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傳心錄 一

關燈
診脈傳心訣 診家之要四般脈,浮沉遲數為之則。

    浮沉輕重指端詳①,遲數息中分緩急②。

    浮而無力即為虛③,浮而有力便為洪。

    脈沉而無力是弱④,微沉有力是為實。

    遲而有力滑脈居⑤,遲而無力緩與澀⑥。

    數而有力為緊弦⑦,數而無力為芤脈⑧。

    浮遲即是表間虛,沉遲即是裡冷極。

    浮數原來表熱真,沉數原來裡熱炎。

    此言不出古人書,是我傳心之秘識。

     按:脈學講的越繁瑣,初學的人越難掌握。

    前人曾說:"切脈之事,明于書未必明于心,明于心未必明于手",所謂"胸中了了,指下難明"。

    本訣以浮、沉、遲、數四脈為綱,再從四脈的有力無力分出虛、實、洪、弱等十種脈象。

    這種以綱帶目,從簡到繁,先易後難的診脈方法,使初學的人容易掌握。

    作者對諸脈脈象形容不夠全面,間或有與曆代脈學說法不盡符合處,但因作者已經申明"此言不出古人書,是我傳心之秘識",故未修改。

    讀者可參閱其它脈學,結合實踐,互相印證。

     ----------------------------------------- ①輕手按于皮膚之上即見者,謂之浮脈。

    重手按至肌肉之間始見者,謂之沉脈。

     ②一呼一吸叫做一息。

    一息脈來三至謂之遲脈。

    一息脈來六至謂之數脈。

    (數:讀朔,當快講。

    ) ③虛脈,遲大而耎,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④極耎而沉細,按之乃得,舉手無有者.謂之弱脈。

     ⑤崔嘉彥《脈決》謂滑脈:"遲而有力,滑而流利"又謂:"滑脈如珠,往來旋轉"。

     ⑥緩脈:一息四至,應指和緩.往來自勻。

    澀脈:細而遲,往來難。

     ⑦緊脈:來往有力,左右彈人手,數如切繩。

    弦脈:端直以長如張弓弦。

     ⑧《脈經》謂:芤脈浮大而耎,按之中央空兩邊實,如撚蔥狀。

     諸脈主病 浮為風虛芤失血,滑為吐逆實為熱,弦為拘急緊為疼,若是洪來多發熱。

    沉寒積痛微①冷結,緩主風虛澀少血,遲病冷頑伏積攻,濡弱氣血少分别②。

    長為壯熱短為食,虛脈心中多恍惚,促③緣積聚熱相攻,結④為陰寒有所積,動⑤為驚悸血崩淋,牢⑥為寒痛木乘牌,代⑦為正氣已飄離,細⑧是精枯形瘦極。

     ----------------------------------------- ①微脈:極細而耎,若有若無,按之若欲絕,至數不明。

     ②濡脈:虛耎無力,如棉絮之浮水中,輕手乍來,重手卻去,主血虛,又主濕。

    弱脈主氣虛。

     ③促脈:古人有兩種解釋,數時一止叫促脈(脈經);脈博急促也叫促脈(脈學輯要)。

     ④結脈:往來緩慢,時一止複來。

     ⑤動脈:古人有兩種解釋,一謂"動乃數脈,見于關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瀕湖脈學》)。

    一謂"數而跳突名動"(《脈學輯耍》何夢瑤)。

     ⑥牢脈:似沉似伏,實大而長,微弦。

     ⑦代脈:動而中止,不能自還,良久複動。

    且止有常數,必依數而止。

     ⑧細脈:細直而耎,若絲線之應指。

    特點是脈窄,且波動小。

     診脈總要 脈中義理極微玄,一診傳心即了然。

    左寸心脈浮大散,左關肝膽脈長弦,右寸肺脈浮澀短,右關脾胃緩大兼,兩尺屬腎宜沉軟,此為無病體安然。

     春脈弦兮夏脈鈎,秋脈毛兮冬脈石①,順時為吉逆為兇,指下須詳辨生克。

     左手人迎②脈一盛,便是風寒暑濕症,惡寒發熱更無殊,四脈四症要審定。

    浮而無力是傷風,浮而有力傷寒症,浮而虛者暑傷心,浮而緩者濕之病,發散滲利不可差,用藥和平保元命。

     右手氣口脈一盛,便是内傷飲食症。

    内傷勞倦脈浮洪,飲食傷脾脈洪盛。

    又有七情氣所纏,喜散怒弦憂澀認,悲緊思結恐為沉,驚則脈來動不定,平其胃氣保安全,實實虛虛能損命。

     左關脈實肝有餘;右關脈澀脾土虛。

    左關澀兮血不足;右關滑兮食積居。

    左尺浮芤小便血,右尺浮洪大便結,左尺遲兮陽事衰,右尺數兮相火烈。

     一息四至号和平,更加一至無大疴,三至為遲一二敗,兩息一至即雲殂,六至為數七至極,八脫九險十危急。

    脈無上下陰陽絕,脈無來去本元枯,動止頻頻不久矣,直須決絕莫含糊。

    大凡診脈要數息,五十不止身無疾,指下欣欣生意多,雖然有病将安逸。

     ----------------------------------------- ①鈎:脈來疾去遲曰鈎,亦即今之洪脈。

    毛:即今之浮脈。

    李士材謂系浮澀,亦通。

    石:脈沉溺而滑也。

     ②人迎:關部分做上、中、下三等分,靠近寸部的上三分之一,左手叫人迎,右手叫氣口。

     診脈六法 切脈下指先看心,心脈浮大為正形。

    浮而有力心經熱,熱主舌破小便疼。

    感冒風寒弦又緊,頭疼寒熱數難平。

    驚悸怔忡沉細弱。

    上焦蓄熱洪大應。

    (心脈) 次看肝髒弦又長,總然有病也無妨。

    忽然浮大風為患,緊帶洪兮瘧痢當。

    微澀原來陰血少。

    數為着怒緩為尫(wang1音汪。

    瘦弱的意思)。

    有餘因實知肝火。

    沉細為虛亦是常。

    (肝脈) 若逢腎脈沉無病,洪大須知陰火生。

    男子下元微不足,女人滑利定為妊。

    弦緊極虛芤下血。

    痛連腰脅現微沉。

    五心煩熱洪無力。

    犯着房勞數不甯。

    (腎脈) 右寸診之浮短澀,肺家清淨病無幹。

    邪氣上沖多發嗽,洪大分明仔細看。

    弦緊必然咽燥破。

    數時胸府熱難安。

    浮而有力風外感。

    沉主生癰滑生痰。

    (肺脈) 脾家性燥宜遲緩,倘逢滑數知傷食。

    洪大原來胃火熾,弦緊定遭北□(疪的比下面加白)瘧疾。

    虛汗洩瀉腹膨膨。

    嗳氣吞酸是數熱。

    土不制水肢浮腫,沉細而微見腎脈。

    (脾脈) 命門相火隻宜靜,雖然沉細未為病。

    若逢盛旺反成殃,陰虛盜汗肌消甚。

    浮洪嘔血夢遺精。

    滑數昏花耳聾症。

    遲緩多緣下部寒。

    女子旺時應有孕。

    (命門脈) 三部總看歌 三部俱浮肺髒風。

    惡寒發熱鼻難通。

    沉遲冷積真元憊。

    弦數猖狂怒氣沖。

    兩手緊兮寒與食。

    二關緩作痹和癃。

    虛濡微澀陰陽竭,洪滑不堪久病逢 發言須當理 病人問所便(問所便者,問其居處、動靜、陰陽、寒熱性情之宜也)。

    如問其為病熱,則便于