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傳心錄 一
關燈
小
中
大
風寒外感嗽何辜,二陳(湯)枳(殼)桔(梗)與前胡,蘇(梗葉)葛(根)杏(仁)桑(皮)能清肺,木香調氣号參蘇(飲)。
二陳半夏性本燥,血虛發渴皆不要,四物湯中不必加②,貝母代之專奪效。
又有風痰疾病生,天麻白附(子)皂(角子)南星③。
濕痰在胃身多軟,二術仍須配二陳(湯)。
火郁胸中老痰結,滞在喉中咯不絕,瓜萎香附桔(梗)(黃)連(枳)殼,少佐元明(粉)痰自滅。
痰在經絡及四肢,姜汁還将竹瀝施。
脅間白芥(子)痰自除,脾胃有痰須枳實。
溫膽湯加竹茹(枳)實④,甯神豁痰為第一。
若加枳實共南星,湯号導痰⑤能利膈。
去(甘)草陳皮七氣湯⑥,加添(紫)蘇(厚)樸與(大)棗(生)姜,散郁消痰兼理氣, ----------------------------------------- ①飡:與餐同。
②四句是說:血虛咳嗽,雖然有痰.但因口渴。
不宜用辛燥藥。
用二陳湯去半夏,加貝母,合四物湯。
③風痰,用二陳湯加天麻、白附子、皂角子、南星。
濕痰用二陳湯加蒼術、白術。
④二陳湯加竹茹、枳實名溫膽湯。
⑤二陳湯加枳實、南屋名導痰湯。
⑥二陳湯去甘草、陳皮,加紫蘇、厚樸、生姜、大棗名七氣湯,也叫四七湯。
妊娠惡阻①用之良。
嘔血皆因胃火熾,脈來洪數嘔連綿,急用二陳(湯)加枳實,竹茹姜汁炒黃連。
若還藥石難吞下,槟榔少許木香煎。
五六日來嘔不休,心中脹悶手難揉,多加枳(實)(厚)樸(黃)芩(黃)連(白)芍,便秘(芒)硝(大)黃一服瘳。
嘈雜嗳氣一般看,胸中積熱與停痰,石膏香附并(南)星藿(香),二陳(湯)加減有何難。
悶脹吞酸與吐酸,本方加入炒萸連。
水停心下名為飲,枳(實)茯(苓)豬苓利二便。
此是二陳(湯)加減方,休将浪與及輕傳。
----------------------------------------- ①惡阻:懷孕後嘔吐叫惡阻。
小柴胡湯加減歌 柴胡半夏(人)參(黃)芩(甘)草,少陽經病誠為寶,往來寒熱日晡時,嘔而脅痛用之好。
本經合病在陽明,口渴而煩幹嘔頻,目痛鼻幹眠不得,葛根知(母)(白)芍炒黃芩。
心中痞滿熱猶盛,枳(實)桔(梗)加之有功效。
若還痞滿不能寬,小陷胸湯②可兼并。
汗少唇焦口幹渴,飲水無休倚(黃)連(幹)葛,若還不解卻如何?竹茹石膏加一撮。
汗後渾身壯熱煩,妄言幹嘔更呻吟,黃連解毒(湯)同煎食,一服頃刻即太平。
煩渴瀉利熱又增,卻用原方配四苓(散),若是發黃小便赤,(黃)芩(黃)連知(母)(黃)柏再加增。
----------------------------------------- ②小陷胸湯見16頁。
大便硬兮口渴涸,黃連厚樸瓜蒌(枳)殼;若還便結不通時,大柴胡湯①用無錯。
身熱惡風口不幹,本方須合桂枝湯②。
若是唇焦煩渴甚,石膏知母(湯)③配原方④。
胸煩不嘔減(半)夏(人)參,本方倍入瓜蒌仁。
渴除半夏加知(母)(花)粉。
腹痛加(白)芍去黃芩。
脅熱腹痛(黃)連(白)芍炒。
痰多貝母瓜蒌保。
嘔加姜汁竹瀝陳(皮)。
咳嗽須加五味好。
脅下硬痛加青(皮)(牡)蛎。
茯(苓)主溺難心下悸。
痞而胸脅脹滿時,(牡)蛎及幹姜書家秘。
胸滿而咳去(人)參(大)棗,須加五味(子)幹姜好。
津虛發熱多飲水,麥(冬)(五)味(子)加之(人)參去了。
胃虛不實大便溏,芍藥豬苓兩物幫。
遺精不固陰虛弱,牡蛎還添知(母)(黃)柏良。
潮熱不渴欲近衣,減卻人參用桂枝。
春溫發熱嗽而渴,五味(子)瓜蒌去半(夏)宜。
溫病惡熱不惡寒,柴(胡)(人)參去了茯苓攢,桂枝葛(根)(白)芍升麻(大)棗,咽疼還須甘(草)桔梗嘗。
過經⑤胸脅滿嘔潮,柴胡湯内加芒硝。
溫瘧渴煩兼惡熱,石膏知母(湯)(小)柴胡(湯)調。
傷寒日久為過經,表裡俱無用此行,若是邪多元氣弱,重加麥(冬)(五)味及人參。
---------------------------------------- ①大柴胡湯見15頁。
