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集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念融通萬虛澄,三心剔透諸緣息。
谛觀三教聖人書,息之一字最簡直。
若於息上做工夫,為佛為仙不勞力。
息緣達本禅之機,息心明理儒之極。
息氣凝神道之玄,三息相須無不克。
說與知堂田皎蟾,究竟自心為軌則。
性理歌 兩儀肇判分三極,乾以直專坤辟翕。
天地中間玄牝門,其動愈出靜愈入。
道統正傳指歸趣,仲尼授參參授伋。
風從虎兮雲從龍,火就燥兮水流濕。
緻和格物有等倫,入聖超凡無階級。
君子居易以俟命,内省不疚何憂悒。
緻用推明生殺機,存身究竟龍蛇蟄。
回光照破夢中身,直下掀翻舊書笈。
磨光刮垢絕根塵,釋累清心無染習。
潛心入妙感而通,萬裡長江一口吸。
何須乾鼎煉金精,不假坤爐烹玉汁。
透徹羲皇未畫前,世界收來藏黍粒。
火候歌 欲造玄玄須謹獨,謹獨工夫機在目。
絕斷色塵無毀辱,清虛方寸瑩如玉。
極緻沖虛守靜笃,靜中一動陽來複。
初九潛龍須攝伏,進至見龍休大速。
才見乾乾光内燭,或躍在淵時沐浴。
九五飛龍成化育,陽極陰生須退縮。
防微杜漸坤初六,退至直方金并木。
六三不可榮以祿,括囊以後神丹熟。
若逢野戰志钤束,陰剝陽純火候足。
一粒寶珠吞入腹,作個全真仙眷屬。
一夫一婦常和睦,三偶三奇時趁逐。
素女青郎一處宿,黑汞赤鉛自攢簇。
虛空造就無為屋,這個主人誠不俗。
山嶽藏雲天地肅,爍爍蟾光照虛谷。
龍虎歌并引 龍虎者,陰陽之異名也。
陰陽運化 神妙莫測,故象之以龍虎。
《易·系》雲: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莫測之謂神。
丹書雲:偏陰偏陽之謂疾。
陰陽者,太極之動靜也。
一分為二,清升濁淪,大而天地,小而物類,皆禀陰,陽二氣而有形名。
故覆載之間,纖洪巨細,未有外乎陰陽跑者也。
丹經子書,種種異名,不出陰陽二字。
曆代仙師,假名立象,喻之為龍虎,使學徒易取則而成功也。
龍虎之象,千變萬化,神妙難窮,故喻之為藥物,立之為鼎爐,運之為火候,比之為坎離,假之為金木,字之為男女,配之為夫婦。
以上異名,皆龍虎之妙用也。
以其靈感,故曰藥物。
以其成物,故曰鼎爐。
以其變化,故曰火候。
以其交濟,故曰坎離。
以其剛直,故曰金木。
以其升沉,故曰男女。
以其妙合,故曰夫婦。
若非龍虎,何以盡之?《文言》曰: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觀。
此發明乾元九五之德也。
是知龍虎之妙,非神德聖功,何以當之哉?反求諸己,情性也;化而栽之,身心也,魂塊也,精氣也。
推而行之,玄牝之門也,阖辟之機也。
太上雲: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動。
《易》雲:阖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阖一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
丹書雲:呼則接天根,吸則接地根,即乾坤阖辟之機也。
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即一阖一辟謂之變也。
風雲感合,化生金液,即往來不窮謂之通也。
金液還返,結成大丹,故假名曰龍虎大丹也。
采而餌之,長生久視,此所謂呼吸者非囗鼻也。
真機妙應,一出一入之門戶也。
若向這裹透得,龍虎丹成,神仙可冀。
