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集卷之一

關燈
都梁清庵瑩蟾子李道純元素撰 門弟子損庵寶蟾子蔡志頤編 玄門占不旨 動靜無端 太極圖 陰陽無始 釋曰圓覺,道曰金丹,儒曰太極,所謂無極而太極者,不可極而極之謂也。

    釋氏雲:如如不動,了了常知。

    《易·擊》雲:寂然不動,感而遂通。

    丹書雲:身心不動以後,複有無極真機,言太極之妙本也。

    是知三教所尚者,靜定也。

    周子所謂主於靜者是也。

    蓋人心靜定,未感物時,湛然天理,即太極之妙也。

    一感於物,便有偏倚,即太極之變也。

    苟靜定之時,謹其所存,則天理常明,虛靈不昧,動時自有主宰,一切事物之來俱可應也。

    靜定工夫純熟,不期然而自然至此,無極之真複矣,太極之妙應明矣,天地萬物之理悉備於我矣。

     四正中直 中和圖 發無不中 《禮記》雲: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未發,謂靜定中謹其所存也故曰中。

    存而無體,故謂天下之大本。

    發而中節,謂動時謹其所發也,故曰和。

    發無不中,故謂天下之達道。

    誠能緻中和於一身,則本然之體虛而靈,靜而覺,動而正,故能應天下無窮之變也。

    老君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即子思所謂緻中和,天地位、萬物育,同一意也。

    中也、和也,感通之妙用也,應變之樞機也。

    《周易》生育流行,一動一靜之全體也。

    予以所居之舍,中和二字匾名,不亦宜乎哉。

     委順委圖 身心世事,謂之四緣,一切世人皆為萦絆,惟委順者能應之,常應常靜,何緣之有。

    何謂委?委身寂然,委心洞然,委世混然,委事自然。

    何謂順?順天命,順天道,順天時,順天理。

    身順天命,故能應人;心順天道,故能應物;世順天時,故能應變;事順天理,故能應機。

    既能委,又能順,兼能應,則四緣脫灑。

    作是見者,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照妄圖 古雲:常滅動心,不滅照心。

    一切不動之心,皆照心也。

    一切不止之心,皆妄心也。

    照心即道心也,妄心即人心也。

    道心惟微,謂微妙而難見也。

    人心惟危,謂危殆而不安也。

    雖人心亦有道心,雖道心亦有人心,系乎動靜之間爾。

    惟允執厥中者,照心常存,妄心不動,危者安平,微者昭着。

    到此有妄之心複矣,無妄之道成矣。

    《易》曰:複,其見天地之心乎。

     太極圖頌 中○者,無極而太極也。

    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一陰一陽,兩儀立焉。

    ○者,兩儀也。

    ○者,陽動也。

    ○者,陰靜也。

    陰陽互交,而生四象。

    ○者,四象動而又動,曰老陽;動極而靜,曰少陰;靜極複動,曰少陽;靜而又靜,曰老陰。

    四象動靜,而生八卦。

    乾一兌二,老陽動靜也;離三震四,少陰動靜也;艮五坎六,少陽動靜也;兌七坤八,老陰動靜也。

    陰逆陽順,一升一降,機緘不已,而生六十四卦,萬物之道至是備矣。

    上○者,氣化之始也。

    下○者,形化之母也。

    知氣化而不知形化,則不能極廣大。

    知形化而不知氣化,則不能盡精微。

    故作頌而證之。

     頌二十五章 道本至虛,至虛無體。

    窮於無窮,始於無始。

     虛極化神,神變生氣。

    氣聚有形,一分為二。

     二則有感,感則有配。

    陰陽互交,乾坤定位。

    動靜不已,四象相系。

    健順推蕩,八卦茲系。

    運五行而有常,定四時而成歲。

     沖和化醇,資始資生。

    在天則斡旋萬象,在地則長養群情。

     形形相授,物物相孕。

    化化生生,奚有窮盡。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有無錯綜,隐顯相扶。

     原其始也,一切萬有,未有不本乎氣。

    推其終也,一切萬物,未有不變於形。

     是知萬物本一形氣也,形氣本一神也。

    神本至虛,道本至無,易在其中矣。

     天位乎上,地位乎下。

    人物居中,自融自化,氣在其中矣。

     天地物之最巨,人於物之最靈,天人一也。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變在其中矣。

     人之極也,中天地而立命,禀虛靈以成性。

    立性立命,神在其中矣。

     命系乎氣,性系乎神。

    潛神於心,聚氣於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