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李蓬頭法言一則
關燈
小
中
大
,凡夫也。
修知合世而法道者,人也。
法道而化身者,道人也。
即身而醫世者,神仙也。
即世而化世者,真仙也。
世身而合化者,天仙也。
我師問曰:汝今願為何等人。
餘乃跪曰:某雖不敏,願學天仙。
師始诰曰:願大不為妄,能者從之,然須痛掃聞見。
往昔見聞,盡屬支離,皆為小道,所謂法繁而難成。
天仙心學,既無卦爻,又無斤兩,澈始澈終,惟守無念二字。
得念與成,付諸東流,念始歸一焉。
某聞,叩道問曰:然則參同契,悟真篇,道屬支離欤。
師曰:汝自不悟,故爾從事不達。
古哲蓋為不識世身一緻而言也,今已洞悉其說,自宜神會旨趣,以行一身,何可釘椿而钊詢。
古哲不雲乎:得訣回來好看書。
又曰:得訣回來可廢書。
何可轉生疑惑,汝自昧我說耳。
蓋此二書,乃是魚筌。
我同授汝之說,今以汝身化作魚筌耳。
汝不即身以漁,故有此問。
汝今而後,但将身心渾照,繼須渾化,再繼混忘,乃造自然,自會朝屯而暮蒙,且自合夫應星應潮。
若仍按圖索骥,心何能一,念何能純或。
泥丸氏曰:世間志士不少,類皆泥小而遺大,故為世囿,莫出範圍。
我道以出脫為宗,故能一身世而镕化。
不可得而名,強名曰混化。
太虛氏曰:世間志士,大都修身以合世,造至即世以化身。
此後不複加修,故爾徒有出世之志,而無出世之實。
所謂用盡平生力,一筋鬥翻十萬八千裡,原在如來手掌中。
我宗不然,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其始也,亦皆修身以合也,繼亦即也以化身,從而即身以醫世,造至世化而不已,務必世身镕一,由安而化,乃為究竟。
故能跳出天地外,不在五行中。
我宗立法如此,能造與否,不之計也。
此願何願,内典所謂盡此一報身,同升極樂國者是也。
闵一得謹述。
我宗功法,一準天元,中間雜有作用者。
蓋以學人向自世尚入手,不得不假有作以緻中庸耳。
若未入世尚者,隻從碧苑壇經入門,而緻由夫白祖所注道德經,雲門朱祖所注參同悟真兩書,歸宗于張祖金丹四百字,累行于三尼醫世,緻化于天仙心傳,救弊于悟元子前後辯參證一書,證明于陰符經玄解正義,泥丸氏雙修寶筏二書。
以上所事,翻翻覆覆,不過造緻中和兩字耳。
其旨,隻是返本還元,乃即所謂全受全歸而已。
現已梓者:碧苑壇經,呂祖師三尼醫世說述,張三豐真人玄譚集,陸約庵先生就正錄,呂祖三尼醫世功訣,呂祖師重申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則,泥丸李翁女宗雙修寶筏十則,張祖師金丹四百字,太虛氏天仙心傳,太虛氏天仙心傳醫世玄科,悟元子前辯參證,悟元子後辯參證,古法養生十三則,前程戒忌,瑣言續,如是我聞,上品丹法功夫節次,洩天機,呂祖師金華宗旨,尹蓬頭皇極阖辟證道仙經,陰符經玄解正義,雨香天經咒注一部。
以上二十種,共裝一套,總名古書隐樓藏書。
外金蓋心燈八卷,共一套,總名同上。
尚有宋代李注元始天尊先天道德經一部,宋代白祖手注道德經一部,雲門朱祖參同契闡幽一部,又悟真篇闡幽一部,王無異周易圖說一部,鄖陽甯梓陳翁易說一部,計共六種。
茲錄力薄,未能重梓。
此須與有力志士圖之。
道光甲午清和月定梵氏手識。
修知合世而法道者,人也。
法道而化身者,道人也。
即身而醫世者,神仙也。
即世而化世者,真仙也。
世身而合化者,天仙也。
我師問曰:汝今願為何等人。
餘乃跪曰:某雖不敏,願學天仙。
師始诰曰:願大不為妄,能者從之,然須痛掃聞見。
往昔見聞,盡屬支離,皆為小道,所謂法繁而難成。
天仙心學,既無卦爻,又無斤兩,澈始澈終,惟守無念二字。
得念與成,付諸東流,念始歸一焉。
某聞,叩道問曰:然則參同契,悟真篇,道屬支離欤。
師曰:汝自不悟,故爾從事不達。
古哲蓋為不識世身一緻而言也,今已洞悉其說,自宜神會旨趣,以行一身,何可釘椿而钊詢。
古哲不雲乎:得訣回來好看書。
又曰:得訣回來可廢書。
何可轉生疑惑,汝自昧我說耳。
蓋此二書,乃是魚筌。
我同授汝之說,今以汝身化作魚筌耳。
汝不即身以漁,故有此問。
汝今而後,但将身心渾照,繼須渾化,再繼混忘,乃造自然,自會朝屯而暮蒙,且自合夫應星應潮。
若仍按圖索骥,心何能一,念何能純或。
泥丸氏曰:世間志士不少,類皆泥小而遺大,故為世囿,莫出範圍。
我道以出脫為宗,故能一身世而镕化。
不可得而名,強名曰混化。
太虛氏曰:世間志士,大都修身以合世,造至即世以化身。
此後不複加修,故爾徒有出世之志,而無出世之實。
所謂用盡平生力,一筋鬥翻十萬八千裡,原在如來手掌中。
我宗不然,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其始也,亦皆修身以合也,繼亦即也以化身,從而即身以醫世,造至世化而不已,務必世身镕一,由安而化,乃為究竟。
故能跳出天地外,不在五行中。
我宗立法如此,能造與否,不之計也。
此願何願,内典所謂盡此一報身,同升極樂國者是也。
闵一得謹述。
我宗功法,一準天元,中間雜有作用者。
蓋以學人向自世尚入手,不得不假有作以緻中庸耳。
若未入世尚者,隻從碧苑壇經入門,而緻由夫白祖所注道德經,雲門朱祖所注參同悟真兩書,歸宗于張祖金丹四百字,累行于三尼醫世,緻化于天仙心傳,救弊于悟元子前後辯參證一書,證明于陰符經玄解正義,泥丸氏雙修寶筏二書。
以上所事,翻翻覆覆,不過造緻中和兩字耳。
其旨,隻是返本還元,乃即所謂全受全歸而已。
現已梓者:碧苑壇經,呂祖師三尼醫世說述,張三豐真人玄譚集,陸約庵先生就正錄,呂祖三尼醫世功訣,呂祖師重申西王母女修正途十則,泥丸李翁女宗雙修寶筏十則,張祖師金丹四百字,太虛氏天仙心傳,太虛氏天仙心傳醫世玄科,悟元子前辯參證,悟元子後辯參證,古法養生十三則,前程戒忌,瑣言續,如是我聞,上品丹法功夫節次,洩天機,呂祖師金華宗旨,尹蓬頭皇極阖辟證道仙經,陰符經玄解正義,雨香天經咒注一部。
以上二十種,共裝一套,總名古書隐樓藏書。
外金蓋心燈八卷,共一套,總名同上。
尚有宋代李注元始天尊先天道德經一部,宋代白祖手注道德經一部,雲門朱祖參同契闡幽一部,又悟真篇闡幽一部,王無異周易圖說一部,鄖陽甯梓陳翁易說一部,計共六種。
茲錄力薄,未能重梓。
此須與有力志士圖之。
道光甲午清和月定梵氏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