,發天光。
木人半夜,倒騎鐵馬過銀潢。
正是露寒煙冷,那更風清月白,乘興水雲鄉。
識破夢中夢,稽首禮虛皇。
百字令 贈真蟾子葉大師 玄關欲透,做工夫、妙在一陽來複。
天癸才生忙下手,采處切須虔笃。
絕慮忘機,清心釋累,認取虛無谷。
鉛銀砂汞,一時辰内攢簇。
霎時天地相交,甲庚無間,龍虎齊降伏。
取坎填離,乾體就、陽火陰符行足。
至寶凝堅,真蟾形兆,宜把靈泉沃。
德圓功備,大師名注仙箓。
又 指中庵性命次序 玄關一竅,理幽深、至妙了無言說。
陰極陽生初動處,便是采鉛時節。
地下雷轟,山頭水降,滿地紅塵雪。
行功之際,馬猿休縱颠劣。
霎時虎嘯龍吟,夫懼婦合,鼎内丹頭結。
身外有身猶未了,圓頓始能通徹。
郁郁黃花,青青翠竹,此理應難洩。
為君舉似,水中撈取明月。
又 贈陳制幹 修真慕道,樂清虛、任意陶陶兀兀。
富貴榮華都不戀,甘分清貧徹骨。
名利俱損,是非不辨,且把身埋沒。
真閑真靜,誰知如是消息。
為言向上機緘,玄珠罔象,火候無時刻。
一竅玄關通得透,頓悟非心非佛。
情念雙忘,有無交入,胎備元神出。
眼睛開放,光明周遍無極。
又 贈胡秀才 亘初一點,瑩如如、無相無形無質。
不蕩不搖常正定,直是斷蹤絕迹。
變化無方,顯微無間,妙理應難測。
為伊言破,屏除緣慮塵識。
放教方寸虛澄,裹頭甯貼,方見真端的。
三五混融心月皎,照破本元來曆。
爍爍圓明,如如不動,運化無休息。
靜中拈出,蟾光爍破無極。
又 指老蟾張大夫下手 金丹大要,不難知、妙在陽時下手。
日用平常須謹獨,莫縱虎龍奔走。
心要安閑,身須正定,意在常存守。
始終不怠,自然通透玄牡。
其間些子淆訛,為公直指,地下聽雷吼。
立鼎安爐非小可,運用斡旋憑鬥。
性本圓明,命基牢固,勘破無中有。
老蟾成象,直同天地齊壽。
又贈通庵 太初一點,本靈明、元自至純無雜。
執着些兒千裡遠,悟得隻消時霎。
方寸中虛,纖塵不立,何用調庚甲。
承當得去,目前方信無法。
個中顯訣難傳,無名可喚,貴在心通達。
信手拈來君薦取,無罅豈容針劄。
人我山頭,是非海裹,更要知生殺。
養其無象,忘形靈地開發。
又 示衆破惑 成仙捷徑,在玄關、一竅四通八達。
說與學人先立志,悟後隻消時霎。
可笑迷徒,不求師指,執着傍門法。
般精般氣,到頭都是兜搭。
争知大道堂堂,坦平蓦直,也要師開發。
會得善行無轍迹,玄牝自然開阖。
一念無生,谷神不死,九轉工周匝。
脫胎歸去,大羅天上行踏。
西江月 贈潘道人 真土真鉛真汞,元神元氣元精。
三元合一藥方成,個是全真上品。
動靜虛靈不昧,成全實相圓明。
形神俱妙樂無生,直谒虛皇絕境。
又 贈善友 至道本無言說,全憑立志剛堅。
心常不昧究根源,一月千潭普現。
會取擊風捕影,便知火裹栽蓮。
任他海水變桑田,隻這本來無變。
又 贈周守正 識破無人無我,何須求佛求仙。
随時随處總安禅,一切幻塵不染。
選甚山居野處,何妨鬧市門前。
執中守正固三田,久久神珠出現。
煉丹砂 詠玄牝示衆 玄牝少人通,說與諸公。
休言南北與西東。
不在四維并上下,不在當中。
阖辟妙無窮,天地根宗。
生生化化運神功。
動靜機緘應不息,廣納包容。
又 示衆 至道本無傳,隻要心堅。
始終立志莫教偏。
九載三年常一定,便是神仙。
真息自綿綿,靈地平平。
饑來吃飯困來眠。
夏月單衣冬蓋被,玄外無玄。
隐語 教外名言 佛書雲: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由心造。
