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關燈
小
中
大
也。
坤下艮上剝 ○剝、剝也。
柔變剛也。
以卦體釋卦名義。
言柔進幹陽、變剛為柔也。
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
順而止之、觀象也。
君子尙消息盈虛、天行也。
長、丁丈反。
○以卦體卦德釋卦辭。
震下坤上複 ○複、亨、剛反。
剛反則亨。
動而以順行。
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以卦德而言。
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
陰陽消息、天運然也。
利有攸往、剛長也。
長、丁丈反。
○以卦體而言。
旣生則漸長矣。
複、其見天地之心乎。
積陰之下、一陽複生。
天地生物之心幾于滅息、而至此乃複可見。
在人則為靜極而動、惡極而善、本心幾息而複見之端也。
程子論之詳矣。
而邵子之詩亦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
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玄酒味方淡、太音聲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包羲。
至哉言也。
學者宜盡心焉。
震下乾上無妄 ○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内。
動而健。
剛中而應。
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無妄之往、何之矣。
天命不佑、行矣哉。
以卦變卦德卦體言卦之善如此。
故其占當獲大亨而利于正。
乃天命之當然也。
其有不正、則不利有所往。
欲何往哉。
蓋其逆天之命而天不佑之。
故不可以有行也。
乾下艮上大畜 ○大畜、剛健笃實輝光、日新其德。
以卦德釋卦名義。
剛上而尙賢。
能止健、大正也。
以卦變卦體卦德釋卦辭。
不家食吉、養賢也。
亦取尙賢之象。
利渉大川、應乎天也。
亦以卦體而言。
震下艮上頤 ○頤、貞吉、養正則吉也。
觀頤、觀其所養也。
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
釋卦辭。
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
頤之時、大矣哉。
極言養道而贊之。
巽下兌上大過 ○大過、大者過也。
以卦體釋卦名義。
棟桡、本末弱也。
複以卦體釋卦辭。
本、謂初。
末、謂上。
弱、謂陰柔。
剛過而中、巽而說行。
利有攸往、乃亨。
說、音悅。
○又以卦體卦德釋卦辭。
大過之時、大矣哉。
大過之時、非有大過人之材、不能濟也。
故歎其大。
坎下坎上坎 ○習坎、重險也。
重、直龍反。
○釋卦名義。
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
以卦象釋有孚之義。
言内實而行有常也。
維心亨、乃以剛中也。
行有尙、往有功也。
以剛在中、心亨之象。
如是而往、必有功也。
天險、不可升也。
地險、山川丘陵也。
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險之時用、大矣哉。
極言之而贊其大也。
離下離上離 ○離、麗也。
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
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
重、直龍反。
○釋卦名義。
柔麗乎中正。
故亨。
是以畜牝牛吉也。
以卦體釋卦辭。
下彖傳 艮下兌上鹹 ○鹹、感也。
釋卦名義。
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
止而說、男下女。
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
說、音悅。
男下之下、遐嫁反。
○以卦體卦德卦象釋卦辭。
或以卦變言柔上剛下之義。
曰鹹自旅來、柔上居六、剛下居五也。
亦通。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極言感通之理。
巽下震上恒 ○恒、久也。
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
以卦體卦象卦德釋卦名義。
或以卦變言剛上柔下之義。
曰恒自豐來、剛上居二、柔下居初也。
亦通。
恒亨、無咎、利貞、久于其道也。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恒固能亨、且無咎矣。
然必利于正、乃為久于其道。
不正則久非其道矣。
天地之道、所以長久、亦以正而已矣。
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
久于其道、終也。
利有攸往、始也。
動靜相生、循環之理。
然必靜為主也。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極言恒久之道。
艮下乾上遯 ○遯、亨、遯而亨也。
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
以九五一爻釋亨義。
小利貞、浸而長也。
長、丁丈反。
○以下二陰釋小利貞。
遯之時義、大矣哉。
陰方浸長、處之為難。
故其時義為尤大也。
乾下震上大壯 ○大壯、大者壯也。
剛以動。
故壯。
釋卦名義。
以卦體言、則陽長過中、大者壯也。
以卦德言、則乾剛震動。
所以壯也。
大壯利貞、大者正也。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釋利貞之義而極言之。
坤下離上晉 ○晉、進也。
釋卦名義。
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