②桂枝湯見15頁。
③石膏知母湯(舊名白虎湯〕見15頁。
④原方;指小柴胡湯。
③過經:《傷寒論》"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潮熱者實也,先以小柴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痊後又因勞食複,壯熱心悸痰氣促,還須溫膽(湯)配原方①,急服令人愈最速。
發熱晝安而夜劇,名為邪熱入血室,牡丹(皮)生地(黃)柏(黃)連栀(子),知母當歸還可給。
若還晝劇而夜安,知母(黃)連栀(子)地骨(皮)看。
日夜潮熱俱不退,方加四物(湯)共栀(子)(黃)連。
汗後津枯二便秘,除卻半夏加生地,(黃)芩(白)術陳(皮)(當)歸(白)芍麥冬,若還燥甚煩他治。
主方何以柴(胡)(黃)芩列?味苦以發轉邪熱,止嘔除痰半夏宜,性能下氣味辛烈。
表不足兮緩以甘,人參甘草緩中央。
調和營衛須姜棗,和解無如用此良。
----------------------------------------- ①原方:指小柴胡湯 平胃散加減歌 平胃陳(皮)蒼(術)厚(樸)(甘)草尋,健脾燥濕用調停,胸前飽悶如傷食,嘈雜吞酸總可行。
飲食失節脾胃傷,香(附)砂(仁)枳實木香幫。
食積麥芽神曲炒,肉積山查草果良。
生冷瓜果如停滞,更入幹姜青皮是。
酒傷(黃)連葛(花)烏梅加。
嘔吐丁(香)(烏)海藿(香)半(夏)記。
熱積停兮便不通,槟榔枳實大黃攻。
若還冷積難消化,(幹)姜(肉)桂莪(術)三棱巴豆供。
濕熱相蒸口作酸,香(附)砂(仁)還要炒黃連,吳萸栀(子)枳(實)同煎入,嘈雜須加(川)芎(白)芍餐。
異鄉水土不相宜,加入香(附)砂(仁)藿(香)半(夏)奇,吐瀉更添(茯)苓(白)術好,炒苡(仁)山藥及烏梅。
洩瀉如逢谷不化,五苓①配合真無價。
食停倒飽是脾虛,異功②更人香砂下。
霍亂吐瀉用何方?去蒼(術)換白(術)二陳襄,腹皮紫蘇藿香(白)芷,生姜大棗水煎嘗③。
轉筋再用木瓜幫,腹痛還宜(白)芍木香.冷痛幹姜加肉桂,痞滿青皮枳實良。
不吐
二陳半夏性本燥,血虛發渴皆不要,四物湯中不必加②,貝母代之專奪效。
又有風痰疾病生,天麻白附(子)皂(角子)南星③。
濕痰在胃身多軟,二術仍須配二陳(湯)。
火郁胸中老痰結,滞在喉中咯不絕,瓜萎香附桔(梗)(黃)連(枳)殼,少佐元明(粉)痰自滅。
痰在經絡及四肢,姜汁還将竹瀝施。
脅間白芥(子)痰自除,脾胃有痰須枳實。
溫膽湯加竹茹(枳)實④,甯神豁痰為第一。
若加枳實共南星,湯号導痰⑤能利膈。
去(甘)草陳皮七氣湯⑥,加添(紫)蘇(厚)樸與(大)棗(生)姜,散郁消痰兼理氣, ----------------------------------------- ①飡:與餐同。
②四句是說:血虛咳嗽,雖然有痰.但因口渴。
不宜用辛燥藥。
用二陳湯去半夏,加貝母,合四物湯。
③風痰,用二陳湯加天麻、白附子、皂角子、南星。
濕痰用二陳湯加蒼術、白術。
④二陳湯加竹茹、枳實名溫膽湯。
⑤二陳湯加枳實、南屋名導痰湯。
⑥二陳湯去甘草、陳皮,加紫蘇、厚樸、生姜、大棗名七氣湯,也叫四七湯。
妊娠惡阻①用之良。
嘔血皆因胃火熾,脈來洪數嘔連綿,急用二陳(湯)加枳實,竹茹姜汁炒黃連。
若還藥石難吞下,槟榔少許木香煎。
五六日來嘔不休,心中脹悶手難揉,多加枳(實)(厚)樸(黃)芩(黃)連(白)芍,便秘(芒)硝(大)黃一服瘳。
嘈雜嗳氣一般看,胸中積熱與停痰,石膏香附并(南)星藿(香),二陳(湯)加減有何難。
悶脹吞酸與吐酸,本方加入炒萸連。
水停心下名為飲,枳(實)茯(苓)豬苓利二便。
此是二陳(湯)加減方,休将浪與及輕傳。
----------------------------------------- ①惡阻:懷孕後嘔吐叫惡阻。
小柴胡湯加減歌 柴胡半夏(人)參(黃)芩(甘)草,少陽經病誠為寶,往來寒熱日晡時,嘔而脅痛用之好。
本經合病在陽明,口渴而煩幹嘔頻,目痛鼻幹眠不得,葛根知(母)(白)芍炒黃芩。