修真至士,誠能於龍虎上打得徹、透得過,真常之道雖曰至玄至微,又奚患其不成哉。
至於種善根、植德本、養聖胎,未有不明龍虎而成者也。
紫陽雲:收拾身心,謂之降伏龍虎。
心不動則龍吟,身不動則虎嘯。
龍吟則氣固,虎嘯則精凝。
元精凝則足以保形,元氣固則足以凝神。
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神仙之能事畢矣。
非天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哉。
趙束齋者,古杭人也。
幼為内侍,職任中官。
因乾旋坤轉而勘破浮生,故棄利捐名,而參求道要。
雖紅塵而混迹,實玄境以栖心,真脫略世事者也。
意欲混合凝神,故留心於龍虎。
一日攜是圖示予,求其贅語。
予辭不可,於是乎着筆而塞責焉。
告之曰:古人因道而設象,子今因象而立言。
束齊者,貴在明加眼力,觀教端的,莫教錯認定盤星。
苟能因言會意,觀圖得旨,便知道真龍真虎,不在紙上,而在自己也。
至於言象兩忘,道德備矣。
咦,真龍真虎不難尋,隻要抽陽去補陰。
四德運乾誠不息,潛飛見躍盡由心。
雖然也是平地起,波濤青天轟霹靂。
勉旃勉旃。
歌曰: 真龍真虎元無象,誰為起模傳此樣。
若於無象裹承當,又落斷常終莽蕩。
青青白白太分明,也是無風自起浪。
時人要識真龍虎,不屬有無并子午。
休将二物混淪吞,但把五行颠倒數。
根芽本是太玄宮,造化卻在朱陵府。
雖然運用有主張,畢竟虛靈無處所。
一條大道要心通,些子神機非目睹。
忽然進開頂顧門,勘破木金同一母。
高高絕頂天罡摧,耿耿銀河鬥柄戽。
興雲起霧仗丁公,掣電驅雷役玄武。
瞬息之間天地交,剎那之頃坎離補。
虎從水底起清風,龍在火中降甘雨。
雷行雨施天下平,運乾龍德功周普。
人言六龍以卸天,孰知一龍是真主。
人言五虎透玄關,孰知一虎生真土。
會得龍虎常合和,便知龜蛇互吞吐。
聖人設象指蹄筌,象外明言便造言。
言外更須窮祖意,元來太極本無○。
得意忘象未為特,和意都忘為極則。
谛觀三教聖人書,息之一字最簡直。
若於息上做工夫,為佛為仙不勞力。
息緣達本禅之機,息心明理儒之極。
息氣凝神道之玄,三息相須無不克。
說與知堂田皎蟾,究竟自心為軌則。
性理歌 兩儀肇判分三極,乾以直專坤辟翕。
天地中間玄牝門,其動愈出靜愈入。
道統正傳指歸趣,仲尼授參參授伋。
風從虎兮雲從龍,火就燥兮水流濕。
緻和格物有等倫,入聖超凡無階級。
君子居易以俟命,内省不疚何憂悒。
緻用推明生殺機,存身究竟龍蛇蟄。
回光照破夢中身,直下掀翻舊書笈。
磨光刮垢絕根塵,釋累清心無染習。
潛心入妙感而通,萬裡長江一口吸。
何須乾鼎煉金精,不假坤爐烹玉汁。
透徹羲皇未畫前,世界收來藏黍粒。
火候歌 欲造玄玄須謹獨,謹獨工夫機在目。
絕斷色塵無毀辱,清虛方寸瑩如玉。
極緻沖虛守靜笃,靜中一動陽來複。
初九潛龍須攝伏,進至見龍休大速。
才見乾乾光内燭,或躍在淵時沐浴。
九五飛龍成化育,陽極陰生須退縮。
防微杜漸坤初六,退至直方金并木。
六三不可榮以祿,括囊以後神丹熟。
若逢野戰志钤束,陰剝陽純火候足。
一粒寶珠吞入腹,作個全真仙眷屬。
一夫一婦常和睦,三偶三奇時趁逐。
素女青郎一處宿,黑汞赤鉛自攢簇。
虛空造就無為屋,這個主人誠不俗。
山嶽藏雲天地肅,爍爍蟾光照虛谷。
龍虎歌并引 龍虎者,陰陽之異名也。
陰陽運化 神妙莫測,故象之以龍虎。
《易·系》雲: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莫測之謂神。
丹書雲:偏陰偏陽之謂疾。
陰陽者,太極之動靜也。
一分為二,清升濁淪,大而天地,小而物類,皆禀陰,陽二氣而有形名。
故覆載之間,纖洪巨細,未有外乎陰陽跑者也。