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上行之上、時掌反。
○以卦象卦德卦變釋卦辭。
離下坤上明夷 ○明入地中、
坤下艮上剝 ○剝、剝也。
柔變剛也。
以卦體釋卦名義。
言柔進幹陽、變剛為柔也。
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
順而止之、觀象也。
君子尙消息盈虛、天行也。
長、丁丈反。
○以卦體卦德釋卦辭。
震下坤上複 ○複、亨、剛反。
剛反則亨。
動而以順行。
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以卦德而言。
反複其道、七日來複、天行也。
陰陽消息、天運然也。
利有攸往、剛長也。
長、丁丈反。
○以卦體而言。
旣生則漸長矣。
複、其見天地之心乎。
積陰之下、一陽複生。
天地生物之心幾于滅息、而至此乃複可見。
在人則為靜極而動、惡極而善、本心幾息而複見之端也。
程子論之詳矣。
而邵子之詩亦曰、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
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玄酒味方淡、太音聲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包羲。
至哉言也。
學者宜盡心焉。
震下乾上無妄 ○無妄、剛自外來而為主于内。
動而健。
剛中而應。
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無妄之往、何之矣。
天命不佑、行矣哉。
以卦變卦德卦體言卦之善如此。
故其占當獲大亨而利于正。
乃天命之當然也。
其有不正、則不利有所往。
欲何往哉。
蓋其逆天之命而天不佑之。
故不可以有行也。
乾下艮上大畜 ○大畜、剛健笃實輝光、日新其德。
以卦德釋卦名義。
剛上而尙賢。
能止健、大正也。
以卦變卦體卦德釋卦辭。
不家食吉、養賢也。
亦取尙賢之象。
利渉大川、應乎天也。
亦以卦體而言。
震下艮上頤 ○頤、貞吉、養正則吉也。
觀頤、觀其所養也。
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
釋卦辭。
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
頤之時、大矣哉。
極言養道而贊之。
巽下兌上大過 ○大過、大者過也。
以卦體釋卦名義。
棟桡、本末弱也。
複以卦體釋卦辭。
本、謂初。
末、謂上。
弱、謂陰柔。
剛過而中、巽而說行。
利有攸往、乃亨。
說、音悅。
○又以卦體卦德釋卦辭。
大過之時、大矣哉。
大過之時、非有大過人之材、不能濟也。
故歎其大。
坎下坎上坎 ○習坎、重險也。
重、直龍反。
○釋卦名義。
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
以卦象釋有孚之義。
言内實而行有常也。
維心亨、乃以剛中也。
行有尙、往有功也。
以剛在中、心亨之象。
如是而往、必有功也。
天險、不可升也。
地險、山川丘陵也。
王公設險、以守其國。
險之時用、大矣哉。
極言之而贊其大也。
離下離上離 ○離、麗也。
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
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
重、直龍反。
○釋卦名義。
柔麗乎中正。
故亨。
是以畜牝牛吉也。
以卦體釋卦辭。
下彖傳 艮下兌上鹹 ○鹹、感也。
釋卦名義。
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
止而說、男下女。
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
說、音悅。
男下之下、遐嫁反。
○以卦體卦德卦象釋卦辭。
或以卦變言柔上剛下之義。
曰鹹自旅來、柔上居六、剛下居五也。
亦通。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極言感通之理。
巽下震上恒 ○恒、久也。
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恒。
以卦體卦象卦德釋卦名義。
或以卦變言剛上柔下之義。
曰恒自豐來、剛上居二、柔下居初也。
亦通。
恒亨、無咎、利貞、久于其道也。
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恒固能亨、且無咎矣。
然必利于正、乃為久于其道。
不正則久非其道矣。
天地之道、所以長久、亦以正而已矣。
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
久于其道、終也。
利有攸往、始也。
動靜相生、循環之理。
然必靜為主也。
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極言恒久之道。
艮下乾上遯 ○遯、亨、遯而亨也。
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
以九五一爻釋亨義。
小利貞、浸而長也。
長、丁丈反。
○以下二陰釋小利貞。
遯之時義、大矣哉。
陰方浸長、處之為難。
故其時義為尤大也。
乾下震上大壯 ○大壯、大者壯也。
剛以動。
故壯。
釋卦名義。
以卦體言、則陽長過中、大者壯也。
以卦德言、則乾剛震動。
所以壯也。
大壯利貞、大者正也。
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
釋利貞之義而極言之。
坤下離上晉 ○晉、進也。
釋卦名義。
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
是以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也。
上行之上、時掌反。
○以卦象卦德卦變釋卦辭。
離下坤上明夷 ○明入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