心中痞滿熱猶盛,枳(實)桔(梗)加之有功效。
若還痞滿不能寬,小陷胸湯②可兼并。
汗少唇焦口幹渴,飲水無休倚(黃)連(幹)葛,若還不解卻如何?竹茹石膏加一撮。
汗後渾身壯熱煩,妄言幹嘔更呻吟,黃連解毒(湯)同煎食,一服頃刻即太平。
煩渴瀉利熱又增,卻用原方配四苓(散),若是發黃小便赤,(黃)芩(黃)連知(母)(黃)柏再加增。
----------------------------------------- ②小陷胸湯見16頁。
大便硬兮口渴涸,黃連厚樸瓜蒌(枳)殼;若還便結不通時,大柴胡湯①用無錯。
身熱惡風口不幹,本方須合桂枝湯②。
若是唇焦煩渴甚,石膏知母(湯)③配原方④。
胸煩不嘔減(半)夏(人)參,本方倍入瓜蒌仁。
渴除半夏加知(母)(花)粉。
腹痛加(白)芍去黃芩。
脅熱腹痛(黃)連(白)芍炒。
痰多貝母瓜蒌保。
嘔加姜汁竹瀝陳(皮)。
咳嗽須加五味好。
脅下硬痛加青(皮)(牡)蛎。
茯(苓)主溺難心下悸。
痞而胸脅脹滿時,(牡)蛎及幹姜書家秘。
胸滿而咳去(人)參(大)棗,須加五味(子)幹姜好。
津虛發熱多飲水,麥(冬)(五)味(子)加之(人)參去了。
胃虛不實大便溏,芍藥豬苓兩物幫。
遺精不固陰虛弱,牡蛎還添知(母)(黃)柏良。
潮熱不渴欲近衣,減卻人參用桂枝。
春溫發熱嗽而渴,五味(子)瓜蒌去半(夏)宜。
溫病惡熱不惡寒,柴(胡)(人)參去了茯苓攢,桂枝葛(根)(白)芍升麻(大)棗,咽疼還須甘(草)桔梗嘗。
過經⑤胸脅滿嘔潮,柴胡湯内加芒硝。
溫瘧渴煩兼惡熱,石膏知母(湯)(小)柴胡(湯)調。
傷寒日久為過經,表裡俱無用此行,若是邪多元氣弱,重加麥(冬)(五)味及人參。
---------------------------------------- ①大柴胡湯見15頁。
②桂枝湯見15頁。
③石膏知母湯(舊名白虎湯〕見15頁。
④原方;指小柴胡湯。
③過經:《傷寒論》"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潮熱者實也,先以小柴湯以解外,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痊後又因勞食複,壯熱心悸痰氣促,還須溫膽(湯)配原方①,急服令人愈最速。
發熱晝安而夜劇,名為邪熱入血室,牡丹(皮)生地(黃)柏(黃)連栀(子),知母當歸還可給。
若還晝劇而夜安,知母(黃)連栀(子)地骨(皮)看。
日夜潮熱俱不退,方加四物(湯)共栀(子)(黃)連。
汗後津枯二便秘,除卻半夏加生地,(黃)芩(白)術陳(皮)(當)歸(白)芍麥冬,若還燥甚煩他治。
主方何以柴(胡)(黃)芩列?味苦以發轉邪熱,止嘔除痰半夏宜,性能下氣味辛烈。
表不足兮緩以甘,人參甘草緩中央。
調和營衛須姜棗,和解無如用此良。
----------------------------------------- ①原方:指小柴胡湯 平胃散加減歌 平胃陳(皮)蒼(術)厚(樸)(甘)草尋,健脾燥濕用調停,胸前飽悶如傷食,嘈雜吞酸總可行。
飲食失節脾胃傷,香(附)砂(仁)枳實木香幫。
食積麥芽神曲炒,肉積山查草果良。
生冷瓜果如停滞,更入幹姜青皮是。
酒傷(黃)連葛(花)烏梅加。
嘔吐丁(香)(烏)海藿(香)半(夏)記。
熱積停兮便不通,槟榔枳實大黃攻。
若還冷積難消化,(幹)姜(肉)桂莪(術)三棱巴豆供。
濕熱相蒸口作酸,香(附)砂(仁)還要炒黃連,吳萸栀(子)枳(實)同煎入,嘈雜須加(川)芎(白)芍餐。
異鄉水土不相宜,加入香(附)砂(仁)藿(香)半(夏)奇,吐瀉更添(茯)苓(白)術好,炒苡(仁)山藥及烏梅。
洩瀉如逢谷不化,五苓①配合真無價。
食停倒飽是脾虛,異功②更人香砂下。
霍亂吐瀉用何方?去蒼(術)換白(術)二陳襄,腹皮紫蘇藿香(白)芷,生姜大棗水煎嘗③。
轉筋再用木瓜幫,腹痛還宜(白)芍木香.冷痛幹姜加肉桂,痞滿青皮枳實良。
不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