是謂有造則有化,造化皆由心。
人皆謂造化萬物者,造化之工也。
予獨不然。
造化本無工,萬物自造化也。
何以故?一切萬物均有是心,既有是心,便有造化,豈非自造化耶?且如世間一切有形,形本無無而生有,是謂造;有生便有滅。
有滅則複歸於無,是謂化。
造造化化,物之常也。
一真之性本有,有而無象,故無造無化,道之常也。
人隻知無造無化為不造化,殊不知有大造化存焉。
非明了者,其孰能知之。
明了之士,智慧圓通,則能萬事見空,一心歸寂,超然獨存,故無造化也。
若不明了,外着於身心世事,内住於受想行識,所以随世變遷,随形生滅也。
目所見者,謂之色。
領納在心,謂之受。
既受之在心,謂之想。
想而不已,至於作為,謂之行。
随行善惡各有報,謂之業識。
業識紛紛,輸回之根本也,故不能出造化。
苟有不被幻緣纏縛,不被法塵染污,不被迷情障礙,不被愛欲苦惱,則能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既空,造化何有?此即是涅盤妙心也。
予謂造化由心,複何疑哉。
道書雲:有無相生。
是謂無生有造也,有生無化也。
又雲:緻虛極,守靜笃,萬物并作,吾以觀其複。
是謂觀複知化也。
知化則不化,不化則安得有造?非洞觀無礙者,孰能及此。
洞達之士,清靜光明,故能勘破身心世事。
因虛幻中有有則為物,物極則返,返射複歸虛幻也。
作是觀者,則知無象之象,乃是實象;養其無象,象故常存;守其無體,體故全真。
至於純純全全,合乎大方,溟溟涬涬,合乎無倫,超出虛無之外,是謂無造化也。
執着之者,身心不定,念慮交攻,所以喪其無象
過去未來見在,隻是星兒消息,體物顯然彰。
本自無形象,随處見青黃。
性源清,心地靜,發天光。
木人半夜,倒騎鐵馬過銀潢。
正是露寒煙冷,那更風清月白,乘興水雲鄉。
識破夢中夢,稽首禮虛皇。
百字令 贈真蟾子葉大師 玄關欲透,做工夫、妙在一陽來複。
天癸才生忙下手,采處切須虔笃。
絕慮忘機,清心釋累,認取虛無谷。
鉛銀砂汞,一時辰内攢簇。
霎時天地相交,甲庚無間,龍虎齊降伏。
取坎填離,乾體就、陽火陰符行足。
至寶凝堅,真蟾形兆,宜把靈泉沃。
德圓功備,大師名注仙箓。
又 指中庵性命次序 玄關一竅,理幽深、至妙了無言說。
陰極陽生初動處,便是采鉛時節。
地下雷轟,山頭水降,滿地紅塵雪。
行功之際,馬猿休縱颠劣。
霎時虎嘯龍吟,夫懼婦合,鼎内丹頭結。
身外有身猶未了,圓頓始能通徹。
郁郁黃花,青青翠竹,此理應難洩。
為君舉似,水中撈取明月。
又 贈陳制幹 修真慕道,樂清虛、任意陶陶兀兀。
富貴榮華都不戀,甘分清貧徹骨。
名利俱損,是非不辨,且把身埋沒。
真閑真靜,誰知如是消息。
為言向上機緘,玄珠罔象,火候無時刻。
一竅玄關通得透,頓悟非心非佛。
情念雙忘,有無交入,胎備元神出。
眼睛開放,光明周遍無極。
又 贈胡秀才 亘初一點,瑩如如、無相無形無質。
不蕩不搖常正定,直是斷蹤絕迹。
變化無方,顯微無間,妙理應難測。
為伊言破,屏除緣慮塵識。
放教方寸虛澄,裹頭甯貼,方見真端的。
三五混融心月皎,照破本元來曆。
爍爍圓明,如如不動,運化無休息。
靜中拈出,蟾光爍破無極。
又 指老蟾張大夫下手 金丹大要,不難知、妙在陽時下手。
日用平常須謹獨,莫縱虎龍奔走。
心要安閑,身須正定,意在常存守。
始終不怠,自然通透玄牡。
其間些子淆訛,為公直指,地下聽雷吼。