丹經子書,種種異名,不出陰陽二字。
曆代仙師,假名立象,喻之為龍虎,使學徒易取則而成功也。
龍虎之象,千變萬化,神妙難窮,故喻之為藥物,立之為鼎爐,運之為火候,比之為坎離,假之為金木,字之為男女,配之為夫婦。
以上異名,皆龍虎之妙用也。
以其靈感,故曰藥物。
以其成物,故曰鼎爐。
以其變化,故曰火候。
以其交濟,故曰坎離。
以其剛直,故曰金木。
以其升沉,故曰男女。
以其妙合,故曰夫婦。
若非龍虎,何以盡之?《文言》曰: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觀。
此發明乾元九五之德也。
是知龍虎之妙,非神德聖功,何以當之哉?反求諸己,情性也;化而栽之,身心也,魂塊也,精氣也。
推而行之,玄牝之門也,阖辟之機也。
太上雲: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動。
《易》雲:阖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阖一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
丹書雲:呼則接天根,吸則接地根,即乾坤阖辟之機也。
呼則龍吟雲起,吸則虎嘯風生,即一阖一辟謂之變也。
風雲感合,化生金液,即往來不窮謂之通也。
金液還返,結成大丹,故假名曰龍虎大丹也。
采而餌之,長生久視,此所謂呼吸者非囗鼻也。
真機妙應,一出一入之門戶也。
若向這裹透得,龍虎丹成,神仙可冀。
修真至士,誠能於龍虎上打得徹、透得過,真常之道雖曰至玄至微,又奚患其不成哉。
至於種善根、植德本、養聖胎,未有不明龍虎而成者也。
紫陽雲:收拾身心,謂之降伏龍虎。
心不動則龍吟,身不動則虎嘯。
龍吟則氣固,虎嘯則精凝。
元精凝則足以保形,元氣固則足以凝神。
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神仙之能事畢矣。
非天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哉。
趙束齋者,古杭人也。
幼為内侍,職任中官。
因乾旋坤轉而勘破浮生,故棄利捐名,而參求道要。
雖紅塵而混迹,實玄境以栖心,真脫略世事者也。
意欲混合凝神,故留心於龍虎。
一日攜是圖示予,求其贅語。
予辭不可,於是乎着筆而塞責焉。
告之曰:古人因道而設象,子今因象而立言。
束齊者,貴在明加眼力,觀教端的,莫教錯認定盤星。
苟能因言會意,觀圖得旨,便知道真龍真虎,不在紙上,而在自己也。
至於言象兩忘,道德備矣。
咦,真龍真虎不難尋,隻要抽陽去補陰。
四德運乾誠不息,潛飛見躍盡由心。
雖然也是平地起,波濤青天轟霹靂。
勉旃勉旃。
歌曰: 真龍真虎元無象,誰為起模傳此樣。
若於無象裹承當,又落斷常終莽蕩。
青青白白太分明,也是無風自起浪。
時人要識真龍虎,不屬有無并子午。
休将二物混淪吞,但把五行颠倒數。
根芽本是太玄宮,造化卻在朱陵府。
雖然運用有主張,畢竟虛靈無處所。
一條大道要心通,些子神機非目睹。
忽然進開頂顧門,勘破木金同一母。
高高絕頂天罡摧,耿耿銀河鬥柄戽。
興雲起霧仗丁公,掣電驅雷役玄武。
瞬息之間天地交,剎那之頃坎離補。
虎從水底起清風,龍在火中降甘雨。
雷行雨施天下平,運乾龍德功周普。
人言六龍以卸天,孰知一龍是真主。
人言五虎透玄關,孰知一虎生真土。
會得龍虎常合和,便知龜蛇互吞吐。
聖人設象指蹄筌,象外明言便造言。
言外更須窮祖意,元來太極本無○。
得意忘象未為特,和意都忘為極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