立鼎安爐非小可,運用斡旋憑鬥。
性本圓明,命基牢固,勘破無中有。
老蟾成象,直同天地齊壽。
又贈通庵 太初一點,本靈明、元自至純無雜。
執着些兒千裡遠,悟得隻消時霎。
方寸中虛,纖塵不立,何用調庚甲。
承當得去,目前方信無法。
個中顯訣難傳,無名可喚,貴在心通達。
信手拈來君薦取,無罅豈容針劄。
人我山頭,是非海裹,更要知生殺。
養其無象,忘形靈地開發。
又 示衆破惑 成仙捷徑,在玄關、一竅四通八達。
說與學人先立志,悟後隻消時霎。
可笑迷徒,不求師指,執着傍門法。
般精般氣,到頭都是兜搭。
争知大道堂堂,坦平蓦直,也要師開發。
會得善行無轍迹,玄牝自然開阖。
一念無生,谷神不死,九轉工周匝。
脫胎歸去,大羅天上行踏。
西江月 贈潘道人 真土真鉛真汞,元神元氣元精。
三元合一藥方成,個是全真上品。
動靜虛靈不昧,成全實相圓明。
形神俱妙樂無生,直谒虛皇絕境。
又 贈善友 至道本無言說,全憑立志剛堅。
心常不昧究根源,一月千潭普現。
會取擊風捕影,便知火裹栽蓮。
任他海水變桑田,隻這本來無變。
又 贈周守正 識破無人無我,何須求佛求仙。
随時随處總安禅,一切幻塵不染。
選甚山居野處,何妨鬧市門前。
執中守正固三田,久久神珠出現。
煉丹砂 詠玄牝示衆 玄牝少人通,說與諸公。
休言南北與西東。
不在四維并上下,不在當中。
阖辟妙無窮,天地根宗。
生生化化運神功。
動靜機緘應不息,廣納包容。
又 示衆 至道本無傳,隻要心堅。
始終立志莫教偏。
九載三年常一定,便是神仙。
真息自綿綿,靈地平平。
饑來吃飯困來眠。
夏月單衣冬蓋被,玄外無玄。
隐語 教外名言 佛書雲: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由心造。
是謂有造則有化,造化皆由心。
人皆謂造化萬物者,造化之工也。
予獨不然。
造化本無工,萬物自造化也。
何以故?一切萬物均有是心,既有是心,便有造化,豈非自造化耶?且如世間一切有形,形本無無而生有,是謂造;有生便有滅。
有滅則複歸於無,是謂化。
造造化化,物之常也。
一真之性本有,有而無象,故無造無化,道之常也。
人隻知無造無化為不造化,殊不知有大造化存焉。
非明了者,其孰能知之。
明了之士,智慧圓通,則能萬事見空,一心歸寂,超然獨存,故無造化也。
若不明了,外着於身心世事,内住於受想行識,所以随世變遷,随形生滅也。
目所見者,謂之色。
領納在心,謂之受。
既受之在心,謂之想。
想而不已,至於作為,謂之行。
随行善惡各有報,謂之業識。
業識紛紛,輸回之根本也,故不能出造化。
苟有不被幻緣纏縛,不被法塵染污,不被迷情障礙,不被愛欲苦惱,則能照見五蘊皆空。
五蘊既空,造化何有?此即是涅盤妙心也。
予謂造化由心,複何疑哉。
道書雲:有無相生。
是謂無生有造也,有生無化也。
又雲:緻虛極,守靜笃,萬物并作,吾以觀其複。
是謂觀複知化也。
知化則不化,不化則安得有造?非洞觀無礙者,孰能及此。
洞達之士,清靜光明,故能勘破身心世事。
因虛幻中有有則為物,物極則返,返射複歸虛幻也。
作是觀者,則知無象之象,乃是實象;養其無象,象故常存;守其無體,體故全真。
至於純純全全,合乎大方,溟溟涬涬,合乎無倫,超出虛無之外,是謂無造化也。
執着之者,身心不定,念慮交攻,所以喪其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